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慈善计划的正式启动-《穿成炮灰后我靠美食爆红了》

  休息室的灯光温柔地笼罩着相拥的两人,窗外城市的霓虹为这个静谧的夜晚添上几分梦幻色彩。林晚星的手指无意识地把玩着那把系着锅铲吊坠的钥匙,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不久前在山区拍摄节目时看到的景象。

  “时衍,”她轻声开口,打破室内的宁静,“你还记得我们上次去云南录节目时,路过的那几个村子吗?”

  陆时衍微微颔首,手指轻轻梳理着她的长发:“记得。你当时对那些地方的特色食材很感兴趣。”

  “不只是食材。”林晚星直起身,眼神中闪烁着认真的光芒,“我在想,那些村落里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美食传承,那些老人家手里的秘方,年轻人外出打工后就可能失传了。”

  她从包里拿出手机,调出几张照片:“你看,这是我在那边尝到的野生菌火锅,还有这位老奶奶做的鲜花饼,味道纯正得让人难忘。但这些美味,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那座大山。”

  陆时衍接过手机,仔细看着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我想启动一个乡村美食扶持计划。”林晚星的眼睛亮了起来,“不是简单的慈善捐助,而是真正帮助这些地方挖掘、推广他们的特色美食。我们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帮他们建立标准化制作流程,打造品牌,打通销售渠道。”

  陆时衍沉思片刻,唇角微微上扬:“这很像你会做的事。需要我做什么?”

  “你的商业眼光和专业团队。”林晚星毫不迟疑地说,“我知道这个计划听起来很理想化,但如果有你的支持...”

  “不需要解释。”陆时衍轻轻握住她的手,“明天我就让项目部的人开始做可行性分析。不过,晚星,”他顿了顿,语气温和却坚定,“你要想清楚,这不会是个轻松的项目。”

  林晚星笑了:“我什么时候怕过辛苦?”

  ***

  一周后,陆时衍公司的会议室里,项目启动会正在进行。

  “根据初步调研,我们筛选出了三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项目经理在投影前讲解,“云南的野生菌、陕西的手工面食、福建的海鲜小吃,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饮食文化,但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困境。”

  林晚星专注地看着屏幕上的数据,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

  “最大的挑战是标准化和运输。”另一位负责运营的同事补充道,“比如云南的野生菌,保质期短,对储存条件要求高。而陕西的面食手艺大多掌握在老年人手中,年轻人不愿意学。”

  陆时衍坐在会议桌主位,目光扫过全场:“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先在每个地区建立一个小型食品工坊,配备专业设备和品控人员。”林晚星接过话头,“同时开设免费培训课程,邀请当地年轻人学习,既传承手艺,又创造就业机会。”

  她走到投影前,调出自己精心准备的计划书:“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为这些产品讲好故事。每一个地方特色美食背后,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这些都是最打动人心的品牌元素。”

  会议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最终确定了项目的初步实施方案。散会后,陆时衍特意留下来,与林晚星并肩站在落地窗前。

  “这个项目可能会占用你很多时间和精力,”他侧头看她,“新餐厅才刚上正轨,美食峰会也快要到了,你确定能兼顾得来?”

  林晚星望着窗外车水马龙,语气坚定:“你知道吗,在我原来的世界里,我曾经去过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那里有位老婆婆做的豆腐堪称一绝。我本想帮她推广,但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了。第二年我再回去时,她已经不在了,那手艺也失传了。”

  她转过身,眼神中带着几分感伤:“那时我就想,如果早点行动就好了。现在既然有能力,我就不想再留下遗憾。”

  陆时衍轻轻揽住她的肩膀:“那就去做吧,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晚星开始了密集的筹备工作。她亲自带队前往选定的三个地区考察,深入了解当地饮食文化和面临的困境。

  在云南的一个小山村里,她结识了擅长制作各种菌菇酱的彝族阿妈曲玛。

  “这是我们祖传的配方,”曲玛阿妈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介绍,“我奶奶的奶奶就开始做了。”

  林晚星品尝着那香气独特的菌菇酱,眼前一亮:“这个味道很特别,如果稍微调整配方,延长保质期,完全有可能成为畅销品。”

  通过翻译,她耐心地向曲玛阿妈解释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性,并承诺会保留配方的核心风味。

  “林小姐是真的懂行,”曲玛阿妈对陪同的村干部说,“不像之前来的那些商人,只想买断我们的秘方。”

  在陕西,林晚星找到了一位做手工臊子面已有五十年的老师傅。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个了,”老师傅摇头叹息,“嫌累,赚钱又慢。”

  林晚星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亲自尝试拉面,虽然动作生疏,但态度极其认真。

  “我们可以改良工艺,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减轻体力负担。”她向老师傅保证,“而且会确保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有合理的收入。”

  福建沿海的一个小渔村里,林晚星发现了一种几乎失传的海鲜小吃“鱼卷”。制作工艺复杂,但味道鲜美独特。

  “这是我吃过最鲜美的海味之一,”林晚星在品尝后由衷赞叹,“不应该就这样消失。”

  她当即决定将这个小渔村也纳入首期扶持计划。

  ***

  回到城市后,林晚星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新闻发布会。陆时衍公司的公关团队为她提供了专业支持,但整个项目的策划和定位都由她亲自把控。

  发布会当天,媒体区座无虚席。林晚星选择了一件简约的白色西装,干练中透着温婉。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她站在台上,声音清晰而坚定,“今天,我很荣幸地宣布‘星火乡村美食计划’正式启动。这个计划旨在挖掘和保护各地濒临失传的特色美食,帮助乡村地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食品产业。”

  台下闪光灯不断,记者们认真记录着。

  “我们不是简单地给予资金援助,”林晚星继续介绍,“而是通过专业培训、品牌打造、渠道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真正帮助这些地方特色美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她分享了在考察过程中遇到的几个故事——曲玛阿妈的菌菇酱、陕西的臊子面、福建的鱼卷,每一个故事都饱含情感,引人入胜。

  “美食不仅仅是食物,它承载着文化、记忆和情感。保护这些濒临失传的美味,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文化根脉。”

  提问环节,一位记者举手发问:“林主厨,您的新餐厅才刚开业,美食峰会也即将举行,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忙碌的节点启动如此庞大的慈善项目?”

  林晚星微笑回答:“正因为我知道忙碌的滋味,才更明白那些默默坚守的传统手艺人的可贵。时间不等人,有些美味如果现在不去保护,可能就永远消失了。”

  另一个记者问道:“这个项目的资金从哪里来?会接受社会捐赠吗?”

  “首期资金由我个人和时光集团共同出资。”她看了一眼台下就坐的陆时衍,他微微点头示意,“后续我们会设立专项基金,透明公开地接受社会监督和捐赠。所有账目都会定期公示,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发布会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当晚,“林晚星启动乡村美食计划”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点赞支持。

  “这才是明星该有的社会责任感!”

  “期待尝到那些地方的特色美食!”

  “林晚星永远能给人惊喜,从美食博主到餐厅主厨,再到慈善项目,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看着社交媒体上的热烈反响,林晚星靠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轻轻舒了口气。

  陆时衍为她端来一杯热茶:“今天表现很棒。”

  “这才刚刚开始,”林晚星接过茶杯,眼神中既有疲惫也有期待,“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你已经点燃了火种,”陆时衍坐在她身边,“接下来,我们一起让它燎原。”

  林晚星轻轻靠在他肩上,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小瓶菌菇酱:“这是曲玛阿妈非要我带回来的,说是感谢我。晚上我们尝尝?”

  “好,”陆时衍接过瓶子,唇角微扬,“不过,我更期待你答应我的那顿饭——在我们自己的厨房里。”

  林晚星笑了:“等从福建考察回来,我亲自下厨。”

  窗外,夜幕低垂,城市的灯光如星辰般闪烁。林晚星看着手机里刚刚收到的消息——福建那边传来好消息,当地政府表示将全力支持“星火计划”在当地落地。

  然而,在密密麻麻的祝福信息中,一条来自未知号码的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有些传统之所以消失,是有原因的。小心玩火自焚。”

  林晚星微微蹙眉,随即平静地删除了信息。她早知道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既然选择了开始,就不会轻易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