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在官道上疾驰,车轮碾压过不平的路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吴浩然紧握缰绳、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前方和两侧、杨清妮坐在车厢内,指尖反复摩挲着那支冰冷的箭杆,东宫独有的徽记烙铁般烫着她的指尖。
“祖母,前方就是京城南门。”吴浩然的声音透过车帘传来,带着不易察觉的紧绷。
杨清妮掀开车帘一角。高大的城门楼下,盘查的卫兵比平日多了数倍,对进出城的人流查验得格外仔细。气氛凝重得让人透不过气。
“正常通过。”她放下车帘,声音平稳。
马车随着人流缓缓靠近城门。一名队长模样的官军抬手拦下。
“车内何人?所为何事?”军官例行公事地询问,眼神却带着审视。
吴浩然出示了镇国公府的令牌。“镇国公府家眷,回府省亲。”
军官仔细查验了令牌,又探头朝车厢内看了看。见到端坐的杨清妮,他神色微变,立刻抱拳行礼。“原来是老太君。末将失礼,这就放行。”
栏杆抬起,马车重新启动,驶入城门洞的阴影中。
就在车轮即将碾过城门线的那一刻,另一队骑兵从城内疾驰而来,为首者高喊:“且慢!奉上令,严查所有入城车辆人员!”
先前的军官一愣,忙抬手示意马车停下。
吴浩然勒住缰绳,眉头紧锁。杨清妮端坐不动,指尖却微微收拢。
后来的骑兵队长策马上前,目光扫过马车。“车内何人?”
“镇国公府老太君。”吴浩然沉声应答,再次出示令牌。
那队长瞥了眼令牌,并未如先前军官般敬畏,反而冷哼道:“可有中书门下颁发的特许通行文书?非常时期,无文书者一律需接受详细盘查。”
吴浩然脸色一沉。“镇国公府车驾何时需要那劳什子文书?”
“此乃上谕!谁敢不从?”队长态度强硬,挥手示意手下上前。“请老太君下车接受查验!”
几名兵士上前欲掀车帘。吴浩然唰地抽出佩剑,横在马前。“放肆!”
气氛瞬间剑拔弩张。城门口的百姓纷纷退避,守城士兵也紧张地握紧了兵器。
“浩然,收剑。”杨清妮的声音从车内传出,平静无波。
吴浩然犹豫一瞬,依言收回佩剑,但眼神依旧凌厉地盯着对方。
车帘被挑起,杨清妮缓步下车。她目光扫过那骑兵队长,最终落在他身后的副将身上。“刘副将,别来无恙。”
那副将身体明显一僵,下意识地避开她的注视。
骑兵队长见状,语气稍有收敛,但仍坚持道:“老太君见谅,职责所在,需查验车厢。”
杨清妮微微颔首。“请便。”
兵士上前粗略检查了车厢,一无所获。队长脸上闪过一丝不甘。
杨清妮却忽然开口,问那副将:“刘副将,尊夫人旧疾可好些了?去年老身荐去的太医可还顶用?”
刘副将额头渗出细汗,低声道:“劳老太君挂心,内人已大好...”
“既已大好,便好。”杨清妮打断他,目光转向骑兵队长,“查验可结束了?老身还需尽快入宫面圣。”
队长咬牙,似在权衡。刘副悄悄拉了他一把,低声耳语了几句。队长脸色变了变,最终侧身让开道路。“老太君请。”
马车重新启动,驶入京城内街。
直到远离城门,吴浩然才低声问:“祖母,为何拦我?那等宵小...”
“那不是宵小,是探路的石头。”杨清妮声音低沉,“他们在试探我们的反应,更想拖延时间。若刚才动了手,正合他们意。”
京城街道看似如常、商铺营业、行人往来、但杨清妮敏锐地察觉到异样,巡城的金吾卫频率更高、且多是生面孔、几条主要街道的巷口、都有看似闲散实则警惕的汉子蹲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力。
“先去国公府。”杨清妮吩咐。
马车转向,朝着城东的镇国公府驶去。越靠近府邸,街面越发冷清。往日府邸门前车水马龙,今日却门可罗雀,连往常在附近摆摊的小贩也不见了踪影。
府门紧闭,唯有角门开着。两名陌生家丁守在门口,目光锐利。
吴浩然脸色一变。“那不是我们府上的人!”
马车未停,径直驶过国公府门前。透过车窗缝隙,杨清妮看到隔壁尚书府的侧门飞快地开合了一下,一个熟悉的身影迅速对她打了个手势——三指并拢,指了指皇城方向。
那是兵部老尚书的家仆,那个手势是昔日军中示警的暗号,意为“极度危险,速离”。
“祖母?”吴浩然也看到了,声音紧绷。
“去西市,找吴记绸缎庄。”杨清妮果断下令。那是镇国公府暗中经营的一处产业,也是情报收集点。
马车转入西市喧闹的街道,人声鼎沸暂时掩盖了紧张。吴记绸缎庄门面不大,生意却不错。马车停在后巷,吴浩然率先下车,警惕地环顾四周后才扶杨清妮下车。
掌柜的老吴是府里老人,一见他们,立刻将人引入内室,神色惊慌。
“老太君,世子,你们怎么回来了?”老吴急道,“府邸被宫里的侍卫看起来了,说是保护,实则是软禁!我们这几日也被人盯着,消息根本传不出去!”
“京城到底发生了何事?”杨清妮问。
老吴压低声音:“陛下已十日未早朝了,说是突发恶疾,在深宫休养。如今是太子监国。可...可这戒严的架势,根本不寻常。昨日还有几位御史大夫试图求见陛下,都被东宫卫队挡了回来。丞相赵无极近日频繁出入东宫...”
杨清妮沉思片刻。“老吴,想办法联络我们在禁军中的旧人,探听宫内的真实情况。浩然,你亲自去一趟张将军府上,他母亲被赵无极控制,但他今日选择了我们,需防赵无极报复灭口。”
吴浩然点头,立刻转身离去。
老吴也领命而去安排。
内室只剩杨清妮一人、她再次拿出那支箭和那封密信,箭矢的制式、铭文,确是东宫卫队专用。
密信的笔迹,她越看越觉得心惊,那运笔的细微习惯,与她记忆中太子年少时临摹先帝字帖的笔法有几分诡异的相似。
难道不仅仅是赵无极?太子也参与其中?或者...太子本身就是主导?
这个念头让她心底生寒。若真如此,陛下所谓的“病重”恐怕也另有蹊跷。此时贸然求见,非但见不到陛下,恐怕会自投罗网。
必须在见到陛下之前,拿到更有力的证据,或者,找到一个能确保她安全见到陛下的人
她想起一个人——常年称病不出的皇叔祖,惠亲王。
他是先帝幼弟、地位尊崇、且因不涉朝政,反而未被各方势力渗透、最重要的是、他手握先帝御赐的金锏,有直入禁宫、叩谒陛下的特权。
只是惠亲王深居简出,如何能见到他?又如何能让他相信并插手此事?
窗外隐约传来一阵骚动,夹杂着马蹄声和呵斥声。老吴慌慌张张跑进来。
“老太君,外面来了好多巡防营的人,正在挨家盘查!像是冲着我们来的!”
杨清妮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寒意。风暴已然来临,她没有退路。
“从密道走。”她站起身,眼神恢复锐利,“我们去惠亲王府。”
吴浩然紧握缰绳、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前方和两侧、杨清妮坐在车厢内,指尖反复摩挲着那支冰冷的箭杆,东宫独有的徽记烙铁般烫着她的指尖。
“祖母,前方就是京城南门。”吴浩然的声音透过车帘传来,带着不易察觉的紧绷。
杨清妮掀开车帘一角。高大的城门楼下,盘查的卫兵比平日多了数倍,对进出城的人流查验得格外仔细。气氛凝重得让人透不过气。
“正常通过。”她放下车帘,声音平稳。
马车随着人流缓缓靠近城门。一名队长模样的官军抬手拦下。
“车内何人?所为何事?”军官例行公事地询问,眼神却带着审视。
吴浩然出示了镇国公府的令牌。“镇国公府家眷,回府省亲。”
军官仔细查验了令牌,又探头朝车厢内看了看。见到端坐的杨清妮,他神色微变,立刻抱拳行礼。“原来是老太君。末将失礼,这就放行。”
栏杆抬起,马车重新启动,驶入城门洞的阴影中。
就在车轮即将碾过城门线的那一刻,另一队骑兵从城内疾驰而来,为首者高喊:“且慢!奉上令,严查所有入城车辆人员!”
先前的军官一愣,忙抬手示意马车停下。
吴浩然勒住缰绳,眉头紧锁。杨清妮端坐不动,指尖却微微收拢。
后来的骑兵队长策马上前,目光扫过马车。“车内何人?”
“镇国公府老太君。”吴浩然沉声应答,再次出示令牌。
那队长瞥了眼令牌,并未如先前军官般敬畏,反而冷哼道:“可有中书门下颁发的特许通行文书?非常时期,无文书者一律需接受详细盘查。”
吴浩然脸色一沉。“镇国公府车驾何时需要那劳什子文书?”
“此乃上谕!谁敢不从?”队长态度强硬,挥手示意手下上前。“请老太君下车接受查验!”
几名兵士上前欲掀车帘。吴浩然唰地抽出佩剑,横在马前。“放肆!”
气氛瞬间剑拔弩张。城门口的百姓纷纷退避,守城士兵也紧张地握紧了兵器。
“浩然,收剑。”杨清妮的声音从车内传出,平静无波。
吴浩然犹豫一瞬,依言收回佩剑,但眼神依旧凌厉地盯着对方。
车帘被挑起,杨清妮缓步下车。她目光扫过那骑兵队长,最终落在他身后的副将身上。“刘副将,别来无恙。”
那副将身体明显一僵,下意识地避开她的注视。
骑兵队长见状,语气稍有收敛,但仍坚持道:“老太君见谅,职责所在,需查验车厢。”
杨清妮微微颔首。“请便。”
兵士上前粗略检查了车厢,一无所获。队长脸上闪过一丝不甘。
杨清妮却忽然开口,问那副将:“刘副将,尊夫人旧疾可好些了?去年老身荐去的太医可还顶用?”
刘副将额头渗出细汗,低声道:“劳老太君挂心,内人已大好...”
“既已大好,便好。”杨清妮打断他,目光转向骑兵队长,“查验可结束了?老身还需尽快入宫面圣。”
队长咬牙,似在权衡。刘副悄悄拉了他一把,低声耳语了几句。队长脸色变了变,最终侧身让开道路。“老太君请。”
马车重新启动,驶入京城内街。
直到远离城门,吴浩然才低声问:“祖母,为何拦我?那等宵小...”
“那不是宵小,是探路的石头。”杨清妮声音低沉,“他们在试探我们的反应,更想拖延时间。若刚才动了手,正合他们意。”
京城街道看似如常、商铺营业、行人往来、但杨清妮敏锐地察觉到异样,巡城的金吾卫频率更高、且多是生面孔、几条主要街道的巷口、都有看似闲散实则警惕的汉子蹲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力。
“先去国公府。”杨清妮吩咐。
马车转向,朝着城东的镇国公府驶去。越靠近府邸,街面越发冷清。往日府邸门前车水马龙,今日却门可罗雀,连往常在附近摆摊的小贩也不见了踪影。
府门紧闭,唯有角门开着。两名陌生家丁守在门口,目光锐利。
吴浩然脸色一变。“那不是我们府上的人!”
马车未停,径直驶过国公府门前。透过车窗缝隙,杨清妮看到隔壁尚书府的侧门飞快地开合了一下,一个熟悉的身影迅速对她打了个手势——三指并拢,指了指皇城方向。
那是兵部老尚书的家仆,那个手势是昔日军中示警的暗号,意为“极度危险,速离”。
“祖母?”吴浩然也看到了,声音紧绷。
“去西市,找吴记绸缎庄。”杨清妮果断下令。那是镇国公府暗中经营的一处产业,也是情报收集点。
马车转入西市喧闹的街道,人声鼎沸暂时掩盖了紧张。吴记绸缎庄门面不大,生意却不错。马车停在后巷,吴浩然率先下车,警惕地环顾四周后才扶杨清妮下车。
掌柜的老吴是府里老人,一见他们,立刻将人引入内室,神色惊慌。
“老太君,世子,你们怎么回来了?”老吴急道,“府邸被宫里的侍卫看起来了,说是保护,实则是软禁!我们这几日也被人盯着,消息根本传不出去!”
“京城到底发生了何事?”杨清妮问。
老吴压低声音:“陛下已十日未早朝了,说是突发恶疾,在深宫休养。如今是太子监国。可...可这戒严的架势,根本不寻常。昨日还有几位御史大夫试图求见陛下,都被东宫卫队挡了回来。丞相赵无极近日频繁出入东宫...”
杨清妮沉思片刻。“老吴,想办法联络我们在禁军中的旧人,探听宫内的真实情况。浩然,你亲自去一趟张将军府上,他母亲被赵无极控制,但他今日选择了我们,需防赵无极报复灭口。”
吴浩然点头,立刻转身离去。
老吴也领命而去安排。
内室只剩杨清妮一人、她再次拿出那支箭和那封密信,箭矢的制式、铭文,确是东宫卫队专用。
密信的笔迹,她越看越觉得心惊,那运笔的细微习惯,与她记忆中太子年少时临摹先帝字帖的笔法有几分诡异的相似。
难道不仅仅是赵无极?太子也参与其中?或者...太子本身就是主导?
这个念头让她心底生寒。若真如此,陛下所谓的“病重”恐怕也另有蹊跷。此时贸然求见,非但见不到陛下,恐怕会自投罗网。
必须在见到陛下之前,拿到更有力的证据,或者,找到一个能确保她安全见到陛下的人
她想起一个人——常年称病不出的皇叔祖,惠亲王。
他是先帝幼弟、地位尊崇、且因不涉朝政,反而未被各方势力渗透、最重要的是、他手握先帝御赐的金锏,有直入禁宫、叩谒陛下的特权。
只是惠亲王深居简出,如何能见到他?又如何能让他相信并插手此事?
窗外隐约传来一阵骚动,夹杂着马蹄声和呵斥声。老吴慌慌张张跑进来。
“老太君,外面来了好多巡防营的人,正在挨家盘查!像是冲着我们来的!”
杨清妮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寒意。风暴已然来临,她没有退路。
“从密道走。”她站起身,眼神恢复锐利,“我们去惠亲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