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的桌面上,摊着两份截然不同的文件。
左边是纪检部门的内部处理流程说明,白纸黑字写着 “证据移交后启动秘密核查,结论内部通报,涉事人员依规处理”—— 这是最 “稳妥” 的路,符合他多年来在体制内的行事逻辑,悄无声息,不惹风波,既能让乔薇和背后势力付出代价,又能避开公开讨论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
右边是那个黑色文件袋,拉链没拉严,露出一角聊天记录截图,“权色交易” 四个字像针一样扎眼。
周聿的手指在两份文件间来回移动,指尖先落在了左边的流程说明上,指腹摩挲着 “内部通报” 四个字 —— 这是老领导私下给他的建议:“内部处理最稳妥,既合规又能保护各方,清姿同志的清白有组织结论兜底,足够了。”
足够了吗?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沈清姿的样子在脑海里清晰起来。
不是研讨会上干练的县委书记,也不是餐厅里松弛的学员,而是三年前那个雨夜,浑身湿透冲进他办公室的姑娘 —— 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匿名信,指节泛白,眼睛通红,却强忍着泪说 “我不怕查,我怕别人说我靠你才站稳脚跟”;是去年酒店大堂里,她看着他时那双平静却疏离的眼睛,没有怨怼,没有期待,只有一种 “你我早已无关” 的客气。
组织的结论能抹平那些流言吗?能挽回她当年在青石镇承受的指点吗?能让云岭的老乡知道,他们信任的沈书记,从来没有过 “权色交易” 的污点吗?周聿猛地睁开眼,手指从流程说明上移开,重重落在黑色文件袋上 —— 不够,远远不够。
他想起上个月在青石镇山坡上看到的场景:几位老乡围着沈清姿的照片说 “沈书记帮我们种茶增收,是好官”,可角落里还有个老人小声问 “听说她以前在镇上受了冤枉?是真的吗?”。组织的内部结论传不到老乡的耳朵里,也消不掉那些藏在暗处的猜疑。
他欠她的,从来不是一份 “合规” 的组织结论,而是一个堂堂正正、人尽皆知的清白,是对她失去的尊严最彻底的弥补。
“稳妥” 两个字,此刻在他心里变得无比讽刺。
当年他就是为了 “稳妥”,用权力压下了调查,让她独自扛下所有;现在如果再选 “稳妥”,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的 “掩盖”,掩盖他当年的错误,也掩盖她本该拥有的、光明正大的清白。
周聿拿起手机,拨通了老陈的电话,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坚定:“老陈,内部处理的流程先停一停。准备一份公开声明的框架,要包含三部分 —— 第一,匿名信事件的完整证据链,包括乔薇的指令和对手派系的操作;第二,我当年的错误,承认我用‘掩盖’代替‘调查’,没有保护好清姿同志;第三,正式向清姿同志道歉,公开还她清白。”
电话那头的老陈愣了一下:“司长,公开声明风险太大了,不仅会牵扯出派系问题,还会把您当年的失误摆到台面上……”
“我知道风险。” 周聿打断他,目光落在桌角沈清姿在云岭茶园的照片上 —— 照片里的她蹲在田埂上,手里捧着茶叶,笑得眉眼弯弯,身后是老乡们信任的笑脸,“但比起风险,我更怕她这辈子都背着‘有争议’的标签。组织的结论是给体制内看的,公开声明是给所有人看的,给老乡看的,给她自己看的 —— 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她是清白的,当年的错,我也有份。”
挂了电话,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是 “致公众:关于青石镇匿名信事件的说明与致歉”。
指尖敲击键盘的瞬间,他忽然觉得心里的沉重少了大半 —— 不是因为没有风险,而是因为他终于做了最该做的事,不是从 “官员周聿” 的角度选 “稳妥”,而是从 “想弥补过错的周聿” 的角度,选 “对得起她”。
他想起母亲说的 “实在话比什么都管用”,想起秦浩说的 “别用外交部的弯弯绕”,原来真正的担当,从来不是权衡利弊后的 “最优解”,而是哪怕有风险,也要守住 “对的事”。
他要公开的不只是证据,还有他的忏悔;要还的不只是清白,还有她被辜负的信任。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在文档上,“致歉” 两个字被镀上暖光。
周聿看着屏幕,手指在 “发送” 按钮的位置悬停片刻,然后坚定地敲了下去 —— 给她一个彻底的交代,给过去的自己一个了断,这一次,他绝不会再让她失望。
左边是纪检部门的内部处理流程说明,白纸黑字写着 “证据移交后启动秘密核查,结论内部通报,涉事人员依规处理”—— 这是最 “稳妥” 的路,符合他多年来在体制内的行事逻辑,悄无声息,不惹风波,既能让乔薇和背后势力付出代价,又能避开公开讨论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
右边是那个黑色文件袋,拉链没拉严,露出一角聊天记录截图,“权色交易” 四个字像针一样扎眼。
周聿的手指在两份文件间来回移动,指尖先落在了左边的流程说明上,指腹摩挲着 “内部通报” 四个字 —— 这是老领导私下给他的建议:“内部处理最稳妥,既合规又能保护各方,清姿同志的清白有组织结论兜底,足够了。”
足够了吗?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沈清姿的样子在脑海里清晰起来。
不是研讨会上干练的县委书记,也不是餐厅里松弛的学员,而是三年前那个雨夜,浑身湿透冲进他办公室的姑娘 —— 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匿名信,指节泛白,眼睛通红,却强忍着泪说 “我不怕查,我怕别人说我靠你才站稳脚跟”;是去年酒店大堂里,她看着他时那双平静却疏离的眼睛,没有怨怼,没有期待,只有一种 “你我早已无关” 的客气。
组织的结论能抹平那些流言吗?能挽回她当年在青石镇承受的指点吗?能让云岭的老乡知道,他们信任的沈书记,从来没有过 “权色交易” 的污点吗?周聿猛地睁开眼,手指从流程说明上移开,重重落在黑色文件袋上 —— 不够,远远不够。
他想起上个月在青石镇山坡上看到的场景:几位老乡围着沈清姿的照片说 “沈书记帮我们种茶增收,是好官”,可角落里还有个老人小声问 “听说她以前在镇上受了冤枉?是真的吗?”。组织的内部结论传不到老乡的耳朵里,也消不掉那些藏在暗处的猜疑。
他欠她的,从来不是一份 “合规” 的组织结论,而是一个堂堂正正、人尽皆知的清白,是对她失去的尊严最彻底的弥补。
“稳妥” 两个字,此刻在他心里变得无比讽刺。
当年他就是为了 “稳妥”,用权力压下了调查,让她独自扛下所有;现在如果再选 “稳妥”,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的 “掩盖”,掩盖他当年的错误,也掩盖她本该拥有的、光明正大的清白。
周聿拿起手机,拨通了老陈的电话,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坚定:“老陈,内部处理的流程先停一停。准备一份公开声明的框架,要包含三部分 —— 第一,匿名信事件的完整证据链,包括乔薇的指令和对手派系的操作;第二,我当年的错误,承认我用‘掩盖’代替‘调查’,没有保护好清姿同志;第三,正式向清姿同志道歉,公开还她清白。”
电话那头的老陈愣了一下:“司长,公开声明风险太大了,不仅会牵扯出派系问题,还会把您当年的失误摆到台面上……”
“我知道风险。” 周聿打断他,目光落在桌角沈清姿在云岭茶园的照片上 —— 照片里的她蹲在田埂上,手里捧着茶叶,笑得眉眼弯弯,身后是老乡们信任的笑脸,“但比起风险,我更怕她这辈子都背着‘有争议’的标签。组织的结论是给体制内看的,公开声明是给所有人看的,给老乡看的,给她自己看的 —— 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她是清白的,当年的错,我也有份。”
挂了电话,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是 “致公众:关于青石镇匿名信事件的说明与致歉”。
指尖敲击键盘的瞬间,他忽然觉得心里的沉重少了大半 —— 不是因为没有风险,而是因为他终于做了最该做的事,不是从 “官员周聿” 的角度选 “稳妥”,而是从 “想弥补过错的周聿” 的角度,选 “对得起她”。
他想起母亲说的 “实在话比什么都管用”,想起秦浩说的 “别用外交部的弯弯绕”,原来真正的担当,从来不是权衡利弊后的 “最优解”,而是哪怕有风险,也要守住 “对的事”。
他要公开的不只是证据,还有他的忏悔;要还的不只是清白,还有她被辜负的信任。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在文档上,“致歉” 两个字被镀上暖光。
周聿看着屏幕,手指在 “发送” 按钮的位置悬停片刻,然后坚定地敲了下去 —— 给她一个彻底的交代,给过去的自己一个了断,这一次,他绝不会再让她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