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倒台,二皇子成为储君的局势已然稳固,陛下虽未正式下诏册封,却已将朝政大权逐步移交,命二皇子监国,历练治国之才。沈丞相作为二皇子的核心支持者,被任命为辅政大臣,总理朝政,丞相府一时风光无量。
沈清辞虽为女子,却凭借过人的谋略,成为二皇子与沈丞相身边不可或缺的智囊。每日退朝后,沈丞相都会将朝堂要事带回府中,与沈清辞一同商议对策,小到官员任免,大到国策制定,沈清辞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屡屡化解难题。
这日,沈丞相带回一个棘手的难题:江南漕运堵塞,粮食无法顺利运抵京城,京中粮价日渐上涨,百姓怨声载道。二皇子多次派人整顿,却收效甚微,漕运官员相互推诿,甚至暗中勾结粮商,囤积居奇,中饱私囊。
“江南漕运关乎京城民生,若不能尽快解决,恐引发动乱。”沈丞相眉头紧锁,语气凝重,“二皇子有意派钦差前往整顿,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此人既需清正廉洁,不畏权贵,又需有足够的谋略与胆识,能震慑住江南的盘根错节的势力。”
沈清辞端着茶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沉思片刻后开口:“父亲,依我之见,镇国公府的长子苏明宇是最佳人选。苏公子出身将门,品性端正,为人正直,且在军中历练多年,有勇有谋,不畏强权。更重要的是,镇国公府与我们结盟,苏公子前往江南,既能保证整顿漕运的决心,又能借助镇国公府的势力,震慑地方官员。”
沈丞相眼前一亮,随即又有些犹豫:“苏明宇确实合适,只是他常年在军中任职,从未涉足漕运事务,怕是难以应对其中的复杂门道。”
“这正是我们可以助力之处。”沈清辞微微一笑,“我们可以挑选几名熟悉漕运、清正廉洁的官员,随同苏公子一同前往江南,协助他处理事务。同时,让秦风派暗卫随行,一方面保护苏公子的安全,另一方面暗中调查官员勾结的证据,一旦查实,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好!”沈丞相一拍桌面,眼中满是赞赏,“就按你说的办,明日我便向二皇子举荐苏明宇,同时安排随行官员与暗卫。”
次日,沈丞相向二皇子举荐苏明宇,二皇子本就对苏明宇的才能有所了解,又听闻沈清辞的周密安排,当即应允,下旨任命苏明宇为钦差大臣,前往江南整顿漕运。
苏明宇领旨后,第一时间来到丞相府,拜访沈清辞与沈丞相,感谢他们的举荐与信任。书房内,苏明宇身着青色锦袍,身姿挺拔,面容俊朗,眉宇间带着军人特有的刚毅与沉稳。
“多谢丞相与县主举荐,此去江南,明宇定不负厚望,全力以赴整顿漕运,还百姓一个公道。”苏明宇躬身行礼,语气坚定。
“苏公子不必客气。”沈清辞笑着起身回礼,“江南漕运积弊已久,此次整顿,定然困难重重,还需公子多加小心。这是我整理的江南漕运历年的卷宗与问题分析,或许能对公子有所帮助。”
说着,她将一叠整理好的纸笺递了过去。苏明宇接过,心中满是感激,他本以为沈清辞只是一介女子,没想到竟对漕运事务如此了解,这份心思与能力,着实令人敬佩。
“多谢县主费心,明宇感激不尽。”苏明宇郑重道谢,目光落在沈清辞身上,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欣赏。
沈清辞避开他的目光,语气淡然:“公子此行,务必注意安全,若有需要,可随时传信回京,我们定会全力支持。”
“好。”苏明宇点头,与沈丞相又商议了一些细节,便起身告辞,准备前往江南。
苏明宇启程后,沈清辞每日都关注着江南的消息。起初,江南的官员们并未将苏明宇放在眼里,依旧阳奉阴违,推诿扯皮。苏明宇按照沈清辞的计策,并未急于动手,而是暗中收集证据,同时安抚百姓,稳定粮价。
半月后,苏明宇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一举拿下了几名为首的贪官污吏,当众斩首示众,震慑了整个江南官场。随后,他重新制定漕运章程,整顿漕运船只与人员,严惩囤积居奇的粮商,打通了堵塞的漕运航道。
短短一个月,江南漕运恢复畅通,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京中粮价回落,百姓们拍手称快。二皇子得知消息后,龙颜大悦,下旨嘉奖苏明宇,晋升其为兵部侍郎,镇国公府的声望也随之更上一层楼。
苏明宇回京后,再次来到丞相府,向沈清辞与沈丞相道谢。此次江南之行,若不是沈清辞的周密策划与远程协助,他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任务。
庭院中,桃花盛开,香气四溢。沈清辞与苏明宇并肩散步,聊着江南的见闻与漕运的整顿情况。
“此次能顺利完成任务,全赖县主的妙计。”苏明宇看着沈清辞,眼中满是欣赏,“县主虽是女子,却有如此远见卓识与治国之才,实在令人钦佩。”
沈清辞微微一笑:“苏公子过奖了,我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的功劳,还是公子在江南的雷霆手段与不懈努力。”
两人相谈甚欢,气氛融洽。微风拂过,花瓣飘落,落在沈清辞的发间,苏明宇下意识地伸手,想要为她拂去,指尖即将触及发丝时,又猛然收回,脸颊泛起一丝微红。
沈清辞察觉到他的举动,心中微动,脸颊也有些发烫,连忙转移话题:“苏公子此次晋升兵部侍郎,日后在朝堂上,还需公子多多扶持。”
“县主放心,”苏明宇定了定神,语气坚定,“日后丞相府若有需要,明宇定当全力以赴,绝不推辞。”
看着苏明宇真诚的眼神,沈清辞心中涌起一股异样的情愫。自穿越而来,她一直小心翼翼地周旋于后院与朝堂之间,一心只想保护自己与弟弟,从未想过儿女情长。可苏明宇的正直、勇敢与欣赏,却如同春日的暖阳,悄悄融化了她冰封的心。
只是,她如今身份特殊,身处朝堂漩涡之中,儿女情长或许会成为她的软肋,她不得不谨慎。
苏明宇似乎察觉到了她的顾虑,没有再多言,只是默默陪伴在她身边,欣赏着庭院中的美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桃花香,也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暧昧。
就在两人情愫暗生之际,朝堂上又出现了新的挑战。西北边境突发战事,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告急,请求朝廷派兵支援。
二皇子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朝堂之上,众说纷纭。有人主张和亲,换取边境安宁;有人主张派兵征讨,却在主帅人选与兵力调配方面争论不休。
沈丞相主张派兵征讨,认为匈奴贪婪无度,和亲只能换来短暂的安宁,唯有武力震慑,才能永绝后患。但主帅人选却难以确定,朝中将领虽多,却大多缺乏指挥大规模战役的经验,且不少人与各方势力有所牵连,难以信任。
退朝后,沈丞相回到府中,与沈清辞商议此事。
“西北战事紧急,若不能尽快派出主帅,稳住边关,恐会危及国家安全。”沈丞相语气凝重,“二皇子有意让苏明宇挂帅出征,一来苏明宇刚刚立下大功,声望正盛;二来他出身将门,熟悉军务,有勇有谋;三来他是我们的盟友,值得信任。只是,苏明宇虽有战功,却从未指挥过如此大规模的战役,怕是难以胜任。”
沈清辞沉思片刻,点头道:“二皇子的眼光没错,苏明宇确实是最佳人选。他虽缺乏大规模战役的指挥经验,但他沉稳果敢,善于学习,且在军中威望颇高,只要配备得力的副将,再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定能胜任。”
她顿了顿,继续道:“另外,此次出征,不仅是为了抵御匈奴,更是为了提升二皇子与我们的声望。若苏明宇能凯旋归来,二皇子的储位将彻底稳固,我们丞相府与镇国公府的地位也将更加不可动摇。”
“可战场凶险,刀剑无眼,苏明宇若是有个三长两短,不仅镇国公府会怪罪我们,二皇子也会失去一员得力干将。”沈丞相担忧道。
“父亲放心,”沈清辞眼神坚定,“我会协助苏明宇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分析匈奴的兵力部署与作战特点,同时让秦风挑选精锐暗卫随行,保护他的安全。另外,我们可以暗中联络西北的一些部落,争取他们的支持,形成夹击之势,增加胜算。”
沈丞相看着沈清辞条理清晰的分析,心中的担忧渐渐散去,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明日我便向二皇子举荐苏明宇挂帅出征,同时协助他做好出征前的准备。”
次日,沈丞相向二皇子举荐苏明宇,二皇子欣然应允,下旨任命苏明宇为西北主帅,率领十万大军出征匈奴,并配备了几名经验丰富的副将。
苏明宇领旨后,立刻投入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中。沈清辞则日夜不休,协助他分析军情,制定作战计划,整理西北的地理环境与匈奴的作战特点,为他提供了详尽的参考。
出征前夜,苏明宇来到丞相府,与沈清辞告别。
“此去西北,路途遥远,战事凶险,归期未定。”苏明宇看着沈清辞,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京中之事,还需县主多多费心,照顾好自己与家人。”
“苏公子放心,”沈清辞眼中也带着几分不舍,语气却依旧坚定,“京中的事情,我会妥善处理,你只需专心战事,保重自身,务必凯旋归来。”
她从袖中取出一枚玉佩,递到苏明宇手中:“这枚玉佩是我生母留下的,据说能辟邪挡灾,你带着它,就当是我为你祈福。”
苏明宇接过玉佩,紧紧握在手中,玉佩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温暖了他的心房。他看着沈清辞,郑重承诺:“县主放心,明宇定不负所托,早日平定匈奴,凯旋归来,亲自将玉佩归还于你。”
夜色渐浓,苏明宇转身离开,身影消失在夜色中。沈清辞站在庭院里,望着他离去的方向,心中满是牵挂。她知道,此次出征,不仅关乎国家安危,也关乎她与苏明宇的未来。
她默默祈祷,希望苏明宇能平安归来,希望这场战事能早日结束,希望大靖能迎来真正的盛世安宁。而她,会在京中等着他,守护好京中的一切,等待着他凯旋的那一天。
朝堂新局已定,边疆战事又起,沈清辞站在新的起点上,一边辅佐二皇子稳定朝局,一边牵挂着远方的心上人,她的人生,在权谋与情愫的交织中,迎来了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
沈清辞虽为女子,却凭借过人的谋略,成为二皇子与沈丞相身边不可或缺的智囊。每日退朝后,沈丞相都会将朝堂要事带回府中,与沈清辞一同商议对策,小到官员任免,大到国策制定,沈清辞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屡屡化解难题。
这日,沈丞相带回一个棘手的难题:江南漕运堵塞,粮食无法顺利运抵京城,京中粮价日渐上涨,百姓怨声载道。二皇子多次派人整顿,却收效甚微,漕运官员相互推诿,甚至暗中勾结粮商,囤积居奇,中饱私囊。
“江南漕运关乎京城民生,若不能尽快解决,恐引发动乱。”沈丞相眉头紧锁,语气凝重,“二皇子有意派钦差前往整顿,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此人既需清正廉洁,不畏权贵,又需有足够的谋略与胆识,能震慑住江南的盘根错节的势力。”
沈清辞端着茶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沉思片刻后开口:“父亲,依我之见,镇国公府的长子苏明宇是最佳人选。苏公子出身将门,品性端正,为人正直,且在军中历练多年,有勇有谋,不畏强权。更重要的是,镇国公府与我们结盟,苏公子前往江南,既能保证整顿漕运的决心,又能借助镇国公府的势力,震慑地方官员。”
沈丞相眼前一亮,随即又有些犹豫:“苏明宇确实合适,只是他常年在军中任职,从未涉足漕运事务,怕是难以应对其中的复杂门道。”
“这正是我们可以助力之处。”沈清辞微微一笑,“我们可以挑选几名熟悉漕运、清正廉洁的官员,随同苏公子一同前往江南,协助他处理事务。同时,让秦风派暗卫随行,一方面保护苏公子的安全,另一方面暗中调查官员勾结的证据,一旦查实,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好!”沈丞相一拍桌面,眼中满是赞赏,“就按你说的办,明日我便向二皇子举荐苏明宇,同时安排随行官员与暗卫。”
次日,沈丞相向二皇子举荐苏明宇,二皇子本就对苏明宇的才能有所了解,又听闻沈清辞的周密安排,当即应允,下旨任命苏明宇为钦差大臣,前往江南整顿漕运。
苏明宇领旨后,第一时间来到丞相府,拜访沈清辞与沈丞相,感谢他们的举荐与信任。书房内,苏明宇身着青色锦袍,身姿挺拔,面容俊朗,眉宇间带着军人特有的刚毅与沉稳。
“多谢丞相与县主举荐,此去江南,明宇定不负厚望,全力以赴整顿漕运,还百姓一个公道。”苏明宇躬身行礼,语气坚定。
“苏公子不必客气。”沈清辞笑着起身回礼,“江南漕运积弊已久,此次整顿,定然困难重重,还需公子多加小心。这是我整理的江南漕运历年的卷宗与问题分析,或许能对公子有所帮助。”
说着,她将一叠整理好的纸笺递了过去。苏明宇接过,心中满是感激,他本以为沈清辞只是一介女子,没想到竟对漕运事务如此了解,这份心思与能力,着实令人敬佩。
“多谢县主费心,明宇感激不尽。”苏明宇郑重道谢,目光落在沈清辞身上,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欣赏。
沈清辞避开他的目光,语气淡然:“公子此行,务必注意安全,若有需要,可随时传信回京,我们定会全力支持。”
“好。”苏明宇点头,与沈丞相又商议了一些细节,便起身告辞,准备前往江南。
苏明宇启程后,沈清辞每日都关注着江南的消息。起初,江南的官员们并未将苏明宇放在眼里,依旧阳奉阴违,推诿扯皮。苏明宇按照沈清辞的计策,并未急于动手,而是暗中收集证据,同时安抚百姓,稳定粮价。
半月后,苏明宇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一举拿下了几名为首的贪官污吏,当众斩首示众,震慑了整个江南官场。随后,他重新制定漕运章程,整顿漕运船只与人员,严惩囤积居奇的粮商,打通了堵塞的漕运航道。
短短一个月,江南漕运恢复畅通,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京中粮价回落,百姓们拍手称快。二皇子得知消息后,龙颜大悦,下旨嘉奖苏明宇,晋升其为兵部侍郎,镇国公府的声望也随之更上一层楼。
苏明宇回京后,再次来到丞相府,向沈清辞与沈丞相道谢。此次江南之行,若不是沈清辞的周密策划与远程协助,他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任务。
庭院中,桃花盛开,香气四溢。沈清辞与苏明宇并肩散步,聊着江南的见闻与漕运的整顿情况。
“此次能顺利完成任务,全赖县主的妙计。”苏明宇看着沈清辞,眼中满是欣赏,“县主虽是女子,却有如此远见卓识与治国之才,实在令人钦佩。”
沈清辞微微一笑:“苏公子过奖了,我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的功劳,还是公子在江南的雷霆手段与不懈努力。”
两人相谈甚欢,气氛融洽。微风拂过,花瓣飘落,落在沈清辞的发间,苏明宇下意识地伸手,想要为她拂去,指尖即将触及发丝时,又猛然收回,脸颊泛起一丝微红。
沈清辞察觉到他的举动,心中微动,脸颊也有些发烫,连忙转移话题:“苏公子此次晋升兵部侍郎,日后在朝堂上,还需公子多多扶持。”
“县主放心,”苏明宇定了定神,语气坚定,“日后丞相府若有需要,明宇定当全力以赴,绝不推辞。”
看着苏明宇真诚的眼神,沈清辞心中涌起一股异样的情愫。自穿越而来,她一直小心翼翼地周旋于后院与朝堂之间,一心只想保护自己与弟弟,从未想过儿女情长。可苏明宇的正直、勇敢与欣赏,却如同春日的暖阳,悄悄融化了她冰封的心。
只是,她如今身份特殊,身处朝堂漩涡之中,儿女情长或许会成为她的软肋,她不得不谨慎。
苏明宇似乎察觉到了她的顾虑,没有再多言,只是默默陪伴在她身边,欣赏着庭院中的美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桃花香,也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暧昧。
就在两人情愫暗生之际,朝堂上又出现了新的挑战。西北边境突发战事,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告急,请求朝廷派兵支援。
二皇子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朝堂之上,众说纷纭。有人主张和亲,换取边境安宁;有人主张派兵征讨,却在主帅人选与兵力调配方面争论不休。
沈丞相主张派兵征讨,认为匈奴贪婪无度,和亲只能换来短暂的安宁,唯有武力震慑,才能永绝后患。但主帅人选却难以确定,朝中将领虽多,却大多缺乏指挥大规模战役的经验,且不少人与各方势力有所牵连,难以信任。
退朝后,沈丞相回到府中,与沈清辞商议此事。
“西北战事紧急,若不能尽快派出主帅,稳住边关,恐会危及国家安全。”沈丞相语气凝重,“二皇子有意让苏明宇挂帅出征,一来苏明宇刚刚立下大功,声望正盛;二来他出身将门,熟悉军务,有勇有谋;三来他是我们的盟友,值得信任。只是,苏明宇虽有战功,却从未指挥过如此大规模的战役,怕是难以胜任。”
沈清辞沉思片刻,点头道:“二皇子的眼光没错,苏明宇确实是最佳人选。他虽缺乏大规模战役的指挥经验,但他沉稳果敢,善于学习,且在军中威望颇高,只要配备得力的副将,再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定能胜任。”
她顿了顿,继续道:“另外,此次出征,不仅是为了抵御匈奴,更是为了提升二皇子与我们的声望。若苏明宇能凯旋归来,二皇子的储位将彻底稳固,我们丞相府与镇国公府的地位也将更加不可动摇。”
“可战场凶险,刀剑无眼,苏明宇若是有个三长两短,不仅镇国公府会怪罪我们,二皇子也会失去一员得力干将。”沈丞相担忧道。
“父亲放心,”沈清辞眼神坚定,“我会协助苏明宇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分析匈奴的兵力部署与作战特点,同时让秦风挑选精锐暗卫随行,保护他的安全。另外,我们可以暗中联络西北的一些部落,争取他们的支持,形成夹击之势,增加胜算。”
沈丞相看着沈清辞条理清晰的分析,心中的担忧渐渐散去,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明日我便向二皇子举荐苏明宇挂帅出征,同时协助他做好出征前的准备。”
次日,沈丞相向二皇子举荐苏明宇,二皇子欣然应允,下旨任命苏明宇为西北主帅,率领十万大军出征匈奴,并配备了几名经验丰富的副将。
苏明宇领旨后,立刻投入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中。沈清辞则日夜不休,协助他分析军情,制定作战计划,整理西北的地理环境与匈奴的作战特点,为他提供了详尽的参考。
出征前夜,苏明宇来到丞相府,与沈清辞告别。
“此去西北,路途遥远,战事凶险,归期未定。”苏明宇看着沈清辞,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京中之事,还需县主多多费心,照顾好自己与家人。”
“苏公子放心,”沈清辞眼中也带着几分不舍,语气却依旧坚定,“京中的事情,我会妥善处理,你只需专心战事,保重自身,务必凯旋归来。”
她从袖中取出一枚玉佩,递到苏明宇手中:“这枚玉佩是我生母留下的,据说能辟邪挡灾,你带着它,就当是我为你祈福。”
苏明宇接过玉佩,紧紧握在手中,玉佩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温暖了他的心房。他看着沈清辞,郑重承诺:“县主放心,明宇定不负所托,早日平定匈奴,凯旋归来,亲自将玉佩归还于你。”
夜色渐浓,苏明宇转身离开,身影消失在夜色中。沈清辞站在庭院里,望着他离去的方向,心中满是牵挂。她知道,此次出征,不仅关乎国家安危,也关乎她与苏明宇的未来。
她默默祈祷,希望苏明宇能平安归来,希望这场战事能早日结束,希望大靖能迎来真正的盛世安宁。而她,会在京中等着他,守护好京中的一切,等待着他凯旋的那一天。
朝堂新局已定,边疆战事又起,沈清辞站在新的起点上,一边辅佐二皇子稳定朝局,一边牵挂着远方的心上人,她的人生,在权谋与情愫的交织中,迎来了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