第277章 伯乐-《穿成冷宫皇子:从挨打到打皇帝》

  接下来三日,应元正又陪同四皇子前往稍远的泷溪部。

  目前仅有峒溪、泷溪两部正在推行新政,其余部族尚在排队等候。

  归途中,四皇子望着窗外连绵山影,忽而问道:“为何不一鼓作气,将新政推至所有部族?”

  应元正坦然答道:“没钱,没人。”

  他只从钱庄里借了2200两,然后王府捐了八百两,总共三千两。

  这笔银子,要先用于“摊丁入亩”的清丈与登记。

  待六月夏税,从部族里收点钱、绢帛之类的。再用收到的税收,推行其他部族的新政。

  “钱要转起来,”他解释道,“否则到秋收前,都难有余力顾及其他。”

  四皇子听罢,轻叹一声:“我捐出的两千两,原以为能解燃眉之急,如今看来,不过是杯水车薪。”

  应元正连忙摇头:“四哥言重了。衙门修桥铺路尚欠工钱,若非您这笔银子,我连眼前这两部都推不动,更别说后续了。”

  应元正越是这么说,四皇子就越是叹气。

  “若非你稳住局面,岭南早已动荡不堪。”他语气诚恳,“说到底,是你们撑起了这片天地。”

  应元正却神色坚定,“不会乱的。岭南百姓皆在奋力求生,只要万众一心,何惧风浪?”

  而且,他也不会允许岭南乱起来,不会允许有这种拖他后腿的存在。

  四皇子看着他笃定的眼睛,忽然笑了:“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两人回到巡抚衙门,四皇子并未返回西跨院,而是待在了应元正的办公房间。

  他坐于案前,翻看岭南山川舆图,状似随意地问道。

  “接下来要派谁去其他部族?我看了谢飞英与苏季同二人,各有长处,似乎也各有侧重。”

  应元正也不知道。

  谢飞英和苏季同,是自愿去的,要真是派遣,多数官员避之不及。

  而新政深入部族,既要通晓方言、了解习俗,又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苦,非但无利可图,稍有差池还可能惹祸上身。

  【宿主,你不如利用他。】

  应元正一愣。

  ‘利用谁?四皇子?’

  【对,你可放出风声。凡在部族新政中做的好的,可由你举荐,得四皇子青睐,调往京城任职。

  哪怕不入中枢,只要离开岭南,应该有不少官员愿意。】

  应元正装作思考的样子,继续和系统对话。

  ‘这样确实能激励这帮官员的士气,可四皇子有任免官员的能力吗?就算有,他会帮我推荐这些人吗?’

  【这你就要找他谈一下了。】

  应元正皱着眉头,他知道按照四皇子的性格,自己只要开口,多半会帮忙,但这样的话……

  他不就帮别人筛选官员了吗?

  ‘能干的都走了,那我这不就只剩一些……’

  正犹豫时,脑中灵光一闪。

  ‘对了,我可以将那些贪官发配出去啊!

  给之前那些我放过的官员寄信,说鉴于他们的政绩,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若能在部族把新政推行好,便可入四皇子法眼,有望调离岭南,甚至入京任职。

  这简直是一举两得,活有人干了,人还走了!’

  系统震惊了。

  【……宿主,你可真敢想。】

  ‘不说别的,巡抚衙门有多少人盼着在四皇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等着四皇子带着自己离开岭南?’

  那些候补知县,十个有九个都想走。

  系统也不否认。

  【可这些人走后,你仍需另派官员接任啊。】

  ‘当然要派人。’

  应元正眯了眯眼睛。

  ‘但最难的开局已经有人完成。若连后续都做不好,那就别当官了,回家洗洗睡吧。’

  【……那你如何保证四皇子真会带人走?】

  ‘不保证。但如果他要争夺皇位,就必须培植亲信。只要做得好,他自然会带走可用之人。’

  这只是他的猜测,但他准备试探这位皇子一下。

  【可如果他们真做出成绩,岂不是积累了声望?】

  ‘你这话说的,要做的好才有声望啊,做不好就等着我把他革职查办吧!’

  系统明白了。

  【……原来你两手抓啊。】

  应元正也承认。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风险也大。万一有人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反而会激起民变,把新政带崩。’

  四皇子见他久久沉思,也不催促,只静静查看舆图。

  良久,应元正抬眼,从思绪中抽身。

  四皇子打趣道:“想好了?”

  应元正点头,语气郑重:“四哥,我想问你一件事。”

  四皇子有些惊讶。

  他来这么久,应元正第一次主动开口求事。

  “你说吧。”

  “若岭南有官员办事得力,能否请你……助他们调离此地?”

  四皇子眉头微蹙,“调离岭南?他们既做得好,为什么要走?”

  应元正直视他:“四哥当真不知?岭南偏远,谁不盼着北归?而我认为,能成事者,本就该去更大的地方。”

  四皇子目光一凝,瞬息明白了他的意思。

  “你想借我一用,激励官员为新政卖命?”

  聪明人就是好说话。

  应元正坦然点头:“正是。去部族任职,要求极高:通语言、懂风俗、能吃苦、肯实干。

  符合者本就不多,愿去者更是寥寥。若无切实好处,谁肯冒此风险?”

  他顿了顿,“若真有人做成,不正说明此人是朝廷所需的栋梁?调往京城,有何不可?”

  四皇子不否认他的话。

  不知是他想多了,还是应元正觉察出了他的想法。这完全是给他一个收拢人心的机会。

  他沉声问:“你打算如何选人?”

  “我有几个看好的人,之后会写信询问一下他们愿不愿意。

  再加上现在巡抚衙门等候着的那些候补知县,当然……毛遂自荐也是可以的。四哥所见的谢飞英与苏季同,便是主动请缨者。”

  四皇子点了点头,他倒也没有立即答应。

  “我再看看这些官员的品性才干。”

  就算要给予一些希望给这些官员,那也是要挑人的。

  应元正已经选上的两人,虽然不错,但已得了应元正的青睐,再得他举荐,好处就不明显了。

  他要做“伯乐”,但不认别人的“千里马”。

  那样太过麻烦,旧恩难断。

  他更愿亲自挑选,亲手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