楪榆郡南部的海湾,在宜都王刘琏的主持和张质郡守的鼎力支持下,已不再是昔日渔舟唱晚的宁静景象。规整的盐田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新辟的港口初具规模,秘密的舟械坊里日夜传出斧凿之声。海盐之利初见成效,如同甘霖般滋润着因北线战事而干涸的府库,也为这个偏居一隅的政权注入了难得的底气。然而,海洋既蕴藏着财富与希望,也潜藏着未知的风险与敌意的目光。当蜀汉的触角开始试探性地伸向蔚蓝深处时,平静的海面下,暗流也随之涌动。
这一日,海盐司主事李撰带着一卷新近与沿海夷部交易盐粮的账册,前往港口旁的临时行辕向宜都王刘琏汇报。却见刘琏与负责海上探索的偏将陈舟正站在一副粗糙的南海舆图前,面色凝重。舆图上,除了标注已知的海岸线、岛屿外,还在更东方的海域,用朱笔勾勒了几个模糊的记号。
“王爷,陈将军,可是有新的海情?”李撰放下账册,询问道。
刘琏年轻的脸庞上少了平日的沉静,多了几分忧色,他指了指舆图东方:“李主事来得正好。陈将军刚接到派往交州方向探听消息的哨船回报,情况有些蹊跷。”
陈舟抱拳道:“李大人,末将麾下哨船扮作商船,沿海岸东行,意图探听江东孙吴动向,并伺机接触可能的海商。船行至糜泠水道(古水道名,位于今越南北部,当时为东吴交州辖境)附近,并未靠岸,却遭遇了巡逻的东吴水师快船盘查。吴军盘问甚紧,若非船小灵活,借风势摆脱,险些被扣押。吴军士卒口风虽严,但隐约透出,近来交州沿海戒备森严,对不明身份的船只,尤其是可能来自西面(指牂柯、永昌方向)的船只,查得极严。”
李撰闻言,眉头紧锁:“东吴水师?他们向来掌控交广海域,为何突然对我等这般警惕?我等着力于海盐,探索海路,皆在楪榆以西,并未涉足其传统势力范围。”
刘琏沉声道:“这便是关键所在。陈将军推测,原因可能有三。其一,去岁‘海西客商’秦论船队抵达我处,虽行事隐秘,然其船形特异,或许曾被吴军巡船远远望见,引起警觉。吴人或已疑心西面有变。其二,我处海盐产出日增,品质上乘,虽主要内销,然难免有少量通过夷人部落间的贸易流入外界,或许已对东吴控制的交州盐市造成些许影响,虽微不足道,但足以引起其官府的注意。其三,也是最需警惕的一点……”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吴主孙休虽与魏国不睦,然其视我大汉为正统余孽,忌惮之心,恐不下于魏。若其察觉我朝不仅未灭,反在南中站稳脚跟,甚至试图通海,会作何想?是坐视我等坐大,成为其西顾之忧,还是……趁我北抗强魏、羽翼未丰之际,先行出手,扼杀于摇篮之中?”
陈舟补充道:“王爷所虑极是。末将在江东水师时,便知交州刺史手下有将领名为吕兴,此人并非孙氏嫡系,久镇边陲,颇有野心。若其以为有机可乘,或会主动挑衅,以战功固宠。即便孙休朝廷不欲大动干戈,也难保边将不会擅启边衅,试探我方虚实。”
李撰倒吸一口凉气:“若如此,则我朝将面临北有魏国大军压境,东有吴国水师威胁的险恶局面!两面受敌,危矣!”
刘琏点头:“故此消息,虽未证实吴军必有行动,然已亮起警讯。海路探索,恐不能再如先前般悄然进行了。浩瀚海疆,非我独享。东吴水师纵横东南已久,绝不会坐视身边出现一个潜在的对手,哪怕这个对手如今还很弱小。”
三人商议后,认为此事关系重大,必须立即禀报坐镇博南前线的卫将军诸葛瞻。刘琏亲笔修书,将陈舟哨船遭遇、对东吴用意的分析以及己方的担忧,详细写明,派快马连夜送往北疆。
与此同时,刘琏并未慌乱,他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陈舟、李撰一道,立即采取了防范措施:一,命所有出海船只,近期暂勿东出糜泠水道,避免与东吴水师直接冲突;探索重点转向西南方向,或南下沿岸夷部,继续积累航行经验,绘制海图。二,加强楪榆港及盐场的戒备,增派军士巡逻,夜间多设岗哨、灯火,防敌偷袭。三,通过贸易的夷人,暗中留意交州方向的任何异常动向,重金收购相关消息。
数日后,博南行辕内的诸葛瞻接到了刘琏的急报。此刻,北线鹰愁涧的战事正进入最残酷的相持阶段,魏军攻势如潮,汉军伤亡日增,军械粮草消耗巨大。诸葛瞻日夜操劳,鬓角已添霜色。展读刘琏来信,他的眉头锁得更深了。
“东吴……终于还是注意到了吗?”他放下书信,对侍立一旁的诸葛尚和黄崇叹道,“海路之利,如双刃之剑。既能通外援,亦会引外患。孙吴虽与魏有隙,然其割据东南,岂愿见汉室复兴于西南?尤其是我等若涉足海域,更触其逆鳞。”
诸葛尚担忧道:“父亲,北线战事正紧,若东吴此时趁火打劫,如何是好?”
黄崇亦道:“是否暂缓海上事务,以示无害,避免刺激东吴?”
诸葛瞻沉思良久,缓缓摇头,目光锐利:“示弱未必能退敌,反可能助长其气焰。我朝立足南中,已无退路。北抗魏,东防吴,乃是迟早要面对的局面。海上之路,关乎长远生机,绝不能因噎废食,轻言放弃。”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漫长的海岸线:“然,刘琏王爷所虑甚是,需未雨绸缪。对东吴,当以‘外示恭谨,内备强兵,分化瓦解’为策。”
他随即口授指令,让诸葛尚记录:
“第一,回复宜都王。其一,其所采取之防范措施,甚妥,继续执行。海上探索,暂避东吴锋芒,转向西南、南方。其二,加速舟械坊建设,不仅造商船,更要开始研制、仿制可用于近海防御的快船、弩船,哪怕规模小些,亦要具备一定抗冲突能力。命陈舟精选水性佳、通舟楫之军士,组建‘靖海营’,规模暂定五百,演练水战,以备不测。其三,对东吴,暂不主动挑衅。若再遇吴军巡船,可示弱避让,表明我等仅为避乱商贾,无意与其争锋。必要时,可舍些财货,以求脱身。”
“第二,奏请北地王。以朝廷名义,遣一能言善辩之使,携重礼,走陆路(经牂柯郡南部险道)秘密前往建宁郡,借道爨谷地界,尝试接触东吴交州西陲的守将或官吏。使者不亮明‘汉使’身份,可伪称是南中某大部豪帅之使,表达通商意愿,并隐约透露愿与东吴交好、共拒‘北虏’之意,进行试探。若吴将有意,或可稳住西线;若其强硬,亦可知其态度。”
“第三,加强谍报。命傅着在牂柯郡的情报网,设法向交州方向渗透,重点探查交州刺史及其麾下如吕兴等将领的动向、态度,以及东吴朝廷对南中的最新策略。”
“第四,也是关键,催促北线!告知姜大将军与霍弋将军东面之潜在威胁,激励将士,北线若能挫败诸葛绪,则我声威大振,东吴纵有异心,亦需掂量三分!北疆的胜利,是震慑东吴最有效的武器!”
诸葛瞻的方略,依旧是刚柔并济,既有积极防御,也有外交试探,更将海上安危与北线战局紧密相连,展现其全局视野。
指令发出后,诸葛瞻犹不放心,又提笔给坐镇不韦总揽后方的北地王刘谌和安南将军霍弋写了一封密信,强调了东吴威胁的潜在可能性,建议在不韦城及永昌郡东部边境,暗中增派兵力,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在诸葛瞻的运筹下,楪榆郡的海上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刘琏与陈舟加速了“靖海营”的组建和训练,几艘加装了挡板、弩机的小型战船开始下水演练。舟械坊的研究方向也更加明确。向西南方向的探索取得了进展,与更远处的几个沿海夷部建立了初步联系,换回了一些珍贵的香料和药材。对东吴,则严格执行避让策略,暂时避免了直接冲突。
与此同时,通过建宁郡秘密渠道派往交州的使者,也带回了模棱两可的信息:东吴交州地方官府对“南中豪帅”的使者态度冷淡,公事公办,既未答应通商,也未明确拒绝,似乎处于一种观望状态。而傅着的情报网则回报,交州吴军确有向西部边境增兵的迹象,但规模不大,目的不明。
这些零碎的信息汇聚到诸葛瞻案头,勾勒出一幅模糊而危险的图景:东吴这头猛虎,已经注意到了身边这只逐渐长大的“兔子”,虽然暂时可能因为北方的魏国巨兽而无暇他顾,或者觉得兔子还不够肥美,但其警惕的目光已经投来,爪牙已微微露出锋芒。
“海波下的暗影,已然浮现。”诸葛瞻对诸葛尚道,“今后,我等在海上每前进一步,都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与东吴的关系,如履薄冰。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方能在这惊涛骇浪中,寻得一线生机。”
他望向东南方的大海方向,目光深邃而坚定。海洋,这片希望之疆,从此也正式成为了一个需要时刻警惕的、危机四伏的战场。
这一日,海盐司主事李撰带着一卷新近与沿海夷部交易盐粮的账册,前往港口旁的临时行辕向宜都王刘琏汇报。却见刘琏与负责海上探索的偏将陈舟正站在一副粗糙的南海舆图前,面色凝重。舆图上,除了标注已知的海岸线、岛屿外,还在更东方的海域,用朱笔勾勒了几个模糊的记号。
“王爷,陈将军,可是有新的海情?”李撰放下账册,询问道。
刘琏年轻的脸庞上少了平日的沉静,多了几分忧色,他指了指舆图东方:“李主事来得正好。陈将军刚接到派往交州方向探听消息的哨船回报,情况有些蹊跷。”
陈舟抱拳道:“李大人,末将麾下哨船扮作商船,沿海岸东行,意图探听江东孙吴动向,并伺机接触可能的海商。船行至糜泠水道(古水道名,位于今越南北部,当时为东吴交州辖境)附近,并未靠岸,却遭遇了巡逻的东吴水师快船盘查。吴军盘问甚紧,若非船小灵活,借风势摆脱,险些被扣押。吴军士卒口风虽严,但隐约透出,近来交州沿海戒备森严,对不明身份的船只,尤其是可能来自西面(指牂柯、永昌方向)的船只,查得极严。”
李撰闻言,眉头紧锁:“东吴水师?他们向来掌控交广海域,为何突然对我等这般警惕?我等着力于海盐,探索海路,皆在楪榆以西,并未涉足其传统势力范围。”
刘琏沉声道:“这便是关键所在。陈将军推测,原因可能有三。其一,去岁‘海西客商’秦论船队抵达我处,虽行事隐秘,然其船形特异,或许曾被吴军巡船远远望见,引起警觉。吴人或已疑心西面有变。其二,我处海盐产出日增,品质上乘,虽主要内销,然难免有少量通过夷人部落间的贸易流入外界,或许已对东吴控制的交州盐市造成些许影响,虽微不足道,但足以引起其官府的注意。其三,也是最需警惕的一点……”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吴主孙休虽与魏国不睦,然其视我大汉为正统余孽,忌惮之心,恐不下于魏。若其察觉我朝不仅未灭,反在南中站稳脚跟,甚至试图通海,会作何想?是坐视我等坐大,成为其西顾之忧,还是……趁我北抗强魏、羽翼未丰之际,先行出手,扼杀于摇篮之中?”
陈舟补充道:“王爷所虑极是。末将在江东水师时,便知交州刺史手下有将领名为吕兴,此人并非孙氏嫡系,久镇边陲,颇有野心。若其以为有机可乘,或会主动挑衅,以战功固宠。即便孙休朝廷不欲大动干戈,也难保边将不会擅启边衅,试探我方虚实。”
李撰倒吸一口凉气:“若如此,则我朝将面临北有魏国大军压境,东有吴国水师威胁的险恶局面!两面受敌,危矣!”
刘琏点头:“故此消息,虽未证实吴军必有行动,然已亮起警讯。海路探索,恐不能再如先前般悄然进行了。浩瀚海疆,非我独享。东吴水师纵横东南已久,绝不会坐视身边出现一个潜在的对手,哪怕这个对手如今还很弱小。”
三人商议后,认为此事关系重大,必须立即禀报坐镇博南前线的卫将军诸葛瞻。刘琏亲笔修书,将陈舟哨船遭遇、对东吴用意的分析以及己方的担忧,详细写明,派快马连夜送往北疆。
与此同时,刘琏并未慌乱,他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陈舟、李撰一道,立即采取了防范措施:一,命所有出海船只,近期暂勿东出糜泠水道,避免与东吴水师直接冲突;探索重点转向西南方向,或南下沿岸夷部,继续积累航行经验,绘制海图。二,加强楪榆港及盐场的戒备,增派军士巡逻,夜间多设岗哨、灯火,防敌偷袭。三,通过贸易的夷人,暗中留意交州方向的任何异常动向,重金收购相关消息。
数日后,博南行辕内的诸葛瞻接到了刘琏的急报。此刻,北线鹰愁涧的战事正进入最残酷的相持阶段,魏军攻势如潮,汉军伤亡日增,军械粮草消耗巨大。诸葛瞻日夜操劳,鬓角已添霜色。展读刘琏来信,他的眉头锁得更深了。
“东吴……终于还是注意到了吗?”他放下书信,对侍立一旁的诸葛尚和黄崇叹道,“海路之利,如双刃之剑。既能通外援,亦会引外患。孙吴虽与魏有隙,然其割据东南,岂愿见汉室复兴于西南?尤其是我等若涉足海域,更触其逆鳞。”
诸葛尚担忧道:“父亲,北线战事正紧,若东吴此时趁火打劫,如何是好?”
黄崇亦道:“是否暂缓海上事务,以示无害,避免刺激东吴?”
诸葛瞻沉思良久,缓缓摇头,目光锐利:“示弱未必能退敌,反可能助长其气焰。我朝立足南中,已无退路。北抗魏,东防吴,乃是迟早要面对的局面。海上之路,关乎长远生机,绝不能因噎废食,轻言放弃。”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漫长的海岸线:“然,刘琏王爷所虑甚是,需未雨绸缪。对东吴,当以‘外示恭谨,内备强兵,分化瓦解’为策。”
他随即口授指令,让诸葛尚记录:
“第一,回复宜都王。其一,其所采取之防范措施,甚妥,继续执行。海上探索,暂避东吴锋芒,转向西南、南方。其二,加速舟械坊建设,不仅造商船,更要开始研制、仿制可用于近海防御的快船、弩船,哪怕规模小些,亦要具备一定抗冲突能力。命陈舟精选水性佳、通舟楫之军士,组建‘靖海营’,规模暂定五百,演练水战,以备不测。其三,对东吴,暂不主动挑衅。若再遇吴军巡船,可示弱避让,表明我等仅为避乱商贾,无意与其争锋。必要时,可舍些财货,以求脱身。”
“第二,奏请北地王。以朝廷名义,遣一能言善辩之使,携重礼,走陆路(经牂柯郡南部险道)秘密前往建宁郡,借道爨谷地界,尝试接触东吴交州西陲的守将或官吏。使者不亮明‘汉使’身份,可伪称是南中某大部豪帅之使,表达通商意愿,并隐约透露愿与东吴交好、共拒‘北虏’之意,进行试探。若吴将有意,或可稳住西线;若其强硬,亦可知其态度。”
“第三,加强谍报。命傅着在牂柯郡的情报网,设法向交州方向渗透,重点探查交州刺史及其麾下如吕兴等将领的动向、态度,以及东吴朝廷对南中的最新策略。”
“第四,也是关键,催促北线!告知姜大将军与霍弋将军东面之潜在威胁,激励将士,北线若能挫败诸葛绪,则我声威大振,东吴纵有异心,亦需掂量三分!北疆的胜利,是震慑东吴最有效的武器!”
诸葛瞻的方略,依旧是刚柔并济,既有积极防御,也有外交试探,更将海上安危与北线战局紧密相连,展现其全局视野。
指令发出后,诸葛瞻犹不放心,又提笔给坐镇不韦总揽后方的北地王刘谌和安南将军霍弋写了一封密信,强调了东吴威胁的潜在可能性,建议在不韦城及永昌郡东部边境,暗中增派兵力,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在诸葛瞻的运筹下,楪榆郡的海上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刘琏与陈舟加速了“靖海营”的组建和训练,几艘加装了挡板、弩机的小型战船开始下水演练。舟械坊的研究方向也更加明确。向西南方向的探索取得了进展,与更远处的几个沿海夷部建立了初步联系,换回了一些珍贵的香料和药材。对东吴,则严格执行避让策略,暂时避免了直接冲突。
与此同时,通过建宁郡秘密渠道派往交州的使者,也带回了模棱两可的信息:东吴交州地方官府对“南中豪帅”的使者态度冷淡,公事公办,既未答应通商,也未明确拒绝,似乎处于一种观望状态。而傅着的情报网则回报,交州吴军确有向西部边境增兵的迹象,但规模不大,目的不明。
这些零碎的信息汇聚到诸葛瞻案头,勾勒出一幅模糊而危险的图景:东吴这头猛虎,已经注意到了身边这只逐渐长大的“兔子”,虽然暂时可能因为北方的魏国巨兽而无暇他顾,或者觉得兔子还不够肥美,但其警惕的目光已经投来,爪牙已微微露出锋芒。
“海波下的暗影,已然浮现。”诸葛瞻对诸葛尚道,“今后,我等在海上每前进一步,都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与东吴的关系,如履薄冰。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方能在这惊涛骇浪中,寻得一线生机。”
他望向东南方的大海方向,目光深邃而坚定。海洋,这片希望之疆,从此也正式成为了一个需要时刻警惕的、危机四伏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