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暗卫追凶遇伏-《七旬老太守国门吴家儿郎镇山河》

  镇国公府的夜总是比其他地方暗几分。

  杨清妮坐在书房的黄花梨椅子上,指尖捏着从鲁王暗卫身上搜来的半张碎纸 —— 纸上只印着半边水墨莲花,纸上还沾着淡淡的硫磺味。

  “硫磺?” 李婉儿凑过来细闻,眉头拧成一团,“江南多潮湿,平常人家用不上这东西,除非是……”

  “除非是要炼丹,或是保存易燃物。”

  杨清妮接过话、目光落在墙上的江南舆图上,指尖顺着京杭大运河一路滑到洞庭湖。

  “鲁王的人往南边传消息,偏巧出现的这个莲花印,我在十年前在一桩旧档案里见过。”

  吴浩然刚从兵部回来,身上的朝服还没换下,一听到这话急忙上前。

  “祖母你说的是当年洞庭湖妖怪作乱的案子?孙儿在兵部档案里见过记载,当时作乱的地方就出现半边莲花印。”

  杨清妮点头,将碎纸按在舆图的洞庭湖位置。

  “当年那案子看似破了、可是主犯却一直没有抓到,如今鲁王的人带着这个半边莲花印往南边跑,他们想要干什么?”

  话音刚落屋顶上突然传来一声极轻的瓦片响动。

  李婉儿瞬间按住腰间短剑,身形如猫般贴到窗边,悄悄打开窗户、却见一道黑影正顺着院墙快速撤离。

  “应该是鲁王府的暗卫,看来是专门在盯着咱们府上的。”

  李婉儿收回剑、“他们肯定是察觉到密信被截,想看看我们是否会出手

  “他们既然来了,就别让他们走得太轻松。” 杨清妮眼底闪过一丝冷光、朝门外喊了声,“陈远。”

  马上,一就有一个穿着短打的精壮汉子快步走进来,正是之前去江南查私兵营的密探队长,单膝跪地:“老太君吩咐。”

  “你带两个弟兄,跟上那暗卫,看看他们去了什么地方、去见谁、记住,别暴露自己,你们若是跟不上,就把这个放出去。”

  杨清妮递过一个巴掌大的木盒,里面装着几只通体乌黑的信鸽 —— 这是镇国公府特制的追踪鸽,百里之内都能追踪到。

  陈远接过木盒,利落应了声 “属下明白”,转个身就消失在夜色里。

  书房内重新安静下来,吴浩然看着舆图上的洞庭湖。

  忧心道:“祖母若鲁王真和妖族勾结、那江南可就危险了,孙儿明日上书带兵先把洞庭湖一带围起来。”

  “急不得。” 杨清妮摇了摇头,手指点在舆图上的岳州城,“岳州是洞庭湖的门户,现在掌管的知府是鲁王的门生。”

  “你若没有合理的理由进行调兵,只会打草惊蛇、何况咱们还不知道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要干什么?”

  她想了想,“明日你去兵部,先按兵不动,先去查看粮草、之前丞相把持户部时北境的粮草总出问题、你顺着这条线查、看看有没有粮草被偷偷运往江南,鲁王要养妖族,粮草肯定需要很多。”

  吴浩然恍然大悟:“孙儿明白!这就去准备文书,明日一早就到户部对账。”

  第二日天刚亮,吴浩然就带着兵部开的文书去了户部。

  现任户部尚书是个老滑头,见他来查北境粮草的账,满脸堆着笑,手却迟迟不肯给账本。

  “吴侍郎,北境上个月才核对过账,今日怎么又查?这来回折腾,恐怕会耽误很多边关的战事啊。”

  “尚书大人说笑了。” 吴浩然把文书往桌上一拍,满身正气的说道。

  “近来陛下总念着北境将士辛苦,怕粮草不够、特意让下官再核查一遍数目是否减少,倘若账目清楚,尚书大人你又何必怕查?”

  户部尚书被噎了一下,只好不情不愿地让户部官员取来账本。

  吴浩然拿到账本开始仔细查起来,一页页对着兵部的拨粮记录进行一一比对。

  果然在三个月前的账目中发现了问题 —— 有一批五千石的粮草、账册上记录着 “调往北境大同卫”、可大同卫的回执单上根本没有这笔粮草。

  “尚书大人,这五千石粮草去哪了?” 吴浩然指着账本上的记录,语气森然对着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眼神闪烁,支支吾吾道:“这…… 也许是大同卫回执还没送到?要不侍郎再等等?”

  “等?” 吴浩然冷笑,“大同卫上个月就递了三次催粮文书,若是他们有这笔粮草,他们何必还要向户部催粮?”

  “大人你要是说不出理由,下官只好进宫向陛下请教了。”

  这话一出、户部尚书顿时慌了,他压低声音,凑到吴浩然耳边。

  “侍郎大人,这粮草是鲁王殿下让人调走的,说是…… 说是要赈济江南水灾,您也知道鲁王殿下向来爱民,这事要是闹到陛下那,怕是不好看“赈济水灾?” 吴浩然挑眉,“那你可有江南地方官府的接收文书?”

  户部尚书顿时语塞 —— 他哪有什么接收文书,当初鲁王只给了一张手谕,让他直接划账,连个凭证都没给。

  吴浩然见状、心里已然有了数,他收起账本、冷声道:“没有文书,就是私调军粮,这事下官必须禀报陛下,还请大人好自为之。”

  说罢他转身就走,留下户部尚书在原地急得直跺脚 —— 他知道,这事一旦捅出去,自己怕是要跟着前任一样的下场。

  而另一边、陈远正跟着鲁王暗卫往城南走,暗卫走得极快,专挑小巷子钻,时不时停下来回头张望,显然是在提防有人跟踪。

  陈远带着两个弟兄,扮成挑夫的样子,远远跟在后面,肩膀上的扁担还挂着两个竹筐,筐里藏着追踪鸽。

  走到城南的悦来客栈时、暗卫突然停住脚步,前后看了看,才推门进去。陈远使了个眼色,让一个弟兄留在客栈外盯梢,自己绕到客栈后院,借着院墙的阴影,悄悄爬上二楼的窗台。

  在窗纸小心戳了个小洞,陈远往里一看,只见暗卫正对着一个穿着青色锦袍的男人躬身行礼,那男人背对着窗户、手里把玩着一枚玉佩、那玉佩上的花纹 —— 正是和碎纸上水墨莲花印一模一样!

  “殿下交代的事,属下没办好。” 暗卫的声音带着恐惧。

  “镇国公府的人好像察觉到我们的行动,密信被截,属下回来发现被人跟踪,好不容易才脱身。”

  青色锦袍男人转过身,陈远看到了他的脸 —— 竟是鲁王身边最得力的谋士,张启。

  张启冷笑一声,把玉佩往桌上重重一放:“废物!这点小事你都办不好,要是殿下怪罪下来,你担待得起?”

  暗卫吓得膝盖一软,“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求先生再给属下一次机会!属下这就再去查,一定会把密信找回来!”

  “不必了。” 张启摆摆手,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给暗卫。

  “这是殿下给洞庭那边的信,你现在就出发、务必三日内送到,记住这次再出岔子,你就别回来了。”

  暗卫接过信,如蒙大赦,磕头谢过张启,转身就从后门溜走。

  陈远见状、悄悄从窗台上跳下来,走到外面从竹筐里放出一只追踪鸽。

  鸽脚上的药粉随风发出淡淡的香气 —— 这香气只有镇国公府饲养的猎犬能闻到。

  他们只要跟着鸽子,就能找到暗卫的行踪。

  可就在陈远他们准备跟上去时,客栈的门突然被踹开,十几个手持长刀的黑衣人冲了出来,为首的人冷声道:“张先生有令,拿下他们。”

  陈远心里一沉 —— 这是被发现了、他拔出腰间的短刀,对着身后的弟兄喊:“撤!”

  黑衣人咬的很紧、打斗间,陈远的胳膊被划了一道口子,鲜血瞬间染透了衣袖。

  他咬着牙,边打边退,好不容易冲到大街上,可身后的弟兄却被黑衣人缠住,眼看就要被一刀砍到。

  “住手!” 一声大喝传来,只见远处一队禁军疾驰而来。

  为首的将领陈远认识是禁军副统领赵峰,赵峰拔出佩刀、对着黑衣人怒喝:“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上持刀行凶,你们眼里还有王法吗?”

  黑衣人见是禁军顿时慌了,为首的人喊了声 “撤”,转身就想跑、可赵峰早已布下埋伏,禁军从四面八方围上来、很快就把黑衣人全部抓获。

  陈远松了口气,捂着流血的胳膊上前:“赵统领,多谢相救。”

  赵峰摆摆手、示意手下把黑衣人押走,才低声道:“老太君早料到鲁王会有后手、让我在附近接应,你怎么样?伤到哪里了?”

  “一点小伤不碍事。” 陈远指着暗卫逃走的方向,“暗卫拿着鲁王给洞庭湖的信,往东边去了,我已经放了追踪鸽,咱们现在追上去还来得及。”

  赵峰点头,立即让手下牵来两匹快马:“走,咱们追上去!”

  两匹快马飞奔而出,一路扬起尘土。

  陈远忍着胳膊上的伤,紧紧盯着天上的追踪鸽 —— 鸽子飞得平稳,说明暗卫还在往东边走,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被跟踪。

  追了大约一个时辰,前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边停着一艘乌篷船。

  暗卫正准备上船过河,陈远和赵峰相视一眼,同时拔出佩刀,大喝一声:“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