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帝王心术,当真是深不可测。
武将队列里,屠睢早已按捺不住。他出身行伍,靠着在灭楚之战中斩将夺旗才崭露头角,此刻见有南下立功的机会,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出列时甲胄碰撞得哗哗作响:
“陛下!百越蛮夷,屡犯边鄙,欺我大秦无人!
末将愿领十万锐士,直捣其巢穴,将那片蛮荒之地纳入王土,让蛮夷也尝尝我大秦律法的厉害!”
任嚣紧随其后,他性子沉稳些,却也难掩激动:
“屠将军所言极是!然百越地形复杂,瘴气弥漫,不可轻敌。末将愿与屠将军同往,一个正面强攻,一个侧翼迂回,定能一举荡平南疆!”
年轻的赵佗则显得更为急切,他资历尚浅,正盼着一场大战证明自己,此刻往前踏出半步,声音带着少年人的锐气:
“陛下!末将曾随王将军平定江南,对南方水土略知一二。百越之民虽悍勇,却不懂阵法配合,只要我军稳扎稳打,再辅以招抚之策,定能事半功倍!
请陛下给末将一个机会,必不辱使命!”
武将们你一言我一语,个个摩拳擦掌,方才因淳于越被押而带来的凝重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跃跃欲试的昂扬斗志。
始皇帝看着眼前这副景象,紧绷的下颌线稍稍柔和了些。他缓缓抬手,示意众将稍安勿躁,沉声道:
“百越之地,虽偏远蛮荒,却也是朕的疆土。此战不仅要征服其地,更要教化其民,让他们知晓何为王法,何为天下一统。具体兵略,确需细细筹谋。”
他目光在屠睢、任嚣、赵佗三人脸上一一扫过,
“你们三人,各有千秋,皆有可用之处。此事便交由李斯与太尉府会商,三日后给朕具体章程。”
众将领命,齐声应道:
“诺!”声音震得殿梁嗡嗡作响,仿佛连这咸阳宫,都因这即将到来的南疆战事而沸腾起来。
宫宴散去,章台宫内的烛火被夜风吹得摇曳,将李斯的身影拉得颀长。
他立于殿门,玄色朝服上的绣纹在昏暗中若隐若现,指尖捻着胡须,目光落在远处宫墙上巡逻的卫兵身上
——那甲胄反射的冷光,像极了他此刻紧绷的神经。
赵高指挥着宫女们将鎏金酒樽小心摞起,瓷盘碰撞的轻响在空殿里格外清晰。
他眼角的余光始终瞟着李斯,见对方神色凝重,便挥退左右,迈着细碎的步子凑上前。
那身宦官特有的绛色宫服熨帖妥帖,衬得他面色愈发白皙,嘴角噙着的笑意像淬了蜜的刀:
“丞相留步,是在琢磨南征的章程?”
李斯转过头,鬓角的白发在烛火下闪了闪。他与赵高对视片刻,缓缓道:
“百越湿热,瘴气能蚀铁甲,蛮夷善攀岩走壁,非中原战事可比。粮草转运、疫病防治,桩桩都是要命的事。”
说罢,他从袖中抽出一卷竹简,“我已拟了条陈:从关中调十万石糙米,混杂薏苡以防瘴气;令蜀郡赶制五万副透气皮甲,替换铁甲;
再从军中选出百余名懂越语的降卒充任向导。”他顿了顿,指尖点在竹简末尾,
“最要紧是移民——战后需迁关中百姓与六国谪戍入岭南,与越人杂居,方能长治。”
赵高听得认真,等李斯说完,才压低声音道:
“丞相考虑周全,只是……陛下近日总念着‘拓土开疆,传之万世’,怕是急着见功。”
他话锋一转,眼底闪过一丝狡黠,“方才在御书房,奴才给陛下研墨时,提了句‘百越之民,畏威不畏德’。
陛下龙颜微动,想来是听进去了。
屠睢将军勇猛有余,正合‘威服’之意;任嚣沉稳,可镇后方;赵佗年轻,却懂怀柔
——这三人搭配,倒是暗合陛下‘先打后抚’的心思。”
李斯挑眉看向赵高,对方那副谦卑的样子下,藏着对帝王心思的精准拿捏。
他微微颔首:“府令这话,说到了点子上。用兵如用药,猛剂与缓方需搭配。
我这就去太尉府,把先锋营的弓弩手配额再加三成,岭南多山,弩箭比长戟管用。”
此时,御书房内的始皇帝正对着一幅粗绘的岭南地图沉思。赵高轻步而入,将李斯的条陈呈上去,又补充道:
“陛下,李斯丞相拟的移民策,奴才觉得还可再加一条——让南征将士在岭南成家,娶越女为妻。
一来能安军心,二来……血脉相融,比律法更能消弭隔阂。”
始皇帝手指在地图上的珠江流域重重一点,眼中闪过厉色,却也有赞许:
“这个主意好。传朕旨意,南征将士凡在岭南立户者,免其家人徭役三年。”他抬眼看向赵高,
“你再去告诉李斯,粮草从水路走湘江、漓江,让监御史史禄即刻赴岭南,勘察地形,若能凿渠连通两江,便是大功一件。”
赵高躬身应诺,退下时瞥见始皇帝案头堆着的博士们的奏折,大多是劝诫“南征劳民”的文字。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些儒生懂什么?
陛下要的从来不是一时的安稳,而是将这庞大帝国的骨架,狠狠钉在岭南的瘴疠之地。
三日后,咸阳城外的渭水码头旌旗蔽日。
屠睢身披亮银甲,立于楼船船头,身后是十万黑压压的秦军锐士,甲胄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任嚣正指挥士兵将最后一批弩箭搬上船,赵佗则拿着李斯亲手绘制的地形图,与几个越语向导低声交谈。
李斯立于码头高台上,望着船队顺流而下,手中紧紧攥着那份写满“焚书”条陈的竹简——南征的号角已吹响,咸阳城内的风暴,也该起了。
赵高站在城楼上,看着那支消失在天际的船队,指尖轻轻叩着城墙。
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是土地的征服,更是帝国意志的延伸。
而他,只需在这棋盘上,看准时机,落下最轻巧也最致命的一子。
渭水的夜雾漫进咸阳宫的回廊,打湿了阶前的青苔。
丞相府的车驾停在章台宫侧门时,李斯拢了拢玄色朝服的下摆,鬓角的白霜在宫灯映照下泛着冷光。
他刚从太尉府过来,案头那卷关于南征百越的政令草稿,被手指摩挲得边角发皱。
——《灭六国》这一卷结束喽。
让我们期待拿下百越和革新大秦的剧情。
拜拜,宝宝们。
武将队列里,屠睢早已按捺不住。他出身行伍,靠着在灭楚之战中斩将夺旗才崭露头角,此刻见有南下立功的机会,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出列时甲胄碰撞得哗哗作响:
“陛下!百越蛮夷,屡犯边鄙,欺我大秦无人!
末将愿领十万锐士,直捣其巢穴,将那片蛮荒之地纳入王土,让蛮夷也尝尝我大秦律法的厉害!”
任嚣紧随其后,他性子沉稳些,却也难掩激动:
“屠将军所言极是!然百越地形复杂,瘴气弥漫,不可轻敌。末将愿与屠将军同往,一个正面强攻,一个侧翼迂回,定能一举荡平南疆!”
年轻的赵佗则显得更为急切,他资历尚浅,正盼着一场大战证明自己,此刻往前踏出半步,声音带着少年人的锐气:
“陛下!末将曾随王将军平定江南,对南方水土略知一二。百越之民虽悍勇,却不懂阵法配合,只要我军稳扎稳打,再辅以招抚之策,定能事半功倍!
请陛下给末将一个机会,必不辱使命!”
武将们你一言我一语,个个摩拳擦掌,方才因淳于越被押而带来的凝重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跃跃欲试的昂扬斗志。
始皇帝看着眼前这副景象,紧绷的下颌线稍稍柔和了些。他缓缓抬手,示意众将稍安勿躁,沉声道:
“百越之地,虽偏远蛮荒,却也是朕的疆土。此战不仅要征服其地,更要教化其民,让他们知晓何为王法,何为天下一统。具体兵略,确需细细筹谋。”
他目光在屠睢、任嚣、赵佗三人脸上一一扫过,
“你们三人,各有千秋,皆有可用之处。此事便交由李斯与太尉府会商,三日后给朕具体章程。”
众将领命,齐声应道:
“诺!”声音震得殿梁嗡嗡作响,仿佛连这咸阳宫,都因这即将到来的南疆战事而沸腾起来。
宫宴散去,章台宫内的烛火被夜风吹得摇曳,将李斯的身影拉得颀长。
他立于殿门,玄色朝服上的绣纹在昏暗中若隐若现,指尖捻着胡须,目光落在远处宫墙上巡逻的卫兵身上
——那甲胄反射的冷光,像极了他此刻紧绷的神经。
赵高指挥着宫女们将鎏金酒樽小心摞起,瓷盘碰撞的轻响在空殿里格外清晰。
他眼角的余光始终瞟着李斯,见对方神色凝重,便挥退左右,迈着细碎的步子凑上前。
那身宦官特有的绛色宫服熨帖妥帖,衬得他面色愈发白皙,嘴角噙着的笑意像淬了蜜的刀:
“丞相留步,是在琢磨南征的章程?”
李斯转过头,鬓角的白发在烛火下闪了闪。他与赵高对视片刻,缓缓道:
“百越湿热,瘴气能蚀铁甲,蛮夷善攀岩走壁,非中原战事可比。粮草转运、疫病防治,桩桩都是要命的事。”
说罢,他从袖中抽出一卷竹简,“我已拟了条陈:从关中调十万石糙米,混杂薏苡以防瘴气;令蜀郡赶制五万副透气皮甲,替换铁甲;
再从军中选出百余名懂越语的降卒充任向导。”他顿了顿,指尖点在竹简末尾,
“最要紧是移民——战后需迁关中百姓与六国谪戍入岭南,与越人杂居,方能长治。”
赵高听得认真,等李斯说完,才压低声音道:
“丞相考虑周全,只是……陛下近日总念着‘拓土开疆,传之万世’,怕是急着见功。”
他话锋一转,眼底闪过一丝狡黠,“方才在御书房,奴才给陛下研墨时,提了句‘百越之民,畏威不畏德’。
陛下龙颜微动,想来是听进去了。
屠睢将军勇猛有余,正合‘威服’之意;任嚣沉稳,可镇后方;赵佗年轻,却懂怀柔
——这三人搭配,倒是暗合陛下‘先打后抚’的心思。”
李斯挑眉看向赵高,对方那副谦卑的样子下,藏着对帝王心思的精准拿捏。
他微微颔首:“府令这话,说到了点子上。用兵如用药,猛剂与缓方需搭配。
我这就去太尉府,把先锋营的弓弩手配额再加三成,岭南多山,弩箭比长戟管用。”
此时,御书房内的始皇帝正对着一幅粗绘的岭南地图沉思。赵高轻步而入,将李斯的条陈呈上去,又补充道:
“陛下,李斯丞相拟的移民策,奴才觉得还可再加一条——让南征将士在岭南成家,娶越女为妻。
一来能安军心,二来……血脉相融,比律法更能消弭隔阂。”
始皇帝手指在地图上的珠江流域重重一点,眼中闪过厉色,却也有赞许:
“这个主意好。传朕旨意,南征将士凡在岭南立户者,免其家人徭役三年。”他抬眼看向赵高,
“你再去告诉李斯,粮草从水路走湘江、漓江,让监御史史禄即刻赴岭南,勘察地形,若能凿渠连通两江,便是大功一件。”
赵高躬身应诺,退下时瞥见始皇帝案头堆着的博士们的奏折,大多是劝诫“南征劳民”的文字。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些儒生懂什么?
陛下要的从来不是一时的安稳,而是将这庞大帝国的骨架,狠狠钉在岭南的瘴疠之地。
三日后,咸阳城外的渭水码头旌旗蔽日。
屠睢身披亮银甲,立于楼船船头,身后是十万黑压压的秦军锐士,甲胄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任嚣正指挥士兵将最后一批弩箭搬上船,赵佗则拿着李斯亲手绘制的地形图,与几个越语向导低声交谈。
李斯立于码头高台上,望着船队顺流而下,手中紧紧攥着那份写满“焚书”条陈的竹简——南征的号角已吹响,咸阳城内的风暴,也该起了。
赵高站在城楼上,看着那支消失在天际的船队,指尖轻轻叩着城墙。
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是土地的征服,更是帝国意志的延伸。
而他,只需在这棋盘上,看准时机,落下最轻巧也最致命的一子。
渭水的夜雾漫进咸阳宫的回廊,打湿了阶前的青苔。
丞相府的车驾停在章台宫侧门时,李斯拢了拢玄色朝服的下摆,鬓角的白霜在宫灯映照下泛着冷光。
他刚从太尉府过来,案头那卷关于南征百越的政令草稿,被手指摩挲得边角发皱。
——《灭六国》这一卷结束喽。
让我们期待拿下百越和革新大秦的剧情。
拜拜,宝宝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