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返程的大巴刚驶进云岭,就看见村口飘着的樱花旗——张大爷领着老乡们站在路边,竹筐里装着刚蒸的艾草青团,香气顺着车窗缝钻进来。“可算盼回咱们的功臣了!”张大爷往周聿手里塞青团,“茶亭的地基都挖好了,就等你们回来定位置。”
沈清姿刚把展会的合作意向书放进合作社抽屉,陈静就拉着她看茶亭的设计图:“这是周聿连夜画的,你看这亭檐的弧度,像不像你食盒上的樱花纹?”图纸边角画着小小的茶苗图案,旁边标着“清姿喜欢的样式”,字迹歪扭却认真。
周聿正和老乡们扛竹料,看见沈清姿就喊:“快来帮我看看,亭柱要埋在樱树旁还是茶田边?”沈清姿走过去,脚边刚立起的竹架上,挂着块临时写的木牌——“共守亭筹建中”,笔锋和她写的“云岭茶语”如出一辙。
“就种在樱茶交界处吧,”沈清姿指着远处,“春天看樱花落在茶田,夏天能给采茶的老乡遮阴。”周聿忽然从口袋里摸出枚竹牌,上面刻着“清姿&周聿”,边缘还雕着细小的茶籽图案:“等亭柱立起来,咱们把这个钉在正中央。”
中午吃饭时,张阿姨端上碗红枣莲子羹:“展会累坏了吧,补补身子。”她挤眉弄眼地撞了撞周聿的胳膊,“下午让清姿陪你去后山砍几根老竹,茶亭的横梁得用结实的料。”周聿立刻点头,扒饭的速度都快了几分。
后山的竹林里,阳光透过竹叶洒下细碎的光斑。周聿挥着砍刀时,沈清姿就坐在竹根上翻周爷爷的炒茶笔记,忽然发现夹在里面的张纸条——是周聿写的,日期是她刚回云岭那天:“她回来了,云岭的春天才算真的来。”
“找到什么好东西了?”周聿擦着汗走过来,看见纸条就红了耳尖,“那时候总怕你又走了。”他坐在她身边,从怀里摸出个布包,里面是枚银戒指,戒面是用茶籽打磨的,和他的吊坠纹样一致,“展会时找银匠改的,比茶针小,戴在手上方便。”
沈清姿的指尖刚碰到戒指,就听见周聿的声音发颤:“清姿,以前我总说要守着云岭,现在才明白,我想守的从来不止是茶。”他握住她的手,眼神比茶田的清泉还亮,“你愿意……让我用一辈子守着你吗?这不是请求,是我想了无数次的‘永恒申请’。”
远处忽然传来掌声,张阿姨和陈静领着老乡们站在竹林口,手里举着樱花枝。“早看你们俩该在一起了!”张阿姨笑着喊,“戒指我帮你们收着,等茶亭建好那天,咱们办个热闹的仪式,让全村人都作证!”
陈静走过来,帮沈清姿把戒指戴在无名指上:“这枚戒指用老茶籽做的,就像你们的感情,扎根在云岭,经得起岁月磨。”她从布篮里拿出红绳,“把戒指串起来戴在脖子上,等冬令营结束,咱们就请老支书主持婚礼。”
下山时,周聿牵着沈清姿的手,竹筐里装着砍好的老竹,布包揣着那枚银戒指。路过“成长区”时,看见李婶正带着孩子们给茶苗浇水,竹牌上的“小茶农”名字歪歪扭扭,却透着鲜活的气。
“冬令营开营那天,咱们把求婚的事告诉孩子们吧,”沈清姿说,“让他们知道,守护不仅是种茶,也是守护身边的人。”周聿低头帮她拂去发上的竹叶:“好,还要让他们亲手把‘共守亭’的最后一根竹梁架起来,做咱们的小证人。”
傍晚的合作社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商量茶亭的收尾工作。张大爷说要在亭柱上刻上所有老乡的名字,李婶提议挂串新的风铃,陈静则翻出老宅的红绸:“开业那天挂在亭檐上,喜庆。”
周聿忽然举起茶杯:“敬清姿,敬云岭,也敬咱们即将到来的好日子。”沈清姿跟着举杯,无名指上的戒指被灯光照着,和腕间的银茶针相映成趣。她忽然明白,所谓“永恒的申请”,从来不是华丽的誓言,是和爱的人守着一方茶田,看着茶苗长大,等着茶亭落成,让每一个日子都浸着茶香与暖意。
睡前,沈清姿摸着脖子上的戒指,周聿正帮她整理明天冬令营的培训资料。窗外的樱树在月光下轻轻摇晃,风铃的响声混着他翻纸页的轻响,成了最安稳的催眠曲。她知道,茶亭会建好,婚礼会热闹,而她和周聿的故事,会像云岭的茶,在岁月里越沉越香,成为永恒的风景。
沈清姿刚把展会的合作意向书放进合作社抽屉,陈静就拉着她看茶亭的设计图:“这是周聿连夜画的,你看这亭檐的弧度,像不像你食盒上的樱花纹?”图纸边角画着小小的茶苗图案,旁边标着“清姿喜欢的样式”,字迹歪扭却认真。
周聿正和老乡们扛竹料,看见沈清姿就喊:“快来帮我看看,亭柱要埋在樱树旁还是茶田边?”沈清姿走过去,脚边刚立起的竹架上,挂着块临时写的木牌——“共守亭筹建中”,笔锋和她写的“云岭茶语”如出一辙。
“就种在樱茶交界处吧,”沈清姿指着远处,“春天看樱花落在茶田,夏天能给采茶的老乡遮阴。”周聿忽然从口袋里摸出枚竹牌,上面刻着“清姿&周聿”,边缘还雕着细小的茶籽图案:“等亭柱立起来,咱们把这个钉在正中央。”
中午吃饭时,张阿姨端上碗红枣莲子羹:“展会累坏了吧,补补身子。”她挤眉弄眼地撞了撞周聿的胳膊,“下午让清姿陪你去后山砍几根老竹,茶亭的横梁得用结实的料。”周聿立刻点头,扒饭的速度都快了几分。
后山的竹林里,阳光透过竹叶洒下细碎的光斑。周聿挥着砍刀时,沈清姿就坐在竹根上翻周爷爷的炒茶笔记,忽然发现夹在里面的张纸条——是周聿写的,日期是她刚回云岭那天:“她回来了,云岭的春天才算真的来。”
“找到什么好东西了?”周聿擦着汗走过来,看见纸条就红了耳尖,“那时候总怕你又走了。”他坐在她身边,从怀里摸出个布包,里面是枚银戒指,戒面是用茶籽打磨的,和他的吊坠纹样一致,“展会时找银匠改的,比茶针小,戴在手上方便。”
沈清姿的指尖刚碰到戒指,就听见周聿的声音发颤:“清姿,以前我总说要守着云岭,现在才明白,我想守的从来不止是茶。”他握住她的手,眼神比茶田的清泉还亮,“你愿意……让我用一辈子守着你吗?这不是请求,是我想了无数次的‘永恒申请’。”
远处忽然传来掌声,张阿姨和陈静领着老乡们站在竹林口,手里举着樱花枝。“早看你们俩该在一起了!”张阿姨笑着喊,“戒指我帮你们收着,等茶亭建好那天,咱们办个热闹的仪式,让全村人都作证!”
陈静走过来,帮沈清姿把戒指戴在无名指上:“这枚戒指用老茶籽做的,就像你们的感情,扎根在云岭,经得起岁月磨。”她从布篮里拿出红绳,“把戒指串起来戴在脖子上,等冬令营结束,咱们就请老支书主持婚礼。”
下山时,周聿牵着沈清姿的手,竹筐里装着砍好的老竹,布包揣着那枚银戒指。路过“成长区”时,看见李婶正带着孩子们给茶苗浇水,竹牌上的“小茶农”名字歪歪扭扭,却透着鲜活的气。
“冬令营开营那天,咱们把求婚的事告诉孩子们吧,”沈清姿说,“让他们知道,守护不仅是种茶,也是守护身边的人。”周聿低头帮她拂去发上的竹叶:“好,还要让他们亲手把‘共守亭’的最后一根竹梁架起来,做咱们的小证人。”
傍晚的合作社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商量茶亭的收尾工作。张大爷说要在亭柱上刻上所有老乡的名字,李婶提议挂串新的风铃,陈静则翻出老宅的红绸:“开业那天挂在亭檐上,喜庆。”
周聿忽然举起茶杯:“敬清姿,敬云岭,也敬咱们即将到来的好日子。”沈清姿跟着举杯,无名指上的戒指被灯光照着,和腕间的银茶针相映成趣。她忽然明白,所谓“永恒的申请”,从来不是华丽的誓言,是和爱的人守着一方茶田,看着茶苗长大,等着茶亭落成,让每一个日子都浸着茶香与暖意。
睡前,沈清姿摸着脖子上的戒指,周聿正帮她整理明天冬令营的培训资料。窗外的樱树在月光下轻轻摇晃,风铃的响声混着他翻纸页的轻响,成了最安稳的催眠曲。她知道,茶亭会建好,婚礼会热闹,而她和周聿的故事,会像云岭的茶,在岁月里越沉越香,成为永恒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