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儿上前一步,对着王通行了个无可挑剔的礼,声音清越平稳:“王大人息怒,库银失窃,府中上下惊惶,正在彻查。至于通敌密信……”她抬起眼,目光澄澈,直视王通,“不知大人可否示下?事关国公府清誉,婉儿斗胆,需亲眼辨个真伪,方能回禀老太君。”
王通冷哼一声,从袖中抽出一封皱巴巴的信笺,啪地甩在桌上:“自己看!上面盖着你们府上的私印!铁证如山!” 李婉儿缓步上前,并未立刻去碰那信,目光只在那熟悉的印鉴上停留一瞬,便转向信纸本身。纸是常见的竹纸,墨迹却有些浮,不似府中惯用的沉墨。
她伸出指尖,极快地捻了一下信纸边缘,又凑近鼻端似有若无地嗅了嗅,随即抬头,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疑惑:“大人,这印鉴确是府中之物。只是……这墨迹,似乎刚干不久?且带着一股南街‘墨韵轩’特有的松烟气味。府中采买用墨,向来只用北城‘翰墨斋’的老松烟。这信,恐是伪造之物,不知是哪个宵小窃了府中印章,意图构陷?”
王通脸色微变,眼神闪烁:“哼!牙尖嘴利!墨迹干湿岂能作准?印章在此便是铁证!至于库银……”
“库银失窃一事,婉儿已有眉目。”李婉儿截断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昨夜丑时三刻,后角门值守的赵三曾擅离片刻。更巧的是,今早在他床铺下的暗格里,搜出了尚未花用的五十两官银。”
她侧身示意,两名健仆立刻押着一个面如死灰、抖如筛糠的小厮进来,一包散碎银子哐当丢在地上。
“王大人,”李婉儿目光转向王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此人已招认,是受了外人重金收买,趁乱潜入内库偷盗。收买他的人,左手小指缺了一截。大人执掌巡城司,想必对帝京城内三教九流颇为熟悉,不知可否协助追查这断指之人?国公府上下,感激不尽。”
王通的额角渗出细密汗珠。断指?他当然知道那是谁的人!赵无极门下专干脏活的那个疤脸,左手小指就是被他自己剁掉的!这丫头……竟能挖出这条线?
他喉结滚动,强作镇定:“既……既然人赃并获,府里又查出了内贼,这库银失窃一案,本官自当详查。至于通敌信……”
他一把抓起桌上那封“密信”,胡乱塞回袖中,“兹事体大,本官需带回去再行勘验!告辞!”他几乎是落荒而逃,带着巡城司的人马灰溜溜撤出了国公府。
府门重新合拢,压抑的气氛却并未完全消散。
吴忠长舒一口气,看向李婉儿的眼神充满激赏与后怕:“婉儿丫头,多亏了你!否则今日……”
李婉儿摇摇头,脸上并无喜色,只有凝重:“忠伯,事情没完。库银是饵,通敌信是刀,真正的杀招恐怕还在后面。那断指人既是赵相门下,今日不成,必有后手。府中上下,必须立刻肃清!”
她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烦请您即刻召集所有仆役,尤其是新进半年内的,我要亲自过一遍名册。还有,老太君的书房和几位少爷的住处,需加派绝对可靠的人手,日夜轮值,任何人不得擅入!”
肃清行动在压抑的沉默中迅速展开。李婉儿雷厉风行,名册核对、单独问询、暗查行踪,手段干脆利落,竟真让她从浆洗房揪出一个试图将一包可疑粉末混入老太君熏香里的粗使婆子。
那婆子被按倒在地时还在嘶喊:“冤枉!那是驱虫的香草粉!”
李婉儿蹲下身,指尖捻起一点粉末,凑到婆子鼻前:“驱虫?这‘醉梦散’的味道,烧起来无色无味,闻久了却能让人昏沉嗜睡,精神恍惚。是谁让你把这东西混进老太君屋里的?说出来,或可免你一死。”她的声音很轻,却像冰锥刺进婆子心里。
婆子看着李婉儿那双仿佛洞悉一切的眼睛,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瘫软下去,抖着嘴唇吐出一个名字。
夜色再次笼罩帝京时,镇国公府终于暂时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空气里紧绷的弦并未松弛。
李婉儿独自坐在杨清妮书房的外间,就着一盏孤灯,飞快地在一本看似普通的家用账册上勾画着。
她将今日发生的一切,王通的刁难、内贼的招供、婆子的供词,以及她依据蛛丝马迹推断出的对方下一步可能针对府中几位年幼少爷的阴谋,全部用只有她和杨清妮才懂的密语,融入了一笔笔柴米油盐的开支记录里。
急促的马蹄声踏碎帝京黎明的寂静,国公府沉重的朱漆大门在杨清妮马前霍然洞开。她一身风尘,披风上凝结着北疆的寒霜,径直踏入书房。
外间的小几上,那本摊开的账册静静放着,墨迹已干。 李婉儿无声地出现,奉上一盏热茶,低声道:“太君,一切安好。账目有些不清,奴婢斗胆记了几笔,请您过目。”
杨清妮的目光掠过账册上那些看似平常的数字和货品名,指尖在几个特定的勾画处微微停顿。密语在她脑中迅速解码——王通逼宫,内贼招供,断指线索,熏香投毒,目标幼孙……每一行字都像一根冰冷的针,刺向她重生归来的心脏。
丞相府的手,已经肆无忌惮地伸进了她的家门,甚至想断她吴家的根! 她端起茶盏,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眼底翻涌的滔天杀意。
指尖在杯沿轻轻一叩,那本承载了所有惊心动魄的账册,连同李婉儿递上的、记录了婆子供词和断指人详细特征的纸条,被杨清妮面无表情地凑近烛火。
火苗贪婪地舔舐上来,瞬间将纸张吞噬,化为几片蜷曲飞舞的灰烬,无声地飘落在冰冷的地砖上。
“府里,该彻底打扫了。”杨清妮的声音平静无波,却比北疆最凛冽的寒风更刺骨。
她抬眼,目光穿透紧闭的窗棂,投向皇城的方向,那里是权力与阴谋交织的漩涡中心。
“备帖。”她对着垂手肃立的李婉儿吩咐,每一个字都淬着冰,“明日,递到丞相府。就说……老身远行归来,得了几味北地‘特产’,请赵相过府,共品新茶。
”烛火在她眼中跳动,映出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潭。
王通冷哼一声,从袖中抽出一封皱巴巴的信笺,啪地甩在桌上:“自己看!上面盖着你们府上的私印!铁证如山!” 李婉儿缓步上前,并未立刻去碰那信,目光只在那熟悉的印鉴上停留一瞬,便转向信纸本身。纸是常见的竹纸,墨迹却有些浮,不似府中惯用的沉墨。
她伸出指尖,极快地捻了一下信纸边缘,又凑近鼻端似有若无地嗅了嗅,随即抬头,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疑惑:“大人,这印鉴确是府中之物。只是……这墨迹,似乎刚干不久?且带着一股南街‘墨韵轩’特有的松烟气味。府中采买用墨,向来只用北城‘翰墨斋’的老松烟。这信,恐是伪造之物,不知是哪个宵小窃了府中印章,意图构陷?”
王通脸色微变,眼神闪烁:“哼!牙尖嘴利!墨迹干湿岂能作准?印章在此便是铁证!至于库银……”
“库银失窃一事,婉儿已有眉目。”李婉儿截断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昨夜丑时三刻,后角门值守的赵三曾擅离片刻。更巧的是,今早在他床铺下的暗格里,搜出了尚未花用的五十两官银。”
她侧身示意,两名健仆立刻押着一个面如死灰、抖如筛糠的小厮进来,一包散碎银子哐当丢在地上。
“王大人,”李婉儿目光转向王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此人已招认,是受了外人重金收买,趁乱潜入内库偷盗。收买他的人,左手小指缺了一截。大人执掌巡城司,想必对帝京城内三教九流颇为熟悉,不知可否协助追查这断指之人?国公府上下,感激不尽。”
王通的额角渗出细密汗珠。断指?他当然知道那是谁的人!赵无极门下专干脏活的那个疤脸,左手小指就是被他自己剁掉的!这丫头……竟能挖出这条线?
他喉结滚动,强作镇定:“既……既然人赃并获,府里又查出了内贼,这库银失窃一案,本官自当详查。至于通敌信……”
他一把抓起桌上那封“密信”,胡乱塞回袖中,“兹事体大,本官需带回去再行勘验!告辞!”他几乎是落荒而逃,带着巡城司的人马灰溜溜撤出了国公府。
府门重新合拢,压抑的气氛却并未完全消散。
吴忠长舒一口气,看向李婉儿的眼神充满激赏与后怕:“婉儿丫头,多亏了你!否则今日……”
李婉儿摇摇头,脸上并无喜色,只有凝重:“忠伯,事情没完。库银是饵,通敌信是刀,真正的杀招恐怕还在后面。那断指人既是赵相门下,今日不成,必有后手。府中上下,必须立刻肃清!”
她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烦请您即刻召集所有仆役,尤其是新进半年内的,我要亲自过一遍名册。还有,老太君的书房和几位少爷的住处,需加派绝对可靠的人手,日夜轮值,任何人不得擅入!”
肃清行动在压抑的沉默中迅速展开。李婉儿雷厉风行,名册核对、单独问询、暗查行踪,手段干脆利落,竟真让她从浆洗房揪出一个试图将一包可疑粉末混入老太君熏香里的粗使婆子。
那婆子被按倒在地时还在嘶喊:“冤枉!那是驱虫的香草粉!”
李婉儿蹲下身,指尖捻起一点粉末,凑到婆子鼻前:“驱虫?这‘醉梦散’的味道,烧起来无色无味,闻久了却能让人昏沉嗜睡,精神恍惚。是谁让你把这东西混进老太君屋里的?说出来,或可免你一死。”她的声音很轻,却像冰锥刺进婆子心里。
婆子看着李婉儿那双仿佛洞悉一切的眼睛,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瘫软下去,抖着嘴唇吐出一个名字。
夜色再次笼罩帝京时,镇国公府终于暂时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空气里紧绷的弦并未松弛。
李婉儿独自坐在杨清妮书房的外间,就着一盏孤灯,飞快地在一本看似普通的家用账册上勾画着。
她将今日发生的一切,王通的刁难、内贼的招供、婆子的供词,以及她依据蛛丝马迹推断出的对方下一步可能针对府中几位年幼少爷的阴谋,全部用只有她和杨清妮才懂的密语,融入了一笔笔柴米油盐的开支记录里。
急促的马蹄声踏碎帝京黎明的寂静,国公府沉重的朱漆大门在杨清妮马前霍然洞开。她一身风尘,披风上凝结着北疆的寒霜,径直踏入书房。
外间的小几上,那本摊开的账册静静放着,墨迹已干。 李婉儿无声地出现,奉上一盏热茶,低声道:“太君,一切安好。账目有些不清,奴婢斗胆记了几笔,请您过目。”
杨清妮的目光掠过账册上那些看似平常的数字和货品名,指尖在几个特定的勾画处微微停顿。密语在她脑中迅速解码——王通逼宫,内贼招供,断指线索,熏香投毒,目标幼孙……每一行字都像一根冰冷的针,刺向她重生归来的心脏。
丞相府的手,已经肆无忌惮地伸进了她的家门,甚至想断她吴家的根! 她端起茶盏,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眼底翻涌的滔天杀意。
指尖在杯沿轻轻一叩,那本承载了所有惊心动魄的账册,连同李婉儿递上的、记录了婆子供词和断指人详细特征的纸条,被杨清妮面无表情地凑近烛火。
火苗贪婪地舔舐上来,瞬间将纸张吞噬,化为几片蜷曲飞舞的灰烬,无声地飘落在冰冷的地砖上。
“府里,该彻底打扫了。”杨清妮的声音平静无波,却比北疆最凛冽的寒风更刺骨。
她抬眼,目光穿透紧闭的窗棂,投向皇城的方向,那里是权力与阴谋交织的漩涡中心。
“备帖。”她对着垂手肃立的李婉儿吩咐,每一个字都淬着冰,“明日,递到丞相府。就说……老身远行归来,得了几味北地‘特产’,请赵相过府,共品新茶。
”烛火在她眼中跳动,映出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