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国际分店的规划-《穿成炮灰后我靠美食爆红了》

  车子平稳地驶过繁华的街道,林晚星的目光落在窗外一闪而过的各式餐厅招牌上。陆时衍刚才提及的意大利之行,让她心中某个酝酿已久的念头渐渐清晰起来。

  “时衍,”她突然开口,声音在安静的车厢内显得格外清晰,“你觉得,把‘晚星味道’开到海外去,这个想法怎么样?”

  陆时衍握着方向盘的手指微微一动,侧头看了她一眼:“海外分店?”

  “嗯。”林晚星坐直身子,眼神明亮,“这次去意大利参加美食论坛,不正是个很好的契机吗?中国美食在国际上的认知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想试试。”

  陆时衍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将车缓缓停在红灯前。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他思考时微蹙的眉头。

  “这是个很有挑战性的想法。”他最终说道,“海外餐饮市场的水很深,特别是对于中餐而言,很多尝试走出去的品牌最后都不得不本土化到失去原本的特色。”

  “这正是我想要突破的地方。”林晚星语气坚定,“我不想要那种为了迎合外国人口味而变得不伦不类的中餐厅。我想做的,是真正展现中国美食精髓的餐厅,让世界看到中国菜的深度与广度。”

  绿灯亮起,陆时衍重新启动车子,唇角泛起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这很符合你的风格。”

  “你觉得可行吗?”林晚星追问道。

  “可行性需要详细评估。”陆时衍回答得严谨,“但单从理念上来说,我很认同。而且...”他顿了顿,“以你现在的国际知名度,这或许是最佳的时机。”

  林晚星眼中闪过惊喜:“你也这么认为?”

  “别忘了,我也是你的忠实食客。”陆时衍的声音里带着难得的温和,“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你的实力。”

  这句话说得平静,却让林晚星心头一暖。

  ---

  回到工作室,林晚星立刻投入到对海外分店构想的深入研究中。她将笔记本电脑搬到料理台旁,一边整理着即将在意大利美食论坛上展示的资料,一边开始搜集海外餐饮市场的相关数据。

  “晚星姐,你要的资料。”助理小磊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放在料理台的空位上,“这些都是近几年中餐在海外发展的案例,成功和失败的都有。”

  林晚星感激地点头,随手翻开最上面的一份文件。那是关于一家在纽约开业的中高端中餐厅的详细报告,开业初期备受瞩目,但两年后却不得不关门歇业。

  “口味本土化过度,失去了中餐的灵魂...”她轻声念出失败原因总结,若有所思。

  小磊凑过来看了一眼,忍不住吐槽:“这家我知道,他们的麻婆豆腐居然放芝士,简直是对川菜的亵渎。”

  林晚星被他的表情逗笑,但随即正色道:“这就是我们需要避免的陷阱。如何在保持正宗与适应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

  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关键词:正宗但不固执,创新但不失真。

  “晚星姐,如果真的要在海外开分店,你打算从哪里开始?”小磊好奇地问。

  林晚星转动着手中的笔,目光投向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意大利是个不错的起点。这次去佛罗伦萨参加论坛,正好可以考察当地的餐饮市场。而且...”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狡黠的光:“如果能在欧洲美食的腹地成功开设一家备受认可的中餐厅,其象征意义将非同一般。”

  “就像在茶叶王国推广咖啡一样?”小磊试图理解。

  “差不多。”林晚星微笑,“但更重要的是,意大利有着深厚的美食文化底蕴,那里的食客更懂得欣赏真正的好食物。如果能获得他们的认可,那将是对中国美食最好的致敬。”

  傍晚时分,陆时衍再次来到工作室。他手中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文件,径直走到林晚星面前。

  “我让市场部初步调研了几个潜在的目标城市。”他将文件摊开在料理台上,“从餐饮市场成熟度、目标客户群体、中餐接受度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林晚星惊讶地看着那份详尽的报告:“你动作这么快?”

  “既然你有了这个想法,自然要全力支持。”陆时衍说得轻描淡写,但眼中闪烁的光芒泄露了他的认真。

  两人并肩站在料理台前,仔细研究着那份报告。陆时衍修长的手指在纸面上移动,指出几个关键数据。

  “伦敦和纽约的中餐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激烈,但高端市场仍有空间。而米兰和巴黎则相对蓝海,特别是注重体验的高端中餐领域。”

  林晚星认真听着,不时提出疑问。随着讨论的深入,她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我认为,第一家海外分店不应该选在华人聚集区。”她突然说道,“那样容易陷入与同类餐厅的竞争,也难以突破中餐固有的受众圈层。”

  陆时衍挑眉:“你想直接进入主流餐饮区?”

  “是的。”林晚星点头,“就像那些在亚洲成功的意大利餐厅一样,它们从不局限于外籍人士聚集区,而是直接进入最核心的商业区,与本地最好的餐厅竞争。”

  这个想法大胆得让一旁的小磊倒吸一口气,但陆时衍却露出了欣赏的表情。

  “很有魄力。”他评价道,“但相应的,风险和挑战也会倍增。”

  “我知道。”林晚星深吸一口气,“但有些事情,不做就永远不知道结果。”

  她走到冰箱前,取出几样食材,开始在料理台上忙碌起来。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通过烹饪来理清思路。

  “我在想,”她一边将面粉倒入碗中,一边说道,“海外分店的菜单不应该只是复制国内的成功菜品。它应该有所创新,既保留中餐的精髓,又能与国际接轨。”

  陆时衍靠在料理台边,看着她熟练地和面、揉捏,动作如行云流水。

  “比如?”他问道。

  “比如,我们可以研发一系列融合菜,但不是那种简单的堆砌,而是真正理解两种烹饪文化后的创新。”林晚星手中的动作不停,“就像这道我最近在尝试的意式佛卡夏与中国葱油饼的结合。”

  她将揉好的面团放入烤箱,设定好时间,然后转身面对陆时衍。

  “海外分店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决策,更是文化传播的桥梁。”她的眼神坚定而明亮,“我希望通过美食,让世界看到当代中国的面貌——自信、创新,同时尊重传统。”

  陆时衍凝视着她,久久没有说话。工作室里只剩下烤箱轻微的运作声和面团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

  “你知道吗,”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我第一次见到你时,从没想过你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林晚星挑眉:“以为我只是个靠运气爆红的美食博主?”

  “不。”陆时衍摇头,“我知道你有实力。但我没想到,你的视野和格局会如此开阔。大多数人达到你现在的成就,想的都是如何巩固地位、扩大收益。而你,却在思考如何通过美食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番评价让林晚星微微一怔。她低头看着自己沾满面粉的双手,轻声道:“可能是因为我比任何人都明白,美食的力量有多大。它能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直抵人心。”

  烤箱定时器响起,她戴上隔热手套,取出烤盘。金黄色的佛卡夏葱油饼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表面撒着的葱花和意大利香草形成奇妙的和谐。

  她切下一块递给陆时衍:“尝尝看,这就是我想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找到两种文化中的共通之处,创造出全新的体验。”

  陆时衍接过,细细品尝。外皮酥脆,内里柔软,葱花的香气与意大利香草的味道完美融合,既有中餐的熟悉感,又带着异国风情。

  “很特别。”他评价道,“既熟悉又新奇,让人想一尝再尝。”

  “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林晚星眼睛亮晶晶的,“海外分店的每一道菜,都应该给人这种感觉。”

  夜幕降临,工作室的灯光温暖而明亮。林晚星和陆时衍就海外分店的构想讨论了整整一个晚上,从选址到菜单,从厨师团队到品牌定位,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

  “在正式启动前,我认为需要先做一个试点项目。”陆时衍在讨论接近尾声时提出建议,“可以在这次意大利之行期间,办一场快闪餐厅,测试市场反应。”

  林晚星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太好了!正好美食论坛结束后有一天空档,我可以租用当地餐厅的场地,办一场限量的品鉴会。”

  “场地和许可的问题,我可以让意大利分公司协助解决。”陆时衍拿出手机开始记录,“你需要确定菜单和规模。”

  “菜单就以这种融合思路为主,但必须保留几道经典中餐,作为对照。”林晚星立刻进入策划状态,“规模不宜过大,五十人左右的小型品鉴会最为合适。”

  两人相视而笑,那种默契无需言说。

  “看来,这次意大利之行要比预想的更加充实了。”林晚星轻声道。

  陆时衍注视着她被灯光柔化的侧脸:“你准备好了吗?这将是又一场硬仗。”

  林晚星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繁星点点的夜空。玻璃上映出她坚定的身影。

  “从我决定不再做那个痴恋顾言琛的炮灰女配那天起,我就准备好了面对一切挑战。”她的声音平静而有力,“而现在,有明确的目标,有信任的伙伴,我还有什么好怕的?”

  陆时衍走到她身边,与她一同凝视着夜空。城市的灯火在他们脚下延伸,如同无数可能性在眼前展开。

  “那就让我们一起,把中国美食带到更远的地方。”他轻声道。

  林晚星转头看他,眼中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那就这么说定了。”

  在这个平凡的夜晚,一个不平凡的计划悄然成形。前方道路依然充满未知,但两人心中都清楚,只要并肩前行,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而此刻,料理台上那块逐渐冷却的佛卡夏葱油饼,仿佛预示着一种全新的美食语言即将诞生——它跨越国界,融合文化,承载着一个年轻厨师的梦想与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