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寻找投资方:屡屡碰壁的困境-《职场咸鱼的超级逆袭》

  林宇揣着连夜修改的投资计划书,踩着晨光冲出了公司。他的皮鞋沾了点路边的泥水,衬衫领口也因连日熬夜有些发皱,但手里的文件袋却被攥得紧紧的,棱角分明——那是公司最后的希望。

  第一家约谈的是“创科资本”,前台领着他走进会客室时,三位投资人正跷着二郎腿闲聊,目光扫过林宇时带着明显的打量。为首的王经理翻了两页计划书,就嗤笑一声把文件扔在桌上:“林总,你们这公司都快断粮了,还谈什么发展前景?”

  林宇早有心理准备,从容解释:“王经理,公司目前只是暂时资金周转困难,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很强,去年合作的国际品牌项目利润率达到28%,这是详细数据。”他递上业绩报表,却被对方摆摆手推开。

  “小广告公司的这点利润,在我们眼里不值一提。”王经理靠在椅背上,语气带着轻蔑,“现在风口在新能源、人工智能,谁会把钱投给你这种传统行业?再说,你们老板盲目投资把公司搞成这样,我们怎么相信你们的管理能力?”

  旁边的年轻投资人跟着附和:“就是,万一钱投进去,你们再搞出什么幺蛾子,我们找谁哭去?小公司没前途,林总还是另谋高就吧。”

  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林宇心上,但他脸上没露半分怒意,只是平静地收起文件:“感谢各位的时间,希望以后有合作机会。”转身离开时,他听见身后传来肆无忌惮的笑声,心里却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

  接连三天,林宇跑遍了城里十二家投资公司,遭遇的要么是冷嘲热讽,要么是敷衍了事。有一家公司的投资总监甚至没让他坐下,看了眼公司名称就摆手:“我们不投注册资本五千万以下的小公司,浪费时间。”

  最让他憋屈的是“宏图投资”的约谈。对方的李总表面上听得认真,还频频点头,结果聊到最后才慢悠悠地说:“林总,想拿到投资也不是不行,你得把公司30%的股份无偿转让给我,再签个对赌协议,三年内营收翻五倍。”

  林宇当场就笑了:“李总,您这不是投资,是趁火打劫吧?30%股份相当于半个公司,再加上这么苛刻的对赌协议,您觉得可能吗?”

  李总脸色一沉:“林总,现在是你们求着我们投资,摆清楚自己的位置。要么接受条件,要么卷铺盖走人,有的是公司等着我们投。”

  “那就算了。”林宇起身就走,骨气这东西,他从来没丢过。走出写字楼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冰冷的雨水打在脸上,让他疲惫的大脑清醒了几分。他掏出手机,看着通讯录里剩下的最后一家投资公司,犹豫了片刻,还是拨通了电话。

  回到公司时,林宇浑身湿透,头发贴在额头上,活像只落汤鸡。赵倩赶紧递上毛巾和热水:“怎么样?有眉目吗?”

  林宇摇摇头,喝了口热水暖了暖身子:“还没成,不过也不算毫无收获。”他拿出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家投资方的拒绝理由和偏好——有的看重赛道,有的关注团队,有的只看短期回报。

  “这些投资方不是完全不认可我们的业务,只是担心公司现状和未来风险。”林宇眼神发亮,“我得针对性修改方案,把我们的核心优势放大,同时给出明确的风险对冲方案。”

  凭借超能力,他能清晰回忆起每一次约谈时投资方的微表情和语气变化,精准捕捉到他们隐藏的真实需求。比如创科资本虽然嘲讽传统行业,却多次提到“数字化转型”;宏图投资看似苛刻,实则对国际品牌合作案例很感兴趣。

  接下来的两天,林宇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重新打磨投资计划书。他砍掉了冗长的公司介绍,用数据说话——改革后效率提升30%、核心客户留存率95%、国际品牌合作订单增长50%,每一个数字都标注着权威来源。

  同时,他新增了“风险应对”章节,详细列出精简非核心业务后的成本控制计划,以及与三家优质客户签订的长期合作意向书,用实打实的合同证明公司的造血能力。为了贴合投资方偏好,他还加入了“数字化营销升级”方案,承诺用部分投资引入智能投放系统,进一步提升利润率。

  修改完方案,林宇又联系了之前拒绝过他的创科资本,这一次,他直接找到当初约谈的王经理,开门见山:“王经理,我知道你们关注数字化转型,我们公司正好有相关规划,而且已经有成熟的客户基础,这是修改后的方案,耽误您十分钟时间看看?”

  或许是林宇的坚持打动了对方,或许是“数字化转型”戳中了痛点,王经理竟然同意了再次约谈。这一次,他没有再随意打断,而是认真翻阅着方案,时不时提出问题:“你们的数字化升级具体怎么落地?预计投入多少,回报周期多久?”

  林宇早有准备,拿出详细的实施计划和预算表:“我们计划投入100万引入智能系统,预计三个月完成部署,届时项目效率能再提升20%,成本降低15%,半年就能收回投入。而且我们已经和一家科技公司谈好了合作意向,这是框架协议。”

  王经理越看越认真,眉头渐渐舒展:“你们的团队执行力确实不错,改革和危机处理都挺果断。不过,你们老板之前的盲目投资,还是让我们有些顾虑。”

  “这一点您放心。”林宇立刻回应,“现在公司所有决策都由我全权负责,刘总已经签署了授权协议,而且我们新增了投资方监事条款,确保资金使用透明,重大决策需要投资方同意。”

  王经理点点头,没立刻表态:“方案我会提交给投资委员会讨论,三天后给你答复。”

  走出创科资本的大楼,林宇长长舒了口气。虽然还没最终敲定,但这已经是这么多天来最接近成功的一次。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他身上,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

  回到公司,员工们看到林宇脸上的笑容,都围了过来:“有戏?”

  “有希望!”林宇笑着说,“接下来就等消息了,这段时间大家继续抓好项目和回款,我们自己先把底气撑起来!”

  就在林宇以为事情终于有了转机时,他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苏家集团的助理”,说苏总想见他,有要事商谈。林宇愣了一下,苏家集团?他好像没接触过这家公司,对方怎么会突然找他?

  带着满心的疑惑,林宇答应了见面。他不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会面,将给他带来一个艰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