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枯井出水了-《向光而生,向尘而安》

  冬日的夜幕降得早,才过晚饭时分,乡村的老屋就已浸在彻骨的寒意里。屋外,前夜落下的一场雪,在地上铺了足有五厘米厚,将整个世界染成一片沉寂的白。

  唯有门前,被向奶奶用铁锹仔细铲出一条窄窄的、通向院门和茅房的小径,露出底下湿润的泥土,像一道黑色的伤痕,划破了雪地的完整。

  昏黄的灯光下,向奶奶收拾着碗筷,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外院子里那口被积雪勾勒出模糊轮廓的枯井。

  “井总算清理好了,也晾了些日子。”她叹了口气,对安静坐在火塘边小板凳上的牧尘念叨着,更像是排遣心里的愁绪。

  “今年家里是来不及种粮了……等开春,雪化了,地暖了,奶奶去弄点红薯、土豆的秧子,就种在井边这块空地上。好歹能收点东西,存着过冬。”

  她搓了搓有些冻僵的手,望着那口井,眼神里满是惋惜:“多好的一口井啊,以前的水,甜滋滋、凉丝丝的……谁能想到,就这么枯了三年。”

  她注意到,牧尘也正望着窗外那口井出神。自从上次月夜见过那诡异的萤光后,这孩子总是一个人在井边徘徊,有时甚至会趴在地上,将耳朵贴近冰凉的井口石沿,仿佛在凝神聆听什么来自地下深处的声音。

  向奶奶起初只当是孩子病中生的古怪行为,心下忧虑,却并未深想。

  就在这时,一只小手轻轻拉了拉她厚厚的棉衣衣角。

  向奶奶回头,是牧尘。孩子仰着脸,在昏暗跳跃的灶火与灯光映照下,那双常常显得疏离的眼睛里,竟透着一丝罕见的、不同于以往迷惘的急切。

  “哎呦,奶奶的乖孙,咋啦?”向奶奶忙弯下腰,语气愈发慈爱。

  牧尘没有说话,只是更用力地拉了拉她的衣角,然后转身朝门口走去。

  他踩上奶奶那双大大的、鞋底沾着泥雪的棉鞋,趿拉着走到门边,费力地拉开那扇沉重的、带着寒气的木门,迈过门槛,走进院子里清冷刺骨的夜色中,又回头定定地看着她。

  向奶奶心里疑惑,顺手从门后拿起那件厚重的旧棉袄披上,还是跟着他走进了冬夜的寒意里。

  月光清冷如水,洒在洁白无垠的雪地上,反射出幽蓝的光晕,将万物的影子拉得又长又淡,空气冷得像是能冻住呼吸。

  牧尘小心翼翼地踩在奶奶铲出的那条小径上,径直将她带到被一圈白雪环绕的枯井边站定,伸出小手,坚定地指向幽深的井底。

  “让奶奶看井?”向奶奶顺着他的指引,半是好奇半是安抚地笑着,手扶着冰凉刺骨、甚至有些粘手的井沿,有些费力地朝下望去——井里黑乎乎的,她老眼昏花,起初什么也看不清。

  她眯着眼,努力调整视线。清冽的月光恰好在此刻变得格外明亮,斜斜地照入井底深处。

  就在那一瞬间,向奶奶浑浊的眼睛猛地睁大了!

  井底……不再是干涸龟裂的泥土和枯叶!

  在那井底最深处,竟氤氲着一层薄薄的、清亮的光!

  那不是月光直接的反射,而是月光照在水面上才有的、柔和的、荡漾的波光!一层浅浅的、至多没过脚踝的泉水,正静静地浸润着井底的青石,水波在月光下微微晃动,碎成一片片细碎的银鳞,仿佛井底沉睡着一弯小小的、被唤醒的月亮。

  与井外冰雪世界的凝固寒冷相比,井底那微微荡漾的水光,充满了动人心魄的生机。

  “咦——!”向奶奶发出一声短促而难以置信的惊呼,声音都变了调。她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几乎以为自己老眼昏花产生了幻觉。

  她猛地抓住井沿,枯瘦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寒气顺着井石直往骨头缝里钻,她却浑然不觉。

  没错!是水!真的是水!

  那清浅的一洼,在干燥了三年之久的井底,如同神迹般悄然涌现。

  “出水了……井……井出水了!”向奶奶的声音颤抖着,带着哽咽,巨大的惊喜让她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她猛地回头,看向身旁安静站着的、小脸冻得通红却异常专注的牧尘。

  孩子依旧沉默,但在清冷的月光下,他的嘴角似乎极其微小的、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呼出的气息在寒冷的空气中结成一小团白雾。那双清澈的眼睛,此刻比井底的水光还要亮。

  是他。

  一定是他发现了这个奇迹。

  向奶奶一把将牧尘紧紧搂在怀里,滚烫的泪水瞬间涌出眼眶,滴落在孩子戴着那顶旧绒线帽的头顶上。“好孩子,奶奶的好孩子……这井……活过来了……”

  激动之下,她下意识地将一只手探向井口,想去感受那真实的触感。一股微弱的暖意,竟顺着指尖传来,在这呵气成冰的腊月寒夜里,显得如此突兀而不合常理。

  向奶奶的手猛地一顿,心里“咯噔”一下。

  她想起村里流传多年的老话,说能在这三九寒天冒出温水的,不是普通井,是通了“地脉”,接了“泉眼”的灵井。

  可这口井枯了这么多年,为何偏偏在牧尘回来、在他表现出种种异常之后……才……

  一个模糊而令人心惊的念头划过脑海,她低头看着怀中对此一无所觉、只是依赖地靠在她身上的孙子,隐隐觉得,这口井的秘密,以及它和尘娃之间那说不清道不明的牵连,或许,才刚刚开始显露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