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哥拿出的那只琉璃宝石镶嵌的执壶,哪里是玩物,分明是一记警钟,敲得赵高心头发沉:
匈奴的活动范围,他们与西方势力的勾连,恐怕早已超出了以往的认知。
他不敢耽搁,回房后麻利地换上庄重的朝服,玄色衣料上绣着暗金云纹,
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褪去了方才陪孩子嬉闹的烟火气,重新拾起了丞相的威严。
“备车,去皇宫。”他对着门外的侍从吩咐,声音沉稳。
然而,马车刚驶出丞相府大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轱辘”声响,赵高忽然抬手:
“停。”他掀开车帘,目光望向城北方向,那里是大将军府的所在。
片刻沉吟,他改了主意,语气斩钉截铁:“转道,去大将军府。”
应对匈奴,离不开蒙恬。这位帝国军神,是北疆最坚固的屏障,可自王离事发后,蒙恬就像折了翼的雄鹰。
昔日同袍,一朝沦为叛臣,他不仅要眼睁睁看着其伏法,更亲自参与了诱捕。
虽说是为国尽忠,可那份袍泽之情与多年信念的崩塌,早已在他心里凿开了一道深沟。
近来蒙恬除了必要朝会,几乎闭门不出,府门终日紧闭,连府内的炊烟都比往日稀薄,那份消沉,满朝皆知。
他也常常去狱中安慰王离等一干武将,毫不避讳,。
此时若直接去找扶苏商议,少了蒙恬这位知兵善战的大将军,一切谋划都只是纸上谈兵,难以落地。
赵高要的不是空泛的章程,是能立刻付诸行动的铁腕部署,而这部署的核心,必须是蒙恬。
马车在蒙恬府邸前停下,府门果然冷清,只有两名护卫守在门口,神色倦怠。
见是丞相亲自到访,护卫们瞬间惊醒,连忙躬身行礼,不敢有丝毫怠慢,一路小跑着进去通报。
赵高不用人引,熟门熟路地穿过庭院,径直走向蒙恬惯常待的书房。
还未进门,就听见屋内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轻得几乎听不见。
他推门而入,果然见蒙恬正对着一幅摊开的北疆地图发呆,身形比往日消瘦了些,肩背微微佝偻,不复往日的挺拔。
他的目光死死黏在地图上,空洞得没有焦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河套地区的标记,指甲都快嵌进木质桌案里,指腹磨得发红。
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郁气,像泼了墨的宣纸,浓得散不去。
赵高进门的脚步声不算轻,可他竟全然未曾察觉,整个人像被抽走了魂魄。
“咳咳。”赵高轻咳两声,打破了屋内的死寂。
蒙恬这才猛地回过神,像受惊的兽类般绷紧了身体,转头看来。
见是赵高,他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连忙起身,动作有些僵硬,像是许久未曾活动过,脸上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声音沙哑:
“丞相?您怎么来了?稀客,快请坐。”
赵高没客气,一屁股坐在他对面的席子上,目光扫过那幅被蒙恬摩挲得发亮的北疆地图,开门见山,语气里带着点毫不掩饰的直白:
“在家里憋着孵蛋呢?
瞧瞧你这副样子,眼窝深陷,脸色蜡黄,连腰都挺不直了,哪里还有半分当年横扫匈奴、收复河套的大将军威风?”
蒙恬的脸色“唰”地一下黯了下去,像被人戳中了痛处,他下意识地低下头,盯着自己的手——
这双手,曾握过斩马刀,曾挥过令旗,如今却只能无力地放在膝上,声音低得像蚊子叫:
“末将……只是觉得,有些累了。”
“累?”赵高嗤笑一声,语气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恨铁不成钢”的急切,
“蒙恬啊蒙恬,你可是蒙恬!是先皇钦点的镇国大将军,是陛下倚为柱石的北疆屏障!
王离那是他自己利欲熏心,猪油蒙了心,走了歪路,犯了国法,与你何干?”
他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茶水溅出几滴,落在地图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难道因为一颗老鼠屎,你就要把整个厨房都掀了?就要放弃北疆数十万将士?
就要让那些跟着你出生入死的弟兄们群龙无首?
就要让匈奴人站在长城上,看我们大秦的笑话吗?!”
这番话,说得毫不客气,甚至带着点粗俗的直白,没有半分安抚的意味,反倒像一记记重锤,狠狠砸在蒙恬的心上。
蒙恬愣住了,他以为赵高是来安抚他的,或是来商议国事的,万万没想到,竟是这般劈头盖脸的“斥责”。
他张了张嘴,想辩解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像被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赵高站起身,走到地图前,居高临下地看着蒙恬,手指重重地点在河套地区,力道之大,几乎要把地图戳破:
“看看这里!看看阴山!看看这千里沃野!
这些地方,是你蒙恬带着将士们,顶着北疆的风沙,浴着匈奴的血,一刀一枪从匈奴人手里夺回来的!
是无数弟兄埋骨的地方!你在这里憋屈,在这里消沉,匈奴的斥候说不定已经摸到了长城脚下,正盯着我们的软肋!
你在这里感怀伤秋,朝中那些盯着你大将军位置的人,怕是要笑掉大牙,暗地里拍手称快!”
他转过身,俯身盯着蒙恬的眼睛,那双平日里总是带着几分算计的眸子,此刻却盛满了毫不掩饰的信任与期待,语气放缓,却带着更深的穿透力:
“陛下为何将军事一分为二,让你掌兵权,我掌中枢?
不是因为不信任你,恰恰是因为无比信任你!
他需要你守住帝国的北大门,对付外面最凶恶的敌人!
内部的蟊虫,老夫已经帮你料理干净了,难道外面那头真正的猛虎,你蒙大将军,反而要退缩了吗?
要让陛下失望,让北疆的将士们寒心吗?”
“老夫今日来,不是来听你唉声叹气的。”
赵高伸出手,重重拍在蒙恬的肩膀上,力道不轻,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鼓励,“是来告诉你,该醒醒了!
北地匈奴,最近动向诡异,斥候来报,他们的使团频繁西去,很可能与更西边的势力有所勾连。
陛下那里,还等着你我拿出个章程来。帝国需要你的剑锋指向北疆,而不是在这里对着地图生锈!
你的刀,是用来斩敌的,不是用来对着自己的!”
这一连串的“爱的抚慰”——
实则是激将法、道德绑架与责任重压的三重夹击,配合着赵高那极具煽动性的语气、凌厉的眼神和重重的动作,
像一场疾风骤雨,直接把蒙恬给“忽悠”得晕头转向,心中的郁结被冲得七零八落。
是啊,他是蒙恬,是大秦的大将军。
王离之事,是国法难容,他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为何要因为别人的过错困住自己?
北疆的风沙还在吹,将士们还在等他们的将军,匈奴人还在虎视眈眈,他怎能就此消沉?
看着赵高那双看似责备、实则满含期待的眼睛,
蒙恬胸中那股沉寂已久的豪情与责任感,如同被投入火星的干柴,“轰”地一下猛地燃烧起来!
匈奴的活动范围,他们与西方势力的勾连,恐怕早已超出了以往的认知。
他不敢耽搁,回房后麻利地换上庄重的朝服,玄色衣料上绣着暗金云纹,
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褪去了方才陪孩子嬉闹的烟火气,重新拾起了丞相的威严。
“备车,去皇宫。”他对着门外的侍从吩咐,声音沉稳。
然而,马车刚驶出丞相府大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轱辘”声响,赵高忽然抬手:
“停。”他掀开车帘,目光望向城北方向,那里是大将军府的所在。
片刻沉吟,他改了主意,语气斩钉截铁:“转道,去大将军府。”
应对匈奴,离不开蒙恬。这位帝国军神,是北疆最坚固的屏障,可自王离事发后,蒙恬就像折了翼的雄鹰。
昔日同袍,一朝沦为叛臣,他不仅要眼睁睁看着其伏法,更亲自参与了诱捕。
虽说是为国尽忠,可那份袍泽之情与多年信念的崩塌,早已在他心里凿开了一道深沟。
近来蒙恬除了必要朝会,几乎闭门不出,府门终日紧闭,连府内的炊烟都比往日稀薄,那份消沉,满朝皆知。
他也常常去狱中安慰王离等一干武将,毫不避讳,。
此时若直接去找扶苏商议,少了蒙恬这位知兵善战的大将军,一切谋划都只是纸上谈兵,难以落地。
赵高要的不是空泛的章程,是能立刻付诸行动的铁腕部署,而这部署的核心,必须是蒙恬。
马车在蒙恬府邸前停下,府门果然冷清,只有两名护卫守在门口,神色倦怠。
见是丞相亲自到访,护卫们瞬间惊醒,连忙躬身行礼,不敢有丝毫怠慢,一路小跑着进去通报。
赵高不用人引,熟门熟路地穿过庭院,径直走向蒙恬惯常待的书房。
还未进门,就听见屋内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轻得几乎听不见。
他推门而入,果然见蒙恬正对着一幅摊开的北疆地图发呆,身形比往日消瘦了些,肩背微微佝偻,不复往日的挺拔。
他的目光死死黏在地图上,空洞得没有焦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河套地区的标记,指甲都快嵌进木质桌案里,指腹磨得发红。
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郁气,像泼了墨的宣纸,浓得散不去。
赵高进门的脚步声不算轻,可他竟全然未曾察觉,整个人像被抽走了魂魄。
“咳咳。”赵高轻咳两声,打破了屋内的死寂。
蒙恬这才猛地回过神,像受惊的兽类般绷紧了身体,转头看来。
见是赵高,他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连忙起身,动作有些僵硬,像是许久未曾活动过,脸上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声音沙哑:
“丞相?您怎么来了?稀客,快请坐。”
赵高没客气,一屁股坐在他对面的席子上,目光扫过那幅被蒙恬摩挲得发亮的北疆地图,开门见山,语气里带着点毫不掩饰的直白:
“在家里憋着孵蛋呢?
瞧瞧你这副样子,眼窝深陷,脸色蜡黄,连腰都挺不直了,哪里还有半分当年横扫匈奴、收复河套的大将军威风?”
蒙恬的脸色“唰”地一下黯了下去,像被人戳中了痛处,他下意识地低下头,盯着自己的手——
这双手,曾握过斩马刀,曾挥过令旗,如今却只能无力地放在膝上,声音低得像蚊子叫:
“末将……只是觉得,有些累了。”
“累?”赵高嗤笑一声,语气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恨铁不成钢”的急切,
“蒙恬啊蒙恬,你可是蒙恬!是先皇钦点的镇国大将军,是陛下倚为柱石的北疆屏障!
王离那是他自己利欲熏心,猪油蒙了心,走了歪路,犯了国法,与你何干?”
他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茶水溅出几滴,落在地图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难道因为一颗老鼠屎,你就要把整个厨房都掀了?就要放弃北疆数十万将士?
就要让那些跟着你出生入死的弟兄们群龙无首?
就要让匈奴人站在长城上,看我们大秦的笑话吗?!”
这番话,说得毫不客气,甚至带着点粗俗的直白,没有半分安抚的意味,反倒像一记记重锤,狠狠砸在蒙恬的心上。
蒙恬愣住了,他以为赵高是来安抚他的,或是来商议国事的,万万没想到,竟是这般劈头盖脸的“斥责”。
他张了张嘴,想辩解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像被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赵高站起身,走到地图前,居高临下地看着蒙恬,手指重重地点在河套地区,力道之大,几乎要把地图戳破:
“看看这里!看看阴山!看看这千里沃野!
这些地方,是你蒙恬带着将士们,顶着北疆的风沙,浴着匈奴的血,一刀一枪从匈奴人手里夺回来的!
是无数弟兄埋骨的地方!你在这里憋屈,在这里消沉,匈奴的斥候说不定已经摸到了长城脚下,正盯着我们的软肋!
你在这里感怀伤秋,朝中那些盯着你大将军位置的人,怕是要笑掉大牙,暗地里拍手称快!”
他转过身,俯身盯着蒙恬的眼睛,那双平日里总是带着几分算计的眸子,此刻却盛满了毫不掩饰的信任与期待,语气放缓,却带着更深的穿透力:
“陛下为何将军事一分为二,让你掌兵权,我掌中枢?
不是因为不信任你,恰恰是因为无比信任你!
他需要你守住帝国的北大门,对付外面最凶恶的敌人!
内部的蟊虫,老夫已经帮你料理干净了,难道外面那头真正的猛虎,你蒙大将军,反而要退缩了吗?
要让陛下失望,让北疆的将士们寒心吗?”
“老夫今日来,不是来听你唉声叹气的。”
赵高伸出手,重重拍在蒙恬的肩膀上,力道不轻,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鼓励,“是来告诉你,该醒醒了!
北地匈奴,最近动向诡异,斥候来报,他们的使团频繁西去,很可能与更西边的势力有所勾连。
陛下那里,还等着你我拿出个章程来。帝国需要你的剑锋指向北疆,而不是在这里对着地图生锈!
你的刀,是用来斩敌的,不是用来对着自己的!”
这一连串的“爱的抚慰”——
实则是激将法、道德绑架与责任重压的三重夹击,配合着赵高那极具煽动性的语气、凌厉的眼神和重重的动作,
像一场疾风骤雨,直接把蒙恬给“忽悠”得晕头转向,心中的郁结被冲得七零八落。
是啊,他是蒙恬,是大秦的大将军。
王离之事,是国法难容,他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为何要因为别人的过错困住自己?
北疆的风沙还在吹,将士们还在等他们的将军,匈奴人还在虎视眈眈,他怎能就此消沉?
看着赵高那双看似责备、实则满含期待的眼睛,
蒙恬胸中那股沉寂已久的豪情与责任感,如同被投入火星的干柴,“轰”地一下猛地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