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关键的农耕司-《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

  所以如今在陈相、陈辛身边,仅剩下十几名已经学成的青壮年弟子,以及几个尚在学习阶段的少年弟子。

  以这样的规模前往咸阳,别说支撑起皇帝为他们设立的农部六司了,恐怕连一个农耕司都难以撑起!

  “你说得对。

  当年的那些师兄弟,我们还能联系上多少?”

  陈相也点头认同。

  仅凭眼前这十几二十人前往咸阳,未免太过寒酸。

  哪怕达不到当年两三百人的规模,至少也得有一百人以上,才能勉强撑起目前最为关键的农耕司。

  “大概还有几十人。

  如果这些年他们也各自收了弟子,应该能凑出一百人左右。”

  陈辛稍作思索后回答道。

  “好,那就先去找他们,然后再进咸阳!”

  陈相果断下令,于是众人立即改变方向,朝着最近一位农家师兄所在的地点赶去。

  【随着农部六司划分完成,太子扶苏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工部尚书相里季身上。】

  【工部尚书相里季立刻恭敬地向太子扶苏行礼,说道:“请殿下为我工部划定下属诸司。”】

  【有了吏部、户部、农部的先例,相里季自然明白,工部也需要进行细致的部门划分。】

  【其实他自己对于工部该如何细分下属机构,心中也已有初步构想。】

  【毕竟就算他自己想不出来,过去也在其他九卿部门任职过,清楚那些部门是如何安排墨家弟子的。】

  【因此,他只需借鉴过去的经验,将墨家的分工方式套用工部,便能设立几个下属部门。】

  【但看过扶苏对户部与农部的划分之后,相里季果断决定,放弃自己的想法,转而紧紧抱住太子的大腿。】

  【很显然,太子的划分方式,比他自己设想的要高明得多。】

  所以与其自己耗费时间、心力去琢磨工部下属各司的设置,还不如直接请太子扶苏来为他统筹安排工部的架构。

  这样一来,他也能省下些精力,去思考一些机械方面的问题。

  面对工部尚书相里季的“直率发言”,太子扶苏并未动怒,毕竟在此之前,他也确实认真思考过太子六部之下各司的设置方式。

  于是扶苏便直接说道:“工部之下,同样设立六个司。”

  “第一,为冶炼司。”

  “此司专责所有金属冶炼事务,今后六部所需使用的各类金属器具,均由冶炼司负责监督制造。”

  “第二,为农具司。”

  “此司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改进目前百姓所使用的各类耕作农具。”

  “相关人员可多与农部交流,听取他们对现有耕作器具的使用反馈。”

  “了解他们希望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良,随后由农具司的研究人员设法实现这些改进。”

  “第三,为灌溉器司。”

  “天下田地的耕作离不开水,但并非所有土地都靠近水源。”

  “对于靠近水源的田地,开凿短渠引水尚可操作;但若田地远离水源,不论是开凿长渠,还是人力挑水灌溉,都需耗费大量劳力。”

  “灌溉器司的职责,便是研发节省人力、物力,便于百姓使用的灌溉器具。”

  “说得更具体些,就是研究如何引水,包括从远处引水、从低处引至高处、从地下引到地面等方式。”

  “相较种类繁多的耕作工具,目前百姓常用的灌溉器具,孤仅只有桔槔(利用杠杆原理的汲水工具)、辘轳(井边打水的工具)两种。”

  “可见灌溉器司的任务,可谓任重道远!”

  “在这方面,相里卿还需多加用心。”

  相里季当即再次行礼,郑重应道:“臣等定当竭尽全力,研发出更多实用的灌溉器具。”

  太子扶苏微微颔首,继续说道:“第四,为造船司。”

  “山林之中百兽繁多,江河之内鱼鳖成群。”

  “然而相较于被人们世代捕猎的野兽,江河中的鱼鳖却极少被人捕捞。”

  “难道是江河里的鱼鳖数量少吗?”

  “孤以为不然,千百年来鱼鳖未受太多干扰,繁衍至今,数量恐怕早已难以计数。”

  “只是人们不擅游泳,又少有擅长垂钓之人,所以捕获不多。”

  “而造船司的任务,便是专门研究如何造出更好的船。”

  “造最稳固的大船!”

  “造能捕捞最多鱼鳖的船!”

  “造能将天下江河湖泊中鱼鳖一网打尽的船!”

  “倘若将来将江河湖海的鱼鳖尽数捕捞,那就继续向东海进发!”

  “听闻东海广阔无垠,浩瀚无边,想必其中的鱼鳖数量更是不可胜数!”

  “若真能捕尽天下鱼鳖,不知能否让大秦百姓,人人吃上肉?”

  此言一出,在场的纲成君蔡泽、章邯、许子、相里季、蒙毅、张苍皆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万万没想到,太子扶苏竟有如此宏愿!

  捕尽天下江河湖海的鱼鳖,这真的能实现吗?

  但一想到太子最后那句“让大秦百姓人人都吃上肉”,他们又觉得,不管结果如何,都值得一试。

  毕竟太子说得有理,千百年来,江河湖海中的鱼鳖从未被大规模捕捞过。

  如今其中的鱼鳖数量,必定极为可观,只是百姓缺乏捕捞手段罢了。

  【倘若他们真能打造出那种巨舰,或许真能把江河湖海中千百年来积累的鱼虾蟹贝尽数捞尽。】

  【届时,天下百姓真有可能人人都能吃上肉!】

  【即便那肉只是鱼肉,但在眼下,百姓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的时代,这也绝对算得上是一项前无古人、后亦难有来者的伟业了。】

  【这一瞬间,随着太子扶苏的话音落下,六部尚书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尚未被真正开发的水域,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在江河湖海中自由生长、世代繁衍的鱼虾蟹贝。】

  【工部尚书相里季更是郑重立誓:“臣与工部诸人,定竭尽全力为殿下打造出能网尽天下江河湖海鲜货的大船!”】

  【虽然墨家以精于机关巧技着称,但他们的核心思想其实与农家一脉相承,皆以利民、爱民为根本。】

  【因此,当听到太子扶苏提出要打造捕尽江河湖海鲜货的大船,以使天下百姓皆可食鱼肉之时,】

  【相里季恨不得即刻返回工部,召集墨家众弟子连夜赶工,尽快将那艘梦中巨舰打造出来。】

  【听闻相里季坚定的话语,太子扶苏也温言说道:“尽心尽力即可。

  除了造船之外,孤尚有诸多利民、便民的器具,还需你们为孤一一实现。”】

  【“此外,还有不少民生工程,也需要你们为孤、为秦国、为天下百姓筹划完成。”】

  【“譬如,工部第五司,名为工程司。”】

  【“该司职责,乃是专研屋舍、城防、桥梁、水利等建造之术。”】

  【“如今百姓所居之屋过于简陋,既不坚固,也无法御寒避暑。”】

  【“故而,工部需拨出人手,研究如何在使用廉价材料的前提下,使百姓之屋更为牢固、保暖、隔热。”】

  【“唯有住得安稳,百姓才可安心生活,也才会对家有所归属,对秦国有更深的认同与依附。”】

  【“至于城池,则关乎一方百姓之安危。”】

  【“因此,如何将城池修建得更加坚固牢靠,是工部重中之重的任务。”】

  【“至于桥梁,则牵涉百姓出行之便利。”】

  【“若无桥梁,则江河两岸之民,欲往彼岸,非靠渡船,便须绕行千里,极为不便。”】

  【“若是两山隔绝之地,连渡船也难行,只能绕行险峻山道,方能抵达彼岸。”】

  【“因此,工部亦需投入人力,研究如何在大江大河之上架桥,更要在深谷险峰之间筑桥。”】

  【听到此处,相里季忍不住插言:“殿下,大江大河之上架桥尚可为之,可在那万丈深谷之中,又如何建桥?”】

  【毕竟即便江河再宽,至少还能立桥墩支撑。】

  【可深谷千丈,如何能筑起如此之高的桥墩?】

  【纵使想建,也无法支撑桥梁之重。】

  【然而,太子扶苏听后却反问一句:“难道相里卿过往从未遇过无法立桥墩的江河?”】

  【相里季沉吟片刻,点头道:“自然遇到过。”】

  【扶苏又问:“那在那等无从立墩之地,你们可曾成功架桥?”】

  【相里季神色一凛,骄傲答道:“自然也成功了!”】

  【墨家的技艺,从来不是空谈,而是实打实的巧思与实践。】

  【“既然无从立墩的江河之上都能架桥,那么那深谷之间,又为何不能?”】

  【“那等无水之江河,若抽干了水,不就与深谷之间的情形一般无二吗?”】

  【太子扶苏略带不解地看着相里季问道。】

  【相里季本想反驳,但转念一想,若真将水抽干,那无水之江,不正是与千丈深谷无异?】

  【如此一想,倒还真和那群山之间的架桥之法如出一辙了。】

  而既然能够在那些难以设立桥墩的江河上成功架桥,那么为何不能在崇山峻岭之间的深谷之上修建桥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