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并肩作战的战友-《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

  在秦王看来,驴子那惊人的耐力和强大的负重能力,简直是运输军粮的最佳选择。

  毕竟马虽然跑得快,但耐力差,跑一段就得歇一会儿。

  而驴子虽然速度比不上马,但它可以持续不断地走!

  算下来,驴子运输军粮的效率其实未必就比马慢。

  如果秦国能大量饲养驴子,就可以把原本用来运输的马全都转成战马。

  这样一来,秦国的战马数量就会大大增加,军力自然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而在太子扶苏眼中,驴的食量比马小、消耗比牛低,耐力却优于马匹,负重也能够达到牛的一半左右。

  这是什么?

  这就是兼具马的耐力与牛的吃苦耐劳、又不挑食的替代品!

  如果普通百姓家中能有一头驴,不仅能提升农耕效率,日常生活中搬运、拉车等事务也会便利许多。

  秦王嬴政与太子扶苏的目光不期而遇,父子二人眼中同时闪过一个相同的念头——“我们要驴子!”

  扶苏迫不及待地转头望向许子:“许师,现在农家弟子们已经培育出多少头驴了?”

  嬴政也紧盯着许子,等待回答。

  听到太子的问题,许子脸上不再有先前的神采,略显尴尬地答道:“目前一共培育出一百多头驴。”

  见嬴政与扶苏露出失望神色,许子连忙解释道:“因为最初我们只有十几头驴,繁殖速度自然就慢。”

  “只要驴的数量增加,繁殖的速度也会加快,未来就能培育出更多!”

  “另外,若殿下急需,北戎、西狄那边应当也有不少驴。”

  “毕竟我们最初获得的驴,便是从北戎、西狄的商人手中购得的。”

  听完许子这番话,扶苏轻轻拉了拉嬴政的衣袖,一双明亮的眼睛望着父王道:“父王,我想要驴子!”

  “除了耕牛之外,我还想要很多很多的驴子!”

  嬴政神色郑重地点了点头:“嗯,父王知道了。”

  不仅是扶苏,嬴政心中同样也渴望着拥有更多驴子。

  此刻,嬴政已在心中思索,该派遣哪位大将出使北戎、西狄,以获取秦国所需的耕牛与驴子。

  “驴子真是个好东西!”

  “性格温顺,连七八岁的小孩都能牵着干活。”

  “还不挑食,随便喂点草根树皮也能活,病也少。”

  “虽然力气比不上牛,但耐力好,负重也不差。”

  “基本上牛能干的活,驴也都能干。”

  “真希望家里能有一头驴,感觉对我们百姓来说,驴甚至比牛还好用。”

  “难怪天幕上的许子大人说,若要在牛、马、驴中选一种,他会选驴。”

  “换作是我,我也选驴。”

  “如果家里真有一头驴,生活肯定会方便不少。”

  天下各地的百姓看着天幕上展示的驴子,纷纷议论着自己的想法。

  总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这么实用的驴子,我们也想要!

  关中一个瘦小的老秦人忽然反应过来:

  “可秦国好像还没有驴子吧?”

  旁边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老秦人从幻想中回过神来,语气失落道:

  “是啊,咱们现在根本没有驴,就算想要也搞不到。”

  旁边一个身形高大的老秦人立刻接口:

  “傻啊,天幕上不是说了吗?驴是从北戎、西狄那边来的。”

  “我们没有,但他们有!”

  “不止驴,他们那边还有耕牛!”

  “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弄驴和牛来!”

  一个脑子转得慢的老秦人还在纳闷:

  “可要是他们不肯给怎么办?”

  坐在一旁的一位断臂老秦人抽出佩剑,缓缓擦拭,冷笑道:

  “不肯给?那就问问我的秦剑同不同意!”

  另一位独眼老兵随手拉开强弓,一箭射向飞过的雁鸟。

  弓弦一响,雁鸟应声落地。

  他面无表情地说道:

  “大秦想要的东西,从来没人能拦得住!”

  “六国不行!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同样不行!”

  见此情景,众位老秦人顿时热血沸腾,忽然有人高声喊道:

  “拿起我们的弓与剑,夺回耕田所需的牛和驴!”

  这声呐喊一出,立刻引起无数老秦人的响应:

  “拿起我们的弓与剑,夺回耕田所需的牛和驴!”

  “拿起我们的弓与剑,夺回耕田所需的牛和驴!”

  一时间,秦国数百万的老秦人,目光都落在了拥有牛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身上。

  若这些边地部族愿意主动献上牲畜,倒也罢了。

  倘若不肯,那关中数百万老秦人绝不会迟疑,定要挥师东进西讨、南征北伐,如同扫灭六国一般,将四方蛮夷也一并铲平!

  刚刚完成统一六国的秦国,不仅为始皇帝嬴政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威望,也让秦国数百万百姓的自信空前高涨。

  在这“一统天下”的荣耀之下,老秦人虽不敢说将四方视为草芥,但他们心中坚信,无人能挡得住大秦锐士的步伐!

  再加上最近传闻始皇有意改革军功爵制,虽说具体内容尚未揭晓,但许多老秦人已经盘算,在新政施行前再拼一把,争取为自己搏一个爵位,或将现有爵位再提一两级。

  所以,若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愿意献上牛驴,也许还能平安无事。

  可一旦拒绝,只要始皇一声令下,发动讨伐四方蛮夷的兵役,那便会有成千上万的老秦人争先恐后地奔赴战场,为秦国开疆拓土,抢回他们所需的牛驴。

  甚至不光是老秦人,若始皇嬴政能宣布,这些战利品也会分给原六国旧地的百姓,也就是如今归于秦治下的“新秦人”一份,那这些昔日的六国黔首,恐怕也会有不少人愿意提刀上阵。

  虽说他们并未亲历扫平六国的辉煌,因此缺乏那种强烈的自信加持。

  但他们心中也有另一份底气——作为“华夏后裔、中原文明之民”的优越感,让他们觉得自己虽敌不过老秦锐士,但对付那些四方蛮夷,却也绰绰有余。

  说得直白些,便是:我打不过秦国,难道还打不过你们这些蛮子?

  更何况,若真上战场,那些曾让他们闻风丧胆的秦国将士,如今已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作为敌人,他们是猛如虎狼,令人畏惧。

  作为同伴,他们则是最值得信赖的依靠!

  说实在的,有秦国锐士在身边,哪怕只是心理上的依靠,六国百姓作战时底气都会足上几分。

  他们更不会害怕那些蛮夷了,即便真打不过,也有老秦人在背后撑腰。

  至于秦国战败、战友也靠不住的可能,这些百姓压根没想过。

  毕竟,连昔日六国联手,也难求一胜,四方蛮夷又能强到哪里去?

  换个角度想,若他们真强到足以击败秦国,那还甘心窝在蛮荒之地做什么?

  到那时,就该是他们入主中原,把中原百姓赶到边地去当蛮夷了。

  可如今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依旧盘踞在四境,不敢踏入中原一步,又是为何?

  难道真是因为他们喜欢东边蛮夷之地的海浪?

  还是南方边陲之地的瘴疠之气难以适应?

  抑或是他们离不开西部、北部的草原生活?

  难道他们真的对富庶、繁华的中原毫无兴趣?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至今未能踏入中原半步,原因只有一个——他们不仅不是秦国的对手,也打不过此前的六国。

  所以在六国百姓眼中,若秦国真要讨伐这些四方蛮族,那注定是一场胜券在握的征伐。

  既然是稳赢的仗,谁还会害怕呢?

  因此,即便是原六国的百姓,对征讨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也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

  各地忠诚于秦国、忠诚于始皇帝嬴政的官员们,也纷纷将百姓高声喊着要牛、要驴的场面一一记录在案。

  尤其是当听到百姓齐声高呼:“用我们的弓与剑,夺回属于我们的耕牛和驴子!”这句话时,

  即便是平日冷静沉稳的秦吏,也不禁热血沸腾,仿佛战斗的号角已在耳边响起。

  这句话仿佛有种莫名的力量,让人恨不得立刻披甲上阵,为国征战。

  于是,官吏们将“用我们的弓与剑,夺回属于我们的耕牛和驴子”这句话重点标记,准备在天幕落幕之后,与其他记录一并呈报咸阳,供始皇御览。

  咸阳城中,始皇帝嬴政仿佛也感受到了天下百姓的呐喊,转身望向身后群臣,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地说道:

  “传令四方蛮族,要么献上百万头牛、羊、驴来见朕!”

  “要么,朕便派出百万锐士亲自去见他们!”

  之前他并不知晓驴子的价值,倒也罢了……

  可如今既然得知了驴的重要性,并且明白它对百姓、对秦国的意义,嬴政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他不仅要一百万头牛、羊,也要一百万头驴!

  对此,武成侯王翦、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等文武大臣毫无异议,纷纷躬身应命:

  “遵陛下圣旨!”

  原本他们就是要四夷各自进贡百万牛、百万羊,如今不过是再多添一百万头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