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尘轩”的声名,便如同那浸润了星辉道韵的茶香,虽不浓烈,却悠远绵长,悄然渗透至云州城的各个角落。它不再仅仅是市井小民歇脚解渴的去处,也逐渐吸引了一些身份特殊、心怀各异的目光。
这一日,午后阳光正好,茶社内客人不多,显得格外宁静。柳明远正低头整理着茶柜里各式各样的茶叶罐,陆九娘则在轻声指点一个新来的小伙计辨识几种常见草药茶的特性。
门帘轻响,一位身着锦袍、面容富态、眼神却带着几分商贾特有的精明与审慎的中年男子,在两名随从的陪同下走了进来。此人正是云州城内与苏家素有生意往来,但也存在竞争的“隆昌号”东家,钱百万。
钱百万目光在茶社内扫过,掠过那些朴素的桌椅陈设,最终落在柳明远身上,脸上堆起职业化的笑容,拱手道:“这位想必就是柳先生吧?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鄙人钱百万,经营些小本生意,今日特来拜会,沾沾贵店的仙气!”
他话语客气,但那“仙气”二字,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试探与揶揄。显然,他是听闻了“涤尘轩”茶水的神异,心中既好奇,又有些不信,更存了或许能从中发现商机的心思。
柳明远停下手中动作,抬头看向钱百万,目光平和,并未因对方的身份或话语中的试探而起波澜。他微微一笑,还礼道:“钱东家客气了。小店不过是寻常茶铺,供街坊邻里歇脚罢了,谈不上什么仙气。钱东家若不嫌弃,请坐,饮杯粗茶。”
他引钱百万到一张空桌坐下,并未因对方是富商而特别招待,依旧用的是那套白瓷茶具,泡的也是店里中等价位的“云雾毛峰”。
钱百万看着柳明远行云流水般的冲泡动作,那专注的神情,那仿佛与茶、与水、与器皿融为一体的和谐姿态,心中那点轻视不由得收敛了几分。他接过柳明远递来的茶盏,先是习惯性地用商人挑剔的眼光观察汤色,只见茶汤清澈,嫩绿微黄,倒也还算不错。然后凑近鼻尖一闻,一股清幽的兰花香钻入鼻腔,令人精神一振。
他小口啜饮,茶汤入口,鲜爽甘醇,确实是上好的云雾毛峰该有的滋味。但紧接着,那股熟悉的温润暖流再次出现,缓缓流淌。钱百万常年奔波应酬,酒色财气侵染,体内早有积滞,此刻在这暖流滋润下,竟觉得胸腹间那股时常萦绕的饱胀感舒缓了许多,连日来因一桩棘手生意而紧绷的神经,也奇异地松弛下来。
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异,放下茶盏,看向柳明远的眼神彻底变了。这茶,果然有古怪!不,不是古怪,是神效!
“柳先生……”钱百万的语气郑重了许多,“这茶……不知是何方仙种?竟有如此奇效?”
柳明远淡然一笑:“茶还是云雾毛峰,产自城南云雾山。只不过,烹茶之时,心静,意纯,火候恰到好处,便能将其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罢了。钱东家感觉舒适,并非茶之神异,而是您身心本就需要这份宁静与滋养。”
这话说得玄之又玄,钱百万听得半懂不懂,但那份切身的舒适感做不得假。他沉吟片刻,忽然道:“柳先生,实不相瞒,鄙人近日为一桩生意烦忧,心力交瘁。不知先生可否……指点一二?”他试探着,想看看这位神秘的柳先生,是否真有传说中那般“洞悉人心”的本事。
柳明远看了他一眼,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提起茶壶,为他续上茶水,缓缓道:“商道如茶道,过急则苦,过缓则淡,贵在火候适中,顺势而为。钱东家眉宇间焦躁之气过盛,心火已旺,恐已影响了判断。不妨先静心品完这盏茶,或许,答案自在心中。”
钱百万闻言一愣,下意识地再次端起茶盏,这一次,他不再急于品味茶效,而是真正静下心来,感受那茶香,感受那温润的暖流,感受这份难得的宁静。
说来也怪,当他放下心中那点急功近利的算计,脑海中那团关于生意的乱麻,似乎也清晰了一些。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细节,合作伙伴话语中隐含的深意,市场风向的细微变化……竟都慢慢浮现出来。
他独自静坐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期间柳明远并未打扰,只是偶尔为其他客人添水。当钱百万再次抬起头时,眼中虽仍有疲惫,但那焦躁之色却已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
他长身而起,对着柳明远深深一揖,这次是发自内心的恭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柳先生真乃高人!钱某受教了!”他不再提什么仙茶、指点,留下远超茶资的银钱,带着两名随从,步履沉稳地离开了。后来听说,他那桩棘手的生意,最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更为稳妥的方式解决了,虽未获暴利,却规避了潜在的风险,令他后怕不已。
钱百万之事,只是“涤尘轩”吸引来的众多“特殊”茶客之一。
此后,又有一位郁郁不得志的年轻画师,在茶社静坐数日后,灵感迸发,画风蜕变,作品竟得到了某位大家赏识;一位因家族内斗而心力交瘁的世家子弟,在此饮茶静思后,毅然选择了另一条更为艰难却问心无愧的道路;甚至,连府衙中一位因秉公执法而备受排挤的小吏,也偶尔会来此坐坐,寻求片刻的心灵慰藉与坚持下去的勇气。
柳明远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茶客,始终一视同仁。他从不主动探询他人隐私,也从不轻易给出具体的建议。他只是通过一杯杯恰到好处的茶,通过那蕴含在茶韵中的宁静、平和与启迪之意,引导着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内心的答案,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涤尘轩”仿佛成了一个奇妙的枢纽,将不同阶层、不同境遇的人联系在一起。他们在此短暂停留,饮下一杯茶,带走一份宁静与力量,然后将这份影响,如同涟漪般,扩散到各自的家庭、事业、圈层中去。
那源自星穹殿的茶道星火,便以这种最自然、最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在云州这片土地上,悄然点燃,并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速度,蔓延开来。
这一日打烊后,赵令渊与柳明远对坐于后间静室。
赵令渊品着弟子亲手泡的茶,眼中满是欣慰:“明远,你此举,可谓是将茶道真正还于民间了。因材施教,润物无声,此乃教化之至高境界。这‘涤尘轩’,便是我等‘巡星茶使’最好的道场。”
柳明远为先生续上茶汤,目光沉静:“先生过誉。弟子只是觉得,茶之道,本就不该束之高阁。能以此微末之技,为这凡尘添一分宁静,解一丝烦忧,便不负此番传承了。”
他看着窗外渐沉的暮色,以及远处街巷中亮起的点点灯火,轻声道:
“星火虽微,汇聚可成星河。”
“茶香虽淡,持久能润天地。”
云州城的故事,因这一盏茶,正在悄然改变着走向。而更广阔的世界,或许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感受到这份来自“涤尘轩”的、平和而坚定的力量。
这一日,午后阳光正好,茶社内客人不多,显得格外宁静。柳明远正低头整理着茶柜里各式各样的茶叶罐,陆九娘则在轻声指点一个新来的小伙计辨识几种常见草药茶的特性。
门帘轻响,一位身着锦袍、面容富态、眼神却带着几分商贾特有的精明与审慎的中年男子,在两名随从的陪同下走了进来。此人正是云州城内与苏家素有生意往来,但也存在竞争的“隆昌号”东家,钱百万。
钱百万目光在茶社内扫过,掠过那些朴素的桌椅陈设,最终落在柳明远身上,脸上堆起职业化的笑容,拱手道:“这位想必就是柳先生吧?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鄙人钱百万,经营些小本生意,今日特来拜会,沾沾贵店的仙气!”
他话语客气,但那“仙气”二字,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试探与揶揄。显然,他是听闻了“涤尘轩”茶水的神异,心中既好奇,又有些不信,更存了或许能从中发现商机的心思。
柳明远停下手中动作,抬头看向钱百万,目光平和,并未因对方的身份或话语中的试探而起波澜。他微微一笑,还礼道:“钱东家客气了。小店不过是寻常茶铺,供街坊邻里歇脚罢了,谈不上什么仙气。钱东家若不嫌弃,请坐,饮杯粗茶。”
他引钱百万到一张空桌坐下,并未因对方是富商而特别招待,依旧用的是那套白瓷茶具,泡的也是店里中等价位的“云雾毛峰”。
钱百万看着柳明远行云流水般的冲泡动作,那专注的神情,那仿佛与茶、与水、与器皿融为一体的和谐姿态,心中那点轻视不由得收敛了几分。他接过柳明远递来的茶盏,先是习惯性地用商人挑剔的眼光观察汤色,只见茶汤清澈,嫩绿微黄,倒也还算不错。然后凑近鼻尖一闻,一股清幽的兰花香钻入鼻腔,令人精神一振。
他小口啜饮,茶汤入口,鲜爽甘醇,确实是上好的云雾毛峰该有的滋味。但紧接着,那股熟悉的温润暖流再次出现,缓缓流淌。钱百万常年奔波应酬,酒色财气侵染,体内早有积滞,此刻在这暖流滋润下,竟觉得胸腹间那股时常萦绕的饱胀感舒缓了许多,连日来因一桩棘手生意而紧绷的神经,也奇异地松弛下来。
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异,放下茶盏,看向柳明远的眼神彻底变了。这茶,果然有古怪!不,不是古怪,是神效!
“柳先生……”钱百万的语气郑重了许多,“这茶……不知是何方仙种?竟有如此奇效?”
柳明远淡然一笑:“茶还是云雾毛峰,产自城南云雾山。只不过,烹茶之时,心静,意纯,火候恰到好处,便能将其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罢了。钱东家感觉舒适,并非茶之神异,而是您身心本就需要这份宁静与滋养。”
这话说得玄之又玄,钱百万听得半懂不懂,但那份切身的舒适感做不得假。他沉吟片刻,忽然道:“柳先生,实不相瞒,鄙人近日为一桩生意烦忧,心力交瘁。不知先生可否……指点一二?”他试探着,想看看这位神秘的柳先生,是否真有传说中那般“洞悉人心”的本事。
柳明远看了他一眼,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提起茶壶,为他续上茶水,缓缓道:“商道如茶道,过急则苦,过缓则淡,贵在火候适中,顺势而为。钱东家眉宇间焦躁之气过盛,心火已旺,恐已影响了判断。不妨先静心品完这盏茶,或许,答案自在心中。”
钱百万闻言一愣,下意识地再次端起茶盏,这一次,他不再急于品味茶效,而是真正静下心来,感受那茶香,感受那温润的暖流,感受这份难得的宁静。
说来也怪,当他放下心中那点急功近利的算计,脑海中那团关于生意的乱麻,似乎也清晰了一些。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细节,合作伙伴话语中隐含的深意,市场风向的细微变化……竟都慢慢浮现出来。
他独自静坐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期间柳明远并未打扰,只是偶尔为其他客人添水。当钱百万再次抬起头时,眼中虽仍有疲惫,但那焦躁之色却已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
他长身而起,对着柳明远深深一揖,这次是发自内心的恭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柳先生真乃高人!钱某受教了!”他不再提什么仙茶、指点,留下远超茶资的银钱,带着两名随从,步履沉稳地离开了。后来听说,他那桩棘手的生意,最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更为稳妥的方式解决了,虽未获暴利,却规避了潜在的风险,令他后怕不已。
钱百万之事,只是“涤尘轩”吸引来的众多“特殊”茶客之一。
此后,又有一位郁郁不得志的年轻画师,在茶社静坐数日后,灵感迸发,画风蜕变,作品竟得到了某位大家赏识;一位因家族内斗而心力交瘁的世家子弟,在此饮茶静思后,毅然选择了另一条更为艰难却问心无愧的道路;甚至,连府衙中一位因秉公执法而备受排挤的小吏,也偶尔会来此坐坐,寻求片刻的心灵慰藉与坚持下去的勇气。
柳明远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茶客,始终一视同仁。他从不主动探询他人隐私,也从不轻易给出具体的建议。他只是通过一杯杯恰到好处的茶,通过那蕴含在茶韵中的宁静、平和与启迪之意,引导着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内心的答案,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涤尘轩”仿佛成了一个奇妙的枢纽,将不同阶层、不同境遇的人联系在一起。他们在此短暂停留,饮下一杯茶,带走一份宁静与力量,然后将这份影响,如同涟漪般,扩散到各自的家庭、事业、圈层中去。
那源自星穹殿的茶道星火,便以这种最自然、最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在云州这片土地上,悄然点燃,并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速度,蔓延开来。
这一日打烊后,赵令渊与柳明远对坐于后间静室。
赵令渊品着弟子亲手泡的茶,眼中满是欣慰:“明远,你此举,可谓是将茶道真正还于民间了。因材施教,润物无声,此乃教化之至高境界。这‘涤尘轩’,便是我等‘巡星茶使’最好的道场。”
柳明远为先生续上茶汤,目光沉静:“先生过誉。弟子只是觉得,茶之道,本就不该束之高阁。能以此微末之技,为这凡尘添一分宁静,解一丝烦忧,便不负此番传承了。”
他看着窗外渐沉的暮色,以及远处街巷中亮起的点点灯火,轻声道:
“星火虽微,汇聚可成星河。”
“茶香虽淡,持久能润天地。”
云州城的故事,因这一盏茶,正在悄然改变着走向。而更广阔的世界,或许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感受到这份来自“涤尘轩”的、平和而坚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