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棘手的困境-《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

  但只要扶苏尚未正式被立为太子,从身份而言,他与其他诸位公子并无二致。

  其余公子同样具备继承大统的资格,仅是希望大小有别罢了。

  这也是为何在原历史上,众臣对胡亥继位并无强烈反对的原因之一。

  胡亥虽非长子,但他身为皇子,本身就具备成为秦二世的可能性。

  对始皇而言,扶苏固然是他属意的首选,但绝非唯一人选。

  若扶苏长期表现平庸,或有其他公子才德远胜于他,始皇亦不会一味偏袒。

  相反,他可能会将扶苏调离朝政核心,转而安排其他公子上朝听政,以取代扶苏的地位。

  而扶苏之所以能长期听政,被始皇视为继承人培养,恰恰也说明其才智与能力尚属可造之材。

  扶苏的才智虽未必称得上出类拔萃,但至少也该在众人之上,具备中上等的水准。

  因此,当“小扶苏”在天幕之上言辞清晰地阐明观点后,扶苏也终于能真正领会其意,并作出回应。

  待听到扶苏的答话,秦始皇嬴政的脸色才稍稍缓和了些。

  虽然扶苏的回答中仍有“德”的说法,但好歹也提到了“兵”。

  天子可以缺少德行,但绝不能没有兵权!

  否则,无兵权的天子,就如天幕上那个小扶苏所说,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哼,回去坐下,把刚才天幕‘扶苏’所说的‘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段话,给朕抄写百遍,务必熟记于心!”

  嬴政冷哼一声,吩咐完毕后便转过头去,不再多看扶苏一眼。

  一旁的文武百官、诸子博士、公子王公见状,有人暗自叹息,有人面露喜色,有人神情黯然……

  但总体而言,从目前始皇的处理来看,长公子扶苏的地位尚属稳固。

  就在秦皇训诫扶苏的同时,原六国贵族也纷纷开口,怒斥天幕上的“扶苏”:

  “果然是暴君之子,与那暴君嬴政如出一辙!‘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种毫无礼法道义的言论,竟能说得出口!”

  “昔日周天子真是瞎了眼,竟未早察秦国狼子野心,反令其坐大!”

  “就算秦国如今是天子又如何?”

  “无德之国,岂能久存!”

  ……

  尽管有六国贵族破口大骂,却也有人对此言论心生认同。

  “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若我亦兵强马壮,那是否也能称天子?”

  在会稽郡吴县,少年项羽目光炯炯地望着天幕上的小扶苏。

  他不知为何,竟觉得这句话说得正合己意。

  一旁正在怒斥天幕“扶苏”的项梁,听闻侄子此言,不禁一怔,随即连忙制止:

  “不可!”

  项羽眉头微蹙,不解地看着叔父:

  “为何不可?”

  项梁连忙解释道:

  “因为我们是要复兴楚国,而非取代周室,因此我们不能做天子。”

  少年项羽听后略有不满,但对叔父依旧敬重。

  既如此,那便不做天子吧。

  于是他再度问道:

  “那待楚国复国之后,叔父和我,是否可以成为楚王?”

  项梁仍摇头否决:

  “我们也不可为王。

  项氏世代为楚将,岂能篡位称王?”

  “待复国之后,我们应拥立楚国王室后裔继位,而我们项家,则可受封为君。”

  项羽睁大双眼,满脸震惊:

  “我们费尽心力复兴楚国,为何却不能成为楚王?”

  “为何还要拥立昔日楚王的后人来当新王?”

  “楚国的封君,再好又怎能比得上楚王?”

  先前叔父说不能做天子,他已经退了一步。

  如今却得知,即便复国成功,他连楚王也不能做。

  他实在无法理解,为何自己为楚国出生入死,最后却只能做个封君。

  虽年纪尚小,但他对封君与楚王之间的差距,却早已明白。

  看着一脸不甘的侄子,项梁耐心解释:

  “因为我们不是楚王血统,自然无法称王。”

  然而这一解释并未让项羽信服,他指向天幕反驳道:

  “他先前便说过,我们都属诸夏之后,血脉并无贵贱之分。”

  “那楚王的血脉又能如何?楚国早已灭亡!”

  “若我复兴楚国,我便应是新的楚王,我的血脉便是新的楚王之血!”

  “更何况,昔日的韩王、赵王、魏王,原本也只是晋国之臣。”

  “三家分晋之后,他们便各自称王。

  他们能如此,为何我不能?”

  望着神情坚定、语气执着的少年项羽,项梁顿感头疼。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天幕扶苏否定了贵族血统高低之说后,第一个对传统血统观念提出质疑的,竟会是自己的亲侄子。

  如果连自己侄子的念头都无法扭转过来,那么复辟楚国的谋划尚未真正展开,恐怕他们叔侄之间就先要起纷争了。

  一想到这,项梁对天幕中扶苏的反感又加深了几分。

  若不是天幕上的扶苏信口开河,他怎么会陷入如此棘手的困境。

  ……

  旧韩之地,看着天幕上那句“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扶苏”,张良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话虽说得粗鄙直白。

  但却一语道破了春秋战国五百年来的核心真相。

  秦国,真的有“德”吗?

  至少在张良看来,秦国并无“德”。

  可为何秦国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说得再直白不过,就是因为秦国拥有数十万精锐之师。

  而六国呢?

  兵不精、马不壮,拿什么去抵挡秦军铁骑?

  所以最终,六国覆灭,秦得天下。

  同样,他们这些六国旧贵族,当真有“德”吗?

  张良自认是有“德”的。

  可为何这些“德高望重”的旧贵族,只能暗中策划、不敢公开举旗反秦?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手中无兵、脚下无马,而大秦却有数十万军队镇压一切不服。

  既然无力抵挡秦军,那就只能在暗处做一些小动作罢了。

  倘若他能拥有一支如秦军那样的数十万锐士,他还用得着谋划刺杀嬴政吗?直接举兵西进、直取咸阳,岂不痛快!

  可惜,这只是一种空想罢了。

  如今的他,别说召集数十万大军,就连组织数百人的反秦队伍都困难重重。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尽管张良不愿承认,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那天幕中的小扶苏,确实聪慧过人,世间罕见。

  年仅五岁,便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等他再年长些,又会展现怎样的才华,张良都不敢去想象。

  在这个世界,仅凭一个暴君嬴政,便在十年间横扫六国,完成一统。

  而在天幕中的那个世界,不仅有同样的暴君嬴政,还有一个难以预料未来的公子扶苏。

  如此一对暴君父子联手,那个世界的六国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张良甚至不忍再继续想象下去。

  也只能为那个世界的六国祈祷,希望他们的结局不至于太过凄惨。

  沛县,原本因天幕中扶苏所言“血脉无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心绪起伏的刘季。

  在听闻天幕上扶苏最新所说“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后,那一颗躁动的心,顿时如同被一盆冷水浇过,瞬间冷静了下来。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而如今天下,兵最强、马最壮者是谁?

  自然便是那位扫平六国、一统天下的始皇帝!

  在始皇威严之下,在数十万秦军威慑之下,谁若心存妄念,那便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与其空想那些遥不可及的事,不如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在沛县泗水亭亭长这份前途不俗的差事。

  更何况,那天幕不仅揭示他们这个世界的未来,也展示着另一个世界截然不同的命运。

  只要能在那两个未来之中抓住一两个机会,说不定他便能一飞冲天。

  等他功成名就之时,再让家中老父瞧瞧,到底是他刘季,还是他二哥更有出息!

  想到这里,刘季挺直了腰板,更加专注地听起了天幕的内容。

  【自听完长子扶苏对史书的感悟后,秦王嬴政便决意立扶苏为秦国太子。】

  【这一决定一经传出,便在文武百官、宗室亲贵,乃至后宫妃嫔之中掀起不小波澜。】

  【毕竟一旦扶苏被立为太子,除非发生重大变故,否则他极有可能就是秦国未来的君王。】

  【而对这一点,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

  【秦国朝堂内外,其实也存在着不同的派系。】

  【比如,按照妃嫔出身划分,便有楚系、赵系、魏系、郑系等派别。】

  【这些妃嫔,以及她们背后的各国势力,自然是希望由自己这一系的子嗣来继承太子之位。】

  若其所属派系的子嗣有幸被立为秦国太子,并且在其生母的影响之下,对母族背后的支持势力生出亲近之意,那么待其继位为秦王之时,或可念及旧情,不再兴兵征伐其母族背后之国。

  毕竟秦国之军,素以虎狼之师着称,其势强盛,其力威猛,真可谓所向披靡。

  若无必要,各国实不愿与秦国兵戎相见,即便不得已而开战,胜算亦极渺。

  在难以正面抗衡的前提下,唯有另辟蹊径,图以巧计谋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