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离开后的第三天,东京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林晚星站在酒店落地窗前,望着银座街道上匆匆走过的行人,手中捧着一杯刚泡好的玄米茶。茶香袅袅中,她不禁想起那些在乡村帮扶计划中认识的农户们,不知道他们此刻是否正为丰收而忙碌。
“看这个。”陆时衍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将她的思绪拉回现实。
他递过来一份刚收到的传真,上面印着中国驻日使馆的徽标。林晚星接过文件,目光迅速扫过内容,唇角渐渐扬起惊喜的弧度。
“这是...政府表彰函?”
陆时衍点头,眼中带着显而易见的骄傲:“乡村美食扶持计划入选本年度十大优秀扶贫项目,下周一将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
传真附件里详细列出了项目成果数据:参与计划的五个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三千元提升至一万二千元;当地特色食材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包装,成功进入全国二十三个省市的高端超市;最令人欣喜的是,项目还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新建的十二家民宿全部实现盈利。
林晚星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数字,眼前浮现出三个月前在云南山区考察时的场景——
那时正值雨季,她和团队踩着泥泞的山路走访农户。记得在云雾缭绕的半山腰,一位姓杨的彝族老人用自家种植的野生菌为她做了一顿饭。那些在城市里卖出天价的松茸、牛肝菌,在老人手中化作最简单却最动人的美味。
“我们山里人不懂什么大道理,”老人当时这样说,“但这些山货养活了祖祖辈辈。要是能让更多人尝到这些味道,娃娃们就不用都往城里跑了。”
正是这句话,让林晚星下定决心要推动这个项目。
“还记得杨大爷吗?”她转向陆时衍,声音有些哽咽,“他儿子昨天发来消息,说家里的菌菇合作社这个月接到的订单,比去年全年还多。”
陆时衍轻轻揽住她的肩:“你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
颁奖典礼前夜,他们飞回北京。飞机落地时,林晚星收到了一条特别的视频——五个村的村民代表聚在一起,用当地方言唱起了祝酒歌。视频最后,杨大爷颤巍巍地举着自制的梅子酒,用生硬的普通话说:“林老师,谢谢你让我们的山货走出了大山。”
那一刻,林晚星在头等舱的座位上悄悄抹去眼角的泪。
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林晚星选择了一套素雅的月白色套装,只在领口别了一枚银杏叶形状的胸针——那是项目扶持地区的特产银杏制作的工艺品。
当主持人念到“乡村美食扶持计划”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林晚星缓步走上舞台,聚光灯下的她比任何时候都要从容坚定。
“这个奖项不属于我个人,”她对着话筒,声音清亮而沉稳,“它属于每一个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农户,属于那些坚守传统手艺的匠人,也属于相信美食能够创造奇迹的每一个人。”
她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在四川某个偏远村落,有位做豆瓣酱的阿婆,她的手艺传承了四代,却因为销路问题险些失传。项目组帮阿婆改进了包装,建立了标准化生产流程,如今她的豆瓣酱不仅畅销全国,还接到了来自海外订单。
“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承、生活的希望。”林晚星的结束语引发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下台后,一位穿着中山装的长者主动迎上来:“林女士,我是农业农村部的李司长。你们的项目让我很受启发,不知可否进一步交流?”
接下来的茶歇时间变成了小型交流会。各地政府的代表、企业家纷纷围拢过来,对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最让林晚星惊喜的是,某知名电商平台当场表示愿意免费提供线上销售渠道,帮助更多乡村特产打开市场。
“看来,我们的计划要比预期发展得更快了。”趁着间隙,陆时衍在她耳边低语,语气中满是欣慰。
当晚,林晚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获奖消息,配图是奖杯与村民们的合影。短短一小时,这条动态就获得了百万点赞。最让她动容的评论来自曾经参与项目的年轻人:
“我是贵州山区的孩子,以前总觉得家乡贫穷落后。现在通过林老师的项目,我发现家乡的食材原来这么珍贵。我决定毕业后回乡,把祖传的酸汤手艺发扬光大。”
就在她沉浸在这些温暖反馈中时,手机响起了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
“您好,是林晚星女士吗?我是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导演...”
原来,颁奖典礼的报道引起了央视关注,他们计划拍摄一部以“乡村美食扶持计划”为蓝本的纪录片,记录美食如何改变中国乡村的面貌。
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林晚星欣喜若狂。她立即与导演约定了详谈时间,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拍摄的细节。
深夜,林晚星和陆时衍在酒店房间里核对项目下一步的规划。桌上摊开着地图和各种资料,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新一批申请加入扶持计划的村落名单。
“现在有三十七个村子在排队等待审核,”陆时衍滑动鼠标,“以我们现有的人手,恐怕很难兼顾质量。”
林晚星凝视着地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标记,忽然灵光一现:“也许我们可以改变思路——不是我们去做所有事,而是培养当地带头人。”
她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在每个地区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成为项目在当地的执行者。这样不仅能解决人手问题,还能真正实现“授人以渔”。
“就像雅克一样,”陆时衍立即领会了她的意思,“培养更多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计划迅速成型:他们决定在下个月启动“乡村美食领军人才培训计划”,首批招募二十名学员,由林晚星亲自指导。
就在他们热烈讨论时,林晚星的邮箱收到了一封新邮件。发件人是日本京都府农林水产部,内容是关于邀请她参与“传统食材保护计划”的合作。
“看来,我们的理念已经开始产生国际影响了。”林晚星将笔记本转向陆时衍,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陆时衍阅读邮件后,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这是个好机会。不过...”
“不过什么?”
“你最近太累了,”他轻抚她的脸颊,“医生说过,你需要多休息。”
林晚星怔了怔,随即会意地笑了:“放心,我有分寸。而且...”她下意识地摸了摸依然平坦的小腹,“为了他/她,我也会照顾好自己。”
窗外,北京的夜空罕见地出现了星星。林晚星站在窗前,感受着腹中微妙的变化,心中涌起奇妙的感动——新的生命在孕育,新的事业在拓展,一切都充满希望。
就在她准备休息时,手机再次响起。屏幕上显示着一个令人意外的名字——顾言琛。
林晚星犹豫片刻,还是接起了电话。
“恭喜你。”顾言琛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复杂,“我看到新闻了。”
“谢谢。”她礼貌而疏离地回应。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顾言琛说:“我...我想参与你的乡村项目。不是作为艺人,是作为志愿者。”
这个请求完全出乎林晚星的意料。她握紧手机,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
而电话那头的顾言琛,似乎也陷入了某种挣扎。这个曾经傲慢的顶流,此刻语气中竟带着几分恳切:“我知道你可能会怀疑我的动机,但我真的想为这些项目做点什么。或许...我们可以见面聊聊?”
挂断电话后,林晚星陷入沉思。顾言琛的转变令人意外,但他的提议确实值得考虑。毕竟,他的影响力能为项目带来更多关注。
然而,直觉告诉她,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就在这时,陆时衍从浴室走出,看见她凝重的表情,关切地问:“怎么了?”
林晚星将顾言琛的来电内容告诉他,然后轻声说:“我在想,这会不会是另一个转折的开始。”
陆时衍沉思片刻,握住她的手:“无论发生什么,我们一起面对。”
夜深了,林晚星躺在床上,感受着身边人平稳的呼吸。她想起这一路走来的种种——从穿书初期的艰难求生,到如今的事业爱情双丰收,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却也收获满满。
她的手轻轻覆在小腹上,对着未出世的孩子默默许下承诺:无论未来还有多少风雨,她都会坚定地走下去,用美食温暖更多人的生命。
而在城市的另一隅,顾言琛站在公寓落地窗前,手中握着一张旧照片——那是很多年前,他与林晚星在一次公益活动上的合影。那时的她还没有穿越,还是那个痴恋他的炮灰女配。
他的眼神复杂,轻声自语:“林晚星,你究竟是谁...”
窗外,北京的灯火绵延至天际,宛如一条流动的光河。而在那些光亮照不到的角落,新的故事正在悄然酝酿。
“看这个。”陆时衍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将她的思绪拉回现实。
他递过来一份刚收到的传真,上面印着中国驻日使馆的徽标。林晚星接过文件,目光迅速扫过内容,唇角渐渐扬起惊喜的弧度。
“这是...政府表彰函?”
陆时衍点头,眼中带着显而易见的骄傲:“乡村美食扶持计划入选本年度十大优秀扶贫项目,下周一将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
传真附件里详细列出了项目成果数据:参与计划的五个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三千元提升至一万二千元;当地特色食材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包装,成功进入全国二十三个省市的高端超市;最令人欣喜的是,项目还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新建的十二家民宿全部实现盈利。
林晚星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数字,眼前浮现出三个月前在云南山区考察时的场景——
那时正值雨季,她和团队踩着泥泞的山路走访农户。记得在云雾缭绕的半山腰,一位姓杨的彝族老人用自家种植的野生菌为她做了一顿饭。那些在城市里卖出天价的松茸、牛肝菌,在老人手中化作最简单却最动人的美味。
“我们山里人不懂什么大道理,”老人当时这样说,“但这些山货养活了祖祖辈辈。要是能让更多人尝到这些味道,娃娃们就不用都往城里跑了。”
正是这句话,让林晚星下定决心要推动这个项目。
“还记得杨大爷吗?”她转向陆时衍,声音有些哽咽,“他儿子昨天发来消息,说家里的菌菇合作社这个月接到的订单,比去年全年还多。”
陆时衍轻轻揽住她的肩:“你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
颁奖典礼前夜,他们飞回北京。飞机落地时,林晚星收到了一条特别的视频——五个村的村民代表聚在一起,用当地方言唱起了祝酒歌。视频最后,杨大爷颤巍巍地举着自制的梅子酒,用生硬的普通话说:“林老师,谢谢你让我们的山货走出了大山。”
那一刻,林晚星在头等舱的座位上悄悄抹去眼角的泪。
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林晚星选择了一套素雅的月白色套装,只在领口别了一枚银杏叶形状的胸针——那是项目扶持地区的特产银杏制作的工艺品。
当主持人念到“乡村美食扶持计划”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林晚星缓步走上舞台,聚光灯下的她比任何时候都要从容坚定。
“这个奖项不属于我个人,”她对着话筒,声音清亮而沉稳,“它属于每一个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农户,属于那些坚守传统手艺的匠人,也属于相信美食能够创造奇迹的每一个人。”
她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在四川某个偏远村落,有位做豆瓣酱的阿婆,她的手艺传承了四代,却因为销路问题险些失传。项目组帮阿婆改进了包装,建立了标准化生产流程,如今她的豆瓣酱不仅畅销全国,还接到了来自海外订单。
“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承、生活的希望。”林晚星的结束语引发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下台后,一位穿着中山装的长者主动迎上来:“林女士,我是农业农村部的李司长。你们的项目让我很受启发,不知可否进一步交流?”
接下来的茶歇时间变成了小型交流会。各地政府的代表、企业家纷纷围拢过来,对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最让林晚星惊喜的是,某知名电商平台当场表示愿意免费提供线上销售渠道,帮助更多乡村特产打开市场。
“看来,我们的计划要比预期发展得更快了。”趁着间隙,陆时衍在她耳边低语,语气中满是欣慰。
当晚,林晚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获奖消息,配图是奖杯与村民们的合影。短短一小时,这条动态就获得了百万点赞。最让她动容的评论来自曾经参与项目的年轻人:
“我是贵州山区的孩子,以前总觉得家乡贫穷落后。现在通过林老师的项目,我发现家乡的食材原来这么珍贵。我决定毕业后回乡,把祖传的酸汤手艺发扬光大。”
就在她沉浸在这些温暖反馈中时,手机响起了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
“您好,是林晚星女士吗?我是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导演...”
原来,颁奖典礼的报道引起了央视关注,他们计划拍摄一部以“乡村美食扶持计划”为蓝本的纪录片,记录美食如何改变中国乡村的面貌。
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林晚星欣喜若狂。她立即与导演约定了详谈时间,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拍摄的细节。
深夜,林晚星和陆时衍在酒店房间里核对项目下一步的规划。桌上摊开着地图和各种资料,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新一批申请加入扶持计划的村落名单。
“现在有三十七个村子在排队等待审核,”陆时衍滑动鼠标,“以我们现有的人手,恐怕很难兼顾质量。”
林晚星凝视着地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标记,忽然灵光一现:“也许我们可以改变思路——不是我们去做所有事,而是培养当地带头人。”
她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在每个地区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成为项目在当地的执行者。这样不仅能解决人手问题,还能真正实现“授人以渔”。
“就像雅克一样,”陆时衍立即领会了她的意思,“培养更多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计划迅速成型:他们决定在下个月启动“乡村美食领军人才培训计划”,首批招募二十名学员,由林晚星亲自指导。
就在他们热烈讨论时,林晚星的邮箱收到了一封新邮件。发件人是日本京都府农林水产部,内容是关于邀请她参与“传统食材保护计划”的合作。
“看来,我们的理念已经开始产生国际影响了。”林晚星将笔记本转向陆时衍,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陆时衍阅读邮件后,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这是个好机会。不过...”
“不过什么?”
“你最近太累了,”他轻抚她的脸颊,“医生说过,你需要多休息。”
林晚星怔了怔,随即会意地笑了:“放心,我有分寸。而且...”她下意识地摸了摸依然平坦的小腹,“为了他/她,我也会照顾好自己。”
窗外,北京的夜空罕见地出现了星星。林晚星站在窗前,感受着腹中微妙的变化,心中涌起奇妙的感动——新的生命在孕育,新的事业在拓展,一切都充满希望。
就在她准备休息时,手机再次响起。屏幕上显示着一个令人意外的名字——顾言琛。
林晚星犹豫片刻,还是接起了电话。
“恭喜你。”顾言琛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复杂,“我看到新闻了。”
“谢谢。”她礼貌而疏离地回应。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顾言琛说:“我...我想参与你的乡村项目。不是作为艺人,是作为志愿者。”
这个请求完全出乎林晚星的意料。她握紧手机,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
而电话那头的顾言琛,似乎也陷入了某种挣扎。这个曾经傲慢的顶流,此刻语气中竟带着几分恳切:“我知道你可能会怀疑我的动机,但我真的想为这些项目做点什么。或许...我们可以见面聊聊?”
挂断电话后,林晚星陷入沉思。顾言琛的转变令人意外,但他的提议确实值得考虑。毕竟,他的影响力能为项目带来更多关注。
然而,直觉告诉她,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就在这时,陆时衍从浴室走出,看见她凝重的表情,关切地问:“怎么了?”
林晚星将顾言琛的来电内容告诉他,然后轻声说:“我在想,这会不会是另一个转折的开始。”
陆时衍沉思片刻,握住她的手:“无论发生什么,我们一起面对。”
夜深了,林晚星躺在床上,感受着身边人平稳的呼吸。她想起这一路走来的种种——从穿书初期的艰难求生,到如今的事业爱情双丰收,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却也收获满满。
她的手轻轻覆在小腹上,对着未出世的孩子默默许下承诺:无论未来还有多少风雨,她都会坚定地走下去,用美食温暖更多人的生命。
而在城市的另一隅,顾言琛站在公寓落地窗前,手中握着一张旧照片——那是很多年前,他与林晚星在一次公益活动上的合影。那时的她还没有穿越,还是那个痴恋他的炮灰女配。
他的眼神复杂,轻声自语:“林晚星,你究竟是谁...”
窗外,北京的灯火绵延至天际,宛如一条流动的光河。而在那些光亮照不到的角落,新的故事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