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朝堂交锋-《七旬老太守国门吴家儿郎镇山河》

  “将军饶命!我都说!我都说!” 男人浑身发抖,声音里满是恐惧。

  “是安王让我们抓渔民的!他说鲛妖喜欢吃活人,让我们每个月给鲛妖送五十个渔民,鲛妖就帮我们攻打沿海的城镇。“

  ”安王还说,等北疆的白狼部和妖族打下镇北关,他就会带着西域的兵从西边进攻京城,到时候他当了皇帝,就封我做东海侯!”

  秦峰的眼神变得冰冷:“安王现在在哪里?西域的兵有多少?”

  “安王在西域的龟兹城!”

  男人赶紧说道,“那里集结了两万西域兵,还有五千妖族,都是狐妖和狼妖。“

  ”安王说要在秋收的时候,三路夹击大梁,推翻新帝!“

  ”他还说,等他打下京城,就把整个江南都赏给鲛妖,让鲛妖统治东海!”

  秦峰松开脚,让士兵们把男人绑起来。

  他看着岛上的木屋,心里五味杂陈。

  这些木屋里,还关押着十几个幸存的渔民,他们被关在铁笼子里,身上满是伤痕,看到禁军士兵时,眼里又害怕又激动,有的甚至哭了出来。

  秦峰让人打开铁笼子,给渔民们送去食物和水,又安排士兵护送他们回港。

  “周统领,” 秦峰转身对周涛说,“你派一艘战船,把这个海盗首领送到京城,交给杨老太君和陛下。

  让老太君知道安王的阴谋,也好早做准备。“

  ”另外,你再派几艘哨船,巡查沿海的各个渔村,告诉渔民们,海盗已经被平定了,让他们放心,但也要注意防范鲛妖的偷袭。”

  “是!将军!” 周涛抱拳应下。

  “我这就去安排。“

  ”对了,将军,我们在俘虏的海盗船上发现了一些书信,是安王写给鲛妖首领的,上面提到了要在一个月后进攻泉州港,您要不要看看?”

  秦峰接过周涛递来的书信,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是用西域文字写的,旁边有翻译。

  信里果然提到了进攻泉州港的计划,还说要让鲛妖在进攻时掀起巨浪,淹没港口。

  秦峰把书信收好,放进怀里:“这封信很重要,我要亲自带到京城去。等这里的事情处理完,我就带着禁军回京城,然后再率军去北疆支援赵虎。”

  周涛点点头:“将军放心,这里的事情交给我就行。“

  ”您路上小心,东海的风浪还大,鲛妖也可能还有余党。”

  秦峰拍了拍周涛的肩膀:“辛苦你了。东海就交给你了,我相信你能守住。”

  说完,秦峰走到岛的边缘,看向远处的海面。

  此时,风浪已经小了一些,云层也渐渐散开,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海面上,泛着金色的光。

  海水依旧是深黑色的,但在阳光的照射下,却少了几分诡异,多了几分平静。

  秦峰握紧了手里的降龙枪,枪杆上的龙纹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

  他知道,这场战斗虽然胜利了,但安王的阴谋还没被彻底粉碎。

  北疆的镇北关还在面临白狼部和妖族的进攻,京城的苏明远还在私扣粮草,西域的安王还在集结兵力。

  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难。

  但他不会退缩、他是大梁的禁军统领,是先帝钦点的将军,他的使命就是保护大梁的百姓,守护大梁的疆土。

  无论是东海的鲛妖,北疆的妖族,还是京城的奸贼,只要敢危害大梁,他都会用手里的降龙枪,将他们一一诛灭。

  “赵兄,你再坚持一下,” 秦峰在心里默念,“等我处理完京城的事情,就会带着援兵去支援你。“

  ”咱们兄弟联手,一定能平定安王的叛乱,守住大梁的江山!”

  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猎猎作响。

  秦峰转过身,朝着战船走去。

  甲板上的禁军士兵们正忙着清理战场,脸上带着胜利的笑容。

  李二牛看到秦峰,兴奋地跑过来:“将军,咱们赢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海盗和鲛妖了!”

  秦峰笑了笑,摸了摸李二牛的头:“是啊,赢了。但咱们不能放松,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咱们去做。”

  战船缓缓驶离黑鲨岛,朝着京城的方向驶去。

  海面上,阳光越来越亮,照亮了战船前行的道路。

  秦峰站在船头,望着远方,眼神坚定。他知道,一场更大的战斗,还在等着他。

  第四章 朝堂交锋,阴谋初现

  暮春,京城的风还带着几分料峭寒意。

  太和殿内,明黄色的帷幔垂落两侧。

  鎏金的龙柱直插殿顶,柱身上雕刻的五爪金龙鳞甲分明,仿佛随时会挣脱木质束缚,腾云而起。

  殿内寂静无声,只有香炉里的檀香袅袅上升,在横梁间缠绕,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威严。

  新帝端坐于龙椅之上,一身明黄龙袍,十二章纹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他今年刚满二十岁,登基不过两年,眉眼间还带着几分少年人的青涩。

  却已刻意收敛了稚气,眼神锐利如鹰,紧紧盯着手中的奏折。

  奏折的边角被他捏得发皱,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 那是秦峰从东海送来的急报。

  上面详细写着黑鲨岛海盗与鲛妖勾结的惨状,还有安王在西域集结兵力、意图三路夹击大梁的阴谋。

  “陛下,端王殿下在外求见,说有苏尚书的罪证要呈递。”

  殿外的太监轻声禀报,声音里带着小心翼翼的惶恐。

  萧景琰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怒火,沉声道:“宣。”

  很快,端王大步流星地走进殿内。

  他是新帝的堂兄,今年二十五岁,身着亲王蟒袍,面容俊朗,眉宇间带着几分沉稳。

  他手里捧着一个紫檀木盒子,走到殿中,躬身行礼:“臣参见陛下。”

  “端王免礼,” 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罪证呢?苏明远他…… 真的如奏折所言,通敌叛国?”

  端王打开紫檀木盒子,取出一叠厚厚的书信和账册,双手奉上。

  “陛下请看,这是臣派人在苏明远府中密室搜出的,都是他与安王的往来书信,还有户部的真实账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