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驶入镇国公府,杨清妮径直走向书房。她吩咐李婉儿立即召集吴浩然和暗卫队长。
三人很快赶到书房。杨清妮将太后所赐玉镯放在案上,示意他们靠近些。
“宫里情况如何?”吴浩然关切地问道。
杨清妮将养心殿发生的事简要说明、重点提到陆太医和那个药瓶,她拿起玉镯,指尖划过上面的云纹。
“太后为何赐予此物?”暗卫队长问道。
杨清妮将玉镯翻转、露出内侧一道细微的刻痕,“这不是普通的赏赐。三十年前先帝中毒时、太后还是皇后、那时她就戴着这只玉镯。”
李婉儿轻声问道:“老夫人为何提及三十年前?”
杨清妮的目光扫过三人。“今日在宫中,陆太医的孙女映雪告诉我,陛下所中之毒与三十年前先帝中的毒一模一样。”
书房内一片寂静。吴浩然最先反应过来:“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面对的敌人比想象中更可怕。”杨清妮的手指轻轻叩击桌面,“一个能使用三十年前就该失传的毒药的人,一个能同时在两朝帝王身上下毒的人。”
暗卫队长沉思片刻:“需要属下去调查陆太医吗?”
杨清妮摇头:“太后已经控制太医院,我们不必插手。但有一件事需要你立刻去办。”
她取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地址。“去这个地方,找到三十年前在先帝身边伺候过的老宫人。记住,要暗中进行,不要惊动任何人。”
暗卫队长接过纸条,迅速离去。
吴浩然皱眉思索:“祖母是否怀疑朝廷中有人与三十年前的旧案有关?”
“不是怀疑,是确定。”杨清妮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赵无极今日在宫中的表现太过异常。他似乎在拖延时间,等待什么。”
李婉儿突然开口:“老夫人,那只玉镯上的云纹,我似乎在哪里见过。”
杨清妮将玉镯递给她。李婉儿仔细端详,忽然想起什么:“在老爷子的书房里,有一本旧医书,上面就有这样的纹样。”
三人立即前往老国公的书房。这里保持着他生前的模样,书架上摆满了兵法和医书。
李婉儿很快找到那本泛黄的医书。书页已经发黄,但扉页上的云纹与玉镯上的几乎一模一样。
吴浩然翻看书页:“这是陆家先祖所着的医书。祖父怎么会有这个?”
杨清妮接过医书,发现书页间夹着一封信。信封已经泛黄,上面没有任何署名。
她小心地取出信纸,上面的字迹依稀可辨。这是一封关于某种罕见毒药的书信,提到需要特定的药材和炼制方法。
信的末尾画着一个特殊的符号,与太后玉佩上的龙纹十分相似。
“看来老国公早就怀疑陆家与先帝之死有关。”杨清妮的声音很轻,“但他为什么没有追究下去?”
吴浩然指着信纸一角:“这里有个日期,正是祖父出征前三天。”
书房内再次陷入沉默。每个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老国公可能因为发现了什么而被灭口。
李婉儿突然低声说:“有人来了。”
杨清妮迅速收起信件和医书。吴浩然走到门边,小心地推开一条缝。
“是二叔。”他轻声说道,眉头微皱,“他很少来祖父的书房。”
杨清妮示意李婉儿去开门。门外站着吴家二爷吴远,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
“母亲怎么也在这里?”吴远走进书房,目光扫过书架,“我正好想找些父亲留下的兵书看看。”
杨清妮平静地看着他:“正要回去。浩然,陪你二叔找书吧。”
走出书房时,杨清妮注意到吴远的衣袖上沾着些许粉尘,像是刚从某个久未打扫的地方出来。
回到自己院中,杨清妮立即召来心腹丫鬟:“去查二爷今天都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
丫鬟离去后,李婉儿轻声问:“老夫人怀疑二爷?”
“不是怀疑,是谨慎。”杨清妮收起玉镯,“在这个府里,我们能相信的人不多。”
傍晚时分,暗卫队长回来了。他带来一个消息:那个地址已经空无一人,邻居说老人一个月前就被接走了,说是去投靠远亲。
“接走他的人长什么样?”杨清妮问道。
“邻居说是个中年男子,衣着普通,但骑的马却是上等战马。”暗卫队长答道,“最重要的是,那人左手只有四根手指。”
杨清妮的脸色微变。她想起赵无极的一个心腹侍卫就是这样特征。
李婉儿端来茶点,轻声提醒:“老夫人,该用晚膳了。”
晚膳时分,吴远一反常态地没有出现。下人说他身体不适,在房中休息。
杨清妮派去的丫鬟回来禀报:二爷下午确实出过府,去了城西的一家茶馆。
“那家茶馆是赵家族人开的。”吴浩然低声说道,“二叔去那里做什么?”
杨清妮放下筷子:“婉儿,去请二爷过来用膳,就说我特地让人炖了他爱喝的汤。”
吴远最终还是来了,脸色确实不太好。用膳期间,他很少说话,眼神闪烁不定。
膳后,杨清妮叫住要离开的吴远:“远儿,陪为娘走走吧。”
月光下的庭院格外寂静。杨清妮看似随意地问道:“你父亲去世前,可曾交代过你什么特别的事?”
吴远脚步微顿:“母亲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近日总是梦见你父亲。”杨清妮叹息道,“想起很多往事。”
吴远沉默片刻:“父亲只嘱咐我要辅佐好兄长,守护好吴家。”
就在这时,一个黑衣人突然从暗处跃出,直扑杨清妮。吴远下意识地挡在她身前。
暗卫队长及时出现,与黑衣人交手数招后将其制服。但黑衣人立即咬破口中的毒囊,顷刻间气绝身亡。
吴远脸色苍白地看着地上的尸体:“这是什么人?竟敢潜入镇国公府行刺!”
暗卫队长检查尸体后禀报:“此人身上有北蛮图腾,但用的兵器却是朝廷制式。”
杨清妮看着吴远惊魂未定的表情,心中已有计较。她吩咐暗卫队长处理尸体,然后对吴远说:“今晚之事,不要声张。”
回到房中,杨清妮取出那本医书和信件,对着烛光仔细研究。玉镯在烛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上面的云纹似乎更加清晰了。
李婉儿为她披上外衣:“老夫人,夜深了。”
杨清妮的目光仍停留在那些云纹上:“婉儿,你觉得这些纹路像什么?”
李婉儿仔细看了会儿:“像云,又像水流,还有点像……某种文字?”
就在这时,玉镯突然微微发热。杨清妮感到一阵心悸,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即将浮现。
她轻轻转动玉镯,发现当某个特定角度的烛光照在云纹上时,那些纹路竟然投射出些许模糊的影子。
李婉儿连忙取来纸笔,小心地拓下那些投影。纸上渐渐显现出几行模糊的字迹,似乎是一首诗,又像是一道药方。
杨清妮注视着那些字迹,脸色渐渐凝重。她认出那是老国公的笔迹。
窗外忽然传来一声轻微的响动。杨清妮立刻吹灭蜡烛,将玉镯和纸张收入怀中。
黑暗中,她握住袖中的短剑,静静地等待着。
三人很快赶到书房。杨清妮将太后所赐玉镯放在案上,示意他们靠近些。
“宫里情况如何?”吴浩然关切地问道。
杨清妮将养心殿发生的事简要说明、重点提到陆太医和那个药瓶,她拿起玉镯,指尖划过上面的云纹。
“太后为何赐予此物?”暗卫队长问道。
杨清妮将玉镯翻转、露出内侧一道细微的刻痕,“这不是普通的赏赐。三十年前先帝中毒时、太后还是皇后、那时她就戴着这只玉镯。”
李婉儿轻声问道:“老夫人为何提及三十年前?”
杨清妮的目光扫过三人。“今日在宫中,陆太医的孙女映雪告诉我,陛下所中之毒与三十年前先帝中的毒一模一样。”
书房内一片寂静。吴浩然最先反应过来:“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面对的敌人比想象中更可怕。”杨清妮的手指轻轻叩击桌面,“一个能使用三十年前就该失传的毒药的人,一个能同时在两朝帝王身上下毒的人。”
暗卫队长沉思片刻:“需要属下去调查陆太医吗?”
杨清妮摇头:“太后已经控制太医院,我们不必插手。但有一件事需要你立刻去办。”
她取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地址。“去这个地方,找到三十年前在先帝身边伺候过的老宫人。记住,要暗中进行,不要惊动任何人。”
暗卫队长接过纸条,迅速离去。
吴浩然皱眉思索:“祖母是否怀疑朝廷中有人与三十年前的旧案有关?”
“不是怀疑,是确定。”杨清妮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赵无极今日在宫中的表现太过异常。他似乎在拖延时间,等待什么。”
李婉儿突然开口:“老夫人,那只玉镯上的云纹,我似乎在哪里见过。”
杨清妮将玉镯递给她。李婉儿仔细端详,忽然想起什么:“在老爷子的书房里,有一本旧医书,上面就有这样的纹样。”
三人立即前往老国公的书房。这里保持着他生前的模样,书架上摆满了兵法和医书。
李婉儿很快找到那本泛黄的医书。书页已经发黄,但扉页上的云纹与玉镯上的几乎一模一样。
吴浩然翻看书页:“这是陆家先祖所着的医书。祖父怎么会有这个?”
杨清妮接过医书,发现书页间夹着一封信。信封已经泛黄,上面没有任何署名。
她小心地取出信纸,上面的字迹依稀可辨。这是一封关于某种罕见毒药的书信,提到需要特定的药材和炼制方法。
信的末尾画着一个特殊的符号,与太后玉佩上的龙纹十分相似。
“看来老国公早就怀疑陆家与先帝之死有关。”杨清妮的声音很轻,“但他为什么没有追究下去?”
吴浩然指着信纸一角:“这里有个日期,正是祖父出征前三天。”
书房内再次陷入沉默。每个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老国公可能因为发现了什么而被灭口。
李婉儿突然低声说:“有人来了。”
杨清妮迅速收起信件和医书。吴浩然走到门边,小心地推开一条缝。
“是二叔。”他轻声说道,眉头微皱,“他很少来祖父的书房。”
杨清妮示意李婉儿去开门。门外站着吴家二爷吴远,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
“母亲怎么也在这里?”吴远走进书房,目光扫过书架,“我正好想找些父亲留下的兵书看看。”
杨清妮平静地看着他:“正要回去。浩然,陪你二叔找书吧。”
走出书房时,杨清妮注意到吴远的衣袖上沾着些许粉尘,像是刚从某个久未打扫的地方出来。
回到自己院中,杨清妮立即召来心腹丫鬟:“去查二爷今天都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
丫鬟离去后,李婉儿轻声问:“老夫人怀疑二爷?”
“不是怀疑,是谨慎。”杨清妮收起玉镯,“在这个府里,我们能相信的人不多。”
傍晚时分,暗卫队长回来了。他带来一个消息:那个地址已经空无一人,邻居说老人一个月前就被接走了,说是去投靠远亲。
“接走他的人长什么样?”杨清妮问道。
“邻居说是个中年男子,衣着普通,但骑的马却是上等战马。”暗卫队长答道,“最重要的是,那人左手只有四根手指。”
杨清妮的脸色微变。她想起赵无极的一个心腹侍卫就是这样特征。
李婉儿端来茶点,轻声提醒:“老夫人,该用晚膳了。”
晚膳时分,吴远一反常态地没有出现。下人说他身体不适,在房中休息。
杨清妮派去的丫鬟回来禀报:二爷下午确实出过府,去了城西的一家茶馆。
“那家茶馆是赵家族人开的。”吴浩然低声说道,“二叔去那里做什么?”
杨清妮放下筷子:“婉儿,去请二爷过来用膳,就说我特地让人炖了他爱喝的汤。”
吴远最终还是来了,脸色确实不太好。用膳期间,他很少说话,眼神闪烁不定。
膳后,杨清妮叫住要离开的吴远:“远儿,陪为娘走走吧。”
月光下的庭院格外寂静。杨清妮看似随意地问道:“你父亲去世前,可曾交代过你什么特别的事?”
吴远脚步微顿:“母亲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近日总是梦见你父亲。”杨清妮叹息道,“想起很多往事。”
吴远沉默片刻:“父亲只嘱咐我要辅佐好兄长,守护好吴家。”
就在这时,一个黑衣人突然从暗处跃出,直扑杨清妮。吴远下意识地挡在她身前。
暗卫队长及时出现,与黑衣人交手数招后将其制服。但黑衣人立即咬破口中的毒囊,顷刻间气绝身亡。
吴远脸色苍白地看着地上的尸体:“这是什么人?竟敢潜入镇国公府行刺!”
暗卫队长检查尸体后禀报:“此人身上有北蛮图腾,但用的兵器却是朝廷制式。”
杨清妮看着吴远惊魂未定的表情,心中已有计较。她吩咐暗卫队长处理尸体,然后对吴远说:“今晚之事,不要声张。”
回到房中,杨清妮取出那本医书和信件,对着烛光仔细研究。玉镯在烛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上面的云纹似乎更加清晰了。
李婉儿为她披上外衣:“老夫人,夜深了。”
杨清妮的目光仍停留在那些云纹上:“婉儿,你觉得这些纹路像什么?”
李婉儿仔细看了会儿:“像云,又像水流,还有点像……某种文字?”
就在这时,玉镯突然微微发热。杨清妮感到一阵心悸,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即将浮现。
她轻轻转动玉镯,发现当某个特定角度的烛光照在云纹上时,那些纹路竟然投射出些许模糊的影子。
李婉儿连忙取来纸笔,小心地拓下那些投影。纸上渐渐显现出几行模糊的字迹,似乎是一首诗,又像是一道药方。
杨清妮注视着那些字迹,脸色渐渐凝重。她认出那是老国公的笔迹。
窗外忽然传来一声轻微的响动。杨清妮立刻吹灭蜡烛,将玉镯和纸张收入怀中。
黑暗中,她握住袖中的短剑,静静地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