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回暖,冰雪消融,京城街道两旁的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
慕千月着一身素雅的月白骑装,难得悠闲地在熙攘的市集中穿行,享受着久违的自在。
寿宴风波已过去一段时日,那些或同情、或鄙夷、或探究的目光似乎也渐渐淡去。
然而,这份宁静骤然被打破。
只见前方人群一阵骚动,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惊慌失措地朝她这个方向跑来。
那小姑娘面容姣好,虽鬓发散乱,衣衫被撕扯得有些破烂,露出些许擦伤的手臂,但那衣料的质地却是上乘的苏锦,绝非寻常百姓之家所能拥有。
她脸色煞白,一双大眼睛里盛满了惊惧与绝望,踉跄着奔跑,不时仓惶回头,仿佛身后有噬人的猛兽在追赶。
慕千月侧身让过那惊慌的少女,衣袂相触的刹那,能感觉到对方剧烈的颤抖。
那姑娘甚至没敢抬头看她,就像受惊的兔子般钻进了人群缝隙。
慕千月驻足片刻,听着身后传来的呵斥与脚步声渐远。
今日出府,她确有要事在身。
想起父亲昨日家书中提及,南方水患殃及数州,大量难民涌入京城。
其中一位被称为“苏娘子”的商女,连日来在城南设棚施粥,被百姓交口称赞为“圣女”。
然而蹊跷的是,近日京兆尹接连收到报案,皆是有难民称自家女儿在领粥后便不知所踪。
父亲身为镇国将军,奉命驻守城外管控难民,已半月未归。
慕千月心中牵挂,决意亲自去城外看看情况。
她翻身上马,一夹马腹便朝城门方向而去。
穿过熙攘街市时,隐约听见路人议论:
“苏娘子真是活菩萨啊…”
“可不是,每日施粥三大锅呢。”
马蹄踏过青石板路,在春日暖阳下溅起细碎水花。
慕千月在临时搭建的营帐中寻到父亲时,暮色已渐沉。
慕敬廷正对着地图蹙眉,抬头见是她,先是一怔,随即快步上前。
“月儿?”他语气里带着难掩的惊喜,但立刻又板起脸来,“胡闹!谁让你来这里的?如今城外鱼龙混杂,已有不少妙龄女子失踪,你——”
“爹爹,”慕千月笑吟吟地打断他,随手将马鞭搁在案上,“想抓我的人还没出生呢!”
慕敬廷看着女儿明媚的笑脸,又是无奈又是心疼:“你这孩子……这里不比家中,实在危险。听话,明日一早就回去。”
“我不。”慕千月挽住父亲的手臂,声音软了几分,“女儿许久不见爹爹,心中挂念。再说——”
她眸光一转,透出几分狡黠,“我既然来了,说不定能帮上爹爹的忙呢?”
慕敬廷叹了口气,深知女儿的性子。
他沉吟片刻,终是松了口:“留下可以,但须得答应为父两件事。”
“爹爹请讲。”
“第一,不得擅自离开为父身边;第二——”他神色凝重起来,“绝不可去碰那位苏娘子施的粥。”
慕千月收敛了笑意,正色道:“女儿记下了。”
慕千月听完父亲的话,眉头微蹙,直接问道:“既然女子失踪之事都与那苏娘子有关,为何不直接将人控制起来审问?”
慕敬廷摇头苦笑:“事情若如此简单便好了。如今这位苏娘子在难民心中声望极高。
每日施粥时都有大批百姓自发维护。我们虽有嫌疑,却无实证,贸然动手只怕会激起民变。”
“那直接禁止她继续施粥总可以吧?”慕千月不解。
“更不可行。”慕敬廷走到帐边,掀帘指向远处绵延的难民棚户,“南方水患导致数万流民涌入京城,每日就指着这几口粥活命。
若突然断粥,不知要饿死多少人。届时引发的骚乱,恐怕比现在更难以收拾。”
他放下帐帘,转身看向女儿,目光深沉:“这便如同在刀尖上行走,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祸。”
慕千月凝视着父亲日渐消瘦的面庞,沉吟片刻,忽然眼睛一亮:“爹爹,我还有个主意——不如由我们接手施粥之事?”
慕敬廷先是一怔,随即摇头:“如今灾荒连连,京城虽未受波及,但粮仓储备有限。
即便有银钱,一时也难筹措到足够数万难民每日消耗的粮食。”
“粮食女儿自有办法。”慕千月语气坚定,“我在城南有座粮仓,存着去年丰收时囤积的五千石粮食,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慕敬廷闻言微微一怔,眼中浮现疑惑:“月儿,你何时囤了这许多粮食?”
慕千月垂下眼帘,指尖轻轻摩挲着马鞭:“爹爹就别多问了,不过是女儿闲来无意的安排罢了。”
“可是……”慕敬廷眉头紧锁,“此事牵连甚广,为父实在不愿你卷入其中。”
“爹爹,”慕千月抬起头,目光清亮如月,“女儿这么做,不仅是为了城中百姓,更是……”她声音轻柔了几分,“不忍见您日夜操劳。这些日子,您都瘦了。”
慕敬廷怔怔地望着女儿,喉头微动,半晌才哑声道:“为父……为父竟也有被女儿护着的一天。”
慕千月见状,语气坚定地说:“爹爹,这次您就听女儿的安排吧。”
慕敬廷终于点了点头:“好,既然如此,往后朝廷拨下来的赈灾款项,便不再经那苏娘子之手了。”
“什么?”慕千月诧异地睁大眼睛,“苏娘子施粥,竟是朝廷在出钱?”
“正是。”慕敬廷解释道,“她最初确实自费施过几次粥,但后来便以粮食不足为由,要求朝廷拨银购粮。”
慕千月简直哭笑不得:“那这些百姓还如此维护她作甚?爹爹为何不将实情告知众人?”
慕敬廷先是一愣,随即拍额苦笑:“这些日子忙得晕头转向,竟将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
他望着女儿恍然大悟的眉眼,不禁摇头自嘲:“看来为父真是老了,还得靠月儿提醒。”
慕千月着一身素雅的月白骑装,难得悠闲地在熙攘的市集中穿行,享受着久违的自在。
寿宴风波已过去一段时日,那些或同情、或鄙夷、或探究的目光似乎也渐渐淡去。
然而,这份宁静骤然被打破。
只见前方人群一阵骚动,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惊慌失措地朝她这个方向跑来。
那小姑娘面容姣好,虽鬓发散乱,衣衫被撕扯得有些破烂,露出些许擦伤的手臂,但那衣料的质地却是上乘的苏锦,绝非寻常百姓之家所能拥有。
她脸色煞白,一双大眼睛里盛满了惊惧与绝望,踉跄着奔跑,不时仓惶回头,仿佛身后有噬人的猛兽在追赶。
慕千月侧身让过那惊慌的少女,衣袂相触的刹那,能感觉到对方剧烈的颤抖。
那姑娘甚至没敢抬头看她,就像受惊的兔子般钻进了人群缝隙。
慕千月驻足片刻,听着身后传来的呵斥与脚步声渐远。
今日出府,她确有要事在身。
想起父亲昨日家书中提及,南方水患殃及数州,大量难民涌入京城。
其中一位被称为“苏娘子”的商女,连日来在城南设棚施粥,被百姓交口称赞为“圣女”。
然而蹊跷的是,近日京兆尹接连收到报案,皆是有难民称自家女儿在领粥后便不知所踪。
父亲身为镇国将军,奉命驻守城外管控难民,已半月未归。
慕千月心中牵挂,决意亲自去城外看看情况。
她翻身上马,一夹马腹便朝城门方向而去。
穿过熙攘街市时,隐约听见路人议论:
“苏娘子真是活菩萨啊…”
“可不是,每日施粥三大锅呢。”
马蹄踏过青石板路,在春日暖阳下溅起细碎水花。
慕千月在临时搭建的营帐中寻到父亲时,暮色已渐沉。
慕敬廷正对着地图蹙眉,抬头见是她,先是一怔,随即快步上前。
“月儿?”他语气里带着难掩的惊喜,但立刻又板起脸来,“胡闹!谁让你来这里的?如今城外鱼龙混杂,已有不少妙龄女子失踪,你——”
“爹爹,”慕千月笑吟吟地打断他,随手将马鞭搁在案上,“想抓我的人还没出生呢!”
慕敬廷看着女儿明媚的笑脸,又是无奈又是心疼:“你这孩子……这里不比家中,实在危险。听话,明日一早就回去。”
“我不。”慕千月挽住父亲的手臂,声音软了几分,“女儿许久不见爹爹,心中挂念。再说——”
她眸光一转,透出几分狡黠,“我既然来了,说不定能帮上爹爹的忙呢?”
慕敬廷叹了口气,深知女儿的性子。
他沉吟片刻,终是松了口:“留下可以,但须得答应为父两件事。”
“爹爹请讲。”
“第一,不得擅自离开为父身边;第二——”他神色凝重起来,“绝不可去碰那位苏娘子施的粥。”
慕千月收敛了笑意,正色道:“女儿记下了。”
慕千月听完父亲的话,眉头微蹙,直接问道:“既然女子失踪之事都与那苏娘子有关,为何不直接将人控制起来审问?”
慕敬廷摇头苦笑:“事情若如此简单便好了。如今这位苏娘子在难民心中声望极高。
每日施粥时都有大批百姓自发维护。我们虽有嫌疑,却无实证,贸然动手只怕会激起民变。”
“那直接禁止她继续施粥总可以吧?”慕千月不解。
“更不可行。”慕敬廷走到帐边,掀帘指向远处绵延的难民棚户,“南方水患导致数万流民涌入京城,每日就指着这几口粥活命。
若突然断粥,不知要饿死多少人。届时引发的骚乱,恐怕比现在更难以收拾。”
他放下帐帘,转身看向女儿,目光深沉:“这便如同在刀尖上行走,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祸。”
慕千月凝视着父亲日渐消瘦的面庞,沉吟片刻,忽然眼睛一亮:“爹爹,我还有个主意——不如由我们接手施粥之事?”
慕敬廷先是一怔,随即摇头:“如今灾荒连连,京城虽未受波及,但粮仓储备有限。
即便有银钱,一时也难筹措到足够数万难民每日消耗的粮食。”
“粮食女儿自有办法。”慕千月语气坚定,“我在城南有座粮仓,存着去年丰收时囤积的五千石粮食,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慕敬廷闻言微微一怔,眼中浮现疑惑:“月儿,你何时囤了这许多粮食?”
慕千月垂下眼帘,指尖轻轻摩挲着马鞭:“爹爹就别多问了,不过是女儿闲来无意的安排罢了。”
“可是……”慕敬廷眉头紧锁,“此事牵连甚广,为父实在不愿你卷入其中。”
“爹爹,”慕千月抬起头,目光清亮如月,“女儿这么做,不仅是为了城中百姓,更是……”她声音轻柔了几分,“不忍见您日夜操劳。这些日子,您都瘦了。”
慕敬廷怔怔地望着女儿,喉头微动,半晌才哑声道:“为父……为父竟也有被女儿护着的一天。”
慕千月见状,语气坚定地说:“爹爹,这次您就听女儿的安排吧。”
慕敬廷终于点了点头:“好,既然如此,往后朝廷拨下来的赈灾款项,便不再经那苏娘子之手了。”
“什么?”慕千月诧异地睁大眼睛,“苏娘子施粥,竟是朝廷在出钱?”
“正是。”慕敬廷解释道,“她最初确实自费施过几次粥,但后来便以粮食不足为由,要求朝廷拨银购粮。”
慕千月简直哭笑不得:“那这些百姓还如此维护她作甚?爹爹为何不将实情告知众人?”
慕敬廷先是一愣,随即拍额苦笑:“这些日子忙得晕头转向,竟将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
他望着女儿恍然大悟的眉眼,不禁摇头自嘲:“看来为父真是老了,还得靠月儿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