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时,皇家医学院朱红大门前的汉白玉台阶上已落了层薄霜。
本该在主位受拜的苏锦言,此刻正蹲在侧门巷口,握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的手。
女童咳得浑身发颤,小脸白得像浸了水的纸,脖颈处还泛着青紫色的瘟痨斑——这是昨日青竹巷里,被卖糖葫芦的王婶硬拽来的。“苏大夫,我家囡囡才七岁......”王婶抹着泪,“您救救她,比给皇上看病都强。”
苏锦言替小丫头理了理磨破边的棉袄,袖中摸出颗蜜饯塞进她掌心:“糖甜吗?
等会儿扎针,就当是吃糖葫芦,疼了就咬我袖子。“女童抽抽搭搭地点头,手指却悄悄勾住她的药囊穗子——那上面绣着的”言“字,被洗得发白,倒像沾了层温柔的光。
前院传来三通鼓响,开坛吉时到了。
赵德昭扶着朱漆栏杆往主台挪,白胡子被风掀得乱颤。
他今早特意穿了压箱底的玄色翟纹官服,腰牌撞在栏杆上叮当作响:“苏小友呢?
不是说要讲《黄帝内经》首篇?“杜仲立在阶下,望着巷口方向微微摇头。
青年医首的青衫下摆沾着药渍,那是昨夜在医学院熬了半宿,替学子们改完三十份医案留下的。
“来了。”
众人循声转头。
苏锦言牵着小丫头从侧门出来,晨光穿过她肩头的药囊,在青石板上投下片淡青的影。
女童的手还攥着她的袖子,却不再咳嗽,只拿湿漉漉的眼睛望着满院穿儒生长衫的学子——那些本该坐在主位听讲的人,此刻全挤在台前,连房檐下的雀儿都惊飞了。
“今日不讲医理。”苏锦言走上台,声音清清淡淡,却像根银针挑破了晨雾,“讲怎么把人从鬼门关拉回来。”她解下药囊放在案上,里面的艾草混着薄荷香漫开,“这是我娘传的法子,叫针灸导毒。”
小丫头被她抱上软垫时,底下传来抽气声。
有老医正扶着眼镜嘀咕:“瘟痨症最是棘手,这小娘子莫不是要......”话没说完,苏锦言已捏着三寸长的银针,在女童后背大椎穴上快速点了三下。
“别怕,数到三。”她指尖按在风府穴,银针顺着指缝扎进去,“一。”
女童浑身一震,却没哭。
苏锦言的另一只手覆在她后心,第二针扎进膏肓穴时,有细细的黑血顺着针尾渗出来。“二。”
“咳......”女童突然剧烈咳嗽,苏锦言迅速扶住她的背,第三针精准刺入肺俞穴。
黑紫色的痰块混着血丝溅在帕子上,满院霎时静得能听见雪化的声音。
女童的呼吸渐渐平顺,原本青灰的唇色泛起淡粉,她歪着头看苏锦言:“苏姐姐,现在能吃糖葫芦了吗?”
“能。”苏锦言替她擦干净嘴角,抬头时目光扫过全场,“瘟痨不是鬼病,是寒毒入肺。
我这三针,不过是替她打通肺络。
真正要除根,还得用润肺膏——“她指了指案上的青瓷罐,”里面是杏仁、百合、蜂蜜,都是寻常药材,熬足七七四十九遍。“
赵德昭突然扶住案几,老泪砸在翟纹上晕开一片:“好!
好个‘医者无高论,能愈即良医’!“他颤巍巍摸出象牙朝笏,”今日始,每年今日为‘医仁节’!
各州府设施药局,穷汉病了,都能免费抓药!“
掌声像炸雷似的滚过全场。
有学子红着眼眶冲上台,抢着要替小丫头把脉;有老医正抹着眼泪翻药箱,说要把家传的润肺膏方抄出来;连站在最后排的杂役,都把扫帚往地上一杵,跟着喊“苏大夫”。
消息传得比春风还快。
三日后,西市的绣坊挂出了新幌子:“苏娘子药囊,驱邪避疫”。
王记布庄的青布被抢空了,老掌柜捋着胡子直乐:“往年卖丝绸,今年卖粗布,怪哉!”有抱着孩子的妇人挤在柜台前,指着绣样说:“就要那‘言’字,针脚密些,我家小宝夜里总惊哭,挂了这囊,保准睡得香。”
边关传来的信更奇。
萧无衍的暗卫递来军报,说雁门关的士兵把药囊缝在铠甲里,有个小卒受了箭伤,血都快流干了,摸着药囊上的“言”字,硬撑着爬到军医帐前:“苏娘子护着我呢,死不了!”
最轰动的是“千医令”遇山匪。
杜仲带二十个学子去江南赈疫,走到伏牛山时,林子里窜出二十多号人,刀光映得雪都发寒。
匪首刀尖抵着杜仲咽喉,突然顿住——他看见队伍最前面飘着面素旗,“苏锦言门下”五个字被风吹得猎猎响。
“我娘......”匪首喉结动了动,刀当啷落地,“我娘去年染了时疫,是济世庐的大夫背她走了三十里山路。
她咽气前攥着我的手说,’往后见着苏门的人,要像见着活菩萨......‘“他扑通跪地,冲杜仲磕了个头,”弟兄们,把山货都搬出来,给大夫们当盘缠!“
消息传回京城那日,皇后的金漆仪仗停在了济世庐门口。
两个小太监抬着块鎏金大匾,“天下医首”四个泥金大字晃得人眼晕。
苏锦言正蹲在药圃里给青蒿苗浇水,听见动静直起腰,沾着泥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皇后娘娘的心意,锦言领了。
只是这’首‘字......“她指了指药圃外排着队等看病的百姓,”医者若有首,该是这些伸着手的人。“
她让人铸了口青铜钟,挂在药王谷最高的老松树上。
钟身铸着“醒世”二字,每逢初一十五,由医学院的学子轮流撞响。
第一声撞响时,十里外的茶棚里,正在说书的老秀才一拍醒木:“这钟声,是苏娘子替天下病人喊魂呢!”
某个雪夜,钟下站着道玄色身影。
秦九缩着脖子搓手:“王爷,这钟都撞过半个月了,您怎的还来?”萧无衍望着远处医学院的灯火,雪片落在他眉峰上,又很快化了:“你听。”
山风卷着雪粒子掠过松林,钟绳突然轻轻晃动。
“当——”
清越的钟声撞破雪幕,余音裹着松木香飘向四方。
秦九抬头,只见钟绳在风里荡着,根本没人碰。
萧无衍伸手接住片雪花,掌心的温度让雪化出点水痕:“她总说,医者要守人心。”他望着钟身上被雪覆盖的“醒世”二字,声音轻得像叹息,“现在看来,人心也在守她。”
这夜的钟声传得格外远。
第二日,“醒世钟自鸣”的说法传遍九门。
卖炊饼的老张头拍着案子:“这是老天爷在夸苏大夫呢!”茶馆里的说书人敲着惊堂木:“此乃祥瑞,我大夏要出医圣了!”
可东暖阁里,有人将茶盏重重一放。
“钟自鸣?”皇帝放下军报,目光扫过跪在阶下的暗卫,“去查查,那钟是不是动了机关。”他指尖敲着案几,声音像浸了冰,“还有,太医院递的折子......说苏锦言的医案里,有前朝禁方?”
窗外的雪还在下,醒世钟的余音却已散了。
本该在主位受拜的苏锦言,此刻正蹲在侧门巷口,握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的手。
女童咳得浑身发颤,小脸白得像浸了水的纸,脖颈处还泛着青紫色的瘟痨斑——这是昨日青竹巷里,被卖糖葫芦的王婶硬拽来的。“苏大夫,我家囡囡才七岁......”王婶抹着泪,“您救救她,比给皇上看病都强。”
苏锦言替小丫头理了理磨破边的棉袄,袖中摸出颗蜜饯塞进她掌心:“糖甜吗?
等会儿扎针,就当是吃糖葫芦,疼了就咬我袖子。“女童抽抽搭搭地点头,手指却悄悄勾住她的药囊穗子——那上面绣着的”言“字,被洗得发白,倒像沾了层温柔的光。
前院传来三通鼓响,开坛吉时到了。
赵德昭扶着朱漆栏杆往主台挪,白胡子被风掀得乱颤。
他今早特意穿了压箱底的玄色翟纹官服,腰牌撞在栏杆上叮当作响:“苏小友呢?
不是说要讲《黄帝内经》首篇?“杜仲立在阶下,望着巷口方向微微摇头。
青年医首的青衫下摆沾着药渍,那是昨夜在医学院熬了半宿,替学子们改完三十份医案留下的。
“来了。”
众人循声转头。
苏锦言牵着小丫头从侧门出来,晨光穿过她肩头的药囊,在青石板上投下片淡青的影。
女童的手还攥着她的袖子,却不再咳嗽,只拿湿漉漉的眼睛望着满院穿儒生长衫的学子——那些本该坐在主位听讲的人,此刻全挤在台前,连房檐下的雀儿都惊飞了。
“今日不讲医理。”苏锦言走上台,声音清清淡淡,却像根银针挑破了晨雾,“讲怎么把人从鬼门关拉回来。”她解下药囊放在案上,里面的艾草混着薄荷香漫开,“这是我娘传的法子,叫针灸导毒。”
小丫头被她抱上软垫时,底下传来抽气声。
有老医正扶着眼镜嘀咕:“瘟痨症最是棘手,这小娘子莫不是要......”话没说完,苏锦言已捏着三寸长的银针,在女童后背大椎穴上快速点了三下。
“别怕,数到三。”她指尖按在风府穴,银针顺着指缝扎进去,“一。”
女童浑身一震,却没哭。
苏锦言的另一只手覆在她后心,第二针扎进膏肓穴时,有细细的黑血顺着针尾渗出来。“二。”
“咳......”女童突然剧烈咳嗽,苏锦言迅速扶住她的背,第三针精准刺入肺俞穴。
黑紫色的痰块混着血丝溅在帕子上,满院霎时静得能听见雪化的声音。
女童的呼吸渐渐平顺,原本青灰的唇色泛起淡粉,她歪着头看苏锦言:“苏姐姐,现在能吃糖葫芦了吗?”
“能。”苏锦言替她擦干净嘴角,抬头时目光扫过全场,“瘟痨不是鬼病,是寒毒入肺。
我这三针,不过是替她打通肺络。
真正要除根,还得用润肺膏——“她指了指案上的青瓷罐,”里面是杏仁、百合、蜂蜜,都是寻常药材,熬足七七四十九遍。“
赵德昭突然扶住案几,老泪砸在翟纹上晕开一片:“好!
好个‘医者无高论,能愈即良医’!“他颤巍巍摸出象牙朝笏,”今日始,每年今日为‘医仁节’!
各州府设施药局,穷汉病了,都能免费抓药!“
掌声像炸雷似的滚过全场。
有学子红着眼眶冲上台,抢着要替小丫头把脉;有老医正抹着眼泪翻药箱,说要把家传的润肺膏方抄出来;连站在最后排的杂役,都把扫帚往地上一杵,跟着喊“苏大夫”。
消息传得比春风还快。
三日后,西市的绣坊挂出了新幌子:“苏娘子药囊,驱邪避疫”。
王记布庄的青布被抢空了,老掌柜捋着胡子直乐:“往年卖丝绸,今年卖粗布,怪哉!”有抱着孩子的妇人挤在柜台前,指着绣样说:“就要那‘言’字,针脚密些,我家小宝夜里总惊哭,挂了这囊,保准睡得香。”
边关传来的信更奇。
萧无衍的暗卫递来军报,说雁门关的士兵把药囊缝在铠甲里,有个小卒受了箭伤,血都快流干了,摸着药囊上的“言”字,硬撑着爬到军医帐前:“苏娘子护着我呢,死不了!”
最轰动的是“千医令”遇山匪。
杜仲带二十个学子去江南赈疫,走到伏牛山时,林子里窜出二十多号人,刀光映得雪都发寒。
匪首刀尖抵着杜仲咽喉,突然顿住——他看见队伍最前面飘着面素旗,“苏锦言门下”五个字被风吹得猎猎响。
“我娘......”匪首喉结动了动,刀当啷落地,“我娘去年染了时疫,是济世庐的大夫背她走了三十里山路。
她咽气前攥着我的手说,’往后见着苏门的人,要像见着活菩萨......‘“他扑通跪地,冲杜仲磕了个头,”弟兄们,把山货都搬出来,给大夫们当盘缠!“
消息传回京城那日,皇后的金漆仪仗停在了济世庐门口。
两个小太监抬着块鎏金大匾,“天下医首”四个泥金大字晃得人眼晕。
苏锦言正蹲在药圃里给青蒿苗浇水,听见动静直起腰,沾着泥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皇后娘娘的心意,锦言领了。
只是这’首‘字......“她指了指药圃外排着队等看病的百姓,”医者若有首,该是这些伸着手的人。“
她让人铸了口青铜钟,挂在药王谷最高的老松树上。
钟身铸着“醒世”二字,每逢初一十五,由医学院的学子轮流撞响。
第一声撞响时,十里外的茶棚里,正在说书的老秀才一拍醒木:“这钟声,是苏娘子替天下病人喊魂呢!”
某个雪夜,钟下站着道玄色身影。
秦九缩着脖子搓手:“王爷,这钟都撞过半个月了,您怎的还来?”萧无衍望着远处医学院的灯火,雪片落在他眉峰上,又很快化了:“你听。”
山风卷着雪粒子掠过松林,钟绳突然轻轻晃动。
“当——”
清越的钟声撞破雪幕,余音裹着松木香飘向四方。
秦九抬头,只见钟绳在风里荡着,根本没人碰。
萧无衍伸手接住片雪花,掌心的温度让雪化出点水痕:“她总说,医者要守人心。”他望着钟身上被雪覆盖的“醒世”二字,声音轻得像叹息,“现在看来,人心也在守她。”
这夜的钟声传得格外远。
第二日,“醒世钟自鸣”的说法传遍九门。
卖炊饼的老张头拍着案子:“这是老天爷在夸苏大夫呢!”茶馆里的说书人敲着惊堂木:“此乃祥瑞,我大夏要出医圣了!”
可东暖阁里,有人将茶盏重重一放。
“钟自鸣?”皇帝放下军报,目光扫过跪在阶下的暗卫,“去查查,那钟是不是动了机关。”他指尖敲着案几,声音像浸了冰,“还有,太医院递的折子......说苏锦言的医案里,有前朝禁方?”
窗外的雪还在下,醒世钟的余音却已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