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陛下,快请起身-《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

  “父王,儿臣也愿为父王分忧,替父王巡视、抚慰各地孤寡秦民。”

  可胡亥今年才九岁,尚未满十二岁,自然不在此次巡视之列。

  他其实也不是真心想要出宫巡视,而是想借机逃避那枯燥繁重的抄写任务。

  若是在往常,嬴政或许会因他年幼可爱,而答应他的请求。

  但此时的嬴政,心中所想皆是关乎大秦未来的安危,哪有闲心去顾及儿女情长。

  他一眼便看出胡亥此举,不过是想推脱抄写之责。

  因此,嬴政语气淡然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说道:

  “胡亥,再加一遍!”

  “写不完,不得踏出府门半步!”

  “再敢找借口推脱,那就再加一遍!”

  此言一出,胡亥如同被雷击中般愣在当场。

  他本想再开口辩解几句,但一看到父王那毫无波澜的脸色,就知道今日的父王不会再如以往那般宽容。

  若再多言,恐怕真的还会再罚。

  于是,胡亥顿时蔫了,一句话也不敢再说。

  随后,嬴政默默清点了一下年满十二岁的公子,共计八人,其余几个皆年幼未及。

  而大秦疆域辽阔,要安抚百姓之心,要使天下百姓感受到皇恩浩荡,仅凭这八位公子巡视,远远不够。

  于是嬴政目光一转,落在嬴阴嫚、嬴栎阳等年满十二岁的公主身上,随即补充道:

  “年满十二岁的公主,也要随诸位公子一同,代朕巡视各地,抚慰孤寡老秦人,以安民心。”

  在这局势动荡之际,再没有什么比皇子、公主亲自下到各地巡视抚慰,更能安抚百姓之心的了。

  只要年满十二岁、身体尚能承受长途奔波之苦的公子、公主,全都必须出宫,亲自下到郡县巡视,安抚百姓。

  “天幕上太子扶苏如何行事,你们便如何行事!”

  “若是在巡视抚慰期间,有人仗着身份欺压百姓,引发民愤,那便永远不必再回宫!”

  “听明白了么?”

  嬴政目光微冷地扫过在场的公子、公主们。

  扶苏、将闾、嬴阴嫚等年满十二岁的皇子公主纷纷一凛,齐声应道:

  “是,父王!”

  安排好子女之事,尚食令也来禀报,宴席已备妥。

  随即,秦皇嬴政便与众文武百官一同赴宴,共饮庆功之酒。

  在百官的宴席散去之后,始皇帝并未立即退朝,而是悄然命人将九卿以及几位心腹重臣请回。

  正所谓,大事需私下商议,小事才广而告之。

  即便是国家层面的重要事务,往往也是如此处理。

  两天后的大朝议,那是面向所有文武官员的。

  但在那之前,秦皇嬴政自然要先与九卿和几位心腹大臣私下商议,定下大朝议的基本方向。

  同时,对于即将讨论的关键议题,提前交换意见。

  至少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九卿与重臣必须与始皇帝达成一致,步调统一。

  这样才能确保决策迅速推进、有效执行。

  九卿与重臣对此自然心知肚明,所以在赐宴结束后,他们都没有急着离开。

  果不其然,刚走出不远,便有宫中内侍前来传召。

  很快,武成侯王翦、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廷尉李斯、上卿蒙毅、内史蒙恬等九卿与重臣,再次齐聚嬴政面前。

  望着眼前这些自己最信任的大臣,秦皇嬴政忽然躬身一礼,沉声道:“天象异变,事关重大,若处置不当,大秦恐有倾覆之险。

  还请诸位助朕一臂之力,安定社稷、稳住民心、平息动乱、革除弊端、振兴大秦!”

  众臣万万没想到始皇帝竟会亲自行礼,纷纷闪身避让,不敢承受,并齐声劝道:“陛下,快请起身!”

  “陛下,切不可如此!”

  “臣何德何能,怎敢受陛下大礼!”

  ……

  尽管无人受礼,秦皇嬴政依旧保持着躬身拱手的姿态,坚定重复道:“还请诸位助朕一臂之力!”

  见此情景,众臣无不动容,纷纷跪地叩拜:“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誓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老臣愿为大秦赴汤蹈火,世代不渝!”

  ……

  听到自己期望的回答后,秦皇嬴政这才挺直身躯,亲自将一位位重臣扶起。

  每扶起一人,那臣子皆激动万分,眼中含泪,神色难掩感动。

  在那个时代,“士为知己者死”并非空话。

  而能坐上九卿之位的,每一位都深受嬴政的器重与提拔。

  换句话说,他们今日的地位,皆离不开始皇帝的知遇之恩。

  如今嬴政不仅以礼相待,更是低声下气地请求他们的支持,甚至亲自扶他们起身。

  这就如同一个一直罩着你、信你、重用你、为你遮风挡雨、为你谋前程的上司。

  忽然某天,露出你从未见过的疲惫神情,用近乎哀求的语气对你说:“帮帮我,只有你能帮我了。”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懂得感恩之人,都会热血上涌,义无反顾地站出来。

  比如王翦。

  当年伐楚时,嬴政选择了主张二十万兵便可灭楚的李信,而非主张六十万兵的王翦。

  结果李信兵败,秦国大损。

  得知消息后,嬴政亲自前往频阳向王翦道歉,说:“将军虽有病在身,难道忍心舍弃寡人吗?”

  此言一出,不论王翦是真病还是假病,都再无推辞的余地,立刻披甲上阵,率六十万大军,一举灭楚。

  而今在座的九卿重臣,所受的恩宠与礼遇,远超当年王翦。

  若嬴政此刻说,需要某人献出性命,才能解决大秦的危机,延续大秦的辉煌。

  那么在场的诸臣,恐怕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便会毫不犹豫地奔赴死地。

  甚至在赴死之前,还会问一句:“陛下,我该如何死,才能让大秦更强大,让您更威严?”

  待嬴政再次凝聚了九卿重臣的心意后,这才正式开启这场心腹会议。

  “李卿,你的第一项任务,是彻查各地郡县中孤寡老秦人的安顿情况。”

  “不,不只是老秦百姓,还包括原本六国境内孤苦无依的老人,都要将他们的名册整理出来。”

  “七日之内,能整理多少就先整理多少,其余未能及时整理的部分,之后可以再陆续补充。”

  “等第一批孤寡老人的名册整理完毕后,再按照相邻郡县划分为十六个区域。”

  “七日后,朕将派遣十六位皇子、公主,代朕巡视各地郡县,亲自慰问这些孤苦老人。”

  秦王嬴政看着李斯说道。

  李斯点头应道:“是,陛下!”

  随后,秦王嬴政又望向一旁的王翦,继续说道:“王老将军,劳烦你为朕挑选十六位可信赖的将领,各率一万精锐士兵,一路护送诸位皇子、公主,并巡视各地。”

  “如遇反叛作乱,立刻平定,绝不容许六国残余势力趁机扰乱国政!”

  嬴政的话语中透出森然杀意。

  王翦神情肃杀,沉声道:“陛下放心,老臣定会为陛下选出十六位忠信可靠的将官!”

  “若有六国余孽胆敢作乱,臣定叫他们回忆起昔日父辈是如何败于我大秦铁蹄之下的!”

  在场众人之中,他是灭六国之人最多的一位。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王翦父子灭掉了五国,才让六国残余被称为“余孽”。

  除最早灭亡的韩国外,其余五国皆毁于王翦父子之手。

  秦王嬴政的目光再次回到李斯身上,继续说道:“李卿,你的第二项任务,是改革军功爵制!”

  “此为重中之重。

  如今大秦已经一统天下,军功爵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已不再适合当下的局势。”

  “若不改革,秦国将来极有可能因此而灭亡,所以变法势在必行。”

  “但还是要强调,改革必须稳重、稳妥。”

  “朕不会让你现在就拿出新法,也不会急于推行。”

  “朕会给足你时间,思索出一套全面且稳妥的新制度。”

  “朕可以向你承诺,只要新法有利于大秦,能解决军功爵制的弊病。”

  “无论涉及何人何事,朕都会坚定推行到底。”

  “只要朕在一日,你便安然无恙,新法便不会废除!”

  话音落下,秦王嬴政在诸位重臣面前,郑重其事地向李斯许下诺言。

  他深知昔日主持变法的商君的结局,也无法保证他百年之后的帝王是否会加害李斯。

  但他能保证的是,在自己在位之时,定会保李斯安然无恙。

  李斯整了整衣冠,神色庄重地答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既然陛下愿让自己成为新的商君,那他便坦然接受这个角色。

  如今他所拥有的一切,皆为陛下所赐,大不了与陛下同进退、共存亡。

  接着,嬴政又看向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以及治粟内史与少府卿,说道:

  “劳烦隗相尽量收集自寡人登基以来,所有为大秦统一天下而战死的将士名单。”

  “他们的名字,必须镌刻在大秦英灵碑与靖灵殿之上,世代享受香火供奉,与国同休、与秦共存!”

  “王相则负责监督咸阳及各地英灵碑与靖灵殿的修建工作,务必以最高规格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