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不受欺负-《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

  “而你们,在这段时间,统统将《秦律》背得滚瓜烂熟!”

  “听清楚了吗?”

  周围众巴氏子弟齐齐躬身,应声答道:“是,家主!”

  除了巴清,还有人怀有同样的心思。

  乌氏倮,秦国另一以畜牧起家的富豪,也正暗中盘算着类似的出路。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自古以来便是权力至上!

  有权者未必有钱,但只要手中有权,要得富贵并非难事。

  但反过来,富人却不一定能得权,即便富可敌国,也难登高位。

  甚至,往往因为太过富有,反而成了掌权者眼中的肥肉,随时可能被吞并。

  因此,凡是有些远见的商贾,在财富积累到一定地步后,都会开始寻求以财换权的出路。

  比如,以金钱铺路,助自己步入仕途,走得更顺更远。

  又或者,主动投靠某位权贵,虽然没有实权,但借势而行,也能沾上几分权势。

  但也有一些目光短浅的大商,或本就对秦国心存不满的豪商,此刻正满脸不悦地看着天幕上关于《商律》与规范商人行为的言论。

  比如宛县孔氏,祖上本是梁人,世代从事冶铁。

  秦国攻打魏国后,将孔氏迁至南阳。

  自此孔氏大兴冶铸业,广开鱼塘,畜养车马,往来诸侯之间,借此谋利,还落得个“豪爽好施”的名声。

  可如今,这位“风流公子”却望着天幕,面色阴沉。

  再如蜀地卓氏,祖上是赵人,亦靠冶铁致富。

  当年秦国攻破赵国,卓氏被俘,夫妻二人推着车子流徙他乡。

  一同被迁的人,只要稍有余财,便争相贿赂官吏,希望能近迁至葭萌。

  而如今,卓氏却也站在天幕之下,神色复杂地望着太子扶苏的一言一行。

  唯有卓氏说道:“葭萌地域狭窄,土地贫瘠,我听说汶山之下有大片肥沃的田地,土里生长着大芋头,形状好似蹲伏的鸱鸟,百姓一辈子都不会挨饿。

  那里的民众善于交易,做买卖比较容易。”

  于是他请求迁往更远的地方,最终被迁到临邛,他十分满意,便在有铁矿的山中冶铁制械,精心筹划经营,凭借财力压过滇蜀一带的百姓,富到拥有奴仆上千人。

  他在田园林苑中纵情射猎游玩,富庶程度可与国君相比。

  然而此刻,这位财富堪比国君的卓氏,却也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此外,还有宛孔氏、曹邴氏、栗氏等各地有名的大商人,望着天幕上显现出来的消息,也在各自琢磨咸阳城中那位可能的反应和动作。

  有的盘算着能否借机谋利,有的则想着是否能找借口阻挠一二。

  【听完太子扶苏关于“市贾不二”的建议后,许子看着扶苏,继续发问:“那你对顺从民心、关爱百姓;应对灾荒、救济饥民;以农为本、以商为末这三点,又是怎么看的呢?”】

  【太子扶苏沉思片刻道:“先说应对灾荒、赈济饥民,这是农家思想中我完全赞同的一点。”】

  【“依我看,百姓最基本、最迫切、最不能忽视的需要,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就是‘能活命、吃上饭、不被欺负’。”】

  【“其中,活命,是一切事情的根本!”】

  【“同时,也是百姓最微小、最普通的要求。”】

  【“如果一个国家和它的统治者,连让百姓活命这一点最微小、最基本、最关键的要求都无法保障。”】

  【“那这个国家和君主,又凭什么要求百姓去拥护它、爱戴它呢?”】

  【“我觉得是没这个资格的!”】

  【“就像我之前讲过的,‘劳心者与劳力者各有职责’,作为‘劳心者’的君主,他的责任,就是带领臣民活下去,然后活得更好。”】

  【“只有在君主履行了这个职责之后,作为‘劳力者’的百姓,才有义务去供养和支持这个国家,去效忠这位君主。”】

  【“这种关系,从上古建立国家以来,就是君主与百姓之间的一种无声的约定!”】

  【“如果国家与君主违背了这份无声的约定,让百姓连命都活不下去。”】

  【“那么即便是最卑微、最不起眼的一个百姓,也会抬起头,对君主怒吼出那句:‘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宁愿与你一同毁灭!’”】

  【“那在让百姓能活命之后,是不是就足够了?”】

  【“我认为还不行。

  百姓需要活命。”】

  【“但不能像行尸走肉一样活着,也不能整天面黄肌瘦、吃不饱饭。”】

  【“毕竟,没人出生在这个世上,就是为了挨饿受苦的!”】

  【“所以,吃上两顿饱饭,是继‘活下去’之后,百姓的第二个微小却重要的要求。”】

  【“同时,这也是国家和君主应该努力达成的一个目标!”】

  【“只有百姓能活下去,并且能吃饱饭,这个百姓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样就够了吗?”】

  【“我觉得还不够,因为这时的百姓,虽然算得上一个人,但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而要让百姓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就必须做到第三点:不受欺负!”】

  【“所谓‘不受欺负’,指的是当一个人身为秦人,走到六国境内,甚至四方蛮夷之地时,可以堂堂正正地行走,无需畏惧。”】

  【“因为他知道,在他身后有强大的秦国在为他撑腰。”】

  【“任何胆敢欺辱他的,都将面对秦国的雷霆之怒!”】

  【“同样,当他走在秦国各地时,他可以挺起胸膛,从任何贵族官吏、豪强富户面前走过,不必担心被欺压。”】

  【“因为他清楚,只要他不触犯秦国律法,不主动招惹公卿贵族、官吏豪强。”】

  【“那么纵然这些贵族、豪强地位高于他,也不能随便将他关进牢狱,更不能无缘无故欺压于他。”】

  【“作为秦国的普通百姓,他可以在秦土之上安稳而有尊严地生活,这便叫做‘不被欺辱’,这才是一个真正能够挺直腰板做人的人!”】

  【“然而眼下想要实现第三点‘不被欺辱’,尚且还有一定难度。”】

  【“因为如今秦国尚未平定六国、完成统一,因此这一条暂时可以不谈。”】

  【“但第一点‘活下去’与第二点‘吃饱饭’,却是一个国家和君主在任何时期都必须保障的两项基本底线!”】

  【“而一旦发生灾荒与饥馑,就会严重威胁到这两项基本保障,很容易让百姓吃不上饭、活不下去。”】

  【“因此无论何时,一旦出现灾情,救民于水火、全力赈灾,确保百姓能活命,就是一个国家和君主最紧要的任务!”】

  【“与此同时,平时兴修各类水利工程,用以预防灾害,或是提升百姓的耕作条件,也是国家和君主必须长期关注的重要事务。”】

  随着天幕中太子扶苏的话语传开,天下各地的百姓纷纷响应,声音此起彼伏:

  “他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扶苏太子懂得我们。”

  “太子真的明白我们想要什么。”

  “殿下说出了我们最真实、最朴素的愿望啊!”

  “我们只求能安稳活着,有饭吃,不被欺负。”

  “只要秦国能做到这三点,就算陛下让我做什么,我也愿意。”

  “哪怕一天吃一顿饭我也认了,可以饿一顿、饱一顿。”

  “只要能让我一家老小平安度日,不再上战场,不再打仗,我就心满意足了。”

  “陛下,请听一听扶苏太子的话吧,听听我们百姓的苦衷吧!”

  “求求您让我们活下去吧,陛下!”

  “我给您跪下了!我们一家都给您磕头了!”

  ……

  这一刻,天下各地的百姓无不激动万分,有人欢喜落泪,有人边哭边笑。

  更有无数百姓,或向着天幕上的扶苏叩首,或朝着咸阳城方向跪拜。

  因为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终于有人替他们百姓发声,道出了他们心中最朴素、最真挚、也最迫切的愿望。

  那便是:活下去、吃饱饭、不被欺负,仅此而已。

  因此他们无比感激为百姓说话的太子扶苏。

  而此刻,他们唯一能表达感激的方式,就是向天幕上的扶苏献上最真挚、最朴实的敬意与叩拜。

  同时,他们也期盼咸阳城中的始皇帝能够听到扶苏的话,让他们往后一家人能够安稳活着、吃饱饭、不受欺负!

  而如今他们所能做的,只有向着咸阳方向,献上最诚恳、最朴素的叩首与祈祷。

  咸阳城中,天幕下的秦皇嬴政听着扶苏的一番话,在心中对自己发问:

  太子扶苏在天幕上说的三点:让百姓活下去、吃饱饭、不受欺负,朕做到了吗?

  第一点,让百姓活下去,这一点他确实做到了。

  他不是昏君,更不会做出自毁根基的事情。

  但第二点,让百姓吃饱饭,他真的做到了吗?

  似乎还差得远。

  根据前些日子诸位皇子、公主巡视各地、慰问孤寡传回的消息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