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武大比的落幕,使天武城的喧嚣渐息。
夜色笼罩下的天武城,万家灯火如星河流淌。而在稷下书院深处,一间看似寻常、实则被无数重儒家禁制笼罩的简朴静室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室内仅有一桌一壶、两杯清茶袅袅生香。
儒圣端坐主位,面容慈和,全然没有王朝至强者的气势,仿佛只是一位寻常的耄耋老者,正悠然品茗。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位身着便服,面容模糊,周身气息虽极力内敛,却依旧透着一种执掌乾坤般威严的男子。
静默良久,男子放下茶杯,目光如炬,穿透了茶水的氤氲热气,有些纠结地看向儒圣,声音低沉,带着探究与凝重:
“孔师,”他用了极为尊崇亲近的称呼,“您是不是对万剑山庄那小子……过分关照了?”
他指的,自然是徐听。
从分院大试儒圣法相的突然现身将其转到稷下书院,到山长叶危破格收为记名弟子,再到今日无字道碑空间内,儒圣竟亲自现身为其抚平灵力暴走……这一桩桩,一件件,早已超出了对一个寻常“关系户”子弟的照拂,即便他是万剑山庄的少庄主,也不至于儒圣如此关注。
尤其是,那小子身上,可能还牵扯着整个皇室都感到忌惮的“帝运”!
儒圣闻言,缓缓将茶杯置于桌上,发出轻微的磕碰声。他脸上慈和的笑容未变,眼神却深邃如星空,仿佛能容纳世间一切疑问与算计。
“陛下何出此言?”儒圣声音平和,不答反问,“此子虽纨绔,但尚有一颗赤诚之心。倒是陛下,不过是一桩无法确认的帝运传言,他既灵脉不显,陛下又何必多问呢?”
能被儒圣称为“陛下”,面前之人也只能是那位天武王朝的执掌者——天武大帝。
“灵脉不显?”天武大帝眉头一蹙,有些气极反笑的意味,“孔师,你我皆知,此子灵脉不显不过是表象。他身上所谓的帝运,也并非空穴来风。万剑山庄的背景,许家的护短,如今再加上您……这天武王朝的水,怕是都要因他而沸了。孔师,您可是与天武国运命运与共,朕不想怀疑您,也不会怀疑您,朕只是不解,他究竟有何特殊,值得您如此落子?”
他将“落子”二字咬得略重,显然认定儒圣在徐听身上有着更深层次的布局。
儒圣轻轻捋了捋雪白的长须,目光投向窗外无垠的夜空,仿佛在凝视着某种常人无法窥见的命运轨迹。
“陛下可知,这天地如同一盘大棋,众生皆为棋子,亦可是棋手。”儒圣的声音带着一种玄奥的意味,“有些人,生来便是为了搅动风云,打破既定的格局。徐听此子……他的命格,连老朽也看不太真切,迷雾重重。至于是否为帝运,尚待斟酌。”
他收回目光,重新看向天武大帝,眼神澄澈而坦然:“至于‘落子’……陛下,您觉得,是老朽在落子,还是这天意,借老朽之手,在拨动命运的琴弦?”
天武大帝眼神一凝。儒圣这番话,看似玄虚,实则点明了一个关键——徐听本身,似乎就是一个巨大的变数,吸引着各方势力的目光和动作,并非全然是儒圣在主导。
还有,背后深层的目的,儒圣显然并不肯透露。
但这“变数”,但凡有一丝一毫会威胁王朝的统治,天武大帝都绝不会放任。
“那帝运之说到底……”天武大帝最关心的仍是这个。
“帝运缥缈,老朽实在看不穿,看不穿啊!”儒圣摇了摇头,“或许有,或许无,或许……是别的什么东西。陛下,过于执着于表象,有时反而会看不清本质。至少目前来看,他并无颠覆王朝之念,反倒像是在……保命。”
“保命?”天武大帝若有所思。回想起徐听入京后的种种行径,确实更像是在藏拙,而非张扬。
“是啊。”儒圣微微一笑,带着一丝洞悉世情的了然,“他在想方设法地平安离开京城,不过,他命中注定要承担一些东西,老朽所为,不过是顺水推舟。”
这话意有所指,显然包括了皇室子弟描述中太古遗迹中的变故,以及儒圣那连他这位天武大帝都不肯透露的某些目的。
天武大帝沉默了片刻。儒圣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他不会放弃对徐听的关注,甚至是一种隐晦的保护。而儒圣的立场,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稷下书院,乃至整个儒门的态度。
“朕明白了。”天武大帝最终缓缓开口,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威严,“既然孔师心中有数,朕便不再多问。只是希望,孔师这‘顺水推舟’,莫要最终推得我天武王朝动荡不安才好。”
这话带着一丝提醒,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
儒圣含笑点头,再次端起茶杯:“陛下多虑了。茶凉了,便失了味道。请。”
天武大帝深深看了儒圣一眼,亦举杯相邀。
静室之内,茶香依旧,两位站在天武王朝巅峰的存在,言语间的机锋暂歇,但围绕着徐听这“变数”,京城的暗流,显然只会更加汹涌。
“对了,陛下。”儒圣没有看向天武大帝,只是缓缓说道,“老朽还是要提醒几句,万不要操之过急。万剑山庄真正恐怖的可不是那位当世的剑尊。当然,老朽只是提醒,至于采纳与否,还是由陛下定夺。”
天武大帝瞳孔骤然收紧,“孔师,您的意思是……那位道陵祖师……”
儒圣仍是那般泰然模样,摇了摇头,“老朽也不知,只是老朽如何算,那位存在也大限未至。至于他到底还存不存在于此方世界,恐怕无人能知。”
天武大帝点了点头,似乎已下好了决心,“谢孔师指点。”
即使如此,不论是那份藏拙的深沉还是那缥缈的帝运传言,此子都断不可留。
稷下书院,明德院。月光洒落庭院,一片静谧。
此刻的徐听,尚不知自己已成为两位巨擘夜谈的核心,正躺在明德院的屋舍里,翘着二郎腿,盘算着接下来是该继续装傻充愣,还是稍微“努力”一下,应付掉叶夫子可能布置的课业。
夜色笼罩下的天武城,万家灯火如星河流淌。而在稷下书院深处,一间看似寻常、实则被无数重儒家禁制笼罩的简朴静室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室内仅有一桌一壶、两杯清茶袅袅生香。
儒圣端坐主位,面容慈和,全然没有王朝至强者的气势,仿佛只是一位寻常的耄耋老者,正悠然品茗。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位身着便服,面容模糊,周身气息虽极力内敛,却依旧透着一种执掌乾坤般威严的男子。
静默良久,男子放下茶杯,目光如炬,穿透了茶水的氤氲热气,有些纠结地看向儒圣,声音低沉,带着探究与凝重:
“孔师,”他用了极为尊崇亲近的称呼,“您是不是对万剑山庄那小子……过分关照了?”
他指的,自然是徐听。
从分院大试儒圣法相的突然现身将其转到稷下书院,到山长叶危破格收为记名弟子,再到今日无字道碑空间内,儒圣竟亲自现身为其抚平灵力暴走……这一桩桩,一件件,早已超出了对一个寻常“关系户”子弟的照拂,即便他是万剑山庄的少庄主,也不至于儒圣如此关注。
尤其是,那小子身上,可能还牵扯着整个皇室都感到忌惮的“帝运”!
儒圣闻言,缓缓将茶杯置于桌上,发出轻微的磕碰声。他脸上慈和的笑容未变,眼神却深邃如星空,仿佛能容纳世间一切疑问与算计。
“陛下何出此言?”儒圣声音平和,不答反问,“此子虽纨绔,但尚有一颗赤诚之心。倒是陛下,不过是一桩无法确认的帝运传言,他既灵脉不显,陛下又何必多问呢?”
能被儒圣称为“陛下”,面前之人也只能是那位天武王朝的执掌者——天武大帝。
“灵脉不显?”天武大帝眉头一蹙,有些气极反笑的意味,“孔师,你我皆知,此子灵脉不显不过是表象。他身上所谓的帝运,也并非空穴来风。万剑山庄的背景,许家的护短,如今再加上您……这天武王朝的水,怕是都要因他而沸了。孔师,您可是与天武国运命运与共,朕不想怀疑您,也不会怀疑您,朕只是不解,他究竟有何特殊,值得您如此落子?”
他将“落子”二字咬得略重,显然认定儒圣在徐听身上有着更深层次的布局。
儒圣轻轻捋了捋雪白的长须,目光投向窗外无垠的夜空,仿佛在凝视着某种常人无法窥见的命运轨迹。
“陛下可知,这天地如同一盘大棋,众生皆为棋子,亦可是棋手。”儒圣的声音带着一种玄奥的意味,“有些人,生来便是为了搅动风云,打破既定的格局。徐听此子……他的命格,连老朽也看不太真切,迷雾重重。至于是否为帝运,尚待斟酌。”
他收回目光,重新看向天武大帝,眼神澄澈而坦然:“至于‘落子’……陛下,您觉得,是老朽在落子,还是这天意,借老朽之手,在拨动命运的琴弦?”
天武大帝眼神一凝。儒圣这番话,看似玄虚,实则点明了一个关键——徐听本身,似乎就是一个巨大的变数,吸引着各方势力的目光和动作,并非全然是儒圣在主导。
还有,背后深层的目的,儒圣显然并不肯透露。
但这“变数”,但凡有一丝一毫会威胁王朝的统治,天武大帝都绝不会放任。
“那帝运之说到底……”天武大帝最关心的仍是这个。
“帝运缥缈,老朽实在看不穿,看不穿啊!”儒圣摇了摇头,“或许有,或许无,或许……是别的什么东西。陛下,过于执着于表象,有时反而会看不清本质。至少目前来看,他并无颠覆王朝之念,反倒像是在……保命。”
“保命?”天武大帝若有所思。回想起徐听入京后的种种行径,确实更像是在藏拙,而非张扬。
“是啊。”儒圣微微一笑,带着一丝洞悉世情的了然,“他在想方设法地平安离开京城,不过,他命中注定要承担一些东西,老朽所为,不过是顺水推舟。”
这话意有所指,显然包括了皇室子弟描述中太古遗迹中的变故,以及儒圣那连他这位天武大帝都不肯透露的某些目的。
天武大帝沉默了片刻。儒圣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他不会放弃对徐听的关注,甚至是一种隐晦的保护。而儒圣的立场,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稷下书院,乃至整个儒门的态度。
“朕明白了。”天武大帝最终缓缓开口,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威严,“既然孔师心中有数,朕便不再多问。只是希望,孔师这‘顺水推舟’,莫要最终推得我天武王朝动荡不安才好。”
这话带着一丝提醒,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
儒圣含笑点头,再次端起茶杯:“陛下多虑了。茶凉了,便失了味道。请。”
天武大帝深深看了儒圣一眼,亦举杯相邀。
静室之内,茶香依旧,两位站在天武王朝巅峰的存在,言语间的机锋暂歇,但围绕着徐听这“变数”,京城的暗流,显然只会更加汹涌。
“对了,陛下。”儒圣没有看向天武大帝,只是缓缓说道,“老朽还是要提醒几句,万不要操之过急。万剑山庄真正恐怖的可不是那位当世的剑尊。当然,老朽只是提醒,至于采纳与否,还是由陛下定夺。”
天武大帝瞳孔骤然收紧,“孔师,您的意思是……那位道陵祖师……”
儒圣仍是那般泰然模样,摇了摇头,“老朽也不知,只是老朽如何算,那位存在也大限未至。至于他到底还存不存在于此方世界,恐怕无人能知。”
天武大帝点了点头,似乎已下好了决心,“谢孔师指点。”
即使如此,不论是那份藏拙的深沉还是那缥缈的帝运传言,此子都断不可留。
稷下书院,明德院。月光洒落庭院,一片静谧。
此刻的徐听,尚不知自己已成为两位巨擘夜谈的核心,正躺在明德院的屋舍里,翘着二郎腿,盘算着接下来是该继续装傻充愣,还是稍微“努力”一下,应付掉叶夫子可能布置的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