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夜审俘虏-《七旬老太守国门吴家儿郎镇山河》

  吴浩然还想劝阻,但见杨清妮神色坚决,只能在前引路。

  李婉儿迅速取来披风为杨清妮系上,三人沉默地走向府邸深处的地牢。

  地牢入口隐藏在花园假山之后,两名护卫见是老太君亲至,立即开启石门。

  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混合着铁锈和腐败的味道、石阶陡峭向下,壁上火把摇曳,地下的风阴冷潮湿。

  俘虏被粗重的铁链锁在石墙上、头颅低垂、听到脚步声,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火光映照下,他脸上新旧伤痕交错,嘴唇干裂。

  杨清妮从吴浩然手中接过烛台,缓步上前。

  就着烛光她仔细打量俘虏片刻,突然用北蛮语开口:“三十年前的雁门关,你也在吧?”

  俘虏瞳孔骤然收缩、喉结剧烈滚动,他张了张嘴、却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嘴角渗出暗红色的血沫。

  李婉儿箭步上前想要查看,杨清妮抬手制止:“别碰,是北蛮狼毒。”

  俘虏的咳嗽越来越急,黑血不断从口中涌出。

  他死死盯着杨清妮,眼神复杂、似乎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音,最后他艰难地抬起被锁链束缚的手,指向东方,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声响。

  吴浩然急忙上前探查脉搏,脸色凝重:“毒发作太快,已经没救了。”

  俘虏的手无力垂下、眼睛仍圆睁着,瞳孔里最后映出跳动的烛火、地牢中只剩下鲜血滴落的声音。

  杨清妮沉默片刻、弯腰拾起俘虏刚才指向东方时从指间滑落的一枚铜钱。

  这是大梁官制的铜钱、边缘却磨得异常光滑,显然经常被人摩挲。

  “狼毒发作需要特定的药引。”杨清妮端详着铜钱。

  “这个应该是他听到雁门关三个字才毒发作的,说明有人早他体内种下毒引,一旦涉及特定内容就会发作。”

  吴浩然皱眉:“好狠毒的手段、这样一来、就算俘虏想开口,也会没有机会开口的。”

  李婉儿轻声问道:“老夫人,他临死前手指向东方,是想暗示什么?”

  杨清妮将铜钱收进袖中:“东方是有可能是指东宫、但事情未必如此简单。”她转向吴浩然,“另一个俘虏在哪里?”

  “在隔壁牢房,已经加强了看守。”

  “带我去看看。”

  隔壁牢房的俘虏情况更加糟糕,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嘴角同样渗出黑血,显然体内也有毒。

  看到杨清妮进来,他惊恐地向后缩去,链子哗啦作响。

  杨清妮停在安全距离外,改用北蛮语:“你的同伴已经死了、死于你们主子设下的毒,就算你不说,也活不过今晚。”

  俘虏剧烈颤抖,牙齿打颤的声音清晰可闻。

  杨清妮继续道:“我知道你们北蛮战士不怕死、但被自己人算计,你觉得值得吗?雁门关那场战争,你们部落死了多少勇士?现在又被人当棋子用。”

  俘虏突然抬头,眼中闪过愤怒,用生硬的大梁话反驳:“不是利用!是合作!你们根本不懂...”

  他猛地闭嘴,脸色惨白,显然意识到自己失言。

  杨清妮抓住这一瞬间:“合作?你们与谁合作?东宫?丞相府?还是其他势力?”

  俘虏咬紧牙关不再说话,但眼神动摇得厉害。

  杨清妮忽然转变话题:“你腰间那个皮囊、是你们部落特有的工艺,上面刻的狼头图腾、只有上过战场立过战功的战士才能佩戴。”

  俘虏下意识摸向腰间的皮囊,手指微微发颤。

  “三十年前雁门关一战,北蛮先锋军中有个年轻的百夫长、擅长使用双刀,冲锋时总戴着狼头皮囊。”杨清妮声音平稳。

  “在那次战役中、他一人斩杀了我们七名将士,最后被吴家副将杨振国一箭射中左肩,负伤逃走。”

  俘虏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你...你怎么知道...”

  “因为射伤他的杨振国,是我的弟弟。”杨清妮直视他的眼睛。

  “他回来告诉我的,他说那个北蛮百夫长是他遇到过最勇猛的战士,若不是当时对方为救同伴露出一丝破绽,他会死在对方的手里。”

  俘虏的手指紧紧攥着皮囊、呼吸变得急促,。

  杨清妮继续道:“我弟弟说那个北蛮战士撤退时还不忘带走受伤的同伴,是条汉子、只是没想到三十年后、这样的汉子会被人下毒控制,像条狗一样死在地牢里。”

  俘虏崩溃般低吼:“这不是我想的、是他们抓了我的儿子!说只要我来大梁送个信,就放了他...”他猛地咳嗽起来,黑血从嘴角溢出。

  “但我来了才发现、信根本就不用送,他们早就...”

  他的话戛然而止,身体开始抽搐,眼球凸出、没一会儿头就歪向一边。

  吴浩然急忙上前,但俘虏已经瘫软下去,他死死盯着杨清妮,用尽最后力气挤出几个字:“小心...穿黄衣服的...”

  地牢重归死寂。

  杨清妮沉默良久才开口:“把两具尸体仔细检查,任何线索都不能放过、特别是他们衣服和牙齿。”

  吴浩然立即吩咐守卫处理。李婉儿轻声问:“老夫人,他最后说的‘穿黄衣服的’是什么意思?”

  “黄色是皇室专用。”杨清妮眼神深沉。

  “但黄色未必指的是皇子皇孙、东宫属官、皇室近侍,甚至得赐黄马褂的官员,都有可能穿黄衣。”

  “祖母,两个俘虏都死了,线索也断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吴浩然一脸凝重的回来。

  杨清妮看向地牢出口:“线索没断,反而全部浮上来了,北蛮人潜入京城,与某些势力合作且三十年前的雁门关战是线索关键,俘虏临死前的话证实了有皇室成员涉入极深,但可能还有其他势力。”

  她转身向外走去:“浩然,明日你亲自去查那两个北蛮人最后出现的赌坊和暗窑,所有接触过的人都要排查。”

  “婉儿,御史台那边照常去,但要格外小心,我怀疑有人会阻挠我们查三十年前的旧账。”

  回到地面、夜风带着凉意,杨清妮望向东方天际、那里已经泛起一丝鱼肚白。

  “天快亮了。”她轻声道,“黎明之前总是黑暗的,但光明很快就会过来了。”

  “祖母,要不要加强府中戒备?东宫既然派暗卫来试探,后面可能还有其他动作。”

  杨清妮摇头:“不必、外松内紧就可以了、对方越觉得我们按兵不动,越容易露出破绽。”

  她忽然想起什么:“浩然,你去查查近年来所有赏赐过黄马褂的官员名单,特别是与东宫、丞相府有往来密切的。”

  “孙儿明白。”

  李婉儿递上一杯热茶:“老夫人,您一夜未眠,先去歇息吧。”

  杨清妮接过茶,却没有喝。

  “睡不着了。三十年前的往事像潮水一样涌出来、那些我以为忘记的秘密,原来一直都存在,还成为别人攻击吴家的工具。”

  她看向渐亮的天色,声音低沉:“有人出手,总会露出马脚的我们就要看清楚,到底是谁在暗中搞鬼。”

  第一缕晨光穿过云层,照在镇国公府的匾额上。杨清妮站在晨光中,身影挺拔如松。

  “去准备吧。”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的对手应该已经收到消息了,接下来看谁先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