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聿走后的第三天,沈清姿在合作社的公告栏贴上新的茶苗养护表时,手机震了震。是周聿发来的短视频,背景是外交部办公楼的走廊,他穿着西装,领带却歪了点,对着镜头举了举手里的樱花茶罐:“刚忙完会,泡了你的樱花茶,甜得刚好。”
沈清姿忍不住笑了,指尖划过屏幕上他眼底的红血丝——肯定又是熬了夜。她回了条语音,声音放得轻:“别空腹喝茶,我让李婶给你寄的腊肉饼,记得热了吃。”
消息发出去没两分钟,博主的照片初稿就传了过来。沈清姿点开文件夹,第一张就是樱林下的试饮台,青瓷壶里的薄荷水冒着轻烟,周聿帮姑娘拢裙摆的侧影刚好入镜,阳光落在他发梢,比电视上的样子多了几分烟火气。
她正对着照片修改备注,周聿的视频电话打了过来。“看到照片了吗?”他的声音有点哑,“那个拍花草的博主说,想加一组炒茶的特写,我跟她提了,让她等我回去再拍,到时候咱们一起出镜。”
“不用等你,”沈清姿把手机架在台账上,对着镜头展示刚炒好的茶,“张大爷教我新的揉捻手法了,你看这茶形,比之前好看多了。”她捏起一撮茶叶凑到镜头前,“等你回来,我泡给你尝。”
周聿盯着屏幕里的茶叶,忽然笑了:“比我第一次见你炒的强多了。对了,有机茶认证的补充材料,我让助理整理好了,等会儿发你邮箱。还有,旅游平台那边我谈了,樱花节的推广费能降两个点,他们说看在咱们项目实在的份上,给的友情价。”
“你都忙会议了,还记着这些?”沈清姿有点意外。
“你的事,怎么能忘。”周聿的声音忽然低了些,“晚上别熬太晚,我看你眼底都有黑眼圈了。合作社的门锁好,睡前检查下育苗棚的温度计,最近温差大。”
挂了电话,沈清姿才发现李婶站在门口,手里端着碗甜汤:“跟周先生打电话呢?这孩子是真上心,昨天还托人给我捎话,让我盯着你吃饭。”
沈清姿接过甜汤,抿了一口:“他在省城也忙,还总惦记着云岭的事。”
“这才是过日子的样子。”李婶坐在她身边,“以前他来,总像个外人,现在啊,比咱们云岭的娃还贴心。你看他走之前,把张大爷家的樱桃支架都量好了尺寸,连王奶奶家的鸡窝都帮着修了,这些细活,哪是以前当大官的人会做的。”
这话倒是说到了沈清姿心坎里。周聿留下的台账里,不仅有项目对接清单,还夹着张纸条,写着“育苗棚的灯泡该换了,我买了新的放在货架第二层”“李婶的手工皂包装纸不够了,联系了镇上的印刷厂,电话在后面”,连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记着。
第五天的时候,云岭下了场小雨。沈清姿冒着雨去巡山,刚走到茶旅步道,就接到周聿的电话,语气急得很:“我看天气预报说云岭下雨了,步道的护栏没松动吧?王奶奶家的茶园在坡上,别淹了。”
“放心,”沈清姿踩着水洼往前走,“你之前修的护栏结实着呢,我刚检查过。王奶奶家的茶园我也帮着挖了排水沟,李婶和张大爷都来搭手了。”她顿了顿,对着镜头晃了晃手里的伞,“就是你送的这把伞,有点小,淋了半边肩膀。”
周聿的眉头立刻皱起来:“下次下雨别自己去,等雨停了再说。我明天让助理寄把大伞过来,还有防水的雨靴,你那双旧的该换了。”
挂了电话没一会儿,张大爷就扛着锄头过来了:“清姿,雨这么大,怎么自己来了?周先生之前跟我说了,下雨就让我来巡山,你在合作社等着就行。”
沈清姿看着张大爷沾着泥的裤脚,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周聿不在云岭,却把她的身后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不是用命令的口吻,而是悄悄跟老乡们托付,怕她觉得被照顾着没面子。
雨停的那天下午,周聿发来消息,说会议结束了,买了第二天早上的高铁票。沈清姿看到消息时,正在帮李婶装手工皂,指尖一顿,把刚装好的皂盒都碰倒了。
“看你慌的。”李婶笑着帮她捡皂盒,“我去杀只鸡,明天给周先生接风。张大爷说要炒新茶,咱们把合作社的灯都擦亮点,热热闹闹的。”
晚上沈清姿翻出周聿送的竹书签,放在台灯下看。刻痕里还留着点竹屑,是他没打磨干净的小瑕疵,却比任何精美的礼物都让她安心。她忽然想起离别那天,他轻轻抱她时的温度,脸颊忍不住热了起来。
睡前,周聿发来最后一条消息,是张高铁票的照片,配文:“明天早上八点到镇上,不用来接,我自己找回去。对了,我买了你爱吃的桂花糕,在包里揣着呢。”
沈清姿回复:“我去接你。”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合作社的灯,我给你留着。”
放下手机,她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樱林。月光洒在茶苗上,像铺了层银霜。她知道,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那个把云岭当成家的人,就回来了。而他们的故事,也会在重逢的晨光里,继续往暖的地方走。
沈清姿忍不住笑了,指尖划过屏幕上他眼底的红血丝——肯定又是熬了夜。她回了条语音,声音放得轻:“别空腹喝茶,我让李婶给你寄的腊肉饼,记得热了吃。”
消息发出去没两分钟,博主的照片初稿就传了过来。沈清姿点开文件夹,第一张就是樱林下的试饮台,青瓷壶里的薄荷水冒着轻烟,周聿帮姑娘拢裙摆的侧影刚好入镜,阳光落在他发梢,比电视上的样子多了几分烟火气。
她正对着照片修改备注,周聿的视频电话打了过来。“看到照片了吗?”他的声音有点哑,“那个拍花草的博主说,想加一组炒茶的特写,我跟她提了,让她等我回去再拍,到时候咱们一起出镜。”
“不用等你,”沈清姿把手机架在台账上,对着镜头展示刚炒好的茶,“张大爷教我新的揉捻手法了,你看这茶形,比之前好看多了。”她捏起一撮茶叶凑到镜头前,“等你回来,我泡给你尝。”
周聿盯着屏幕里的茶叶,忽然笑了:“比我第一次见你炒的强多了。对了,有机茶认证的补充材料,我让助理整理好了,等会儿发你邮箱。还有,旅游平台那边我谈了,樱花节的推广费能降两个点,他们说看在咱们项目实在的份上,给的友情价。”
“你都忙会议了,还记着这些?”沈清姿有点意外。
“你的事,怎么能忘。”周聿的声音忽然低了些,“晚上别熬太晚,我看你眼底都有黑眼圈了。合作社的门锁好,睡前检查下育苗棚的温度计,最近温差大。”
挂了电话,沈清姿才发现李婶站在门口,手里端着碗甜汤:“跟周先生打电话呢?这孩子是真上心,昨天还托人给我捎话,让我盯着你吃饭。”
沈清姿接过甜汤,抿了一口:“他在省城也忙,还总惦记着云岭的事。”
“这才是过日子的样子。”李婶坐在她身边,“以前他来,总像个外人,现在啊,比咱们云岭的娃还贴心。你看他走之前,把张大爷家的樱桃支架都量好了尺寸,连王奶奶家的鸡窝都帮着修了,这些细活,哪是以前当大官的人会做的。”
这话倒是说到了沈清姿心坎里。周聿留下的台账里,不仅有项目对接清单,还夹着张纸条,写着“育苗棚的灯泡该换了,我买了新的放在货架第二层”“李婶的手工皂包装纸不够了,联系了镇上的印刷厂,电话在后面”,连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记着。
第五天的时候,云岭下了场小雨。沈清姿冒着雨去巡山,刚走到茶旅步道,就接到周聿的电话,语气急得很:“我看天气预报说云岭下雨了,步道的护栏没松动吧?王奶奶家的茶园在坡上,别淹了。”
“放心,”沈清姿踩着水洼往前走,“你之前修的护栏结实着呢,我刚检查过。王奶奶家的茶园我也帮着挖了排水沟,李婶和张大爷都来搭手了。”她顿了顿,对着镜头晃了晃手里的伞,“就是你送的这把伞,有点小,淋了半边肩膀。”
周聿的眉头立刻皱起来:“下次下雨别自己去,等雨停了再说。我明天让助理寄把大伞过来,还有防水的雨靴,你那双旧的该换了。”
挂了电话没一会儿,张大爷就扛着锄头过来了:“清姿,雨这么大,怎么自己来了?周先生之前跟我说了,下雨就让我来巡山,你在合作社等着就行。”
沈清姿看着张大爷沾着泥的裤脚,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周聿不在云岭,却把她的身后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不是用命令的口吻,而是悄悄跟老乡们托付,怕她觉得被照顾着没面子。
雨停的那天下午,周聿发来消息,说会议结束了,买了第二天早上的高铁票。沈清姿看到消息时,正在帮李婶装手工皂,指尖一顿,把刚装好的皂盒都碰倒了。
“看你慌的。”李婶笑着帮她捡皂盒,“我去杀只鸡,明天给周先生接风。张大爷说要炒新茶,咱们把合作社的灯都擦亮点,热热闹闹的。”
晚上沈清姿翻出周聿送的竹书签,放在台灯下看。刻痕里还留着点竹屑,是他没打磨干净的小瑕疵,却比任何精美的礼物都让她安心。她忽然想起离别那天,他轻轻抱她时的温度,脸颊忍不住热了起来。
睡前,周聿发来最后一条消息,是张高铁票的照片,配文:“明天早上八点到镇上,不用来接,我自己找回去。对了,我买了你爱吃的桂花糕,在包里揣着呢。”
沈清姿回复:“我去接你。”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合作社的灯,我给你留着。”
放下手机,她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樱林。月光洒在茶苗上,像铺了层银霜。她知道,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那个把云岭当成家的人,就回来了。而他们的故事,也会在重逢的晨光里,继续往暖的地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