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如何识人用人-《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

  在这些理念的熏陶下,扶苏也确实成长为一位敢于直谏、心怀百姓的忠良之臣。

  可问题是,扶苏的身份不是臣子,而是长公子,甚至未来秦国的继承人。

  他所需要的,不是臣子的忠直,而是帝王的权谋。

  他应学会如何掌控人心、如何驾驭群臣、如何平衡朝堂、如何稳固皇权、如何识人用人。

  就像天幕上的那位太子扶苏,懂得拉拢文臣、武将、宗室与老秦人,以稳固自身地位。

  而这些,法家能教,儒家却无法传授。

  可惜扶苏与法家素无亲近,也无意学习帝王权术。

  当然,倘若他能如天幕上的那位太子扶苏一般,天赋卓绝,生而知之,不教自明,自然也无需他人指点。

  那样,即便不习法家之道,他也仍有可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储君、贤明的君主。

  然而现实是,扶苏既不愿学习法家之术,也无那等帝王天赋。

  因此,他非但未能被立为太子,反而与太子之位渐行渐远。

  “回去!”

  “不会当太子,就去好好看看另一个你自己是怎么做的!”

  望着扶苏低头认错的模样,嬴政心中更添怒意,挥手将他斥退。

  扶苏默然无言,起身站定,抬眼紧盯着天幕,按照父王的训诫,认真注视着那位“自己”是如何成为真正太子的。

  ……

  另一边,被秦王嬴政暗喻为尘沙的淳于越等一众儒学博士,面色同样变幻不定,忽青忽白。

  他们心中不甘,想要辩驳,却一时语塞,说不出半个字。

  因为秦王所言并无不实,朝中文臣、武将、宗室、老秦旧族这四大势力之中,他们儒学博士能与哪一方相提并论?

  一个都比不上!

  此刻的儒学博士,终究不过是秦国众多学派博士中的一员罢了。

  说得直白一些,像他们这样的学派博士,秦廷之中即便不至百家,也已有数十之多。

  倘若他们真有足够影响力,足以左右太子人选的话,那么长公子扶苏早就在他们的辅佐之下,被立为太子了。

  真正刺人心扉的,永远是事实的锋芒,而非空洞的虚言。

  而此时,关中各地的老秦人则显得格外激动。

  天幕之上扶苏的那些行为究竟有何政治意味,他们并不清楚,也看不懂。

  但他们听明白了一件事——太子扶苏说他要巡视关中,亲自慰问这些世代为秦国出征效力的老秦人家。

  于是,关中各地顿时议论纷纷:

  “太子要来关中了,专程来看望我们这些老秦人。”

  “太子心里真的有我们这些人。”

  “陛下没忘了我们,太子也没有。”

  “不知道太子会不会巡到咱们这地界。”

  ……

  当然,也有清醒的百姓低声叹息:

  “那只是天幕上的太子。”

  “他要去巡视的,是天幕上的关中老秦人,不是咱们这些活生生的人。”

  “我们终究没这个福分。”

  这番话刚一出口,便引来旁人一阵不满的白眼:

  “你这话也太丧气了!”

  “现在是天幕上太子在巡视天幕上的老秦人,可陛下他们也看得见啊。”

  “陛下看到了,心里会不会也想到我们这些真正的老秦人?”

  “想到之后,会不会也派人下来走一遭?”

  原本有些失望的百姓闻言顿时一震,仿佛醍醐灌顶。

  是啊,这确实很有可能!

  于是众人重新燃起希望,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期待着太子扶苏接下来的一举一动。

  甚至有些年岁极高、从十多年前就一直活到现在的老秦人,也在屏息凝神地注视着天幕,期盼能从那画面中看到年轻时的自己。

  【约半月之后,少府收到了来自关中部分地区官员呈报的第一批符合条件的孤寡老秦人名单。】

  【紧接着,少府为这批名单上的孤寡老人,筹备了足以维持一个月生计的生活物资。】

  【一切准备就绪,太子扶苏便计划启程,巡视关中,亲自慰问这些孤寡老秦人。】

  【随行之人,包括他的太子属官章邯,以及一众少府侍从。】

  【还有他父王特别派遣、负责此行安全的年轻将领蒙恬,以及三千精锐士卒。】

  【然而,就在扶苏低头登上马车、准备率众出发之际,他忽然停住了脚步。】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着,随即回头看向章邯,问道:“有没有寻常百姓穿的衣服?”】

  【“不必太过寒酸,但也无需太过讲究。”】

  【“就那种生活尚可、衣着整洁的百姓所穿的衣物便可。”】

  【章邯听后先是一愣,随即立刻反应过来,明白了太子的意思。】

  【他当即应道:“请殿下稍候,属下立刻去取来。”】

  【一旁骑马而立的蒙恬听闻此言,也不禁眼神一亮。】

  【在这个时代,贵族和平民所穿的衣物是截然不同的。】

  【贵族身穿绫罗绸缎,而普通百姓则多穿粗布麻衣。】

  【而身为太子,身份仅次于君王,所着之衣自然华贵至极。】

  【扶苏身为储君,穿着华贵本也无可厚非。】

  【当然,毫无问题。】

  然而,扶苏即将前往慰问的,是一群世代为秦国征战的孤寡老秦人。

  这些孤寡老秦人的生活境况虽不至于困苦,却也谈不上富足。

  若太子扶苏身着华服前去巡视慰问,虽无人当面指责,但无形中却会让那些老秦人觉得他高高在上、遥不可及。

  这或许会使得老秦人对太子扶苏的印象,变得不那么亲近。

  若是换上普通百姓常穿的衣裳,再去走访慰问,至少太子身上那种与百姓隔阂的距离感会削减许多,老秦人对扶苏的第一印象,也会更显亲近。

  唯一的问题是,此前五岁的太子扶苏一向身穿锦衣华服,如今是否能够适应粗布麻衣的质朴?

  对那些自小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来说,粗布麻衣确实粗糙扎人。

  约莫过了半炷香的时间,章邯捧着几套粗布麻衣快步赶来。

  他身上原本的衣着也不知何时换成了另一套陈旧的麻布衣裳。

  “这是御府依照备用宫衣改制的几套衣裳,殿下请过目是否合适?”

  章邯走到马车前,恭敬地双手呈上。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接过衣物,便在车内更衣。

  不久后,他便脱下了那身锦绣华服,换上了一件普通富庶人家子弟才会穿的新麻衣。

  随后,扶苏请章邯确认自己如今的打扮,看起来不过是个富户人家的孩童,再无太子的尊贵之气,这才下令启程。

  ……

  “暴君之子,倒是懂得耍些收揽人心的小把戏!”

  张良望着天幕中太子扶苏临行前特意换上粗布麻衣的一幕,忍不住冷声讥讽。

  但讥讽归讥讽,他也明白,这种手段虽小,却往往十分奏效。

  倘若扶苏依旧穿着那身锦绣衣袍前去慰问,恐怕只会换来老秦人的疏远与敬畏。

  可换作粗布麻衣,他所获得的,或许是老秦人的亲近与认同。

  这样一来,这部分被慰问的老秦人的心,便已被太子扶苏悄然收拢。

  更令张良警觉的是,这一切都是扶苏自己领悟的,并无人在旁指点。

  年仅五岁,便已懂得如何笼络人心。

  若待其年长,又岂是易与之人?

  而更让他不安的是,在另一个世界,他所面对的对手,很可能便是这位深谙人心之道的太子扶苏。

  此前他以为,此世暴君嬴政便是最难应对的敌人。

  可如今看来,彼世的扶苏,或许比嬴政更加难缠。

  再想到天幕中曾展现的另一幕——在与太子扶苏的对答中,另一个世界的“张良”竟被问得哑口无言。

  张良不禁代入那个“自己”的身份,思索倘若自己是那人,又该如何应对眼前这位天幕中的太子扶苏?

  ……

  秦国将咸阳周边地区,也就是所谓的“京畿之地”,设为内史。

  内史以咸阳城为治所,亦即行政中心。

  除咸阳外,内史统辖三十六县,芷阳县便是其中之一。

  此次,太子扶苏巡视关中孤寡老秦人的第一站,便是芷阳县。

  扶苏一行人抵达之时,县令早已率领县丞、县尉等属官在城门口恭候多时。

  毕竟太子此行并非私访,而是正式巡视,还需地方官吏协助安排,自然事先便已通知地方。

  当望见太子扶苏一行人的车驾缓缓驶来,芷阳县的县令、县丞、县尉等地方官员纷纷上前迎接,齐声行礼道:“臣等芷阳县令、县丞、县尉,恭迎太子殿下!”

  驾车的章邯亦勒马停下,转过身来,恭敬地向车内的太子禀报:“殿下,已至芷阳县,县中诸位官员已在恭候。”

  马车之内,太子扶苏沉稳应了一声,随即车门开启,他缓步走出,目光自然地俯视四周,神情沉静,目光如炬。

  片刻后,他的视线落在前方低头行礼的几位官员身上,停顿片刻,语气平静地说道:“免礼,诸卿起身。”

  众官再行一礼后方才抬起头,目光落在这位传闻中的大秦太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