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阶段巩固-《穿成炮灰后我靠美食爆红了》

  晨曦透过工作室的玻璃窗,在林晚星的手背上投下一块明亮的光斑。她正在调配新研发的酱料,手腕轻转间,琥珀色的液体在量杯里划出优美的弧线。手机屏幕亮起,显示粉丝数刚刚突破百万大关。

  “晚星姐!”小雨举着平板电脑跑进来,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百万了!我们真的做到了!”

  林晚星放下量杯,擦净双手,才接过平板。屏幕上,她的个人账号主页显示着醒目的“1,000,327”。评论区早已被粉丝的祝福淹没,一条“从《烟火小厨》第一期追到现在,看着星星一步步走来”的热评被顶到最上方,收获了上万个赞。

  “回复这条评论,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林晚星语气平静,眼中却闪着细碎的光,“再发个百万粉丝福利的投票,让粉丝决定下次直播做什么菜。”

  小雨兴奋地记录着,忽然想起什么:“对了,《美食之旅》节目组刚发来正式邀约,想请你做下一季的常驻嘉宾。这可是国内美食综艺的顶级资源!”

  林晚星轻轻搅拌着面前的酱料,尝了尝味道,又加了少许香醋:“先不急着回复,等我研究过节目模式再说。”

  她走到料理台前,开始准备今天的直播内容。砧板上,新鲜的莴笋翠绿欲滴,旁边摆着泡发好的木耳和切好的肉丝。这是她为粉丝福利准备的三道候选菜品之一——家常版的鱼香莴笋丝。

  直播开始后,镜头前的林晚星系着浅蓝色的围裙,长发利落地束在脑后。她先展示了食材的处理技巧,莴笋切丝的均匀程度让评论区一片惊叹。

  “莴笋丝要切得细,但不能太细,否则会影响口感。”她边操作边解释,刀落砧板的声音清脆有节奏,“木耳提前用温水泡发,时间不宜过长,两小时刚好。”

  直播进行到一半时,评论区突然有人提问:“星星,听说你要参加《美食之旅》,是真的吗?”

  林晚星瞥见这条评论,手上的动作未停,将肉丝下锅滑炒:“目前还在考虑中。我觉得做节目和做菜一样,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方式都很重要。”

  她巧妙地带过话题,转而讲解鱼香汁的调配秘诀。红油在锅中沸腾,蒜末、姜末和泡椒的香气随着蒸汽弥漫开来,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股诱人的麻辣鲜香。

  直播结束后,林晚星查看投票结果,“创意融合菜”以微弱优势胜出。她正琢磨着菜单,手机响起特别的提示音——陆时衍发来消息。

  “恭喜百万粉丝。”

  她回复:“谢谢。也谢谢你的图鉴,户外特辑的收视率很不错。”

  “看到了。你对野生食材的处理很专业。”

  两人的对话短暂而克制,却带着无需言明的默契。自从那场私厨品鉴会后,他们偶尔会就美食相关的话题交换意见,但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三天后,林晚星受邀参加一档电台访谈节目。主持人是业界有名的犀利派,以刁钻问题着称。

  “林小姐,有网友说你走红全靠运气和背后推手,你怎么看?”主持人微笑着抛出第一个尖锐问题。

  林晚星端正坐姿,目光平静:“运气是机会遇上了准备。至于推手...”她轻笑,“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每一位认可我厨艺的观众。”

  “听说你拒绝了多个商业合作,包括一些知名品牌的代言,为什么?”

  “我只接与我专业领域相关的合作。”她的回答不卑不亢,“美食是我的专业,不是博眼球的工具。”

  访谈进行得十分顺利,林晚星的沉着应对让原本准备看笑话的人大跌眼镜。节目结束后,她在休息室收到陆时衍发来的简讯:“回答得很好。”

  她微微一怔,回复:“你听了?”

  “正在车上。”随文字发来的还有一张车载电台的照片,频率正好是她刚才受访的电台。

  林晚星握着手机,唇角不自觉地上扬。

  次日,《烟火小厨》户外特辑正式播出。节目组特意举办了小型看片会,林晚星作为核心嘉宾出席。放映厅里,当她出现在云雾山的竹林间,熟练地识别并采摘野生食材时,现场响起一阵赞叹。

  “这一幕太美了。”制片人忍不住称赞,“晚星,你处理食材的手法,简直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林晚星谦虚地笑笑,目光却落在画面中那个茶室的门扉上——交错的山峰与云纹,她终于想起在哪里见过这个图案:在陆时衍给她的那本图鉴的扉页上,有一个相似的手绘标志。

  看片会进行到一半,林晚星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她走到安静的走廊接听,对方自称是国际美食节的组委会成员,通知她的展位被调整到了主通道旁。

  “这个位置不是早就分配给‘苏氏餐饮’了吗?”林晚星记得之前的展位图。

  电话那端的人语气恭敬:“是陆总亲自调整的。他说美食节应该给真正有实力的厨师展示机会。”

  林晚星挂断电话,心情复杂。陆时衍的暗中相助让她感激,但也让她警惕——在这个圈子里,过度的依赖往往会成为软肋。

  回到工作室,她召集团队开会。

  “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林晚星在白板上写下规划,“从内容创作到商业合作,都要有长远布局。”

  小雨提出担忧:“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手和资源都有限...”

  “正因如此才要及早规划。”林晚星眼神坚定,“我不希望永远依靠别人的提携。”

  接下来的两周,林晚星投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白天,她录制节目、测试新菜;晚上,她研究市场趋势、规划内容方向。她的直播频率增加到每周三次,每次都有新主题:从地方小吃到异国料理,从传统技法到现代创新。

  粉丝数稳步增长,评论区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氛围。老粉丝会耐心地向新观众解释烹饪技巧,有人分享按照她的菜谱成功复刻的美食照片,还有人写下长文感谢她的视频陪伴自己度过低谷。

  一天深夜,林晚星在整理粉丝来信时,发现一封特别的邮件。发件人自称是那本《野外可食用植物图鉴》的作者,信中表达了对她户外特辑的赞赏,并邀请她合作编写一本面向大众的简易版图鉴。

  林晚星立即回复了邮件,约定次日详谈。她注意到邮件是通过陆时衍的助理转发的,心中了然。

  合作洽谈异常顺利。老学者对林晚星的专业知识十分欣赏,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编写一本图文并茂的《家常野味指南》。

  项目确定后的那个周末,林晚星受邀到老学者的植物园参观。令她意外的是,陆时衍也在。

  “这里是国内最大的可食用植物研究基地。”陆时衍向她介绍,态度自然得仿佛偶遇,“陈教授是我的恩师。”

  陈教授笑呵呵地拍拍陆时衍的肩膀:“这小子小时候经常逃课来我这里,对植物的兴趣比对企业管理大多了。”

  林晚星敏锐地捕捉到陆时衍眼中一闪而过的窘迫,这是她第一次见到他流露出这样的神情。

  参观过程中,陆时衍对园中植物的熟悉程度令林晚星惊讶。他能准确说出每种植物的学名、习性和食用方法,甚至亲自示范如何安全地采集某种菌类。

  “没想到陆总对植物学这么有研究。”林晚星忍不住感叹。

  陆时衍小心地将采集到的鸡油菌放入篮中:“母亲去世后,我在陈教授这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些植物...某种程度上拯救了我。”

  他的坦诚让林晚星一时不知如何回应。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他肩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一刻,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商业精英,只是一个对自然怀有敬畏的普通人。

  傍晚时分,陈教授有事提前离开,留下他们二人在植物园中。夕阳将天空染成橘红色,远处的山峦轮廓渐渐模糊。

  “美食节的事情,谢谢你。”林晚星终于有机会当面道谢。

  陆时衍摇头:“那是你自己争取的。组委会看了你的作品集,一致认为你值得更好的位置。”

  他们漫步在植物园的小径上,四周是各种可食用植物散发出的混合香气。林晚星注意到,每当陆时衍谈及植物时,语气会不自觉地变得柔和。

  “你为什么对美食这么执着?”他突然问道。

  林晚星思考片刻:“食物不只是饱腹之物。它承载记忆,传递情感,连接人与人。”她停下脚步,看向一片长势喜人的罗勒,“就像这些植物,它们不仅仅是食材,更是自然与人类的对话。”

  陆时衍静静地注视着她,眼神深邃。晚风吹过,带来一阵清新的草木香气。

  “母亲也说过类似的话。”他的声音很轻,“她说,厨房是家的心脏,而食物是流经心脏的血液。”

  林晚星感到心头微微一颤。这是陆时衍第二次主动提及母亲,语气中的怀念让她不忍打扰这份宁静。

  回程的路上,两人都没怎么说话。车载电台播放着轻柔的古典乐,与窗外的夜色融为一体。

  到达工作室楼下,林晚星正要下车,陆时衍递过来一个文件袋。

  “这是什么?”

  “《美食之旅》的详细企划和制作团队背景调查。”他的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冷静,“我认为你需要这些来做决定。”

  林晚星接过文件袋,手感沉甸甸的:“你早就知道他们会邀请我?”

  “业内早有传闻。”陆时衍目视前方,“这个节目不错,但制作团队内部有些问题。你需要了解全部信息后再做决定。”

  她握紧文件袋,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感激、警惕、好奇,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悸动。

  “谢谢你,陆时衍。”

  这是她第一次直呼他的名字。陆时衍微微一怔,转头看她。车内灯光昏暗,他的眼神却异常明亮。

  “不客气,林晚星。”

  她下车,目送他的车驶远,才转身上楼。

  工作室里,她打开文件袋,里面不仅有节目的详细资料,还有对制作团队每个核心成员的背景分析。最后一页,陆时衍用熟悉的笔迹写着一行字:“节目虽好,但合作需谨慎。相信你的直觉。”

  林晚星将这份资料放在桌上,旁边是陈教授给她的植物学笔记。她走到窗边,望着城市的万家灯火,心中渐渐清晰。

  无论前路如何,她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味道,用专业赢得应有的尊重。

  远处,陆氏集团顶楼的办公室依然亮着灯。陆时衍站在落地窗前,手中拿着一份刚收到的报告——关于顾言琛和苏软近期频繁接触几家娱乐公司高层的动向。

  他拨通助理的电话:“继续盯着,有异常随时汇报。”

  挂断电话后,他打开电脑,林晚星最新的直播视频自动播放。画面中,她正笑着向观众展示刚出炉的面包,金色的表皮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他的目光柔和下来,但想到即将到来的美食节可能出现的风波,眼神又渐渐变得锐利。

  风雨欲来,但他相信,那个在厨房中游刃有余的女子,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一切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