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急促的声音在花廊外落下,管事们呼吸一滞,目光齐刷刷投向杨清妮。
北疆军报!这四个字像冰锥扎进杨清妮的心口,她面上纹丝不动,只对那护卫略一点头:“知道了。传话给忠伯,让他速归,任何消息,第一时间报我。”
护卫领命退下。
花廊下死一般的寂静,管事们大气不敢出,只觉老太君那看似平静的目光扫过时,好像有千斤重压得人脊背发凉。
杨清妮收回视线,看向眼前这群掌管着国公府日常运转的大小管事,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府里近来,有些懈怠了。国公爷在北疆为国征战,刀头舔血。我们这些留在府里的,若连自家门户都守不严实,内务都理不顺当,岂不是让国公爷在前方寒心,让外人看我吴家的笑话?”
她目光如电,扫过几个眼神闪烁的管事。
“从今日起,府中规矩,一切从严。护卫轮值,十二时辰不间断,进出查验腰牌并登记,不许有半分疏漏。库房钥匙,由婉儿暂管。王嬷嬷,”
一个体态微胖、眼神精明的妇人连忙躬身,“日落之前,把近三个月所有账册、库房存单,送到我房里。”
“是,老太君。”王嬷嬷声音恭敬,额角却渗出汗珠,双腿微微颤抖。
“你们,”杨清妮的目光扫过所有人,“各司其职,把分内的事给我管好了。该采买的,按需按例;该修缮的,及时报备。谁那里出了纰漏,或是让我发现有人吃里扒外、中饱私囊……”她顿了顿,语气陡然转寒,“莫怪我这把老骨头,不讲情面!”
“谨遵老太君吩咐!”管事们齐声应诺,心头凛然。这位沉寂多年的老太君,一出手便如雷霆,哪里还有半分病弱之态?
接下来的日子,国公府仿佛一架生锈的机器被重新上紧了发条。护卫巡逻的脚步明显密集,腰板挺得笔直。仆役们做事也利索了许多,私下里嘀咕的声音都小了下去。
李婉儿捧着厚厚的账册进到杨清妮的院落,王嬷嬷则候在门外,神色不安。
这几天杨清妮并未深居简出。她时常在府中走动,目光锐利地扫过各处角落。这日午后,她走到了府邸西侧的演武场。
场中,几名十几岁的吴家旁支子弟正懒洋洋地拿着木剑比划,动作绵软无力,嬉笑打闹,毫无章法,远处树荫下,还歪着几个年纪更小的,打着哈欠,身子歪歪斜斜的站着, 杨清妮站在边上看了一会,眉头越皱越紧。
前世吴家覆灭时,这些不成器的子弟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组织起来,如同待宰羔羊一样被屠杀。
她咳嗽一声,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盖过了场中的喧闹, 嬉笑声戛然而止。
那几个比划的男孩子看清来人,慌忙站直,脸上带着被抓包的尴尬和一丝不以为然,树荫下的几个也慌忙站好,缩着脖子。
“吴家以武立家,祖辈的刀剑,是砍下敌人头颅拼来的功勋。”
杨清妮走到场中,拿起一把闲置的木剑,掂了掂分量,目光扫过这些年轻的面孔。
“看看你们,握剑的手软绵绵的无力,下盘虚浮,眼神散乱!就凭这副样子,将来如何上阵杀敌?如何保家卫国?如何守住祖辈打下来的家业!”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敲在少年们的心上。
有人羞愧地低下头,也有人脸上依旧带着不服气的神情。
“从今日起,每日卯时三刻,到此集合。我要亲自看着你们练!”杨清妮将木剑拄在地上,沉声道,“站桩、劈刺、步法,一样样的给我从头练起!练不出样子,不准吃饭!吴家不养闲人!”
杨清妮亲自示范,纠正他们的动作,严厉得近乎苛刻一丝不苟,不容许动作的一点错误,少年们起初叫苦连天,但看到七旬的老太君亲自示范,那木剑劈出时带起的风声和飒爽的身姿,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
渐渐地,演武场上少年呼喝声变得整齐有力,汗水浸透了衣衫,眼神也渐渐凝聚起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训练间隙,杨清妮也会坐在场边石凳上,唤过练得最狠、眼神最亮的几个少年,如吴明、吴勇,和他们随意地聊些家常。
“明哥儿,前些日子你二叔从北边庄子上回来,可带了什么新鲜玩意儿?”她神情放松闲聊着。
吴明抹了把汗,喘着气:“回老太君,二叔就带了点山货,还有……哦,对了,提了一嘴,说庄子里有个老猎户,前阵子进山打猎,在野狼谷深处,好像捡到过一块烧焦的铁片,上面有古怪的花纹,不像咱们大梁的东西,倒像是北蛮那边的。
老猎户觉得晦气,又扔回山沟里了。
” 野狼谷?烧焦的铁片?古怪花纹?杨清妮心头猛地一跳。野狼谷正是前世吴镇山遇伏之地附近!
她面上不动声色:“哦?倒是稀奇。那老猎户可还在庄上?”
“在的在的。”吴明点头。
“嗯。”杨清妮不再多问,只叮嘱道,“用心练,力气是保命的根本。”
数日后,府中设宴,名义上是老太君病愈,宴请几位与国公府素有来往的老亲故旧,实则是杨清妮有意为之,一来试探各方反应,二来也是将整顿后的府邸展现于人前。
席面摆在宽敞的花厅,灯火通明。
几位受邀的老将军、与吴家交好的文官以及他们的家眷陆续到来,气氛看似热络,实则每个人都在探听虚实。
杨清妮坐在主位,精神抖擞,与宾客谈笑风生,人情世故滴水不漏。
李婉儿侍立在身边,目光机警地留意着厅内动静。
吴忠也已回府,此刻正隐在厅外廊柱的阴影里,对杨清妮微微摇头,示意北疆军报暂无新消息,但查粮草之事已有眉目,牵扯到兵部一个不起眼的仓曹小吏。
菜上五味,酒过三巡,一个负责传菜的粗使丫鬟端着最后一碟精致的点心,低着头快步走向主桌,就在她靠近杨清妮席位时,脚下似乎被什么绊了一下,整个人向前扑倒,手中托盘连同那碟点心猛地飞向前!
惊呼声中,点心碟子直直砸向杨清妮身前的桌案!眼看就要撞翻桌子。
北疆军报!这四个字像冰锥扎进杨清妮的心口,她面上纹丝不动,只对那护卫略一点头:“知道了。传话给忠伯,让他速归,任何消息,第一时间报我。”
护卫领命退下。
花廊下死一般的寂静,管事们大气不敢出,只觉老太君那看似平静的目光扫过时,好像有千斤重压得人脊背发凉。
杨清妮收回视线,看向眼前这群掌管着国公府日常运转的大小管事,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府里近来,有些懈怠了。国公爷在北疆为国征战,刀头舔血。我们这些留在府里的,若连自家门户都守不严实,内务都理不顺当,岂不是让国公爷在前方寒心,让外人看我吴家的笑话?”
她目光如电,扫过几个眼神闪烁的管事。
“从今日起,府中规矩,一切从严。护卫轮值,十二时辰不间断,进出查验腰牌并登记,不许有半分疏漏。库房钥匙,由婉儿暂管。王嬷嬷,”
一个体态微胖、眼神精明的妇人连忙躬身,“日落之前,把近三个月所有账册、库房存单,送到我房里。”
“是,老太君。”王嬷嬷声音恭敬,额角却渗出汗珠,双腿微微颤抖。
“你们,”杨清妮的目光扫过所有人,“各司其职,把分内的事给我管好了。该采买的,按需按例;该修缮的,及时报备。谁那里出了纰漏,或是让我发现有人吃里扒外、中饱私囊……”她顿了顿,语气陡然转寒,“莫怪我这把老骨头,不讲情面!”
“谨遵老太君吩咐!”管事们齐声应诺,心头凛然。这位沉寂多年的老太君,一出手便如雷霆,哪里还有半分病弱之态?
接下来的日子,国公府仿佛一架生锈的机器被重新上紧了发条。护卫巡逻的脚步明显密集,腰板挺得笔直。仆役们做事也利索了许多,私下里嘀咕的声音都小了下去。
李婉儿捧着厚厚的账册进到杨清妮的院落,王嬷嬷则候在门外,神色不安。
这几天杨清妮并未深居简出。她时常在府中走动,目光锐利地扫过各处角落。这日午后,她走到了府邸西侧的演武场。
场中,几名十几岁的吴家旁支子弟正懒洋洋地拿着木剑比划,动作绵软无力,嬉笑打闹,毫无章法,远处树荫下,还歪着几个年纪更小的,打着哈欠,身子歪歪斜斜的站着, 杨清妮站在边上看了一会,眉头越皱越紧。
前世吴家覆灭时,这些不成器的子弟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组织起来,如同待宰羔羊一样被屠杀。
她咳嗽一声,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盖过了场中的喧闹, 嬉笑声戛然而止。
那几个比划的男孩子看清来人,慌忙站直,脸上带着被抓包的尴尬和一丝不以为然,树荫下的几个也慌忙站好,缩着脖子。
“吴家以武立家,祖辈的刀剑,是砍下敌人头颅拼来的功勋。”
杨清妮走到场中,拿起一把闲置的木剑,掂了掂分量,目光扫过这些年轻的面孔。
“看看你们,握剑的手软绵绵的无力,下盘虚浮,眼神散乱!就凭这副样子,将来如何上阵杀敌?如何保家卫国?如何守住祖辈打下来的家业!”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敲在少年们的心上。
有人羞愧地低下头,也有人脸上依旧带着不服气的神情。
“从今日起,每日卯时三刻,到此集合。我要亲自看着你们练!”杨清妮将木剑拄在地上,沉声道,“站桩、劈刺、步法,一样样的给我从头练起!练不出样子,不准吃饭!吴家不养闲人!”
杨清妮亲自示范,纠正他们的动作,严厉得近乎苛刻一丝不苟,不容许动作的一点错误,少年们起初叫苦连天,但看到七旬的老太君亲自示范,那木剑劈出时带起的风声和飒爽的身姿,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
渐渐地,演武场上少年呼喝声变得整齐有力,汗水浸透了衣衫,眼神也渐渐凝聚起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训练间隙,杨清妮也会坐在场边石凳上,唤过练得最狠、眼神最亮的几个少年,如吴明、吴勇,和他们随意地聊些家常。
“明哥儿,前些日子你二叔从北边庄子上回来,可带了什么新鲜玩意儿?”她神情放松闲聊着。
吴明抹了把汗,喘着气:“回老太君,二叔就带了点山货,还有……哦,对了,提了一嘴,说庄子里有个老猎户,前阵子进山打猎,在野狼谷深处,好像捡到过一块烧焦的铁片,上面有古怪的花纹,不像咱们大梁的东西,倒像是北蛮那边的。
老猎户觉得晦气,又扔回山沟里了。
” 野狼谷?烧焦的铁片?古怪花纹?杨清妮心头猛地一跳。野狼谷正是前世吴镇山遇伏之地附近!
她面上不动声色:“哦?倒是稀奇。那老猎户可还在庄上?”
“在的在的。”吴明点头。
“嗯。”杨清妮不再多问,只叮嘱道,“用心练,力气是保命的根本。”
数日后,府中设宴,名义上是老太君病愈,宴请几位与国公府素有来往的老亲故旧,实则是杨清妮有意为之,一来试探各方反应,二来也是将整顿后的府邸展现于人前。
席面摆在宽敞的花厅,灯火通明。
几位受邀的老将军、与吴家交好的文官以及他们的家眷陆续到来,气氛看似热络,实则每个人都在探听虚实。
杨清妮坐在主位,精神抖擞,与宾客谈笑风生,人情世故滴水不漏。
李婉儿侍立在身边,目光机警地留意着厅内动静。
吴忠也已回府,此刻正隐在厅外廊柱的阴影里,对杨清妮微微摇头,示意北疆军报暂无新消息,但查粮草之事已有眉目,牵扯到兵部一个不起眼的仓曹小吏。
菜上五味,酒过三巡,一个负责传菜的粗使丫鬟端着最后一碟精致的点心,低着头快步走向主桌,就在她靠近杨清妮席位时,脚下似乎被什么绊了一下,整个人向前扑倒,手中托盘连同那碟点心猛地飞向前!
惊呼声中,点心碟子直直砸向杨清妮身前的桌案!眼看就要撞翻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