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新的使命-《官弈》

  春节将至,星城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持续数月的廉政风暴似乎暂时告一段落,但林别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除夕前一天,林别接到省委紧急通知,要求他立即到省委开会。当他走进省委会议室时,发现除了省委书记李国华外,还有几位不认识的领导。

  林别同志,给你介绍一下。李国华指着一位神情严肃的中年男子,这位是中央深改办的张副主任。

  林别心中一动。中央深改办亲自来人,必定有重要任务。

  林别同志,你在星城的工作,中央有关领导很关注。张副主任开门见山,特别是你在廉政建设和制度改革方面的探索,很有价值。

  谢谢领导肯定,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

  不必谦虚。张副主任摆摆手,这次来找你,是有一个重要任务。

  他示意工作人员分发材料:中央决定,在星城开展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内容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等多个方面。

  林别快速翻阅着材料,越看越心惊。这个试点方案的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为什么选择星城?

  星城有三个优势。张副主任解释,第一,经过这轮整顿,政治生态明显好转;第二,地处中部,代表性较强;第三,你在星城的工作证明了你的改革魄力。

  李国华接过话头:省委经过研究,决定由你担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这是信任,更是重托。

  离开省委大院时,林别的心情既激动又沉重。这个任务的分量,比之前任何工作都要重。

  回到星城,他立即召开市委常委会传达精神。当听到试点内容时,常委们都震惊了。

  政府审批事项削减70%?这会不会影响管理?陈明远首先提出疑问。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打破垄断,这会不会引起反弹?

  社会治理创新要推行基层民主,这会不会影响稳定?

  面对大家的疑虑,林别早有准备。

  改革总是有风险的。他说,但不改革的风险更大。星城经过前期的整顿,已经具备了改革的基础。现在正是趁热打铁的好时机。

  经过充分讨论,常委会最终统一了思想。星城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正月初八,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林别召开了全市干部大会。他在会上宣布了改革试点的总体方案,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是要动真格的了。散会后,干部们议论纷纷。

  削减70%的审批事项,很多部门都要重组了。

  打破垄断,那些关系企业要难受了。

  正如预料的那样,阻力很快出现。

  首先是来自既得利益群体的反对。一些长期依靠垄断地位获利的企业,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施压。

  林书记,这些企业都是星城的纳税大户。一位老干部劝说道,改革要循序渐进啊。

  正是因为他们是纳税大户,才更要改革。林别态度坚决,靠垄断获得的利润,不是真正的竞争力。

  其次是来自部门利益的阻碍。审批事项削减意味着权力削减,很多部门明里暗里抵制。

  我们局的审批事项都是必要的。某局局长在汇报时说,削减了会影响行业管理。

  是真的必要,还是你们觉得必要?林别反问,让市场来评判吧。

  最棘手的是来自干部队伍的畏难情绪。很多干部习惯了原来的工作方式,对改革感到不适应。

  林书记,改革方向是对的,但是不是太快了?连陈明远都有些担心。

  时不我待。林别说,现在正是改革的最佳窗口期。

  为了推进改革,林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广泛听取意见。他组织了多场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学者、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建议。

  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永固精密的王永固说:我们最希望的是公平竞争的环境。只要规则公平,我们不怕竞争。

  在社区座谈会上,一位老居民说:政府管得太多不一定好,关键是管该管的事。

  这些意见让林别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其次是先行先试。他选择了几个条件较好的区县作为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最重要的是加强宣传引导。他让宣传部组织了一系列报道,解读改革政策,宣传改革典型。

  在强大的推动力下,改革开始取得初步成效。

  审批事项削减后,企业开办时间从原来的一个月缩短到三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一批新兴企业快速成长。社会治理创新后,基层活力明显增强。

  然而,就在改革深入推进时,新的问题出现了。

  一天晚上,沈墨忧心忡忡地告诉林别:我最近在基层调研,发现一个现象:有些干部把改革理解为放任不管,该管的事情也不管了。

  这是对改革的误解。林别立即警觉起来。

  第二天,他亲自到几个基层单位调研,果然发现了沈墨说的情况。

  在某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的群众说:这个审批事项已经取消了,我们不管了。

  但实际上,这个事项不是取消,而是下放了。

  必须纠正这种倾向。林别在市委会议上严肃指出,改革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把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开。

  他推动制定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确哪些权力要下放,哪些责任要加强。

  同时,他加强了对改革落实情况的督查,对执行不力的干部严肃问责。

  这些措施很快见效,放管服改革走上了正轨。

  四月初,改革试点进行了第一次阶段性评估。评估结果令人鼓舞:企业满意度上升了20个百分点,群众满意度上升了15个百分点,经济发展速度也有所加快。

  看来我们的方向是对的。陈明远在评估会上说。

  但问题还很多。林别保持清醒,特别是垄断行业改革进展缓慢。

  果然,在接下来的垄断行业改革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星城水务集团是第一个改革对象。这个拥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长期效率低下,服务差,但利润丰厚。

  改革方案是要引入竞争,打破垄断。消息一出,水务集团立即反弹。

  水务是民生行业,引入竞争会影响供水安全。水务集团总经理在汇报时说。

  垄断就不影响安全了?林别反问,去年夏天的大面积停水是怎么回事?

  水务集团说不出来话来。

  但更强烈的反对来自内部。水务集团的职工担心改革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开始集体上访。

  林书记,几百个职工在市委门口聚集,要求见您。秘书急匆匆地汇报。

  林别走到窗前,果然看到一群人在市委门口聚集。他们打着横幅,上面写着反对私有化保卫职工权益。

  我下去见他们。林别决定。

  太危险了!陈明远劝阻,还是让信访部门去处理吧。

  职工有诉求,我这个市委书记怎么能回避?

  林别独自一人走到群众中间。看到他出来,人群安静下来。

  同志们,我是市委书记林别。大家有什么诉求,可以跟我说。

  一个老职工站出来:林书记,我们听说要把水务集团卖给私人老板,这是真的吗?

  这是谣言。林别大声说,改革不是要把企业卖给私人,而是要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那我们的工作会不会丢?

  改革只会让企业发展得更好,大家的工作会更稳定。林别耐心解释,而且,改革后效益提高了,大家的收入也会提高。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沟通,职工们终于理解了改革的意义,陆续散去。

  好险啊。回到办公室,陈明远松了口气。

  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林别反思道,职工们为什么不相信我们?因为平时沟通太少。

  他立即做出决定:建立领导干部定期与群众面对面沟通的机制。

  这个决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通过直接沟通,很多误解得以消除,改革推进的阻力也小了很多。

  五月底,综合改革试点进行了中期评估。评估组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星城的改革方向正确、措施有力、成效显着。

  林别同志,星城的经验很有价值。张副主任在评估反馈会上说,中央考虑在更大范围推广。

  消息传出,星城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各地考察团纷至沓来,学习星城经验。

  面对荣誉,林别保持着一贯的冷静。

  改革永远在路上。他在市委会议上说,我们现在取得的只是阶段性成果,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

  确实,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更多更难的问题开始显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改革与稳定的协调,每一个都是世界性难题。

  但林别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依靠干部群众,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夜幕降临,林别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星城的万家灯火。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在改革的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