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深夜的反思录-《我的仕途不靠婚》

  凌晨一点的公寓,万籁俱寂。客厅的感应灯早已熄灭,只剩书房亮着一盏老式台灯,暖黄的光晕像被框在四方的纱,轻轻落在电脑屏幕上,映出周聿疲惫却异常专注的侧脸。

  他的眼窝泛着淡淡的青黑,是连日来辗转难眠的痕迹,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遮住了眼底翻涌的情绪。桌上的黑咖啡早已凉透,杯壁凝结的水珠顺着杯身缓缓滑落,在原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痕迹,像他此刻心里蔓延开的沉重,悄无声息,却越浸越深。

  周聿坐在电脑前,手指悬在鼠标上,停留了足足三分钟。指尖无意识地蜷缩,又缓缓舒展,反复几次,才像是下定了巨大的决心,缓缓双击那个名为 “未命名文档” 的加密文件夹 —— 这个文件夹,他创建了三年,图标在桌面角落积了薄薄一层灰,却从未真正打开过,像是在刻意逃避什么,又像是在等一个敢直面过去的时刻。

  输入密码时,指尖有些发颤。

  数字是他的生日,字母是沈清姿名字的首拼,这个当初随手设置的组合,如今敲在键盘上,每一个字符都带着刺,扎得指尖发麻。文件夹打开的瞬间,一个空白的文档页面跳出来,像一张等待被填满的、苍白的纸,也像他三年来从未真正面对过的、荒芜的内心。

  他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点燃后却没抽,只是夹在指间,任由淡青色的烟雾在指尖缭绕、升腾,模糊了屏幕的边缘。

  键盘敲击声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每一个字的落下,都像是一把钝刀,在剖开过去那个傲慢又偏执的自己:

  “最初同意这场婚姻,我用的是外交谈判的思维 —— 门当户对,资源互补,能为双方家族带来稳定的社会关系,是‘理性评估’下的最优解。我从未想过,婚姻里需要的不是‘交易清单’,而是‘情感共鸣’。我甚至暗自觉得,她接受这场婚姻,或许也有同样的‘考量’,却完全忽略了她眼底那点不甘的、想证明自己的光。”

  写到这里,他停了下来,指尖悬在 “删除” 键上,微微发颤,却终究没按下去。

  脑海里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婚礼当天的场景 —— 沈清姿穿着白色婚纱,站在红毯尽头,身后是漫天飞舞的彩纸,身前是宾客的欢声笑语,可她脸上没有寻常新娘的雀跃,只有一种近乎平静的疏离。当时他以为是 “矜持”,是 “大家闺秀的体面”,现在才猛然明白,那是她对这场冰冷 “契约” 的无声抗拒,是她藏在眼底的、未被读懂的委屈。

  周聿闭上眼,喉结滚动了一下,再睁开时,眼底多了几分涩意。他深吸一口气,指尖重新落在键盘上,继续敲击:

  “在青石镇,她为了抗山洪三天三夜不回家,我第一反应不是担心她的安危,不是心疼她的疲惫,而是觉得‘冲动’‘不理性’,甚至想动用关系调派更多人力,让她‘省心’。我所谓的‘关心’,从来不是‘她需要什么’,而是‘我觉得她需要什么’。她跟我争论‘基层工作要亲力亲为,要让老乡看到诚意’,我却觉得是‘固执’,是‘不懂借力’—— 我低估了她对这片土地的执念,也高估了自己那套‘资源整合’理论在基层的适用性,更忽略了她想要的,从来不是‘被安排好的便利’,而是‘靠自己做成事的认可’。”

  烟蒂烧到了指尖,尖锐的灼热感传来,周聿才猛地回神,下意识地松开手,将烟摁灭在烟灰缸里。指尖留下一道浅浅的红痕,像一个微小的印记,提醒着他过去的迟钝与伤害。

  屏幕上的文字像是带着温度,烫得他眼睛发涩。他想起那次轰动青石镇的举报信事件,有人匿名举报她滥用职权、为亲友谋利,他未经她同意,就动用自己的人脉压下了调查,还觉得是 “保护她免受舆论伤害”。可她当时通红的眼睛、带着颤抖却异常坚定的声音 ——“周聿,你这不是保护,是不相信我能自己解决!你从来都觉得,我离不开你的庇护,从来都不认可我能靠自己站稳脚跟!”—— 此刻清晰地在耳边回响,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他的心上。

  “那次举报信危机,是我亲手摧毁我们之间信任的开始。”

  键盘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像是在宣泄压抑多年的愧疚:

  “我习惯于将一切都纳入‘可控范围’,包括她的困境、她的选择、她的人生。我觉得用权力扫清障碍是‘高效’,是‘为她好’,却没看到她要的不是‘特殊待遇’,而是‘公平对待’;不是‘被庇护在羽翼下’,而是‘靠自己的能力被认可’。我所谓的‘保护’,实质是‘控制’的变种 —— 我不信任她的能力,不尊重她的人格,想把她框在我设定的‘安全区’里,却忘了她从来不是需要依附藤蔓的菟丝花,她是能自己扎根土壤、抵御风雨的树。”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远处的路灯透过窗帘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像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聿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闷得发疼,连呼吸都变得沉重。这不再是脑海中模糊的、一闪而过的悔意,而是清晰的、带着具体细节的自我批判 —— 他第一次如此坦诚地承认,自己过去的理性至上、傲慢偏见,给沈清姿带来了多少无法弥补的伤害;第一次看清,自己失去的从来不是一个 “符合标准” 的妻子,而是一个真正懂他、也值得他懂的灵魂。

  “我总觉得自己站在‘更高的视角’,能用外交辞令化解一切矛盾,能用资源整合解决一切问题,却唯独看不清身边人的内心。我用‘理性’当盾牌,隔绝了外界的‘不理智’,也隔绝了本该有的情感与理解。直到今天,看到她在云岭的成就,听到秦浩的话,我才彻底明白:我错过的不是一场‘契约婚姻’的终结,而是一个能与我并肩而立、却被我亲手推开的人。”

  最后一个字敲完,周聿的指尖停在键盘上,久久没有挪动。他关掉文档,将其重命名为 “自省”,两个字简洁,却重如千斤。

  他靠在椅背上,缓缓闭上眼睛,书房里只剩下他沉重的呼吸声,混着窗外偶尔传来的夜虫鸣叫。反思的过程像一场凌迟,每剥开一层过去的自己,都伴随着刺骨的疼痛,却也让他前所未有地清醒 —— 他终于明白,想要靠近沈清姿,第一步不是急着 “做什么” 去弥补,而是先弄清楚 “自己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凌晨的冷风瞬间灌了进来,吹散了满室的烟味,也让他混沌的头脑清醒了几分。风拂过他的脸颊,带着深夜的凉意,却奇异地驱散了些许憋闷。

  远处的天际线泛起一丝极淡的微光,像一颗微弱的星,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周聿握紧拳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心里有了一个模糊却异常坚定的念头:或许,他该放下外交部司长的身份,放下那些所谓的 “规则” 与 “体面”,去云岭看看 —— 不是以 “考察者” 的名义,不是带着 “资源援助” 的优越感,而是以一个 “想弥补过错的普通人” 的身份,去走她走过的山路,去看她看过的茶园,去真正理解她口中的 “土地与责任”,去试着懂她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