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鹰涧冲天的火光,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如同一把烧红的利刃,撕裂了绵竹关南北双方的僵持态势。这火光不仅映红了天际,更点燃了决战导火索。
绵竹关城头,彻夜戒备的蜀军士卒最先发现了北面远处的异常。那绝非寻常篝火,而是大规模焚烧才有的滔天烈焰,位置正在魏军大营侧后!
“火!北面大火!”哨兵声嘶力竭的呼喊声瞬间传遍关隘。
守关副将赵统疾步冲上城楼,极目远眺,心脏狂跳。他立刻意识到,这极可能就是大将军姜维约定的信号——“敌营火起,全军出击”!
“是大将军!大将军得手了!”狂喜和决绝的情绪在守军中将迅速蔓延。赵统毫不迟疑,按照姜维密令,厉声下达一连串军令:“擂鼓!点烽火!全军集结!打开关门!随我杀出关去,接应大将军,夹击魏狗!”
刹那间,绵竹关上战鼓雷动,预定的三堆告急烽火也被点燃,与远方的火光遥相呼应。关门隆隆洞开,积蓄了多日悲愤与力量的蜀军主力,如同出闸猛虎,在赵统等将领的率领下,怒吼着冲向对面因后方火起而陷入混乱的魏军前沿阵地!
与此同时,魏军大营已乱作一团。
邓艾在中军大帐被亲兵急促唤醒,出帐一看,只见侧后辎重营方向火光冲天,人喊马嘶,混乱不堪。他初始以为是偶然失火,但随即接到急报,称有小股蜀军精锐突袭,焚毁粮草器械,守将阵亡!
“姜维!好个姜维!”邓艾瞬间明白过来,又惊又怒,脸色铁青。他万万没想到,姜维在内部初定、兵力悬殊的情况下,竟敢行此险招,亲自率军潜入其腹地!更让他心惊的是,姜维此举,不仅重创了他的后勤,更极大地打击了魏军的士气!
然而,邓艾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名将,惊怒之后,迅速冷静下来。他判断,姜维孤军深入,兵力必然不多,此刻应是急于脱身。而绵竹关守军见火起,定会出击企图夹攻。
“想里应外合?没那么容易!”邓艾眼中寒光一闪,立刻做出应对,“传令!前军变后军,结阵固守,顶住绵竹关出来的蜀军!中军分兵两路,一路扑救火势,清剿营内残敌;另一路随本将军亲率,封锁落鹰涧所有出口,搜山检海,务必生擒姜维!”
他的反应不可谓不快,意图也很明确:稳住正面防线,扑灭后方火灾,同时集中精锐,擒杀姜维这支孤军。只要杀了或擒住姜维,蜀军士气必然崩溃,则大局可定。
于是,一场预期的内外夹击,瞬间演变成了三方绞杀的血腥混战!
绵竹关外,蜀军主力凭借一股锐气,猛攻魏军前沿阵地。魏军虽遭变故,但毕竟训练有素,在将领的强力弹压下,迅速组成坚固防线,弓弩齐发,矛戟如林,死死抵住了蜀军的冲击。双方在关前狭长地带展开惨烈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赵统虽奋勇冲杀,但魏军兵力占优,防线一时难以突破。
落鹰涧方向,姜维率领的残存死士,陷入了最危险的境地。他们虽暂时摆脱了追兵,但邓艾派出的搜捕部队已封锁了主要出口,并开始拉网式搜山。姜维等人被迫在险峻的山林中不断转移,与魏军小股部队遭遇战频频发生,伤亡持续增加。他们如同陷入罗网的困兽,突围希望渺茫。
而魏军辎重营的大火,则在付出相当代价后,被逐渐控制,但粮草器械的损失已无法挽回,对魏军长期作战能力造成重创。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战,消息很快由八百里加急传回了成都。
成都城,在黎明中苏醒,却立刻被北面传来的紧急军情推入了巨大的焦虑和期待之中。信使浑身浴血,冲入大将军府,跪地禀报:“卫将军!绵竹急报!昨夜大将军奇袭魏军得手,焚其粮草!赵统将军已率军出关夹击!然……然魏军抵抗顽强,大将军所部……消息断绝,生死不明!”
诸葛瞻闻报,霍然起身,心中既为姜维初战得手而振奋,更为其深陷险境而揪心。他深知,此刻成都的应对,将直接影响前线战局。
他立刻下令:“再探!不惜一切代价,查明大将军下落及前线战况!” 同时,他快步走向皇宫,必须立刻让刘禅和朝廷知晓最新情况,并做出后续决策。
皇宫内,刘禅刚用过早膳,闻听诸葛瞻紧急求见,心中便是一紧。当听到姜维冒险出击、目前下落不明的消息时,他吓得脸色煞白,手中的玉碗“啪”地摔碎在地。
“什……什么?大将军他……他若是有失,这……这如何是好?”刘禅语无伦次,方寸大乱。他此刻才真正感受到,国家的安危系于一线,而姜维的存在是何等重要。
“陛下!”诸葛瞻强压心中焦虑,声音沉稳而坚定,“大将军为国赴险,已创敌要害!此刻正是关键时刻!臣请陛下即刻下旨:一,嘉奖前线将士,激励死战;二,命临近郡县,速发援军,驰援绵竹;三,开放武库,将最新赶制之军械,火速运往前线;四,宣告天下,陛下与军民同心,誓与魏贼血战到底!”
刘禅看着诸葛瞻年轻却坚毅的面庞,仿佛找到了主心骨,连连点头:“准!都准!一切……一切由卫将军与诸位大臣商议着办!朕……朕都准!”
有了刘禅的授权,诸葛瞻与留守的张翼、廖化、郤正等人立刻行动起来。一道道命令从成都发出,整个蜀汉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援军开始集结,粮草军械加速调运,鼓舞士气的诏书飞驰各地。
然而,朝堂之上,并非铁板一块。光禄大夫谯周等人,听闻姜维孤军深入、下落不明,忧心更甚。虽不敢再公然主和,但私下里,悲观论调再次泛起:“若大将军有失,绵竹必不能守,届时……唉……” 这种情绪,虽未公开化,却像阴霾一样,影响着部分官员的士气。
诸葛瞻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暗流。他一方面以卫将军府名义,连续发布措辞强硬、充满信心的文告,稳定人心;另一方面,他加强了对成都城内的管控,严防有人趁机制造恐慌或与魏国暗通款曲。
前线,血战仍在持续。一日一夜之间,绵竹关外已成尸山血海。蜀军凭借一股气,数次冲击魏军防线,但始终未能彻底突破。而姜维所部,依旧音讯全无,生死未卜。
邓艾焦躁不已,姜维就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后方。不除掉姜维,他不敢全力对付绵竹关的蜀军主力。而时间,对劳师远征的魏军同样不利。
烽火连营,血染征袍。姜维的奇袭,成功地将战役拖入了最惨烈、最不确定的消耗战阶段。蜀汉的命运,在绵竹关前的每一寸土地上,被残酷地争夺着。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那片燃烧的山涧,期盼着那位老将军的身影,能够再次创造奇迹。
绵竹关城头,彻夜戒备的蜀军士卒最先发现了北面远处的异常。那绝非寻常篝火,而是大规模焚烧才有的滔天烈焰,位置正在魏军大营侧后!
“火!北面大火!”哨兵声嘶力竭的呼喊声瞬间传遍关隘。
守关副将赵统疾步冲上城楼,极目远眺,心脏狂跳。他立刻意识到,这极可能就是大将军姜维约定的信号——“敌营火起,全军出击”!
“是大将军!大将军得手了!”狂喜和决绝的情绪在守军中将迅速蔓延。赵统毫不迟疑,按照姜维密令,厉声下达一连串军令:“擂鼓!点烽火!全军集结!打开关门!随我杀出关去,接应大将军,夹击魏狗!”
刹那间,绵竹关上战鼓雷动,预定的三堆告急烽火也被点燃,与远方的火光遥相呼应。关门隆隆洞开,积蓄了多日悲愤与力量的蜀军主力,如同出闸猛虎,在赵统等将领的率领下,怒吼着冲向对面因后方火起而陷入混乱的魏军前沿阵地!
与此同时,魏军大营已乱作一团。
邓艾在中军大帐被亲兵急促唤醒,出帐一看,只见侧后辎重营方向火光冲天,人喊马嘶,混乱不堪。他初始以为是偶然失火,但随即接到急报,称有小股蜀军精锐突袭,焚毁粮草器械,守将阵亡!
“姜维!好个姜维!”邓艾瞬间明白过来,又惊又怒,脸色铁青。他万万没想到,姜维在内部初定、兵力悬殊的情况下,竟敢行此险招,亲自率军潜入其腹地!更让他心惊的是,姜维此举,不仅重创了他的后勤,更极大地打击了魏军的士气!
然而,邓艾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名将,惊怒之后,迅速冷静下来。他判断,姜维孤军深入,兵力必然不多,此刻应是急于脱身。而绵竹关守军见火起,定会出击企图夹攻。
“想里应外合?没那么容易!”邓艾眼中寒光一闪,立刻做出应对,“传令!前军变后军,结阵固守,顶住绵竹关出来的蜀军!中军分兵两路,一路扑救火势,清剿营内残敌;另一路随本将军亲率,封锁落鹰涧所有出口,搜山检海,务必生擒姜维!”
他的反应不可谓不快,意图也很明确:稳住正面防线,扑灭后方火灾,同时集中精锐,擒杀姜维这支孤军。只要杀了或擒住姜维,蜀军士气必然崩溃,则大局可定。
于是,一场预期的内外夹击,瞬间演变成了三方绞杀的血腥混战!
绵竹关外,蜀军主力凭借一股锐气,猛攻魏军前沿阵地。魏军虽遭变故,但毕竟训练有素,在将领的强力弹压下,迅速组成坚固防线,弓弩齐发,矛戟如林,死死抵住了蜀军的冲击。双方在关前狭长地带展开惨烈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赵统虽奋勇冲杀,但魏军兵力占优,防线一时难以突破。
落鹰涧方向,姜维率领的残存死士,陷入了最危险的境地。他们虽暂时摆脱了追兵,但邓艾派出的搜捕部队已封锁了主要出口,并开始拉网式搜山。姜维等人被迫在险峻的山林中不断转移,与魏军小股部队遭遇战频频发生,伤亡持续增加。他们如同陷入罗网的困兽,突围希望渺茫。
而魏军辎重营的大火,则在付出相当代价后,被逐渐控制,但粮草器械的损失已无法挽回,对魏军长期作战能力造成重创。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战,消息很快由八百里加急传回了成都。
成都城,在黎明中苏醒,却立刻被北面传来的紧急军情推入了巨大的焦虑和期待之中。信使浑身浴血,冲入大将军府,跪地禀报:“卫将军!绵竹急报!昨夜大将军奇袭魏军得手,焚其粮草!赵统将军已率军出关夹击!然……然魏军抵抗顽强,大将军所部……消息断绝,生死不明!”
诸葛瞻闻报,霍然起身,心中既为姜维初战得手而振奋,更为其深陷险境而揪心。他深知,此刻成都的应对,将直接影响前线战局。
他立刻下令:“再探!不惜一切代价,查明大将军下落及前线战况!” 同时,他快步走向皇宫,必须立刻让刘禅和朝廷知晓最新情况,并做出后续决策。
皇宫内,刘禅刚用过早膳,闻听诸葛瞻紧急求见,心中便是一紧。当听到姜维冒险出击、目前下落不明的消息时,他吓得脸色煞白,手中的玉碗“啪”地摔碎在地。
“什……什么?大将军他……他若是有失,这……这如何是好?”刘禅语无伦次,方寸大乱。他此刻才真正感受到,国家的安危系于一线,而姜维的存在是何等重要。
“陛下!”诸葛瞻强压心中焦虑,声音沉稳而坚定,“大将军为国赴险,已创敌要害!此刻正是关键时刻!臣请陛下即刻下旨:一,嘉奖前线将士,激励死战;二,命临近郡县,速发援军,驰援绵竹;三,开放武库,将最新赶制之军械,火速运往前线;四,宣告天下,陛下与军民同心,誓与魏贼血战到底!”
刘禅看着诸葛瞻年轻却坚毅的面庞,仿佛找到了主心骨,连连点头:“准!都准!一切……一切由卫将军与诸位大臣商议着办!朕……朕都准!”
有了刘禅的授权,诸葛瞻与留守的张翼、廖化、郤正等人立刻行动起来。一道道命令从成都发出,整个蜀汉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援军开始集结,粮草军械加速调运,鼓舞士气的诏书飞驰各地。
然而,朝堂之上,并非铁板一块。光禄大夫谯周等人,听闻姜维孤军深入、下落不明,忧心更甚。虽不敢再公然主和,但私下里,悲观论调再次泛起:“若大将军有失,绵竹必不能守,届时……唉……” 这种情绪,虽未公开化,却像阴霾一样,影响着部分官员的士气。
诸葛瞻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暗流。他一方面以卫将军府名义,连续发布措辞强硬、充满信心的文告,稳定人心;另一方面,他加强了对成都城内的管控,严防有人趁机制造恐慌或与魏国暗通款曲。
前线,血战仍在持续。一日一夜之间,绵竹关外已成尸山血海。蜀军凭借一股气,数次冲击魏军防线,但始终未能彻底突破。而姜维所部,依旧音讯全无,生死未卜。
邓艾焦躁不已,姜维就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后方。不除掉姜维,他不敢全力对付绵竹关的蜀军主力。而时间,对劳师远征的魏军同样不利。
烽火连营,血染征袍。姜维的奇袭,成功地将战役拖入了最惨烈、最不确定的消耗战阶段。蜀汉的命运,在绵竹关前的每一寸土地上,被残酷地争夺着。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那片燃烧的山涧,期盼着那位老将军的身影,能够再次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