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城市灯火如同散落人间的星辰,陆时衍轻轻揽着林晚星的肩膀,阳台上的晚风带着初夏特有的温润。林晚星的指尖无意识地抚过隆起的腹部,刚才那句“忠于自己的内心”还在空气中微微震颤。
“明天要去见那位好莱坞制片人,紧张吗?”陆时衍低声问。
林晚星摇头,眼中却闪着光:“是兴奋。等了这么久,终于有机会把中华美食真正带到世界舞台。”
这是她从未在公开场合透露过的梦想——不是简单地让外国人对中餐说一句“好吃”,而是让世界理解中华饮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与智慧。
***
次日上午,“星辰美食”顶层会议室。
来自好莱坞的制片人迈克尔·陈是个华裔,西装革履下透着艺术家的不羁。他开门见山:“林女士,我看过你在《烟火小厨》中的所有片段,还有‘美食元宇宙’的计划书。老实说,很惊艳。但我想知道,你真正想通过美食表达什么?”
林晚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示意助理端上三份看似相同的茶点。
“请先尝尝这个。”
迈克尔疑惑地依次品尝,表情从平静转为惊讶:“这是...同样的龙井茶糕,为什么味道层次完全不同?”
“同样的配方,不同的心境。”林晚星微笑,“第一份是我在焦虑时制作的,第二份是在平静时,第三份则是在思考中华美食未来时。你看,美食从来不只是食物本身,它是制作者情感与思想的载体。”
她站起身,打开投影仪,一幅精心制作的概念图呈现在墙上。
“我想做的不是美食纪录片,而是一部能触动灵魂的作品。”林晚星的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激动,“名字就叫《味觉记忆》。”
概念图上,不同肤色的人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圆桌旁,桌上摆着世界各地的美食。画面中央,一位华裔老人正在教非洲孩子包饺子。
“每一集都会围绕一个主题——比如‘团圆’,展现不同文化中表达团圆的食物。但不是简单的烹饪展示,而是深入挖掘食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迈克尔明显被触动了,他身体前倾:“继续说。”
“我想展现中华美食的包容性。”林晚星切换画面,出现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标注着各种美食的传播路线,“比如面条,从中国的拉面到意大利的意面,看似不同,实则同源。美食应该连接世界,而不是划分界限。”
会议室外,陆时衍透过玻璃窗看着神采飞扬的林晚星,眼中满是骄傲。他知道,这才是她真正想做的事情——用美食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两个小时的会议结束后,迈克尔紧紧握住林晚星的手:“这是我从业二十年来听过最打动我的企划。我会尽快组建顶级团队,这个项目值得最好的配置。”
送走迈克尔,林晚星难掩兴奋,转向陆时衍时眼睛亮得像星星:“你知道吗,这只是一个开始。我还有更多想法...”
陆时衍温柔地打断她:“不如,把你的想法都告诉大家?”
他指向会议室门口,不知何时,团队成员都已聚集在那里,每个人眼中都充满期待。
张悦率先开口:“晚星姐,我们都听说了你在策划大项目,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愿景吗?”
林晚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她示意大家进来,会议室很快坐满了人。
“好吧,既然大家都想知道...”她重新打开投影仪,调出一个全新的PPT,“这是我的十年愿景。”
第一页是“美食教育”计划。
“我想建立一所非营利性的烹饪学校,专门面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林晚星的声音坚定,“不是培养他们成为厨师,而是通过美食教育,让他们掌握改变命运的技能。第一所试点学校已经确定在云南山区,下个月破土动工。”
台下响起一阵惊叹。
第二页是“味道图书馆”计划。
“我们将建立一个数字化平台,收录全世界即将失传的传统食谱和烹饪技艺。”画面展示了一个交互式界面,用户可以三维观看老师傅的手工制作过程,“第一批已经录制了苏帮菜大师制作樱桃肉的全过程。”
陈晓忍不住提问:“这个项目的商业价值呢?”
“有些东西的价值不能单纯用商业衡量。”林晚星平静地回答,“如果我们不记录,这些技艺可能永远消失了。”
第三页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星际厨房”计划。
“这是最远期的设想。”林晚星眼中闪着梦想的光芒,“我与航天局的朋友讨论过,未来太空旅行普及后,如何在失重环境下做出美味又营养的食物?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心理需求——在遥远的太空中,一顿熟悉的家乡菜能给宇航员带来多大的慰藉?”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陆时衍走到林晚星身边,轻声补充:“晚星已经与国内顶尖的航天食品研究团队建立了合作。这个月就会启动第一个课题:如何在太空环境中还原地道的扬州炒饭。”
“这太酷了!”年轻的研发助理小王激动地说。
林晚星微笑着切换到最后一项,画面出现一个温馨的家庭厨房,一个孕妇正在教孩子包饺子。
“而对我个人来说...”她的手轻轻放在腹部,“最重要的计划是这个——建立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她看向陆时衍,两人相视一笑。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在事业巅峰期选择怀孕生子。”林晚星的声音柔和下来,“因为我认为,生命的创造与事业的创造从来不是对立的。相反,成为母亲让我对美食有了更深的理解——食物不仅是艺术,更是生命与爱的延续。”
她分享了一个细节:“这些天,我在研发一系列适合孕期各阶段的营养餐。不是为了商业推广,而是想与所有准妈妈分享——如何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不牺牲味觉的享受。”
张悦眼眶微红:“晚星姐,你总是能在追求梦想的同时,温暖身边的人。”
“因为我始终记得,”林晚星的目光扫过全场,“美食的终极意义是连接人与人,温暖心与心。”
会议在感动的氛围中结束。员工们陆续离开后,林晚星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正在施工的“星辰美食”新总部大楼。
陆时衍从身后环住她:“累吗?”
“很充实。”她靠在他怀里,“时衍,你知道吗?刚才分享那些愿景时,我仿佛看到了十年后的景象——山区孩子们通过烹饪找到自信,濒危菜系被永久保存,甚至有一天,我们的食物能温暖远在火星的人类。”
“我相信那一天的到来。”陆时衍吻了吻她的发顶,“因为你总能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
林晚星转身面对他,神情忽然变得柔软:“其实,我还有一个最私人的愿景。”
“是什么?”
“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她引导他的手放在腹部,“长大后能骄傲地说,我的妈妈不仅做出了美味的食物,更用美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些。”
就在这时,腹中的宝宝突然动了一下,仿佛在回应母亲的话。两人同时感受到那股生命的力量,相视而笑。
傍晚,林晚星在个人账号上发布了一条长文,首次公开分享了自己的部分愿景。短短一小时,阅读量突破百万,#林晚星的十年愿景#再次登上热搜。
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那些宏大的计划,而是她在文末写的一段话:
“有人问我,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我想说,生命不需要平衡,需要融合。就像一道完美的菜肴,各种味道和谐共存,而不是彼此制衡。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配方,烹饪出独一无二的人生滋味。”
夜幕降临,林晚星在厨房准备晚餐。今天她做的是简单的番茄鸡蛋面,但每一个步骤都格外用心。陆时衍在旁边帮忙,两人默契配合,仿佛已经这样度过了一生。
面条出锅时,林晚星忽然说:“等孩子出生后,我想带他/她去看看这个世界——从云南的山村厨房,到洛杉矶的摄影棚,甚至有一天,去看看航天基地的模拟太空厨房。”
“那我们得准备一个特别大的婴儿车了。”陆时衍幽默回应。
笑声中,林晚星的手机不断收到新的消息。一位资深媒体人评价她的愿景:“在这个追逐短期利益的时代,还有人愿意为十年后的世界播种,这本身就是一种革命。”
但林晚星没有立即查看这些赞誉。她专注地将面条盛入碗中,撒上翠绿的葱花。对她而言,再宏大的愿景,也要从眼前这碗面开始。
面条的香气弥漫在厨房里,与窗外的万家灯火融为一体。在这个平凡的夜晚,不平凡的梦想正在悄然生长。而林晚星知道,她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明天要去见那位好莱坞制片人,紧张吗?”陆时衍低声问。
林晚星摇头,眼中却闪着光:“是兴奋。等了这么久,终于有机会把中华美食真正带到世界舞台。”
这是她从未在公开场合透露过的梦想——不是简单地让外国人对中餐说一句“好吃”,而是让世界理解中华饮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与智慧。
***
次日上午,“星辰美食”顶层会议室。
来自好莱坞的制片人迈克尔·陈是个华裔,西装革履下透着艺术家的不羁。他开门见山:“林女士,我看过你在《烟火小厨》中的所有片段,还有‘美食元宇宙’的计划书。老实说,很惊艳。但我想知道,你真正想通过美食表达什么?”
林晚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示意助理端上三份看似相同的茶点。
“请先尝尝这个。”
迈克尔疑惑地依次品尝,表情从平静转为惊讶:“这是...同样的龙井茶糕,为什么味道层次完全不同?”
“同样的配方,不同的心境。”林晚星微笑,“第一份是我在焦虑时制作的,第二份是在平静时,第三份则是在思考中华美食未来时。你看,美食从来不只是食物本身,它是制作者情感与思想的载体。”
她站起身,打开投影仪,一幅精心制作的概念图呈现在墙上。
“我想做的不是美食纪录片,而是一部能触动灵魂的作品。”林晚星的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激动,“名字就叫《味觉记忆》。”
概念图上,不同肤色的人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圆桌旁,桌上摆着世界各地的美食。画面中央,一位华裔老人正在教非洲孩子包饺子。
“每一集都会围绕一个主题——比如‘团圆’,展现不同文化中表达团圆的食物。但不是简单的烹饪展示,而是深入挖掘食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迈克尔明显被触动了,他身体前倾:“继续说。”
“我想展现中华美食的包容性。”林晚星切换画面,出现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标注着各种美食的传播路线,“比如面条,从中国的拉面到意大利的意面,看似不同,实则同源。美食应该连接世界,而不是划分界限。”
会议室外,陆时衍透过玻璃窗看着神采飞扬的林晚星,眼中满是骄傲。他知道,这才是她真正想做的事情——用美食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两个小时的会议结束后,迈克尔紧紧握住林晚星的手:“这是我从业二十年来听过最打动我的企划。我会尽快组建顶级团队,这个项目值得最好的配置。”
送走迈克尔,林晚星难掩兴奋,转向陆时衍时眼睛亮得像星星:“你知道吗,这只是一个开始。我还有更多想法...”
陆时衍温柔地打断她:“不如,把你的想法都告诉大家?”
他指向会议室门口,不知何时,团队成员都已聚集在那里,每个人眼中都充满期待。
张悦率先开口:“晚星姐,我们都听说了你在策划大项目,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愿景吗?”
林晚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她示意大家进来,会议室很快坐满了人。
“好吧,既然大家都想知道...”她重新打开投影仪,调出一个全新的PPT,“这是我的十年愿景。”
第一页是“美食教育”计划。
“我想建立一所非营利性的烹饪学校,专门面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林晚星的声音坚定,“不是培养他们成为厨师,而是通过美食教育,让他们掌握改变命运的技能。第一所试点学校已经确定在云南山区,下个月破土动工。”
台下响起一阵惊叹。
第二页是“味道图书馆”计划。
“我们将建立一个数字化平台,收录全世界即将失传的传统食谱和烹饪技艺。”画面展示了一个交互式界面,用户可以三维观看老师傅的手工制作过程,“第一批已经录制了苏帮菜大师制作樱桃肉的全过程。”
陈晓忍不住提问:“这个项目的商业价值呢?”
“有些东西的价值不能单纯用商业衡量。”林晚星平静地回答,“如果我们不记录,这些技艺可能永远消失了。”
第三页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星际厨房”计划。
“这是最远期的设想。”林晚星眼中闪着梦想的光芒,“我与航天局的朋友讨论过,未来太空旅行普及后,如何在失重环境下做出美味又营养的食物?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心理需求——在遥远的太空中,一顿熟悉的家乡菜能给宇航员带来多大的慰藉?”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陆时衍走到林晚星身边,轻声补充:“晚星已经与国内顶尖的航天食品研究团队建立了合作。这个月就会启动第一个课题:如何在太空环境中还原地道的扬州炒饭。”
“这太酷了!”年轻的研发助理小王激动地说。
林晚星微笑着切换到最后一项,画面出现一个温馨的家庭厨房,一个孕妇正在教孩子包饺子。
“而对我个人来说...”她的手轻轻放在腹部,“最重要的计划是这个——建立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她看向陆时衍,两人相视一笑。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在事业巅峰期选择怀孕生子。”林晚星的声音柔和下来,“因为我认为,生命的创造与事业的创造从来不是对立的。相反,成为母亲让我对美食有了更深的理解——食物不仅是艺术,更是生命与爱的延续。”
她分享了一个细节:“这些天,我在研发一系列适合孕期各阶段的营养餐。不是为了商业推广,而是想与所有准妈妈分享——如何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不牺牲味觉的享受。”
张悦眼眶微红:“晚星姐,你总是能在追求梦想的同时,温暖身边的人。”
“因为我始终记得,”林晚星的目光扫过全场,“美食的终极意义是连接人与人,温暖心与心。”
会议在感动的氛围中结束。员工们陆续离开后,林晚星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正在施工的“星辰美食”新总部大楼。
陆时衍从身后环住她:“累吗?”
“很充实。”她靠在他怀里,“时衍,你知道吗?刚才分享那些愿景时,我仿佛看到了十年后的景象——山区孩子们通过烹饪找到自信,濒危菜系被永久保存,甚至有一天,我们的食物能温暖远在火星的人类。”
“我相信那一天的到来。”陆时衍吻了吻她的发顶,“因为你总能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
林晚星转身面对他,神情忽然变得柔软:“其实,我还有一个最私人的愿景。”
“是什么?”
“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她引导他的手放在腹部,“长大后能骄傲地说,我的妈妈不仅做出了美味的食物,更用美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些。”
就在这时,腹中的宝宝突然动了一下,仿佛在回应母亲的话。两人同时感受到那股生命的力量,相视而笑。
傍晚,林晚星在个人账号上发布了一条长文,首次公开分享了自己的部分愿景。短短一小时,阅读量突破百万,#林晚星的十年愿景#再次登上热搜。
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那些宏大的计划,而是她在文末写的一段话:
“有人问我,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我想说,生命不需要平衡,需要融合。就像一道完美的菜肴,各种味道和谐共存,而不是彼此制衡。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配方,烹饪出独一无二的人生滋味。”
夜幕降临,林晚星在厨房准备晚餐。今天她做的是简单的番茄鸡蛋面,但每一个步骤都格外用心。陆时衍在旁边帮忙,两人默契配合,仿佛已经这样度过了一生。
面条出锅时,林晚星忽然说:“等孩子出生后,我想带他/她去看看这个世界——从云南的山村厨房,到洛杉矶的摄影棚,甚至有一天,去看看航天基地的模拟太空厨房。”
“那我们得准备一个特别大的婴儿车了。”陆时衍幽默回应。
笑声中,林晚星的手机不断收到新的消息。一位资深媒体人评价她的愿景:“在这个追逐短期利益的时代,还有人愿意为十年后的世界播种,这本身就是一种革命。”
但林晚星没有立即查看这些赞誉。她专注地将面条盛入碗中,撒上翠绿的葱花。对她而言,再宏大的愿景,也要从眼前这碗面开始。
面条的香气弥漫在厨房里,与窗外的万家灯火融为一体。在这个平凡的夜晚,不平凡的梦想正在悄然生长。而林晚星知道,她的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