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秦格斗场-《大秦,让我魂牵梦绕》

  一阵桌椅碰撞、棋子落地的噼里啪啦声夹杂着互相的怒骂,清晰地传来。

  其间,似乎还隐约夹杂着声音,带着点无奈和劝解:

  “两位,两位,稍安勿躁,观棋不语,观棋不语啊…”

  但这声音很快被那两人的声浪淹没了。

  扶苏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四肢百骸都僵住了。

  “搞什么飞机,父皇啥时候这么同他人这么友善,就像是挚友。”

  “我那威严无比的始皇帝呢?”

  扶苏还能站住,赵成早已经扶着池塘,两条腿已经站不住了。

  “兄长怎么这么狂妄,把始皇帝当成什么了,兄弟吗?”

  “我害怕,我的太奶在向我挥手呀。”

  三人氛围很好,丝毫没注意这二人组。

  但这群孩子,奔跑玩耍,看着二人组,喊着:

  “两位叔叔,你们也是陪赢爷爷他们玩吗?”

  听到孩子的叫喊声,三人看向二人组,赵高和嬴政压根没把他们当回事,刘季起身迎接皇帝。

  “哥,皇帝你倒是迎迎呀,还跟始皇帝玩呢,你把皇帝当空气了,现在谁说的算呀,你糊涂了,退休不是让你去找死?”

  刘季本打算搀扶着皇帝,皇帝摆摆手,指着赵成,搀扶着他吧。

  赵成拱手“不要劳烦淮阴侯。”

  三人来到嬴政和赵高在的亭子。

  “拜见父皇。”

  “拜见始皇帝!”

  嬴政点点头,现在的嬴政没有那种病危的感觉,与前些年的样子完全不同,是那么轻松。

  “有事吗,没事就从哪来回哪去。”

  赵成一脸无奈,“始皇帝,我们还在,给皇帝留点面子。”

  “父皇,其实我来看丞相是假,主要想探望父皇你,多年不在宫中居住,儿臣想你。”

  “打住,直接说就行,不用回避,都是近臣。”

  扶苏双眸睁大,不可思议,之前始皇帝叫自己不要轻信他人,现在当着臣子说,赵高是你近臣,赵成是他近臣,刘季算什么呀,他能听?还有孩子们”

  “父皇,我就想问问这丞相位子应该选…”

  “你心里不是有主意了吗?”

  “自己不要改变。”

  扶苏也没有过多说话,拱手便向外走去,拉着赵成,刘季跟着送送,赵高起身

  “恭送陛下!”

  扶苏没有理会,只是说了说。

  “好生修养。”

  府门外……

  “淮阴侯,深得始皇帝真心,我也看中你啦,不妨入朝试试。”刘季笑着:“陛下,高看了,我也就会讨人欢心。”

  皇帝笑笑。

  “我记得萧何大夫与你相交深深。”

  刘季拱手回着:“是的,萧大夫当年对我甚是照顾。”

  皇帝摆摆手,“好了,快去陪始皇帝吧。”

  皇帝和赵成走着御撵回去。

  “陛下,兄长肯定是心中有气,不必和他一般见识。”

  “诶,赵成,你兄长挺好的,你也不错。”

  赵成只能赔笑,也不知道说啥,感觉说啥都不好。

  几日后的朝会,议题只有一个:推举新丞相。

  结果,就成了眼下这般不堪入目的景象。

  “李由!”一声厉喝划破大殿的初始沉寂,如同惊雷乍响。

  说话的是博士仆射周青臣,这位仅存的始皇时代老臣须发花白如霜,却依旧精神矍铄,此刻他抬手直指阶下,胸膛起伏间满是怒意,

  “你父李斯辅佐先帝、功在社稷,此乃天下共知!

  可你入仕不过十数载,连九卿之位都未曾坐热,资历尚浅,威望不足,如何能担起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重任?”

  他的声音苍老却铿锵,每一个字都带着先帝旧臣的底气与不容置喙的质疑。

  话音刚落,对面立刻有中年官员跨步出列,正是李由麾下的得力干将、廷尉府属官王绾。

  他目光灼灼,拱手反驳时语气毫不退让:

  “周仆射此言差矣!资历岂是衡量贤才的唯一标准?李由大人治理三川郡三年,流民归乡者逾万,盗贼屏息,吏治清明,此等实打实的政绩,朝中能有几人堪比?

  更兼他自幼承袭父学,精通律法,熟稔朝政运作,正是承袭父志、稳定朝纲的不二人选!

  倒是你举荐的那位勋贵子弟,除了倚仗祖上荫庇,尸位素餐,又有何能?恐难当大任,误了国事!”

  “放肆!”周青臣气得胡须倒竖,抬手拍向身前的玉阶,“竖子敢辱我举荐之人?

  那是世代忠良之后,根正苗红,岂容你这般污蔑!”

  “荒谬!”王绾寸步不让,脖颈涨得通红,“朝堂之上,唯才是举方为正道,若只论家世资历,那与六国旧制何异?

  周仆射固守陈规,莫非是老糊涂了!”

  争吵如同投入滚油的冷水,瞬间炸开。

  原本还只是引经据典、互相攻讦,转眼间便褪去了最后一层体面,演变成赤裸裸的人身攻击与派系倾轧。

  以李由为代表的法律实务派,个个引经据典力证“治世当以实绩为先”,将三川郡的治理成效摆得明明白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那些凭借家世资历的老牌勋贵,则抱团反驳“丞相需镇得住各方势力,无足够资历难以服众”;

  少数像周青臣这样坚守传统儒法思想的遗老,更是痛心疾首地痛斥“弃资历而择后辈,是为乱政之始”。

  三方各执一词,音量越来越高,措辞越来越尖锐,唾沫星子随着激烈的辩驳飞溅,连殿上的金砖都似被这喧嚣震得发颤。

  扶苏闭了闭眼,指节不自觉地攥紧了龙椅扶手,冰凉的雕纹硌得掌心生疼。

  殿宇穹顶的彩绘藻井在他眼中有些模糊旋转,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昨日在渭水庄院里听到的拍桌怒吼和市井对骂——

  那般粗鄙直白的争执,竟与眼前这冠冕堂皇却又丑陋无比的朝堂之争诡异交织。

  他感到一阵阵反胃,更生出深深的无力。

  父皇…您当年扫六合、定四海,一手建立起这大一统的帝国,朝堂之上虽有政见之争,却从未失了君臣之礼、朝堂之仪。

  如今您若看到,您毕生心血换来的朝堂,竟成了这般唾沫横飞、毫无体统的菜市场模样,会作何感想?

  是震怒,还是心寒?

  他微微侧头,目光落在御座侧后方。

  郎中令蒙毅始终如青松般静立,面容沉静得不起一丝波澜,唯有那双锐利如鹰的眼睛,

  正不动声色地扫视着下方每一个情绪激动的面孔,将所有人的言行举止尽收眼底。

  扶苏与他目光短暂交汇,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那眼神里,有失望,有隐忍,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厉。

  蒙毅瞬间了然,右手隐在宽大的袍袖中,指尖不知何时已夹住了一管细小的墨笔,而一卷小巧的帛书早已摊在袖内的暗袋里。

  他的指尖翻飞,笔尖在帛书上飞速游走,不着痕迹却字字清晰:廷尉府张某,拍案怒斥“勋贵当道,国无宁日”,

  言辞狂悖;少府令李某,见风使舵,先附周青臣,后见李由派声势渐盛便缄口;将军冯某,捋袖揎拳,欲上前动手;

  御史大夫赵某,眼神阴鸷,暗中煽风点火… 每一个人的失态与心机,都尽数落于笔下。

  秋后算账,总需凭据,这些今日在朝堂之上失了体统、乱了朝纲之人,总得付出应有的代价。

  混乱仍在升级,压抑的怒火与日积月累的积怨,早已让众人失去了理智。

  不知是谁先耐不住性子推搡了一把,或许是骂到急处再也控制不住动作——

  只听“咚”的一声闷响,李由派的年轻官员苏廉被勋贵派的人猛地推了个趔趄,头上的冠冕歪斜到一边,玉簪险些滑落。

  这一下,如同点燃了炸药桶,所有的克制瞬间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