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日子过得飞快,在走亲访友、宴饮欢庆的喧嚣中,转眼便到了上元佳节。
这是年节里最热闹的一天,金吾不禁,彻夜狂欢,素有“闹元宵”之说。
尚未入夜,街巷间便已充满了 热闹的气氛。
孩童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嬉笑追逐,商贩们早早地将各色花灯、元宵、小吃摆满了摊位,空气中浮动着糖人、油糕和煮元宵的甜香。
谢知奕依旧忙碌,新年的第一场大朝会、接见外藩使臣、巡视京营……一系列繁重的政务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但他早已命人精心准备了上元节的行程。
他推掉了所有宫宴和权贵邀约,只盼着能陪若离去赏灯。
黄昏时分,他换上一身宝蓝色暗纹锦袍,外罩玄狐毛领的墨色斗篷,更衬得他面如冠玉,气质清贵温润。
虽然眉宇间仍有挥之不去的倦色,但一想到即将见到她,眼底便不自觉地漾开柔和的光彩。
他对着铜镜仔细整理了衣冠,确认没有任何失仪之处,这才带着几名便装侍卫,悄然出了宫。
来到小院时,若离也已准备出门。
她依旧是一身素白,只是外罩的斗篷换成了更厚实的银狐裘,兜帽边缘蓬松的狐毛簇拥着她那张惊世绝俗的脸,墨发黑眸,在暮色中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雪域仙姝。
“姑娘。”
谢知奕上前,声音温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今夜灯市如昼,人多眼杂,知奕陪姑娘同往,可好?”
若离看了他一眼,目光在他明显精心打扮过的衣着上停留了一瞬,微微颔首:“有劳殿下。”
见她应允,谢知奕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唇角的笑意更深了几分。
他侧身引路,与她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一同汇入了前往主街的人流。
华灯初上,整座城池仿佛瞬间被点燃。
长街两侧,店铺檐下,甚至树梢枝头,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
有栩栩如生的走马灯,有精致典雅的宫灯,有憨态可掬的动物灯,更有绵延数里、璀璨夺目的龙灯和灯楼……灯光摇曳,五彩斑斓,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
街上人潮涌动,摩肩接踵,笑语喧哗声、叫卖声、丝竹管弦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鲜活生动、富庶升平的盛世画卷。
若离行走在灯海人潮之中,素白的身影与周遭的绚烂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并未像寻常女子那般对精巧的花灯流露出过多兴趣,目光平静地掠过那些流光溢彩。
孩童举着糖葫芦奔跑笑闹,少年男女在灯谜下窃窃私语,老者看着儿孙满堂面露欣慰……这些炽烈而鲜活的情绪,如同奔涌的河流,在她平静的心湖外流淌。
谢知奕小心地护在她身侧,用身体为她隔开拥挤的人流。
他的目光大多时候都落在她的身上,注意着她对哪些灯多看了一瞬,对哪些小吃流露出细微的兴趣。
他会立刻示意侍卫去买来她曾留意过的兔子灯,或是刚出锅的、滚烫的酒酿圆子。
“姑娘尝尝这圆子,是城南李记的老字号,味道极正。”他将温热的瓷碗递过去,语气自然。
若离接过,小勺舀起一颗洁白软糯的圆子,送入口中,甜酒酿的醇香与桂花的甜香在舌尖弥漫开。“尚可。”她评价道。
仅仅是这两个字,便让谢知奕觉得,这满街的灯火似乎都更明亮了几分。
他看着她被灯火映照得柔和的侧脸,看着她长睫上跳跃的光点,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
能这样陪伴在她身边,共享这人间烟火,于他而言,是这冰冷权术生涯中,最温暖、最真实的慰藉。
行至一处巨大的灯楼前,那里正有艺人在表演杂耍,喷火吞刀,引来围观人群阵阵喝彩。
人潮更加拥挤,谢知奕下意识地更靠近了若离一些,几乎能闻到她发间那极淡的冷香。
他的手臂虚悬在她身后,形成一个保护的姿态,却又克制地不敢真正触碰。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人群外围,看到了一个绝不该出现在此地的身影。
玄寂。
他站在一处相对僻静的屋檐阴影下,墨褐色的僧衣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
他没有看那绚丽的灯楼,也没有看精彩的杂耍,只是静静地、远远地,望着灯海中心的若离。
街上的喧嚣热闹仿佛与他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他周身散发着一种与节日格格不入的、死水般的寂寥与冰冷。
隔着重重人影,谢知奕清晰地看到了玄寂那双琉璃眸。
那里没有了五年前的挣扎,也没有了月前重逢时的虚无平静,而是沉淀下一种……近乎凝固的专注。
那目光,如同最坚韧的蛛丝,无声无息地缠绕在若离身上,带着一种历经千帆、淬炼过后的、更加可怕的执着。
谢知奕的心,猛地一沉。
一股混合着不悦、警惕与一丝难以言喻的危机感瞬间攫住了他。
玄寂回来了,而且,他似乎……变得更加难以捉摸,也更加……坚定。
若离似乎也察觉到了那道目光,她微微侧首,视线越过喧嚣的人群,与阴影中的玄寂遥遥对视了一眼。
她的目光依旧平静无波,仿佛只是看到了一盏不太起眼的灯,或者一个无关紧要的路人。
随即,她便转回了头,继续看着那喷火的艺人,仿佛刚才那短暂的对视从未发生。
玄寂接触到她那淡然一瞥,琉璃般的眸子里,那凝固的专注似乎微微波动了一下,如同冰面裂开了一丝细纹,但转瞬便恢复了死寂。
他深深地看着她的背影,良久,才缓缓转身,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人群与灯影的深处,如同水滴融入大海。
谢知奕看着玄寂消失的方向,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
这个和尚,始终是他心头的一根刺。
他无法理解玄寂对若离那种超乎寻常的关注,那似乎已超越了佛理探究的范畴,变成了一种更私人、更持久的东西。
这让他感到不安。
“姑娘,那边有猜灯谜的,可有兴趣去看看?”他压下心中的情绪,转回头,脸上重新挂上温润的笑容,对若离说道。
他不想让玄寂的出现破坏了这难得的夜晚。
若离点了点头,随着他走向挂满灯谜的彩棚。她并未将玄寂的出现放在心上,于她而言,那不过是这热闹人间百态中的一景,看过便算了。
这是年节里最热闹的一天,金吾不禁,彻夜狂欢,素有“闹元宵”之说。
尚未入夜,街巷间便已充满了 热闹的气氛。
孩童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嬉笑追逐,商贩们早早地将各色花灯、元宵、小吃摆满了摊位,空气中浮动着糖人、油糕和煮元宵的甜香。
谢知奕依旧忙碌,新年的第一场大朝会、接见外藩使臣、巡视京营……一系列繁重的政务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但他早已命人精心准备了上元节的行程。
他推掉了所有宫宴和权贵邀约,只盼着能陪若离去赏灯。
黄昏时分,他换上一身宝蓝色暗纹锦袍,外罩玄狐毛领的墨色斗篷,更衬得他面如冠玉,气质清贵温润。
虽然眉宇间仍有挥之不去的倦色,但一想到即将见到她,眼底便不自觉地漾开柔和的光彩。
他对着铜镜仔细整理了衣冠,确认没有任何失仪之处,这才带着几名便装侍卫,悄然出了宫。
来到小院时,若离也已准备出门。
她依旧是一身素白,只是外罩的斗篷换成了更厚实的银狐裘,兜帽边缘蓬松的狐毛簇拥着她那张惊世绝俗的脸,墨发黑眸,在暮色中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雪域仙姝。
“姑娘。”
谢知奕上前,声音温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今夜灯市如昼,人多眼杂,知奕陪姑娘同往,可好?”
若离看了他一眼,目光在他明显精心打扮过的衣着上停留了一瞬,微微颔首:“有劳殿下。”
见她应允,谢知奕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唇角的笑意更深了几分。
他侧身引路,与她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一同汇入了前往主街的人流。
华灯初上,整座城池仿佛瞬间被点燃。
长街两侧,店铺檐下,甚至树梢枝头,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
有栩栩如生的走马灯,有精致典雅的宫灯,有憨态可掬的动物灯,更有绵延数里、璀璨夺目的龙灯和灯楼……灯光摇曳,五彩斑斓,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
街上人潮涌动,摩肩接踵,笑语喧哗声、叫卖声、丝竹管弦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鲜活生动、富庶升平的盛世画卷。
若离行走在灯海人潮之中,素白的身影与周遭的绚烂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并未像寻常女子那般对精巧的花灯流露出过多兴趣,目光平静地掠过那些流光溢彩。
孩童举着糖葫芦奔跑笑闹,少年男女在灯谜下窃窃私语,老者看着儿孙满堂面露欣慰……这些炽烈而鲜活的情绪,如同奔涌的河流,在她平静的心湖外流淌。
谢知奕小心地护在她身侧,用身体为她隔开拥挤的人流。
他的目光大多时候都落在她的身上,注意着她对哪些灯多看了一瞬,对哪些小吃流露出细微的兴趣。
他会立刻示意侍卫去买来她曾留意过的兔子灯,或是刚出锅的、滚烫的酒酿圆子。
“姑娘尝尝这圆子,是城南李记的老字号,味道极正。”他将温热的瓷碗递过去,语气自然。
若离接过,小勺舀起一颗洁白软糯的圆子,送入口中,甜酒酿的醇香与桂花的甜香在舌尖弥漫开。“尚可。”她评价道。
仅仅是这两个字,便让谢知奕觉得,这满街的灯火似乎都更明亮了几分。
他看着她被灯火映照得柔和的侧脸,看着她长睫上跳跃的光点,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
能这样陪伴在她身边,共享这人间烟火,于他而言,是这冰冷权术生涯中,最温暖、最真实的慰藉。
行至一处巨大的灯楼前,那里正有艺人在表演杂耍,喷火吞刀,引来围观人群阵阵喝彩。
人潮更加拥挤,谢知奕下意识地更靠近了若离一些,几乎能闻到她发间那极淡的冷香。
他的手臂虚悬在她身后,形成一个保护的姿态,却又克制地不敢真正触碰。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人群外围,看到了一个绝不该出现在此地的身影。
玄寂。
他站在一处相对僻静的屋檐阴影下,墨褐色的僧衣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
他没有看那绚丽的灯楼,也没有看精彩的杂耍,只是静静地、远远地,望着灯海中心的若离。
街上的喧嚣热闹仿佛与他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他周身散发着一种与节日格格不入的、死水般的寂寥与冰冷。
隔着重重人影,谢知奕清晰地看到了玄寂那双琉璃眸。
那里没有了五年前的挣扎,也没有了月前重逢时的虚无平静,而是沉淀下一种……近乎凝固的专注。
那目光,如同最坚韧的蛛丝,无声无息地缠绕在若离身上,带着一种历经千帆、淬炼过后的、更加可怕的执着。
谢知奕的心,猛地一沉。
一股混合着不悦、警惕与一丝难以言喻的危机感瞬间攫住了他。
玄寂回来了,而且,他似乎……变得更加难以捉摸,也更加……坚定。
若离似乎也察觉到了那道目光,她微微侧首,视线越过喧嚣的人群,与阴影中的玄寂遥遥对视了一眼。
她的目光依旧平静无波,仿佛只是看到了一盏不太起眼的灯,或者一个无关紧要的路人。
随即,她便转回了头,继续看着那喷火的艺人,仿佛刚才那短暂的对视从未发生。
玄寂接触到她那淡然一瞥,琉璃般的眸子里,那凝固的专注似乎微微波动了一下,如同冰面裂开了一丝细纹,但转瞬便恢复了死寂。
他深深地看着她的背影,良久,才缓缓转身,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人群与灯影的深处,如同水滴融入大海。
谢知奕看着玄寂消失的方向,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
这个和尚,始终是他心头的一根刺。
他无法理解玄寂对若离那种超乎寻常的关注,那似乎已超越了佛理探究的范畴,变成了一种更私人、更持久的东西。
这让他感到不安。
“姑娘,那边有猜灯谜的,可有兴趣去看看?”他压下心中的情绪,转回头,脸上重新挂上温润的笑容,对若离说道。
他不想让玄寂的出现破坏了这难得的夜晚。
若离点了点头,随着他走向挂满灯谜的彩棚。她并未将玄寂的出现放在心上,于她而言,那不过是这热闹人间百态中的一景,看过便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