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林晚星拎着新签的合同回到出租屋,心情却异常平静。她将合同仔细收好,打开手机查看节目组发来的录制安排——三天后的首场直播,主题是“家的味道”。
这个主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每个人心中对“家的味道”都有不同的定义,要做出能引起共鸣的菜品并不容易。
她站在狭小的厨房里,目光扫过那套顶级厨具。刀具虽好,但还缺少几样关键的工具。作为一个专业厨师,她深知合适的工具对菜品质量的影响。
第二天清晨,林晚星起了个大早,直奔城南的厨具批发市场。这里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厨具商贩,从高档进口品牌到实惠的国产货一应俱全。
市场里人声鼎沸,各地方言混杂着讨价还价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金属、木材和塑料混合的特殊气味。林晚星穿梭在摊位之间,目光敏锐地扫过各式厨具。
“姑娘,来看看这套德国刀具,今天特价!”一个摊主热情地招呼。
林晚星停下脚步,拿起一把主厨刀仔细端详。刀身光泽均匀,刀柄握感舒适,但刀刃的打磨角度稍有偏差。她轻轻摇头放下:“谢谢,我再看看。”
接连逛了几个摊位,她都不是很满意。要么是价格虚高,要么是质量不过关。就在她准备转向另一个区域时,角落里的一个老摊位引起了她的注意。
摊主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正专注地打磨着一把中式菜刀。他的动作不疾不徐,每一个手势都透着多年练就的功底。摊位上陈列的厨具并不多,但每一件都保养得极好。
“老师傅,我想看看炒锅。”林晚星上前说道。
老师傅抬起头,推了推老花镜:“要铁的还是不锈钢的?”
“熟铁锅,厚度在1.5毫米左右,锅底要平整。”
这个专业的要求让老师傅多看了她一眼:“懂行的啊。”他转身从架子上取下一口铁锅,“这口锅跟了我十年,今天刚开好锅。”
林晚星接过锅,手指轻敲锅壁,听着清脆的回响。又检查锅底的平整度,在阳光下仔细观察锅面的纹理。确实是一口好锅,保养得宜,锅面已经形成完美的油膜。
“多少钱?”
老师傅报了个价,出乎意料的公道。林晚星没有还价,直接付了钱。接着又选了一个手工打的炒勺、一个竹制的蒸笼,还有几个不同尺寸的调料碗。
“姑娘是专业厨师?”老师傅一边打包一边问。
“算是吧。”林晚星微微一笑。
老师傅点点头,从柜台底下取出一个小木盒:“这个送你了。好的厨具要配好的保养工具。”
木盒里是一套专业的磨刀石和保养油。林晚星感激地接过,这份礼物对她来说确实很实用。
提着新买的厨具回到出租屋,她开始仔细清洗和整理。铁锅需要重新开锅,刀具要打磨,每一样工具都要调整到最佳状态。
这个过程中,她不禁想起在现代做美食博主时的经历。那时她的厨房里摆满了各种高科技厨具——智能控温的烤箱,精准到0.1克的电子秤,还有能记录每一次烹饪数据的智能锅具。
而现在,她只有最基础的厨具,却要做出同样精彩的菜品。
这让她想起米其林餐厅里的一个老传统:最好的厨师,即使用最简单的工具,也能做出顶级的美食。她的导师曾经说过:“厨艺的真谛,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如何运用。”
整理完厨具,她开始规划首场直播的菜品。节目组要求的“家的味道”,让她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番茄炒蛋。
这道看似简单的家常菜,其实蕴含着深厚的烹饪智慧。鸡蛋要嫩滑,番茄要酸甜适中,汁水要恰到好处地包裹每一块食材。火候的掌控、下料的顺序,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最终的口感。
她拿出笔记本,开始详细记录菜品的每个步骤。从番茄去皮的方法,到打蛋时加入的少许水淀粉,从炒制时的油温控制,到最后撒上的那一点葱花。每一个细节她都反复推敲,力求完美。
“要让观众看得懂,学得会,但又要有专业水准。”她轻声自语。
傍晚时分,她带着新买的炒锅来到楼下的杂货店,准备采购食材。店主是个和蔼的中年妇女,听说她要上电视做菜,热情地帮她挑选最新鲜的番茄和鸡蛋。
“这番茄是今早刚到的,沙瓤的,做菜最香。”店主拿起一个番茄,轻轻一捏,“你看,硬度正好。”
林晚星接过番茄仔细观察,果然色泽鲜红,果蒂新鲜,确实是上等货色。她又检查了鸡蛋,选择的是农家散养的土鸡蛋,蛋黄颜色更深,营养价值也更高。
回到厨房,她决定先试做一次。系上围裙,洗净双手,她将心神完全沉浸在烹饪中。
番茄在开水中轻轻一烫,外皮便轻松剥落。切成均匀的小块,保留汁水。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许盐和水淀粉,顺着一个方向轻轻打散,直到蛋液表面泛起细密的气泡。
热锅凉油,待油温六成热时倒入蛋液。金黄的蛋液在锅中迅速膨胀,她用筷子轻轻划散,在蛋液将凝未凝时盛出备用。接着下入番茄块,中火慢炒,直到番茄软烂出汁,这才将炒好的鸡蛋回锅。
最后撒上一小撮白糖平衡酸味,再点缀些许葱花。一道色泽诱人的番茄炒蛋就此完成。
她尝了一口,味道确实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许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小时候外婆做的番茄炒蛋,总会加入一点点自制的番茄酱,让味道更加浓郁。
这个念头让她突然想起在现代时研发的一个小窍门:在炒制番茄时加入少许番茄膏,可以提升整体的风味层次。
她立即重新试做,这次在炒番茄时加入了一小勺番茄膏。果然,成品的色泽更加红亮,酸甜味也更加饱满。
就在她准备第三次试做时,手机响起。是节目组发来的确认信息,提醒她明天上午进行设备调试。
放下手机,她看着灶台上并排摆着的两盘番茄炒蛋,突然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在有限的直播时间内,如何既保证菜品质量,又能与观众充分互动?
她回想起现代直播时的经验,决定将整个烹饪过程分解成几个关键步骤,在每个步骤间留出与观众交流的时间。同时准备一些烹饪小贴士,在等待的间隙与观众分享。
夜深了,林晚星还在不断完善菜品的每个细节。她将厨房的灯光调亮,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确保在镜头前既专业又自然。
窗外,对面大楼的某个窗口,望远镜的镜片再次反射出微弱的光芒。陆时衍看着那个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这么晚还在练习?”他轻声自语。
助理在一旁汇报:“林小姐今天去厨具市场采购,看起来很专业。需要继续跟进吗?”
陆时衍摇摇头:“不必。让她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个身影。看着她熟练的刀工,专注的神情,还有试味时微微蹙眉的认真,这一切都与资料中那个只会追着顾言琛跑的“作精”判若两人。
更让他感兴趣的是,她选择的首道菜品竟然是如此简单的番茄炒蛋。在这个追求猎奇的时代,敢用最普通的家常菜来亮相,要么是太过天真,要么就是有着绝对的自信。
而从她准备的过程来看,显然是后者。
林晚星对此浑然不知。她正沉浸在烹饪的世界里,仔细记录着每一次试做的心得。盐的用量、火候的时间、装盘的技巧,每一个细节都被认真标注。
当她终于满意地放下笔时,时针已经指向晚上十一点。她将最后一份试做的番茄炒蛋装进饭盒,准备明天送给楼下的保安大叔。
临睡前,她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最简单的菜,最考验功力。”
林晚星盯着这条短信看了片刻,没有回复,只是轻轻删除了信息。不管发信人是谁,她都知道,三天后的直播,将是她在这个世界迈出的最关键一步。
月光洒进厨房,照在那口新买的铁锅上,泛着温润的光泽。
这个主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每个人心中对“家的味道”都有不同的定义,要做出能引起共鸣的菜品并不容易。
她站在狭小的厨房里,目光扫过那套顶级厨具。刀具虽好,但还缺少几样关键的工具。作为一个专业厨师,她深知合适的工具对菜品质量的影响。
第二天清晨,林晚星起了个大早,直奔城南的厨具批发市场。这里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厨具商贩,从高档进口品牌到实惠的国产货一应俱全。
市场里人声鼎沸,各地方言混杂着讨价还价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金属、木材和塑料混合的特殊气味。林晚星穿梭在摊位之间,目光敏锐地扫过各式厨具。
“姑娘,来看看这套德国刀具,今天特价!”一个摊主热情地招呼。
林晚星停下脚步,拿起一把主厨刀仔细端详。刀身光泽均匀,刀柄握感舒适,但刀刃的打磨角度稍有偏差。她轻轻摇头放下:“谢谢,我再看看。”
接连逛了几个摊位,她都不是很满意。要么是价格虚高,要么是质量不过关。就在她准备转向另一个区域时,角落里的一个老摊位引起了她的注意。
摊主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正专注地打磨着一把中式菜刀。他的动作不疾不徐,每一个手势都透着多年练就的功底。摊位上陈列的厨具并不多,但每一件都保养得极好。
“老师傅,我想看看炒锅。”林晚星上前说道。
老师傅抬起头,推了推老花镜:“要铁的还是不锈钢的?”
“熟铁锅,厚度在1.5毫米左右,锅底要平整。”
这个专业的要求让老师傅多看了她一眼:“懂行的啊。”他转身从架子上取下一口铁锅,“这口锅跟了我十年,今天刚开好锅。”
林晚星接过锅,手指轻敲锅壁,听着清脆的回响。又检查锅底的平整度,在阳光下仔细观察锅面的纹理。确实是一口好锅,保养得宜,锅面已经形成完美的油膜。
“多少钱?”
老师傅报了个价,出乎意料的公道。林晚星没有还价,直接付了钱。接着又选了一个手工打的炒勺、一个竹制的蒸笼,还有几个不同尺寸的调料碗。
“姑娘是专业厨师?”老师傅一边打包一边问。
“算是吧。”林晚星微微一笑。
老师傅点点头,从柜台底下取出一个小木盒:“这个送你了。好的厨具要配好的保养工具。”
木盒里是一套专业的磨刀石和保养油。林晚星感激地接过,这份礼物对她来说确实很实用。
提着新买的厨具回到出租屋,她开始仔细清洗和整理。铁锅需要重新开锅,刀具要打磨,每一样工具都要调整到最佳状态。
这个过程中,她不禁想起在现代做美食博主时的经历。那时她的厨房里摆满了各种高科技厨具——智能控温的烤箱,精准到0.1克的电子秤,还有能记录每一次烹饪数据的智能锅具。
而现在,她只有最基础的厨具,却要做出同样精彩的菜品。
这让她想起米其林餐厅里的一个老传统:最好的厨师,即使用最简单的工具,也能做出顶级的美食。她的导师曾经说过:“厨艺的真谛,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如何运用。”
整理完厨具,她开始规划首场直播的菜品。节目组要求的“家的味道”,让她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番茄炒蛋。
这道看似简单的家常菜,其实蕴含着深厚的烹饪智慧。鸡蛋要嫩滑,番茄要酸甜适中,汁水要恰到好处地包裹每一块食材。火候的掌控、下料的顺序,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最终的口感。
她拿出笔记本,开始详细记录菜品的每个步骤。从番茄去皮的方法,到打蛋时加入的少许水淀粉,从炒制时的油温控制,到最后撒上的那一点葱花。每一个细节她都反复推敲,力求完美。
“要让观众看得懂,学得会,但又要有专业水准。”她轻声自语。
傍晚时分,她带着新买的炒锅来到楼下的杂货店,准备采购食材。店主是个和蔼的中年妇女,听说她要上电视做菜,热情地帮她挑选最新鲜的番茄和鸡蛋。
“这番茄是今早刚到的,沙瓤的,做菜最香。”店主拿起一个番茄,轻轻一捏,“你看,硬度正好。”
林晚星接过番茄仔细观察,果然色泽鲜红,果蒂新鲜,确实是上等货色。她又检查了鸡蛋,选择的是农家散养的土鸡蛋,蛋黄颜色更深,营养价值也更高。
回到厨房,她决定先试做一次。系上围裙,洗净双手,她将心神完全沉浸在烹饪中。
番茄在开水中轻轻一烫,外皮便轻松剥落。切成均匀的小块,保留汁水。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许盐和水淀粉,顺着一个方向轻轻打散,直到蛋液表面泛起细密的气泡。
热锅凉油,待油温六成热时倒入蛋液。金黄的蛋液在锅中迅速膨胀,她用筷子轻轻划散,在蛋液将凝未凝时盛出备用。接着下入番茄块,中火慢炒,直到番茄软烂出汁,这才将炒好的鸡蛋回锅。
最后撒上一小撮白糖平衡酸味,再点缀些许葱花。一道色泽诱人的番茄炒蛋就此完成。
她尝了一口,味道确实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许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小时候外婆做的番茄炒蛋,总会加入一点点自制的番茄酱,让味道更加浓郁。
这个念头让她突然想起在现代时研发的一个小窍门:在炒制番茄时加入少许番茄膏,可以提升整体的风味层次。
她立即重新试做,这次在炒番茄时加入了一小勺番茄膏。果然,成品的色泽更加红亮,酸甜味也更加饱满。
就在她准备第三次试做时,手机响起。是节目组发来的确认信息,提醒她明天上午进行设备调试。
放下手机,她看着灶台上并排摆着的两盘番茄炒蛋,突然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在有限的直播时间内,如何既保证菜品质量,又能与观众充分互动?
她回想起现代直播时的经验,决定将整个烹饪过程分解成几个关键步骤,在每个步骤间留出与观众交流的时间。同时准备一些烹饪小贴士,在等待的间隙与观众分享。
夜深了,林晚星还在不断完善菜品的每个细节。她将厨房的灯光调亮,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确保在镜头前既专业又自然。
窗外,对面大楼的某个窗口,望远镜的镜片再次反射出微弱的光芒。陆时衍看着那个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这么晚还在练习?”他轻声自语。
助理在一旁汇报:“林小姐今天去厨具市场采购,看起来很专业。需要继续跟进吗?”
陆时衍摇摇头:“不必。让她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个身影。看着她熟练的刀工,专注的神情,还有试味时微微蹙眉的认真,这一切都与资料中那个只会追着顾言琛跑的“作精”判若两人。
更让他感兴趣的是,她选择的首道菜品竟然是如此简单的番茄炒蛋。在这个追求猎奇的时代,敢用最普通的家常菜来亮相,要么是太过天真,要么就是有着绝对的自信。
而从她准备的过程来看,显然是后者。
林晚星对此浑然不知。她正沉浸在烹饪的世界里,仔细记录着每一次试做的心得。盐的用量、火候的时间、装盘的技巧,每一个细节都被认真标注。
当她终于满意地放下笔时,时针已经指向晚上十一点。她将最后一份试做的番茄炒蛋装进饭盒,准备明天送给楼下的保安大叔。
临睡前,她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最简单的菜,最考验功力。”
林晚星盯着这条短信看了片刻,没有回复,只是轻轻删除了信息。不管发信人是谁,她都知道,三天后的直播,将是她在这个世界迈出的最关键一步。
月光洒进厨房,照在那口新买的铁锅上,泛着温润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