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惊爆!-《七零:废品站捡到未来智脑,国家》

  杨卫东的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钱卫东的心口。

  他整个人僵在原地,血液仿佛都在瞬间凝固了。

  看着她,是怎么把奇迹,变成现实的!

  这句话,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脸上,烫在他的自尊上。

  周围,原本看热闹的人群在厂领导的呵斥下,开始不情不愿地散开,一边走还一边回头,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那些目光,有同情的,有幸灾乐祸的,但更多的是一种看戏的期待。

  它们像无数根细小的针,扎在钱卫东的后背上,让他如芒在背。

  他想走,想立刻逃离这个让他无地自容的地方。

  可杨卫东的命令,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死死地将他压在原地,动弹不得。

  他只能站着。

  像一个即将被公开处刑的囚犯,等待着那场注定要让他颜面扫地的审判。

  姜晚没有看他。

  从始至终,她的注意力都不在这些人的身上。

  杨卫东的信任,像一股暖流,冲刷着她那颗早已被现实打磨得坚硬的心。

  这种感觉太陌生,也太珍贵了。

  在前世,她是行业顶尖的工程师,团队里的每个人都信赖她的判断。但那是基于她无数次成功的履历。

  而现在,杨卫东的信任,却是在她一无所有,仅仅凭借几句“大话”的情况下给出的。

  这是一种魄力。

  更是一种赌博。

  姜晚深吸一口气,将心头翻涌的情绪压下,整个人进入了一种绝对专注的状态。

  她环顾四周,被清空的车间一角显得格外空旷。

  只剩下几个穿着蓝色工装,头发花白,手上满是老茧的老师傅没有离开。

  他们是机修班的顶梁柱,厂里最顶尖的钳工和电工。

  此刻,他们抱着手臂,站在不远处,用一种审视的,带着几分怀疑和七分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她。

  这些人,才是真正懂行的人。

  糊弄他们,比糊弄杨卫东和钱卫东要难得多。

  很快,一个戴着眼镜,气质斯文的中年干部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

  他怀里抱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箱子,像是抱着什么绝世珍宝,连走路都小心翼翼。

  “厂长,拿……拿来了!”

  来人正是中心实验室的主任,老张。

  他将木箱轻轻放在一旁的钳工台上,打开了黄铜搭扣。

  箱盖掀开,所有人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只见箱子内部铺着厚厚的黑色天鹅绒,一台造型古朴,表盘上满是俄文刻度的仪器正静静地躺在中央。

  “伏特计!”

  一个老师傅忍不住低呼出声。

  这玩意儿,整个红星厂就这么一台!

  是当年从苏联进口设备时配套带来的,宝贝得不行,平时都锁在实验室的保险柜里,只有在检修最关键的进口机床时,才会被老张亲手请出来用一下。

  寻常的工程师,连摸一下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杨厂长竟然为了一个临时工,把这尊“大神”给请了出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台仪器上,充满了敬畏。

  然而,姜晚只是平静地看了一眼。

  【啧,古董。】

  脑海里,星火的声音带着一丝嫌弃。

  【这种靠检流计偏转的模拟仪表,精度误差能达到百分之五,而且内阻极低,测量高内阻电路时,读数根本不准。宿主,你确定要用这个玩意儿?】

  姜晚没有理会它的吐槽。

  有的用就不错了。

  她伸出手,在众人惊愕的注视下,直接将那台“宝贝”从箱子里拿了出来,随意地放在了一边。

  那动作,熟练得就像拿一个普通的扳手。

  老张的心猛地抽了一下,下意识就想喊“小心”。

  可话到嘴边,又被他咽了回去。

  因为他看到,姜晚已经拿起了两根连接着探针的导线,手法利落地旋开了仪器背后的两个接线柱,将导线稳稳地接了上去。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涩。

  这……这根本不是第一次接触这东西的人能有的熟练度!

  钱卫东在一旁冷哼一声,低声嘟囔:“装模作样,谁知道是不是瞎接的。”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车间里,却足够让几个人听见。

  杨卫东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钱卫东立刻闭上了嘴。

  姜晚完全屏蔽了外界的干扰。

  她拿起那台烧毁的角磨机,将两根探针分别点在了电机的两个电极上。

  万用表的指针,纹丝不动。

  “看到了吧?”一个姓刘的老师傅摇了摇头,忍不住开口,“线圈彻底烧断了,里面都通路了,一点反应都没有。这机器,没救了,只能报废换新的。”

  这是所有机修工的共识。

  电机烧了,就是判了死刑。

  “不。”

  姜晚抬起头,吐出一个字。

  她将探针移开,指向了电机后部,那个由一片片铜片组成的圆柱体。

  “问题不只是线圈。”

  “真正的病根,在这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指着那个部件,对几个老师傅说道:“这是换向器,它的作用是在转子转动时,改变电流方向,让电机能持续转动。”

  几个老师傅点了点头,这是基础知识,他们都懂。

  “但这个设计,有问题。”姜晚的话锋利而直接,“换向片之间的云母绝缘片太厚,而且没有做倒角处理。碳刷在高速转动下,每次经过片间间隙,都会产生一次微小的跳动和电火花。”

  “一次两次不要紧,但角磨机每分钟上万转,日积月累下来,电火花会烧蚀碳刷和换向片,碳粉和铜粉混合,堆积在换向器沟槽里,最终导致片间短路。”

  “这才是它频繁烧毁线圈的根本原因!”

  她的一番话,清晰、专业,充满了不容置疑的逻辑性。

  几个本来还抱着怀疑态度的老师傅,全都愣住了。

  他们修了一辈子电机,只知道烧了就换,坏了就修。

  从来没有人,会像姜晚这样,从设计的根源上去剖析一个故障!

  刘师傅的嘴巴微张,他看着姜晚,又看了看手里的角磨机,似乎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了恍然的神情。

  “没错……没错!我说每次拆开烧掉的电机,换向器那边总是黑乎乎一坨,清都清不干净!原来是这个原因!”

  “还有碳刷!这破机器的碳刷,磨得就是比别的快!我还以为是材料不行,原来是设计的问题!”

  “小……小同志,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另一个师傅结结巴巴地问道。

  姜晚淡淡地说道:“猜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这句话,轻描淡写。

  但听在几个老师傅耳朵里,却不亚于一声惊雷。

  拆得多?

  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小姑娘,能拆多少机器?

  这分明是天赋!是天才!

  钱卫东的脸,已经从刚才的煞白,变成了一片铁青。

  他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根本无从开口。

  因为姜晚说的那些东西,什么“云母绝不倒角”,什么“电火花烧蚀”,他听都没听过!

  一个外行,在内行面前,连叫嚣的资格都没有。

  而杨卫东,他的双眼却越来越亮。

  他不懂具体的技术细节,但他看得懂人心!

  他看得到那几个厂里最桀骜不驯的老技术骨干,此刻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震惊和佩服!

  他赌对了!

  这个叫姜晚的女娃,是个宝!是个天大的宝贝!

  “需要什么?还缺什么?”杨卫东压抑着激动,追问道。

  “一把尖嘴绕线钳,0.5毫米的漆包线,一把小号平口锉刀,还有……一块废铜片。”姜晚报出了一串清单。

  前面几样都好说,可最后一样,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废铜片?

  要那玩意儿干什么?

  不等他们发问,姜晚已经开始动手了。

  她拿起螺丝刀,三下五除二就将烧毁的电机完全分解开。

  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一颗颗螺丝,一个个卡扣,在她手里仿佛都成了听话的士兵,应声而解。

  很快,一个光秃秃的转子铁芯就出现在工作台上。

  她用钳子,将上面烧得焦黑的铜线一圈圈拆解下来。

  【星火:开始数据建模。根据现有材料分析,最优绕线方案为不等匝交叉式绕组,槽斜角7.5度。可以有效抑制高频次谐波,降低空载电流。】

  【但是,以你目前的手工水平,成功的概率为……】

  【闭嘴。】

  姜晚在心中冷冷地打断了它。

  她的双手,稳得像机器。

  新的漆包线在她指尖跳跃,一圈,两圈,三圈……

  她没有用厂里标准的绕线模具,而是完全凭借双手,将铜线一圈圈,以一种极其古怪的角度,嵌入了铁芯的槽中。

  几个老师傅围了上来,看得是目瞪口呆。

  “这……这是什么绕法?乱七八糟的!”

  “不对,你看,她每一组线圈的匝数好像都不一样!”

  “胡闹!这简直是胡闹!线圈匝数不一样,磁场会不平衡,转起来不把轴承都给震碎了!”

  刘师傅更是急得直跺脚,“小同志,你可不敢乱来啊!这绕线是有规矩的,得均匀,得对称!”

  姜晚没有停下,也没有解释。

  她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精神高度集中。

  这种绕法,在前世是高能效电机的基础,但在1974年,这简直就是异端邪说。

  钱卫东看到这一幕,心中死灰复燃。

  他几乎要笑出声来。

  外行!

  到底还是个外行!

  装得再像,一到动真格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了!

  连最基本的电机绕线原理都不懂,还想提升功率?降低损耗?

  等着出丑吧你!

  他仿佛已经看到,这台电机通电的一瞬间,就冒出黑烟,彻底报废的场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姜晚终于绕完了最后一圈线。

  她长出了一口气,接下来,是更关键的一步。

  她拿起了那把平口锉刀,还有那片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脏兮兮的废铜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所有人不解的注视下,她开始打磨那块铜片。

  锉刀在铜片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火星四溅。

  很快,一块指甲盖大小,边缘被打磨得极其光滑,带着一个奇异弧度的薄铜片,出现在她手中。

  她要做什么?

  所有人的心中都升起了这个疑问。

  下一秒,姜晚拿起了电烙铁,将那片小小的铜片,小心翼翼地,焊在了换向器的某一个铜片之上。

  “轰!”

  几个老师傅的脑子,瞬间炸了。

  “她……她在干什么!”

  “疯了!彻底疯了!她在人为地制造短路!”

  “把换向片焊在一起?这电机一通电,电流不经过线圈,直接就短路了!会烧电源的!”

  刘师傅的脸都白了,他冲上去就想阻止姜死。

  “小同志,快停下!你这样会出大事的!”

  杨卫东也坐不住了,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虽然不懂技术,但也明白短路意味着什么!

  然而,姜晚已经完成了焊接。

  她抬起头,用一种近乎平静的口吻说道:“我没有疯。”

  “我只是给它加了一个‘涡流启动补偿器’。”

  一个所有人都听不懂的名词。

  她没有再解释,开始飞快地组装电机,将它重新装回了角磨机的外壳里。

  一切就绪。

  整个车间,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在那台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角磨机上。

  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

  钱卫东的嘴角,已经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

  结束了。

  这场闹剧,终于要以最惨烈的方式收场了。

  他甚至有些期待,期待着那声爆炸,那股黑烟。

  姜晚将角磨机的电源插上,然后,将那台珍贵的万用表,串联进了电路里,并将档位拨到了直流电流档。

  她要用最直观的数据,来证明一切。

  她最后看了一眼杨卫东。

  杨卫东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开始。”

  姜晚的手,按下了开关。

  没有预想中的巨响。

  没有刺鼻的黑烟。

  甚至连一丝点火花都没有。

  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极其平顺,极其轻微的“嗡嗡”声。

  声音很小,很稳,充满了力量感。

  和之前角磨机启动时那种刺耳的尖啸,完全不同!

  怎么会?

  钱卫东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几个老师傅的惊呼卡在了喉咙里。

  所有人的视线,都下意识地,猛地转向了那台万用表!

  只见那根黑色的指针,瞬间弹起!

  它干脆利落地越过了代表正常空载电流的刻度区。

  没有丝毫停顿!

  它继续向上,越过了之前厂里测试时记录下的,最高功率下的电流峰值!

  还在向上!

  指针以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冲向了表盘的末端!

  最后,在所有人几乎要停止呼吸的注视下,它稳稳地停在了那个几乎不可能触及的刻度上。

  纹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