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工作室的迅猛扩张-《穿成炮灰后我靠美食爆红了》

  晨曦透过四合院的雕花木窗,在林晚星面前的规划图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手中的铅笔轻轻点着图纸上标注的餐厅位置,另一只手接过了小李递来的第三杯咖啡。

  主厨,这已经是今早的第七通投资咨询电话了。小李捧着平板电脑,语气既兴奋又疲惫,需要我帮您筛选一下吗?

  林晚星抿了口咖啡,目光仍停留在图纸上:先整理一份名单,重点关注那些理解我们理念的投资方。

  陆时衍从门外走进来,身后跟着两位提着公文包的专业人士。这是张律师和李会计师,他介绍道,接下来工作室的扩张需要专业团队。

  四合院的会客厅很快变成了临时会议室。张律师将一叠文件铺在红木茶几上:林主厨,您的个人品牌估值在获奖后已经突破五亿。我建议先注册系列商标,包括中英文版本和图形logo。

  同时,我们需要重新规划工作室的股权结构。李会计师打开笔记本电脑,考虑到即将开展的餐厅、厨具品牌和美食学院多个项目,建议设立母公司,统一管理各子公司。

  林晚星微微颔首,手指轻触图纸上餐厅的厨房区域:这里,我需要定制一套融合中西的厨具系统。

  已经联系了德国和日本的厨具制造商,陆时衍接话,他们下午就会送来样品。

  会议进行到一半,院门外传来一阵礼貌的敲门声。小李前去应门,带进来一位身着中式长衫的中年男子。

  林主厨,冒昧打扰。我是荣宝斋的经理,听说您在寻找合适的餐厅场地?男子递上一本精美的册子,我们有一处祖传的老宅,就在南锣鼓巷,觉得特别符合的理念。

  林晚星翻开册子,眼睛顿时一亮。那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三进四合院,青砖灰瓦,朱红大门,院内还有一棵百年海棠树。

  去看看。她当即起身。

  半小时后,站在海棠盛开的院落中,林晚星已经能在脑海中勾勒出餐厅的每一个细节:前院做开放式厨房和散座,中院设私密包间,后院改造成食材展示园。

  就是这里了。她转向陆时衍,眼中闪着笃定的光。

  陆时衍对荣宝斋经理微微颔首:联系我的助理办理手续。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室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原本只有林晚星和小李两人的团队,很快迎来了第一批新成员:来自五星酒店的市场总监、米其林餐厅的运营经理、知名设计公司的空间设计师...

  主厨,这是刚收到的合作请求。新上任的商务总监将一份清单放在林晚星面前,包括国际厨具品牌的代言邀请、美食纪录片的拍摄提议,还有出版社的食谱出版计划。

  林晚星快速浏览清单,在其中几项上打了勾:只接符合我们理念的合作。厨具要实用至上,纪录片要真实记录,食谱要通俗易懂。

  她在新租下的办公楼里巡视。原本空荡的楼层已经被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研发厨房、拍摄棚、设计部、商务洽谈区...每个区域都忙碌而有序。

  主厨,您来看看这个。研发厨房里,新聘请的副主厨向她展示刚调试好的智能灶具,这套系统可以精确控制火候,特别适合复刻传统菜式。

  林晚星试了试灶具,摇头:太复杂了。好厨具应该让厨师更专注于食材本身,而不是操作界面。

  她亲自联系了几位传统手工艺人,定制了一套简化版的厨具,保留了最核心的温度控制功能,却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

  与此同时,餐厅的改造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林晚星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与设计师和工匠们讨论每一个细节。

  这里要开一扇天窗,她指着厨房顶部,让阳光直接照在操作台上。

  院子的地面用青石板,缝隙间要留出长草的空间。

  包间的墙壁用糯米灰浆抹面,要能呼吸的那种。

  每个决定都体现着她对食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一周后的傍晚,林晚星在临时搭建的试厨房里测试新菜品。陆时衍安静地坐在角落,看着她将一块普通的豆腐切成薄如蝉翼的片状。

  尝尝这个。她将一碟淋着琥珀色酱汁的豆腐放在他面前。

  陆时衍细细品味,眼中掠过惊艳:这是...麻婆豆腐?

  改良版。林晚星微笑,减少了油脂,突出了豆香和花椒的层次感。

  就在这时,小李拿着平板电脑匆匆进来,脸色凝重:主厨,那个真相探索者刚刚发布了新闻发布会的时间和地点。就在明天下午两点,国贸会议中心。

  林晚星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她继续摆弄着灶台上的调料:场地联系好了吗?

  按您的吩咐,在发布会对面租了更大的场地,设备都已经调试完毕。陆时衍接话,各大媒体也都收到了邀请。

  菜单呢?

  按照您的要求,只准备一道菜——桂花定胜糕。

  林晚星点点头,洗净手,开始准备制作这道看似简单却极考验功力的传统点心。

  次日中午,国贸会议中心两侧的会场同时忙碌起来。东侧的发布会现场,真相探索者——一个戴着口罩的中年男子正在做最后排练;西侧的展示厅里,林晚星却在悠闲地挑选着桂花。

  主厨,那边来了很多记者,我们要不要提前开始?小李有些紧张地汇报。

  按原定时间。林晚星闻了闻手中的干桂花,轻轻摇头,这批香气不够,换我上周在江南订的那批。

  下午两点整,两边会场同时拉开序幕。

  东侧会场,真相探索者在闪光灯中慷慨陈词,展示着所谓的——几张模糊的照片和一份来历不明的证人证词。

  西侧会场,林晚星却只是系上围裙,对着镜头微微一笑: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道记忆中的点心。

  她开始筛米粉,动作优雅如舞蹈。米粉从细筛中飘落,在盆中堆成一座小小的雪山。加入糯米粉、糖粉,再徐徐注入精心调配的桂花汁。

  点心之道,在于用心。她一边操作一边解说,就像人生,简单的原料,只要用心调配,就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美好。

  东侧会场,记者们开始交头接耳。显得单薄,指控也缺乏说服力。

  西侧会场,林晚星将调好的粉浆倒入特制的模具,轻轻震动排出空气,然后上笼蒸制。

  等待,是烹饪中最考验耐心的环节。她擦净双手,面向镜头,就像面对质疑,急躁反而会坏了火候。

  十五分钟后,她揭开蒸笼。桂花香气瞬间弥漫整个会场,透过直播信号,仿佛能飘进每个观众的鼻腔。

  她将定胜糕小心地取出,装点青花瓷盘。那糕点通透如玉,中间的桂花馅如琥珀般晶莹。

  美食不需要辩解。她将第一盘点心递给前排的记者,它自己会说话。

  记者们品尝后,眼中都流露出惊艳。简单的点心,却蕴含着层次丰富的口感和恰到好处的甜度。

  就在这时,东侧会场突然一阵骚动——几位美食界的权威人士自发来到现场,包括那位曾赠送食谱的雷诺主厨。

  我以四十年的厨艺生涯担保,雷诺主厨面对镜头,声音铿锵有力,林主厨的才华和品格,都不容置疑!

  形势瞬间逆转。

  林晚星却在西侧会场宣布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餐厅将提前试营业。下周开始,每天中午提供十份平价套餐,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预约品尝。

  这个决定连陆时衍都略显惊讶。但在看到林晚星眼中坚定的光芒后,他理解了她的用心——用最直接的方式,让美食说话。

  当晚,工作室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总结当天的成果。小李兴奋地汇报:主厨,您的微博又涨粉百万,预约电话已经被打爆了!

  林晚星却只是安静地翻看着餐厅的预约名单,在几个熟悉的名字上停留片刻——那是曾经在《烟火小厨》时期就支持她的老粉丝。

  窗外,华灯初上。工作室的灯光却依然明亮,映照着每个人脸上兴奋而又略带疲惫的神情。

  林晚星走到窗前,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玻璃上画着一个餐厅的轮廓,脑海中已经在构思下一季的菜单。

  在城市的另一个角落,有人正愤怒地摔碎了手中的酒杯。电脑屏幕上显示着餐厅的预约页面,那个已经被标记为已约满的状态,像是在无声地嘲讽着所有的质疑与阻挠。

  林晚星对此一无所知,也不必知道。因为她始终相信,真正的好菜,从来不需要多余的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