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瘟神雪加霜 工赈纾民困-《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饥荒的阴影尚未散去,更可怕的梦魇,已然伴随着夏末秋初的闷热天气,在混乱肮脏的流民聚集区悄然滋生——大疫。

  缺衣少食、风餐露宿、饮用不洁之水的流民,体质极度虚弱,成为了瘟疫最佳的温床。

  先是呕吐、腹泻,继而高烧不退,身上出现诡异的斑疹或痈疽,往往发病急骤,不过数日便一命呜呼。

  起初还只是零星的病例,很快便如同野火般在拥挤的难民营地、在死气沉沉的废弃村落中蔓延开来。

  “瘟……瘟疫!是瘟神来了!”

  恐慌如同瘟疫本身一样迅速传播。人们惊恐地避开任何出现症状的人,甚至将尚未断气的亲人弃于荒野。

  尸体堆积如山,来不及掩埋,进一步加剧了疫情的扩散。

  地方官府本就因赈济不力而焦头烂额,面对疫情更是手足无措,许多官员甚至闭门不出,任由灾民自生自灭。

  灾区上空,仿佛笼罩着一层死亡的气息,绝望已不足以形容人们的心境。

  消息传入京师,朱由检的心再次沉入谷底。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历史的规律。他虽非医学专家,但也知道基本的防疫原则。

  “传旨太医院,选派精通伤寒、温病之太医,携带药材,即刻奔赴各主要灾区,指导防疫!”

  “令各地官府,即刻组织人手,深埋尸体,清扫街巷,石灰消毒!严禁饮用生水,尽可能将病患隔离!”

  他尽可能地将自己知道的有限防疫知识化作旨意下达。

  然而,在缺乏有效组织和足够资源的情况下,这些命令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太医数量有限,药材短缺,地方官府执行力低下,疫情仍在蔓延。

  与此同时,陆青岩的锦衣卫在灾区一边查处贪腐,一边也将更详尽的民间惨状反馈回来。

  除了饥饿和瘟疫,朱由检还注意到一个危险的信号——一些地方出现了小股土匪流寇,他们打家劫舍,攻击规模较小的粮队甚至官府,虽然尚未形成气候,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必须给绝望的流民一条生路!除了赈济,还必须给他们以工作的机会和生活的希望!

  朱由检再次召集阁臣及相关部门官员。

  “饥民聚则生变,散则难管。光靠施粥,非长久之计,亦无法恢复民生。”

  朱由检斩钉截铁地说道,“朕意已决,推行‘以工代赈’需加大力度,并扩展其范围!”

  他下达了一系列新的指令:

  “一,卢象升在河南主持的水利工程,全面扩大规模!招募所有能动弹的流民青壮,参与疏浚河道、修筑堤坝、开挖塘堰。除每日供给饭食外,酌情发放少量工钱或折算未来税赋。此举既可防灾,亦可兴利,更能使民有所用,避免其无所事事,滋生事端。”

  “二,谕令孙传庭,于宣大地区,除继续推行‘军功授田’外,可招募流民,参与边墙、堡垒、军仓的加固与修建,所用材料,优先使用西山匠作苑生产之水泥!既可快速成事,亦让流民有所依附。”

  “三、着工部、皇家技术研究院,考察各地矿山,若有条件,可招募流民进行开采,尤其是煤矿、铁矿等。既可解决部分燃料、原料问题,亦可安置流民。”

  “四、皇家商行下属各工坊,在保证技术不外泄之前提下,可适当扩大规模,招募流民从事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劳作,如原料处理、货物搬运等。”

  这是一套组合拳,旨在将看似是负担的流民,转化为建设国家的劳动力。同时,朱由检还做出了一个更具长远眼光的决定。

  “徐光启。”

  “臣在。”

  “你研究院之前搜集的耐旱作物,如番薯(甘薯)、玉米等,可有收获?能否在北方推广?”朱由检想起了这些原产于美洲,在明末已传入中国,但尚未广泛种植的高产作物。

  徐光启回道:“陛下,臣已试种番薯、玉米数年,此二物确较耐旱瘠,产量远胜粟麦。然民间多视为杂粮、蔬果,尚未广泛作为主粮种植。”

  “若陛下有意推广,臣可整理种植之法,择地试种,并招募流民学习耕种,待来年分发种苗,或可缓解粮荒。”

  “好!此事交由你全权办理!立即在直隶、河南择官田或无主荒地,设立‘农事示范场’,招募流民,由研究院指导,大规模试种番薯、玉米!所需钱粮,由内帑支应!”

  朱由检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这些作物虽然无法立即解决眼前的饥荒,但却是未来应对小冰河期气候,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

  为了更有效地协调救灾和重建,朱由检决定设立一个临时性的中枢指挥机构。

  “朕决定,即日成立‘赈济抚民总理衙门’,由毕自严暂领,倪元璐、路振飞(因其负责立法,需了解民间疾苦)协理,统筹各地赈灾、防疫、以工代赈及流民安置事宜。”

  “各地方官府、皇家商行、研究院、乃至卢象升、孙传庭部,凡涉灾民事宜,皆需配合该衙门调度!遇有紧急,可直奏于朕!”

  他将救灾的权力相对集中,以期打破各部门各地之间的推诿扯皮,提高效率。

  旨意一道道发出,帝国的机器在皇帝的强力驱动下,开始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运转起来。

  河南的河道旁,卢象升指挥着数万流民挥锹铲土;

  宣大的边墙上,水泥被首次大规模应用于军事工程,流民们在军官监督下忙碌;

  直隶的官田里,徐光启亲自向好奇的流民讲解番薯的栽种技巧;

  西山矿场和各地的皇家工坊,也吸纳了部分劳动力……

  尽管瘟疫仍在肆虐,饿死人的消息依旧每日传来,土匪的骚扰也未完全平息,但一股微弱却切实的生机,开始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萌发。

  朱由检知道,这一切只是开始,考验远未结束。

  按照历史,从今年开始,几乎是每年要闹一次灾。

  但至少,他不再只是被动地应对灾难,而是开始尝试引导和利用这混乱的力量,为帝国的复苏,埋下一些或许能够发芽的种子。

  朱由检喃喃自语:“不行,太慢了!新政改革必须要加快进度,哪怕杀个血流成河!”

  “还有…”他突然想到前世某个人曾说过“生存空间”这个词,他的眼神逐渐的变得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