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居高临下地瞥了一眼瘫软在地的秦桧,就像看一只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蝼蚁。
他转过身,不再多看一眼。
“退朝。”
两个字,轻飘飘的,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君臣对峙,只是一场无足轻重的儿戏。
大殿之上,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秦桧粗重而绝望的喘息声。
秦桧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皇宫的。
他只记得,当他步出那沉重威严的宫门,午后有些刺眼的阳光洒在身上时,竟然有一种从地府还阳的错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不甚真实。
他没有坐轿子。
此刻,他需要用双脚去感受大地的坚实,来确认自己还活着。
他就这么失魂落魄地,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府邸挪动。
街道上车水马龙,两侧商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车轮压过青石板的咕噜声,交织成一幅繁华热闹的京城画卷。
然而这一切,落入他的耳中,都变成了模糊而遥远的嗡鸣。
什么都听不真切。
他的整个脑海,他的每一寸魂魄,都被皇帝临走前那句轻飘飘的话给占据了。
那句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却比最锋利的刀刃还要冰冷。
“火药厂那边,朕可一直给你留着试炮官的位置……”
试炮官。
多么新奇的官职。
秦桧的脑中甚至不受控制地浮现出一幅画面。
他自己,被五花大绑,牢牢地捆在新铸的火炮口上。
然后,那个浑身匪气的皇帝,叼着一根草棍,懒洋洋地抬手。
“轰!”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血肉横飞,骨骸无存。
他自己,就这么在人世间,化作了一蓬绚烂的血雾。
一个激灵,秦桧猛地打了个寒颤,初春午后的暖阳似乎也带上了一丝阴森的寒气。
我不想死!
我真的不想死!
他比这个世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怕死!
回到府里,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了自己的书房。
“都下去!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进来!”
他冲着闻声而来的管家和下人嘶吼着,然后“砰”的一声,死死地关上了书房的大门,落下了门栓。
整个世界,终于清静了。
可他脑子里的魔音,却愈发清晰。
“赚钱,赚钱,给朕搞钱!”
“但是,不准动百姓,不准动军队,不准加税!”
这他娘的叫什么事!
不从这三个地方下手,钱能从地里长出来吗?
秦桧感觉自己快要疯了,他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在宽大的书房里焦躁地来回踱步,身上的官袍被他扯得歪歪扭扭,头上的官帽也早已不知甩到哪里去了。
他一会儿冲到书案前,死死盯着那张摊开的,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大宋疆域图。
一会儿又扑到另一边,手忙脚乱地翻阅着堆积如山的卷宗。
历年的税收账目。
各地物产的奏报。
商税、农税、盐铁茶税的细则。
还有,最上面那本,刚刚从户部尚书赵秉义那里“借”来的,几乎能让任何一个大宋官员当场昏厥的财政赤字账本。
那上面的每一个数字,都鲜红得刺目,仿佛是大宋流出的血。
钱!
钱!
钱到底在哪里?
他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一缕缕华发被他硬生生扯下,他却毫无所觉。
从商人身上再刮一层油?
不行!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他自己掐灭了。
燕云光复,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商贸流通,恢复元气的时候。这个时候要是敢加重商税,盘剥商人,只会导致万商裹足,市场凋敝,无异于杀鸡取卵。
那位皇帝要的是一个能源源不断下金蛋的母鸡,不是一锅鸡汤。
秦桧对此深信不疑。
那……学上次那样,再搞一次“爱国募捐”?向那些富得流油的世家大族、勋贵豪门再“借”点钱?
这个念头更不靠谱!
秦桧的脸皮抽搐了一下。
上次的“爱国捐款”,已经让那些铁公鸡们哀嚎遍野,元气大伤。那可是人家几代人积攒下来的家底,能刮出一次血已经是陛下天威浩荡了。
要是再来一次,那就不是募捐,是抢劫了。
恐怕那些平日里满口之乎者也的士大夫们,会立刻揭竿而起,让他秦桧,也让那位皇帝,见识一下什么叫“天下舆论”。
皇帝虽然霸道蛮横,却不是个纯粹的疯子。
他还需要这些士大夫阶层来替他治理这偌大的国家,稳定人心。
这条路,同样是死路。
秦桧感觉自己被逼进了一个绝境,四面八方都是铜墙铁壁,没有一丝缝隙。
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皇帝给他画了一个圈,让他跳舞,可这圈里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噗通”一声,他力竭般瘫坐在太师椅上,整个人都陷了进去。
他神思恍惚地看着书案上那支静静燃烧的蜡烛。
烛火摇曳,映照着他苍白而绝望的脸。
难道……
难道自己这辈子,终究还是要以一种如此别开生面的方式,去跟这个世界告别吗?
去火药厂报道?当一个人体炮弹?
不!
绝不!
我秦桧,寒窗苦读数十年,金榜题名,位极人臣,不是为了被当成炮仗给崩上天的!
一股强烈到极致的求生欲望,像一根钢针,狠狠刺入他即将混沌的脑海,让他瞬间清醒了过来。
不能慌!
不能乱!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
秦桧强迫自己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目,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他强迫自己不再去想那个可怕的“试炮官”职位,而是将所有的心神,都用来思考一个问题。
陛下,为什么会提出这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真的是在故意刁难自己,想找个借口弄死自己吗?
秦桧开始复盘。
他将那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从登基以来的每一个看似疯狂的决策,花掉的每一笔惊人的巨款,都在脑海中,仔仔细细地,一帧一帧地重新过了一遍。
不惜血本,组建远洋海军,经略海洋……这是为什么?仅仅是为了打几个海盗,或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远洋贸易?海上的风险那么大,收益真的能覆盖成本吗?
他转过身,不再多看一眼。
“退朝。”
两个字,轻飘飘的,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君臣对峙,只是一场无足轻重的儿戏。
大殿之上,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秦桧粗重而绝望的喘息声。
秦桧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皇宫的。
他只记得,当他步出那沉重威严的宫门,午后有些刺眼的阳光洒在身上时,竟然有一种从地府还阳的错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不甚真实。
他没有坐轿子。
此刻,他需要用双脚去感受大地的坚实,来确认自己还活着。
他就这么失魂落魄地,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府邸挪动。
街道上车水马龙,两侧商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车轮压过青石板的咕噜声,交织成一幅繁华热闹的京城画卷。
然而这一切,落入他的耳中,都变成了模糊而遥远的嗡鸣。
什么都听不真切。
他的整个脑海,他的每一寸魂魄,都被皇帝临走前那句轻飘飘的话给占据了。
那句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却比最锋利的刀刃还要冰冷。
“火药厂那边,朕可一直给你留着试炮官的位置……”
试炮官。
多么新奇的官职。
秦桧的脑中甚至不受控制地浮现出一幅画面。
他自己,被五花大绑,牢牢地捆在新铸的火炮口上。
然后,那个浑身匪气的皇帝,叼着一根草棍,懒洋洋地抬手。
“轰!”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血肉横飞,骨骸无存。
他自己,就这么在人世间,化作了一蓬绚烂的血雾。
一个激灵,秦桧猛地打了个寒颤,初春午后的暖阳似乎也带上了一丝阴森的寒气。
我不想死!
我真的不想死!
他比这个世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怕死!
回到府里,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了自己的书房。
“都下去!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进来!”
他冲着闻声而来的管家和下人嘶吼着,然后“砰”的一声,死死地关上了书房的大门,落下了门栓。
整个世界,终于清静了。
可他脑子里的魔音,却愈发清晰。
“赚钱,赚钱,给朕搞钱!”
“但是,不准动百姓,不准动军队,不准加税!”
这他娘的叫什么事!
不从这三个地方下手,钱能从地里长出来吗?
秦桧感觉自己快要疯了,他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在宽大的书房里焦躁地来回踱步,身上的官袍被他扯得歪歪扭扭,头上的官帽也早已不知甩到哪里去了。
他一会儿冲到书案前,死死盯着那张摊开的,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大宋疆域图。
一会儿又扑到另一边,手忙脚乱地翻阅着堆积如山的卷宗。
历年的税收账目。
各地物产的奏报。
商税、农税、盐铁茶税的细则。
还有,最上面那本,刚刚从户部尚书赵秉义那里“借”来的,几乎能让任何一个大宋官员当场昏厥的财政赤字账本。
那上面的每一个数字,都鲜红得刺目,仿佛是大宋流出的血。
钱!
钱!
钱到底在哪里?
他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一缕缕华发被他硬生生扯下,他却毫无所觉。
从商人身上再刮一层油?
不行!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他自己掐灭了。
燕云光复,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商贸流通,恢复元气的时候。这个时候要是敢加重商税,盘剥商人,只会导致万商裹足,市场凋敝,无异于杀鸡取卵。
那位皇帝要的是一个能源源不断下金蛋的母鸡,不是一锅鸡汤。
秦桧对此深信不疑。
那……学上次那样,再搞一次“爱国募捐”?向那些富得流油的世家大族、勋贵豪门再“借”点钱?
这个念头更不靠谱!
秦桧的脸皮抽搐了一下。
上次的“爱国捐款”,已经让那些铁公鸡们哀嚎遍野,元气大伤。那可是人家几代人积攒下来的家底,能刮出一次血已经是陛下天威浩荡了。
要是再来一次,那就不是募捐,是抢劫了。
恐怕那些平日里满口之乎者也的士大夫们,会立刻揭竿而起,让他秦桧,也让那位皇帝,见识一下什么叫“天下舆论”。
皇帝虽然霸道蛮横,却不是个纯粹的疯子。
他还需要这些士大夫阶层来替他治理这偌大的国家,稳定人心。
这条路,同样是死路。
秦桧感觉自己被逼进了一个绝境,四面八方都是铜墙铁壁,没有一丝缝隙。
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皇帝给他画了一个圈,让他跳舞,可这圈里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噗通”一声,他力竭般瘫坐在太师椅上,整个人都陷了进去。
他神思恍惚地看着书案上那支静静燃烧的蜡烛。
烛火摇曳,映照着他苍白而绝望的脸。
难道……
难道自己这辈子,终究还是要以一种如此别开生面的方式,去跟这个世界告别吗?
去火药厂报道?当一个人体炮弹?
不!
绝不!
我秦桧,寒窗苦读数十年,金榜题名,位极人臣,不是为了被当成炮仗给崩上天的!
一股强烈到极致的求生欲望,像一根钢针,狠狠刺入他即将混沌的脑海,让他瞬间清醒了过来。
不能慌!
不能乱!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
秦桧强迫自己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目,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他强迫自己不再去想那个可怕的“试炮官”职位,而是将所有的心神,都用来思考一个问题。
陛下,为什么会提出这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真的是在故意刁难自己,想找个借口弄死自己吗?
秦桧开始复盘。
他将那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从登基以来的每一个看似疯狂的决策,花掉的每一笔惊人的巨款,都在脑海中,仔仔细细地,一帧一帧地重新过了一遍。
不惜血本,组建远洋海军,经略海洋……这是为什么?仅仅是为了打几个海盗,或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远洋贸易?海上的风险那么大,收益真的能覆盖成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