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林晚星刚签完字的合同上投下细长的光斑。她将钢笔轻轻搁在桌面上,目光扫过《中餐厅》节目组发来的正式邀请函,唇角扬起一抹从容的弧度。
“决定了?”小雨从电脑屏幕后探出头,眼里闪着期待的光。
“嗯。”林晚星将合同推到她面前,“回复节目组,我接受邀请。”
工作室里顿时响起小雨的欢呼声,但林晚星已经起身走向料理台。她系上那条略显陈旧的围裙——这是她穿越后买的第一件厨具,边缘已经有些起毛,但她始终舍不得换。
“晚星姐,你都不激动吗?这可是《中餐厅》啊!”小雨捧着合同跟过来,“多少艺人挤破头都想上的节目。”
林晚星从冰箱里取出昨晚发酵好的面团,动作娴熟地开始揉面:“正因为是《中餐厅》,才更要保持平常心。”
面团在她手中不断折叠、揉压,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能让思绪在重复的劳动中逐渐清晰。
“我查过这季的常驻嘉宾名单。”小雨翻开平板电脑,“主持人是综艺常青树何老师,主厨是米其林一星餐厅的创始人郑大厨,还有两位固定嘉宾是当红小花苏软和...”
小雨的声音突然顿住,林晚星抬眼看去,了然地挑眉:“和顾言琛?”
“要不...我们再考虑考虑?”小雨担忧地说,“你和他们俩的过节...”
“不必。”林晚星手上的动作未停,“正好借这个机会,把以前的误会都解开。”
她说得云淡风轻,仿佛在讨论今天的天气。面团在她掌下渐渐变得光滑柔韧,被轻轻放入盆中等待二次发酵。
手机适时响起,打断了小雨欲言又止的表情。林晚星瞥见屏幕上“陆时衍”三个字,擦净手上的面粉才接起。
“收到邀请了?”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比平日少了几分冷峻。
“刚签完合同。”林晚星走到窗边,“你消息很灵通。”
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中餐厅》的制作方和我有些交情。需要我...”
“不用。”她轻声打断,“我想靠自己的实力。”
短暂的沉默后,陆时衍低笑一声:“我期待着。”
挂断电话后,林晚星在窗前站了片刻。秋日的天空澄澈如洗,几只飞鸟掠过远处的高楼,让她想起穿越前在米其林餐厅后厨忙碌的日子。那时的她,整日埋首于精致的摆盘和复杂的技法,却很少思考食物最本真的意义。
“晚星姐,节目组发来了第一期的企划。”小雨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说是要在云南录制,主题是在地食材的创新运用。”
林晚星接过平板仔细翻阅,目光在嘉宾分工表上停留。按照安排,她将与顾言琛一组,负责前菜的制作。
“有意思。”她轻声道。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星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应酬,全身心投入节目准备。她不仅研究了云南特色食材,还特意拜访了几位从云南来的厨师,学习当地传统的烹饪手法。
工作室的白板上画满了思维导图,从香格里拉的松茸到西双版纳的香茅,每一种食材都被她标注了最佳处理方式。
“你准备得比米其林评审还认真。”小雨打趣道。
林晚星将最后一味香料的信息补充完整,退后一步端详着密密麻麻的笔记:“尊重食材,就是尊重美食本身。”
出发前夜,她独自在工作室整理行李。除了必要的厨具和调料,她还特意带上了那本写满笔记的硬皮笔记本。翻开最新一页,上面工整地写着:
“不争锋芒,不避挑战。以食会友,以味服人。”
合上笔记本时,一张便签从书页中飘落。她捡起来,发现是陆时衍的字迹,不知何时夹在了里面:
“记住,你的战场在灶台。”
她轻轻摩挲着那张便签,心里某个角落变得柔软。将便签小心收好后,她继续清点行李,确保每样物品都各得其所。
次日清晨,节目组的车准时来到工作室楼下。小雨帮着把行李搬上车,临走前不忘叮嘱:“晚星姐,记得随时保持联系。如果有任何问题...”
“放心吧。”林晚星拍拍她的肩,“等我回来给你带云南的特色调料。”
前往机场的路上,她翻开节目组提供的详细流程。当看到第一个任务是要在当地菜市场寻找灵感时,她不禁会心一笑——这与她为《食之本味》策划的创意不谋而合。
飞机起飞时,她望着窗外逐渐变小的城市轮廓,忽然想起半年前刚穿越时的惶恐。那时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以嘉宾的身份参加顶级综艺。
三个小时的航程,她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云南地图,用彩笔标注出各个地区的特色物产。邻座的一位老先生好奇地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道:“姑娘,你是做美食研究的?”
林晚星笑着点头:“算是吧。”
“看你的笔记很专业啊。”老先生赞赏地说,“我年轻时也在云南待过,那里的食材确实丰富。”
两人相谈甚欢,下飞机时老先生递给她一张名片:“我在昆明开了家小餐馆,有空来坐坐。”
林晚星接过名片,发现对方竟是一位隐退多年的滇菜大师。她郑重地将名片收好,心里感叹这趟行程果然来对了。
节目组的接待人员早已在机场等候。去往酒店的路上,工作人员简单介绍了这几天的安排。
“明天早上七点开始录制,第一个拍摄地点是昆明的篆新农贸市场。”工作人员递给她一个任务卡,“每位嘉宾有100元预算,要在市场里寻找灵感食材,制作一道前菜。”
林晚星打开任务卡,看到背面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必须使用至少一种当地特有的野生菌。
到达节目组安排的酒店时,已是傍晚时分。她刚办好入住,就在大堂遇见了最不想见的人。
“好久不见,晚星。”苏软笑着迎上来,亲热地挽住她的手臂,“真高兴我们能一起录节目。”
林晚星不动声色地抽回手,礼貌地点头:“好久不见。”
“听说你和言琛一组?”苏软眨着无辜的大眼睛,“他这个人比较直接,要是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
正说着,顾言琛也从电梯里走出来。见到林晚星,他明显愣了一下,随即恢复那副傲慢的神情:“节目组真是越来越不挑人了。”
林晚星不怒反笑:“顾先生还是老样子。”
她懒得与两人周旋,借口要整理行李便先回了房间。关上门,她长长舒了口气——这才第一天,往后的录制恐怕不会太轻松。
整理完行李,她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修改之前为《食之本味》准备的市场调研笔记。云南的部分她本来就有涉及,现在亲临此地,又有了新的灵感。
晚上八点,节目组安排了欢迎晚宴。林晚星特意选了件简单的白色衬衫配黑色长裤,既不会太过随意,也不会显得刻意。
宴会厅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何老师一见她就热情地招手:“晚星!快来,就等你了。”
她走过去,礼貌地和各位嘉宾打招呼。郑大厨是个面色红润的中年人,说话中气十足:“我看过你的直播,那道腐乳红烧肉很有想法。”
“谢谢郑大厨。”林晚星谦逊地微笑,“一直很欣赏您对传统菜系的创新。”
宴会进行到一半时,制作人宣布了明天的分组情况。果然如她所料,她和顾言琛分在一组,而苏软则与何老师一组。
“看来明天有好戏看了。”顾言琛晃着酒杯,语气带着挑衅。
林晚星端起面前的普洱茶轻抿一口:“希望合作愉快。”
晚宴结束后,她婉拒了去酒吧续摊的邀请,独自回到房间。站在落地窗前,昆明的夜景尽收眼底。这座城市的灯火没有帝都那般炫目,却别有一番温润韵味。
手机震动,是陆时衍发来的消息:“到了?”
她拍了张窗外的夜景发过去:“刚结束欢迎宴。”
“听说你和顾言琛一组。”
林晚星挑眉,没想到他的消息这么灵通:“你的耳目真广。”
“需要我...”
“不用。”她快速回复,“我能处理。”
这次陆时衍回得很快:“我知道。”
简单的三个字,却让她心里一暖。放下手机,她开始准备明天要带的物品:笔记本、便携刀具、还有那瓶自制的“星光”调料——这是她的幸运物。
临睡前,她再次翻看任务卡,一个想法突然闪过脑海。她坐起身,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
“野生菌 传统食材=?”
这个等式后面,她画了个问号。明天在市场的所见所闻,会给她答案。
关灯躺下时,她听见隔壁房间传来苏软和顾言琛的谈笑声。她没有理会,只是静静望着天花板,在脑海里预演明天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无论如何,她都要在这个顶级综艺的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这不仅是为了证明实力,更是为了向所有期待她的人证明——林晚星,从来不只是个靠运气逆袭的炮灰。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清辉洒满窗台。她闭上眼睛,在昆明的夜色中沉入梦乡。
明天,将是全新的挑战。
“决定了?”小雨从电脑屏幕后探出头,眼里闪着期待的光。
“嗯。”林晚星将合同推到她面前,“回复节目组,我接受邀请。”
工作室里顿时响起小雨的欢呼声,但林晚星已经起身走向料理台。她系上那条略显陈旧的围裙——这是她穿越后买的第一件厨具,边缘已经有些起毛,但她始终舍不得换。
“晚星姐,你都不激动吗?这可是《中餐厅》啊!”小雨捧着合同跟过来,“多少艺人挤破头都想上的节目。”
林晚星从冰箱里取出昨晚发酵好的面团,动作娴熟地开始揉面:“正因为是《中餐厅》,才更要保持平常心。”
面团在她手中不断折叠、揉压,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能让思绪在重复的劳动中逐渐清晰。
“我查过这季的常驻嘉宾名单。”小雨翻开平板电脑,“主持人是综艺常青树何老师,主厨是米其林一星餐厅的创始人郑大厨,还有两位固定嘉宾是当红小花苏软和...”
小雨的声音突然顿住,林晚星抬眼看去,了然地挑眉:“和顾言琛?”
“要不...我们再考虑考虑?”小雨担忧地说,“你和他们俩的过节...”
“不必。”林晚星手上的动作未停,“正好借这个机会,把以前的误会都解开。”
她说得云淡风轻,仿佛在讨论今天的天气。面团在她掌下渐渐变得光滑柔韧,被轻轻放入盆中等待二次发酵。
手机适时响起,打断了小雨欲言又止的表情。林晚星瞥见屏幕上“陆时衍”三个字,擦净手上的面粉才接起。
“收到邀请了?”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比平日少了几分冷峻。
“刚签完合同。”林晚星走到窗边,“你消息很灵通。”
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中餐厅》的制作方和我有些交情。需要我...”
“不用。”她轻声打断,“我想靠自己的实力。”
短暂的沉默后,陆时衍低笑一声:“我期待着。”
挂断电话后,林晚星在窗前站了片刻。秋日的天空澄澈如洗,几只飞鸟掠过远处的高楼,让她想起穿越前在米其林餐厅后厨忙碌的日子。那时的她,整日埋首于精致的摆盘和复杂的技法,却很少思考食物最本真的意义。
“晚星姐,节目组发来了第一期的企划。”小雨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说是要在云南录制,主题是在地食材的创新运用。”
林晚星接过平板仔细翻阅,目光在嘉宾分工表上停留。按照安排,她将与顾言琛一组,负责前菜的制作。
“有意思。”她轻声道。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星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应酬,全身心投入节目准备。她不仅研究了云南特色食材,还特意拜访了几位从云南来的厨师,学习当地传统的烹饪手法。
工作室的白板上画满了思维导图,从香格里拉的松茸到西双版纳的香茅,每一种食材都被她标注了最佳处理方式。
“你准备得比米其林评审还认真。”小雨打趣道。
林晚星将最后一味香料的信息补充完整,退后一步端详着密密麻麻的笔记:“尊重食材,就是尊重美食本身。”
出发前夜,她独自在工作室整理行李。除了必要的厨具和调料,她还特意带上了那本写满笔记的硬皮笔记本。翻开最新一页,上面工整地写着:
“不争锋芒,不避挑战。以食会友,以味服人。”
合上笔记本时,一张便签从书页中飘落。她捡起来,发现是陆时衍的字迹,不知何时夹在了里面:
“记住,你的战场在灶台。”
她轻轻摩挲着那张便签,心里某个角落变得柔软。将便签小心收好后,她继续清点行李,确保每样物品都各得其所。
次日清晨,节目组的车准时来到工作室楼下。小雨帮着把行李搬上车,临走前不忘叮嘱:“晚星姐,记得随时保持联系。如果有任何问题...”
“放心吧。”林晚星拍拍她的肩,“等我回来给你带云南的特色调料。”
前往机场的路上,她翻开节目组提供的详细流程。当看到第一个任务是要在当地菜市场寻找灵感时,她不禁会心一笑——这与她为《食之本味》策划的创意不谋而合。
飞机起飞时,她望着窗外逐渐变小的城市轮廓,忽然想起半年前刚穿越时的惶恐。那时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以嘉宾的身份参加顶级综艺。
三个小时的航程,她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云南地图,用彩笔标注出各个地区的特色物产。邻座的一位老先生好奇地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道:“姑娘,你是做美食研究的?”
林晚星笑着点头:“算是吧。”
“看你的笔记很专业啊。”老先生赞赏地说,“我年轻时也在云南待过,那里的食材确实丰富。”
两人相谈甚欢,下飞机时老先生递给她一张名片:“我在昆明开了家小餐馆,有空来坐坐。”
林晚星接过名片,发现对方竟是一位隐退多年的滇菜大师。她郑重地将名片收好,心里感叹这趟行程果然来对了。
节目组的接待人员早已在机场等候。去往酒店的路上,工作人员简单介绍了这几天的安排。
“明天早上七点开始录制,第一个拍摄地点是昆明的篆新农贸市场。”工作人员递给她一个任务卡,“每位嘉宾有100元预算,要在市场里寻找灵感食材,制作一道前菜。”
林晚星打开任务卡,看到背面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必须使用至少一种当地特有的野生菌。
到达节目组安排的酒店时,已是傍晚时分。她刚办好入住,就在大堂遇见了最不想见的人。
“好久不见,晚星。”苏软笑着迎上来,亲热地挽住她的手臂,“真高兴我们能一起录节目。”
林晚星不动声色地抽回手,礼貌地点头:“好久不见。”
“听说你和言琛一组?”苏软眨着无辜的大眼睛,“他这个人比较直接,要是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
正说着,顾言琛也从电梯里走出来。见到林晚星,他明显愣了一下,随即恢复那副傲慢的神情:“节目组真是越来越不挑人了。”
林晚星不怒反笑:“顾先生还是老样子。”
她懒得与两人周旋,借口要整理行李便先回了房间。关上门,她长长舒了口气——这才第一天,往后的录制恐怕不会太轻松。
整理完行李,她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修改之前为《食之本味》准备的市场调研笔记。云南的部分她本来就有涉及,现在亲临此地,又有了新的灵感。
晚上八点,节目组安排了欢迎晚宴。林晚星特意选了件简单的白色衬衫配黑色长裤,既不会太过随意,也不会显得刻意。
宴会厅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何老师一见她就热情地招手:“晚星!快来,就等你了。”
她走过去,礼貌地和各位嘉宾打招呼。郑大厨是个面色红润的中年人,说话中气十足:“我看过你的直播,那道腐乳红烧肉很有想法。”
“谢谢郑大厨。”林晚星谦逊地微笑,“一直很欣赏您对传统菜系的创新。”
宴会进行到一半时,制作人宣布了明天的分组情况。果然如她所料,她和顾言琛分在一组,而苏软则与何老师一组。
“看来明天有好戏看了。”顾言琛晃着酒杯,语气带着挑衅。
林晚星端起面前的普洱茶轻抿一口:“希望合作愉快。”
晚宴结束后,她婉拒了去酒吧续摊的邀请,独自回到房间。站在落地窗前,昆明的夜景尽收眼底。这座城市的灯火没有帝都那般炫目,却别有一番温润韵味。
手机震动,是陆时衍发来的消息:“到了?”
她拍了张窗外的夜景发过去:“刚结束欢迎宴。”
“听说你和顾言琛一组。”
林晚星挑眉,没想到他的消息这么灵通:“你的耳目真广。”
“需要我...”
“不用。”她快速回复,“我能处理。”
这次陆时衍回得很快:“我知道。”
简单的三个字,却让她心里一暖。放下手机,她开始准备明天要带的物品:笔记本、便携刀具、还有那瓶自制的“星光”调料——这是她的幸运物。
临睡前,她再次翻看任务卡,一个想法突然闪过脑海。她坐起身,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
“野生菌 传统食材=?”
这个等式后面,她画了个问号。明天在市场的所见所闻,会给她答案。
关灯躺下时,她听见隔壁房间传来苏软和顾言琛的谈笑声。她没有理会,只是静静望着天花板,在脑海里预演明天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无论如何,她都要在这个顶级综艺的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这不仅是为了证明实力,更是为了向所有期待她的人证明——林晚星,从来不只是个靠运气逆袭的炮灰。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清辉洒满窗台。她闭上眼睛,在昆明的夜色中沉入梦乡。
明天,将是全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