楪榆城的春天,在苍山积雪的消融和洱海渐暖的波光中悄然来临。自北地王刘谌定下“以南中为基,蓄力待时”的国策,已近半载。这半年间,流亡朝廷如同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这南疆一隅,舔舐伤口,艰难地恢复着元气。
表面上,局势似乎正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安南将军霍弋的全力督导下,军屯民屯初见成效。洱海沿岸新垦的田地里,禾苗初绿,虽远不及成都平原的富庶,但至少让随迁的军民看到了一丝自给自足的希望。城内的手工业作坊在工匠们的努力下,已能生产出粗糙但可用的布匹和简单的农具、兵器,缓解了部分紧缺。由霍在、黄崇主持的滇池盐井合作事宜逐步走上正轨,食盐开始反哺楪榆,甚至能少量换取周边夷部的粮食和皮革,朝廷财政的燃眉之急得以稍解。
北地王刘谌勤政的身影每日出现在郡守府改建的王府中,他听取各方奏报,处置政务,虽年轻,但日渐沉稳的气度赢得了不少老臣的认可。卫将军诸葛瞻的身体在名医和夫人的悉心照料下,逐渐好转,虽不能像以往那样亲临一线,但已能时常参与核心决策,其深谋远虑依旧是朝廷的定海神针。就连皇帝刘禅,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惊魂稍定,偶尔也能在朝会上露面,尽管大多时候仍是沉默。
年轻一代的成长尤为显着。诸葛尚除了随郤正学习经史,更对父亲和霍弋处理的屯田、盐铁等实务表现出浓厚兴趣,常提出一些稚嫩却切中要害的见解,令诸葛瞻暗自欣慰。傅着凭借其机敏和对夷情的了解,已成为刘谌身边得力的参军,负责情报梳理与夷部联络。赵戬伤势痊愈后,更加沉稳勇毅,负责楪榆城防务,治军严谨,颇有祖风。霍在奔波于楪榆与滇池之间,历练得越发干练。甚至连年幼的皇子如刘琮等,也在严师教导下开始习文练武。一种在绝境中求生的坚韧意志,在这个小小的流亡朝廷中悄然滋生。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所有人都清楚,暂时的安定,是建立在北线大将军姜维率领残部,凭借鹰愁涧天险,以血肉之躯死死拖住邓艾主力基础上的。姜维的军报虽一如既往地措辞坚定,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兵力消耗、物资匮乏,让刘谌和诸葛瞻等人忧心忡忡。邓艾就像一头耐心十足的饿狼,蹲踞在北方的群山之后,随时可能扑上来给予致命一击。
这一日,一场春雨过后,秘书令郤正忧心忡忡地来到卫将军府,拜见正在庭院中散步调养的诸葛瞻。
“卫将军,”郤正屏退左右,低声道,“近日整理各方文书,发现些许异常。楪榆城内,物价虽有朝廷平抑,但盐、铁、粮等关键物资,时有不明波动。且坊间流传一些谣言,或言北线大将军已败亡,或言朝廷欲加重赋税,或言某些夷部即将再次反叛……虽查无实据,但流传甚广,恐扰乱民心。”
诸葛瞻停下脚步,眉头微蹙:“谯周大夫近日可有异动?”
郤正摇头:“谯大夫深居简出,并无明显举动。然其门生故吏中,确有几人常聚饮密谈,言论悲观。此外……”他顿了顿,“据傅着安插的眼线回报,近日城中有陌生商队活动,其交易对象多为与朝廷若即若离的夷帅,且似有接触我朝中下级官吏的迹象。”
诸葛瞻目光一凝:“魏国细作?”
“极有可能。”郤正点头,“邓艾用兵,惯用间计。此前永昌肃奸,虽拔除一网,然其必不甘心。今我朝初定,内部未必铁板一块,正是其渗透搅局之良机。其目的,恐非仅为打探军情,更欲从内部瓦解我军民士气,甚至……策反动摇者。”
正说话间,北地王刘谌与安南将军霍弋联袂来访,面色皆显凝重。原来,他们也接到了类似的报告。霍弋沉声道:“殿下,卫将军,楪榆以南,哀牢山区的木鹿残部近日活动频繁,虽未直接攻击我哨卡,但屡屡劫掠往来商队,切断我与更南方部落的联系。据被俘者供称,有汉人装扮者曾与木鹿密会,馈以金帛。”
刘谌接口道:“孤已命傅着加紧探查。此外,永昌郡方面,虽大部已为邓艾所占,但仍有零星忠义之士冒死传来消息,称邓艾正在大量征发民夫,修缮道路,囤积粮草于永昌城中,其南下之意,已昭然若揭。”
情况汇总,一幅清晰的图景呈现出来:邓艾正在做南下进攻的最后准备,同时加大了对蜀汉流亡政权内部的渗透和瓦解力度,并试图煽动周边不安分的夷部,制造麻烦。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诸葛瞻轻叹一声,随即眼神恢复锐利,“邓艾此举,正在意料之中。我等‘蓄力待时’,彼亦不会给我等从容发展之机。当前之要,在于‘内固外防’。”
四人就在庭院石桌旁,展开地图,紧急商议对策。
刘谌决断道:“内固方面,由郤令君负责,加强舆情监控,严厉查禁谣言,对散播者无论官职,严惩不贷!霍将军,对军中及官府内部,需暗中排查,尤其与陌生商队有过接触者,务必查清底细。对谯周等人……暂不加惊动,但需严密监视其动向。”
“外防方面,”诸葛瞻指向地图,“楪榆城防需进一步加强,澜沧江沿线哨卡需增派精锐,多设烽燧。对木鹿残部,不可一味示弱,霍将军可遣一精锐,寻机予以痛击,挫其气焰,彰显我朝虽暂居南中,亦有雷霆手段!同时,加大对朵思等已归附夷帅的笼络,使其坚定附汉之心。”
霍弋补充道:“还需遣一可靠之人,携重礼,秘密前往江东!虽远水难救近火,然若能说动孙吴,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声援或牵制魏国东部兵力,亦可缓解我正面压力,更可鼓舞我军民士气!”
“此计大善!”刘谌眼中一亮,“何人可担此重任?”
诸葛瞻沉吟片刻:“此事关系重大,需一胆大心细、熟知天下大势且忠贞不贰之臣。郤令君需坐镇中枢,霍将军军务缠身……或可……待维身体稍复,亲笔修书与吴主,再选派一得力干员前往。”
计议已定,各自分头行动。
楪榆城内的气氛,因高层密议后采取的系列措施而悄然紧张起来。市井间的流言在官府的强力干预下逐渐平息,但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弥漫开来。军队调动频繁,城防明显加强。霍弋派出的精锐小队在哀牢山边缘成功伏击了一股木鹿部众,斩首数十级,展示了武力,暂时遏制了其嚣张气焰。
然而,暗处的较量更为惊心动魄。傅着领导的秘密反细作网络与魏国渗透进来的间谍展开了无声的搏杀。数名被收买的低阶官吏和军士被悄然逮捕,经过秘密审讯,挖出了一条指向城内某家看似普通货栈的线索。这家货栈,正是魏国细作在楪榆的新据点。
与此同时,郤正监控发现,光禄大夫谯周的一名亲信门生,近日与那家货栈的掌柜有过秘密接触。这一发现,让刘谌和诸葛瞻心中警铃大作。谯周虽未直接行动,但其影响力若被魏国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一日深夜,卫将军府书房。诸葛瞻将儿子诸葛尚唤至身前,神情严肃。
“尚儿,”诸葛瞻低声道,“近日局势,你亦有所察觉。国之安危,系于内外一心。为父交予你一事,需你谨慎为之。”
“父亲请吩咐。”诸葛尚肃然道。
“你年纪尚小,不易引人注意。平日可多与宫中年幼皇子、以及朝中一些年轻官吏子弟交往,留心他们听闻的言语,尤其是……关于北地王殿下、关于朝政、关于未来的种种议论。若有异常,不必声张,密报于为父或郤令君即可。” 诸葛瞻此举,既是锻炼儿子,也是想从另一个相对隐秘的渠道了解舆论动向,尤其是年轻一代和皇室内部的想法。
诸葛尚聪慧,立刻明白了父亲的深意,郑重答道:“孩儿明白。定当谨慎留意,不负父亲重托。”
就在这内外交困、暗流汹涌之际,一个意外的消息由南方边陲的哨卡传来:有一支自称来自“骠国”(今缅甸一带)的小型商队,请求入境贸易,其携带的物品中,竟有少量产自身毒(古印度)的珍稀药材和宝石。更重要的是,商队头领言谈间透露,其国曾闻大汉威名,对魏国强势扩张亦感不安。
这个消息,如同阴霾中的一丝缝隙,让刘谌和诸葛瞻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是否可能向南、向西,寻找新的外交突破口和贸易渠道,以打破被封锁的困境?
楪榆城的春天,草木萌发,生机勃勃,却也在无声处酝酿着雷霆。蜀汉流亡政权在南中的生存之战,已从明面的军事对抗,转向了更为复杂、更为残酷的政治、经济、情报全方位较量。北地王刘谌和他的臣僚们,以及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能否在这暗涌的激流中稳住船舵,找到通往未来的航路?考验,才刚刚开始。
表面上,局势似乎正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安南将军霍弋的全力督导下,军屯民屯初见成效。洱海沿岸新垦的田地里,禾苗初绿,虽远不及成都平原的富庶,但至少让随迁的军民看到了一丝自给自足的希望。城内的手工业作坊在工匠们的努力下,已能生产出粗糙但可用的布匹和简单的农具、兵器,缓解了部分紧缺。由霍在、黄崇主持的滇池盐井合作事宜逐步走上正轨,食盐开始反哺楪榆,甚至能少量换取周边夷部的粮食和皮革,朝廷财政的燃眉之急得以稍解。
北地王刘谌勤政的身影每日出现在郡守府改建的王府中,他听取各方奏报,处置政务,虽年轻,但日渐沉稳的气度赢得了不少老臣的认可。卫将军诸葛瞻的身体在名医和夫人的悉心照料下,逐渐好转,虽不能像以往那样亲临一线,但已能时常参与核心决策,其深谋远虑依旧是朝廷的定海神针。就连皇帝刘禅,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惊魂稍定,偶尔也能在朝会上露面,尽管大多时候仍是沉默。
年轻一代的成长尤为显着。诸葛尚除了随郤正学习经史,更对父亲和霍弋处理的屯田、盐铁等实务表现出浓厚兴趣,常提出一些稚嫩却切中要害的见解,令诸葛瞻暗自欣慰。傅着凭借其机敏和对夷情的了解,已成为刘谌身边得力的参军,负责情报梳理与夷部联络。赵戬伤势痊愈后,更加沉稳勇毅,负责楪榆城防务,治军严谨,颇有祖风。霍在奔波于楪榆与滇池之间,历练得越发干练。甚至连年幼的皇子如刘琮等,也在严师教导下开始习文练武。一种在绝境中求生的坚韧意志,在这个小小的流亡朝廷中悄然滋生。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所有人都清楚,暂时的安定,是建立在北线大将军姜维率领残部,凭借鹰愁涧天险,以血肉之躯死死拖住邓艾主力基础上的。姜维的军报虽一如既往地措辞坚定,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兵力消耗、物资匮乏,让刘谌和诸葛瞻等人忧心忡忡。邓艾就像一头耐心十足的饿狼,蹲踞在北方的群山之后,随时可能扑上来给予致命一击。
这一日,一场春雨过后,秘书令郤正忧心忡忡地来到卫将军府,拜见正在庭院中散步调养的诸葛瞻。
“卫将军,”郤正屏退左右,低声道,“近日整理各方文书,发现些许异常。楪榆城内,物价虽有朝廷平抑,但盐、铁、粮等关键物资,时有不明波动。且坊间流传一些谣言,或言北线大将军已败亡,或言朝廷欲加重赋税,或言某些夷部即将再次反叛……虽查无实据,但流传甚广,恐扰乱民心。”
诸葛瞻停下脚步,眉头微蹙:“谯周大夫近日可有异动?”
郤正摇头:“谯大夫深居简出,并无明显举动。然其门生故吏中,确有几人常聚饮密谈,言论悲观。此外……”他顿了顿,“据傅着安插的眼线回报,近日城中有陌生商队活动,其交易对象多为与朝廷若即若离的夷帅,且似有接触我朝中下级官吏的迹象。”
诸葛瞻目光一凝:“魏国细作?”
“极有可能。”郤正点头,“邓艾用兵,惯用间计。此前永昌肃奸,虽拔除一网,然其必不甘心。今我朝初定,内部未必铁板一块,正是其渗透搅局之良机。其目的,恐非仅为打探军情,更欲从内部瓦解我军民士气,甚至……策反动摇者。”
正说话间,北地王刘谌与安南将军霍弋联袂来访,面色皆显凝重。原来,他们也接到了类似的报告。霍弋沉声道:“殿下,卫将军,楪榆以南,哀牢山区的木鹿残部近日活动频繁,虽未直接攻击我哨卡,但屡屡劫掠往来商队,切断我与更南方部落的联系。据被俘者供称,有汉人装扮者曾与木鹿密会,馈以金帛。”
刘谌接口道:“孤已命傅着加紧探查。此外,永昌郡方面,虽大部已为邓艾所占,但仍有零星忠义之士冒死传来消息,称邓艾正在大量征发民夫,修缮道路,囤积粮草于永昌城中,其南下之意,已昭然若揭。”
情况汇总,一幅清晰的图景呈现出来:邓艾正在做南下进攻的最后准备,同时加大了对蜀汉流亡政权内部的渗透和瓦解力度,并试图煽动周边不安分的夷部,制造麻烦。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诸葛瞻轻叹一声,随即眼神恢复锐利,“邓艾此举,正在意料之中。我等‘蓄力待时’,彼亦不会给我等从容发展之机。当前之要,在于‘内固外防’。”
四人就在庭院石桌旁,展开地图,紧急商议对策。
刘谌决断道:“内固方面,由郤令君负责,加强舆情监控,严厉查禁谣言,对散播者无论官职,严惩不贷!霍将军,对军中及官府内部,需暗中排查,尤其与陌生商队有过接触者,务必查清底细。对谯周等人……暂不加惊动,但需严密监视其动向。”
“外防方面,”诸葛瞻指向地图,“楪榆城防需进一步加强,澜沧江沿线哨卡需增派精锐,多设烽燧。对木鹿残部,不可一味示弱,霍将军可遣一精锐,寻机予以痛击,挫其气焰,彰显我朝虽暂居南中,亦有雷霆手段!同时,加大对朵思等已归附夷帅的笼络,使其坚定附汉之心。”
霍弋补充道:“还需遣一可靠之人,携重礼,秘密前往江东!虽远水难救近火,然若能说动孙吴,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声援或牵制魏国东部兵力,亦可缓解我正面压力,更可鼓舞我军民士气!”
“此计大善!”刘谌眼中一亮,“何人可担此重任?”
诸葛瞻沉吟片刻:“此事关系重大,需一胆大心细、熟知天下大势且忠贞不贰之臣。郤令君需坐镇中枢,霍将军军务缠身……或可……待维身体稍复,亲笔修书与吴主,再选派一得力干员前往。”
计议已定,各自分头行动。
楪榆城内的气氛,因高层密议后采取的系列措施而悄然紧张起来。市井间的流言在官府的强力干预下逐渐平息,但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弥漫开来。军队调动频繁,城防明显加强。霍弋派出的精锐小队在哀牢山边缘成功伏击了一股木鹿部众,斩首数十级,展示了武力,暂时遏制了其嚣张气焰。
然而,暗处的较量更为惊心动魄。傅着领导的秘密反细作网络与魏国渗透进来的间谍展开了无声的搏杀。数名被收买的低阶官吏和军士被悄然逮捕,经过秘密审讯,挖出了一条指向城内某家看似普通货栈的线索。这家货栈,正是魏国细作在楪榆的新据点。
与此同时,郤正监控发现,光禄大夫谯周的一名亲信门生,近日与那家货栈的掌柜有过秘密接触。这一发现,让刘谌和诸葛瞻心中警铃大作。谯周虽未直接行动,但其影响力若被魏国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一日深夜,卫将军府书房。诸葛瞻将儿子诸葛尚唤至身前,神情严肃。
“尚儿,”诸葛瞻低声道,“近日局势,你亦有所察觉。国之安危,系于内外一心。为父交予你一事,需你谨慎为之。”
“父亲请吩咐。”诸葛尚肃然道。
“你年纪尚小,不易引人注意。平日可多与宫中年幼皇子、以及朝中一些年轻官吏子弟交往,留心他们听闻的言语,尤其是……关于北地王殿下、关于朝政、关于未来的种种议论。若有异常,不必声张,密报于为父或郤令君即可。” 诸葛瞻此举,既是锻炼儿子,也是想从另一个相对隐秘的渠道了解舆论动向,尤其是年轻一代和皇室内部的想法。
诸葛尚聪慧,立刻明白了父亲的深意,郑重答道:“孩儿明白。定当谨慎留意,不负父亲重托。”
就在这内外交困、暗流汹涌之际,一个意外的消息由南方边陲的哨卡传来:有一支自称来自“骠国”(今缅甸一带)的小型商队,请求入境贸易,其携带的物品中,竟有少量产自身毒(古印度)的珍稀药材和宝石。更重要的是,商队头领言谈间透露,其国曾闻大汉威名,对魏国强势扩张亦感不安。
这个消息,如同阴霾中的一丝缝隙,让刘谌和诸葛瞻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是否可能向南、向西,寻找新的外交突破口和贸易渠道,以打破被封锁的困境?
楪榆城的春天,草木萌发,生机勃勃,却也在无声处酝酿着雷霆。蜀汉流亡政权在南中的生存之战,已从明面的军事对抗,转向了更为复杂、更为残酷的政治、经济、情报全方位较量。北地王刘谌和他的臣僚们,以及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能否在这暗涌的激流中稳住船舵,找到通往未来的航路?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