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理念落地——“星尘”的绿色使命-《系统带飞失败:沙雕夫妇快穿撒糖》

  他深知,舆论的热度会消退,但将这种深入人心的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技术产品,才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并构筑起更坚实的壁垒。

  玉珏迅速召集了“星尘”团队的核心成员,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与以往专注于分析习菱紫个人特质或应对潜在威胁不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基于‘生态共生’理念的低功耗、模块化生态循环技术研发”。

  会议上,“当前民众对和平、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渴望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回归自然’、‘生态和谐’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巨大的潜在需求。尤其是在环境严酷的太空殖民地、远航星舰、甚至战后重建区域,能够自给自足的微型生态循环系统,具有战略意义。”

  “星匠”立刻领会了玉珏的意图,他扶了扶眼镜,眼中闪烁着技术狂人的光芒: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入手:一是极致节能的环境控制技术,利用最新的光能、热能和生物能收集材料,大幅降低维持小型生态系统运行的能耗;二是开发高度模块化、智能化的种植单元,傻瓜式操作,甚至能通过AI优化光照、水分和养分,实现‘懒人种花’;三是研究封闭环境下的资源循环,比如水、空气和有机废物的高效再利用。”

  独臂机械师拍了一下他的机械义肢,发出铿锵一声:“这个我在行!我可以设计一种柔性、可折叠的生态舱结构,方便运输和快速部署,甚至能像帐篷一样在恶劣环境下展开!”

  量子物理学家则提出了更前沿的设想:“或许可以研究利用特定频率的场效应,直接刺激植物生长,或者开发能够适应极端环境(如低重力、强辐射)的转基因作物种子。”

  年轻黑客摩拳擦掌:“交给我!我可以打造一个云端的‘绿色网络’,让所有部署的生态单元数据互联,形成分布式生态监测平台,甚至……嘿嘿,说不定能发现点有趣的东西。”(他指的是趁机收集更多数据,尤其是可能涉及“深蓝”的异常环境数据。)

  心理学家补充道:“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设计上必须考虑人性化,操作界面要友好,甚至能给人带来治愈感。比如,植物生长时能发出柔和的光或声音反馈?”

  玉珏对团队的快速响应和发散思维很满意。他最终拍板:“成立‘青蔓’项目组,由‘星匠’总负责,作为‘星尘’团队的对外技术输出窗口。第一阶段目标:半年内,拿出适用于家庭和中小型公共空间的低功耗生态种植模块原型机。技术核心是:极致节能、智能傻瓜化、具备美学设计。”

  他深知,要想让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必须让普通人能轻松触摸、使用它。一个放在阳台或客厅里,能自动种出新鲜蔬菜和漂亮花卉的“智能花盆”,远比一个宏大的概念更有说服力。

  “青蔓”项目迅速启动。“星尘”团队的天才们将他们的智慧从探索未知转向了创造美好。实验室里不再是冰冷的仪器和复杂的数据流,而是多了各种植物、土壤、灯光和营养液。

  玉珏并没有将这件事直接告诉习菱紫,但他偶尔会带一盆“青蔓”项目组早期试制的、长得特别水灵的小番茄或者一盆会随光线变化颜色的荧光苔藓回公寓。

  习菱紫看到这些“亮晶晶”的植物,果然欢喜得不得了,每天都跑去观察,还会跟植物说话:“你要乖乖长大哦,长得亮晶晶的!”

  她这种纯粹的热爱,无形中也激励着“星尘”团队的成员。他们觉得,自己研发的技术,能守护这样一份简单的快乐,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玉珏借此机会,也开始让星耀传媒旗下的投资部门,低调地接触一些在环保材料、新能源、农业科技领域有潜力的初创公司,为“青蔓”项目未来的产业化和供应链做准备。

  一场由沙雕言论引发的社会讨论,就这样被玉珏巧妙地引导、落地,转化为一个可能带来巨大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秘密技术项目。

  这不仅是商业布局,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绑定。

  而这一切的源头,此刻正趴在阳台的栏杆上,对着那盆荧光苔藓吹气,看着它闪烁的光芒,发出“哇~”的惊叹。

  玉珏站在她身后,目光深远。

  或许真的能改变世界。

  至少,能改变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

  而他要做的,就是让这片角落,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