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场鸦雀无声。
冯玉堂面如死灰,他终于明白,眼前这个看似憨厚的年轻人,实力竟远在他之上!
冯大人,梁冲发拍拍手上的粉末,依旧笑容憨厚,还打吗?
岳不群适时开口:好了梁发,回来吧。他看向冯玉堂,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冯大人,现在可以好好谈谈裕王殿下的事了吗?
冯玉堂气得浑身发抖,一张白净的面皮涨得紫红,额角青筋暴起,连精心修剪的胡须都在剧烈颤抖。他猛地将手中残破的折扇摔在地上,歇斯底里地吼道:全部给我上!我就不信,我上千精锐还拿不下你小小的华山!凡有反抗者,杀无赦!
随着他一声令下,整个华山顿时骚动起来。山道两侧的密林中突然竖起无数旌旗,黑压压的官兵如潮水般涌出。弓箭手占据制高点,寒光闪闪的箭簇对准了华山众人;重甲步兵在山门前结成铁桶阵,长枪如林;更有数十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高手,手持各式奇门兵刃,将紫霄堂团团围住。
从玉女峰顶俯瞰,可见华山各处要道都已被官兵封锁。东面的朝阳峰下,三百铁骑严阵以待;西面的莲花峰隘口,弓弩手张弓搭箭;就连最险峻的南峰栈道上,也爬满了手持钩索的轻装士卒。整个华山派,已然陷入天罗地网之中。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些官兵并非寻常衙役,个个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他们沉默地推进着,脚步声整齐划一,铠甲碰撞声铿锵有力,显示出极高的军事素养。为首的几个将领更是气息沉稳,至少都有五品修为。
冯玉堂见状,脸上终于恢复了几分血色。他狞笑着看向岳不群:岳掌门,现在投降还来得及。我这些儿郎们,可都是跟着戚将军在东南杀过倭寇的百战精锐!
华山弟子们不由自主地靠拢在一起,就连一向嬉皮笑脸的令狐冲也握紧了剑柄。整个华山的气氛凝重得仿佛要滴出水来。
官兵们闻言,纷纷拔出兵器,刀光剑影中就要冲向华山众人。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山门处突然传来一声尖锐的叫骂:
冯玉堂!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违抗旨意?!
这声音尖细刺耳,却明显中气不足,一听就知道说话之人毫无修为。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山道上缓缓行来一队精锐人马,个个身着锦衣,气息沉稳,竟都是五品高手。
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队伍最前方的三人。左右两人身形矫健,步伐沉稳,一看就是高手。而中间那人却显得极为怪异——他身形佝偻,脚步虚浮,竟像是被左右两人架着走的。
待队伍走近,众人才看清中间是个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身穿大红蟒袍,头戴乌纱帽,赫然是个太监!他脸色惨白,额上冒着虚汗,显然是被强行带着赶路的。
那太监被左右侍卫放下,双腿一软差点栽倒。他扶着侍卫的手臂,气喘如牛,豆大的汗珠顺着惨白的脸颊滚落。待他抬起头来,岳不群眼中精光一闪——这不正是当年论剑大会时,代表裕王前来道贺的那个小太监吗?只是如今已换了身大红蟒袍,头戴乌纱帽,显是升了品级。
哎哟喂...冯玉堂你个杀千刀的!曹公公尖着嗓子骂道,声音里还带着当年那股子谄媚劲儿,只是多了几分气急败坏,咱家紧赶慢赶...从京城一路换马不换人...还是让你这蠢货闯下大祸!
他一边骂一边掏出手帕擦汗,那副狼狈样与记忆中在论剑大会上端着架子代裕王传话的模样判若两人。岳不群记得清楚,当年这小太监站在裕王身侧,虽然只是个传话的,却把王爷说三个字念得字正腔圆,好不威风。如今这副模样,倒像是被什么天大的祸事吓破了胆。
冯玉堂见到曹公公,脸色先是一变,随即又强自镇定下来。他挺直腰杆,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服:曹公公,下官奉旨捉拿岳不群,何来闯祸一说?
曹公公气得直跺脚,尖细的嗓音都劈了叉:蠢材!圣旨上写得明明白白,若岳不群抗旨不尊,方可捉拿他抖着手指向四周密密麻麻的官兵,你这架势,是请人的样子吗?
冯玉堂脸色微僵,却仍梗着脖子辩解:公公明鉴,这岳不群聚众抗旨,下官这才...
放屁!曹公公直接打断,从袖中掏出一封密信摔在冯玉堂脸上,东厂暗探的密报咱家都看了!是你先动手的!他凑近冯玉堂,压低声音却让周围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督主让你来人,不是让你来剿匪的!
冯玉堂额头渗出冷汗,却仍不死心:可这岳不群确实...
确实什么?曹公公冷笑,人家华山掌门好端端在这儿站着,你倒好,一上来就喊打喊杀!他指着地上散落的暗器,阎王帖都用上了,你这是请人的规矩?
冯玉堂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曹公公见状,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转向岳不群时立刻换上一副笑脸:岳掌门,这都是误会,误会啊!
岳不群负手而立,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早就看出,这曹公公虽然表面训斥冯玉堂,实则是在给双方找台阶下。
岳不群嘴角含笑,上前一步拱手道:曹公公怕是误会了。冯大人此行,实则是见我华山弟子武艺精进,一时技痒,特意指点切磋一番。
说着,他目光温和地看向冯玉堂:冯大人方才还夸赞我这徒儿梁冲发根基扎实,不愧是华山真传。是吧,冯大人?
冯玉堂脸色一阵变幻,在曹公公警告的眼神下,只得勉强挤出笑容:是...是啊。本官见华山武学博大精深,一时兴起...
曹公公立刻顺杆往上爬,拍手笑道:原来如此!冯大人不愧是武痴,见猎心喜啊!他转向岳不群,谄媚地笑道:岳掌门教导有方,门下弟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岳不群微微一笑,目光扫过满地狼藉的暗器:只是这阎王帖...
那是下官特意准备的试炼之物!冯玉堂急忙接话,额头沁出冷汗,想试试贵派高徒的真本事...
曹公公见状,立刻高声宣布:既然误会解开了,众将士还不退下!
官兵推下之后,岳不群也秉退了华山众人,随后将曹公公引入紫霄堂内室,只留下宁中则、封不平、刘正风等几位核心高层作陪。待侍从奉上香茶退下后,曹公公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长叹一声。
岳掌门,这事说来话长啊...曹公公捧着茶盏,尖细的嗓音压低了几分,裕王殿下...出事了。
岳不群眉头微皱:公公但说无妨。
曹公公放下茶盏,从袖中取出一块锦帕擦了擦手:殿下修炼您传授的玉女心经,起初进展顺利。可到了五品境界后,每逢初一十五就...就...他老脸一红,压低声音道:必须夜御数女,否则就经脉紊乱。
宁中则闻言,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岳不群却神色不变,只是轻轻点头:此事我知晓。上次论剑大会,殿下派人来询问,我给了辅助丹药。
正是!曹公公一拍大腿,用药那段时间,殿下确实恢复了正常,修炼也顺利突破到了六品。可后来...他叹了口气,丹药用完后,情况更糟了。从每月两次,变成了日日都要...咳咳...
室内一时寂静。封不平忍不住问道:殿下就没怀疑过功法有问题?
曹公公苦笑:殿下起初以为是功法精进的正常现象。直到后来身体每况愈下,甚至修为倒退,这才请了太医。
刘正风若有所思:太医怎么说?
第一个太医诊脉,殿下隐瞒了修炼之事,只说体内燥热。曹公公摇头,开的方子根本不管用。后来内阁派了太医团,其中一位老太医看出了端倪...
说到这里,曹公公的声音更低了:那老太医说,殿下这症状像是修炼了江湖功法,催发了情愫,导致肾阳缺失。
岳不群眼中精光一闪:这位太医倒是见多识广。
坏就坏在这儿!曹公公急得直搓手,太医禀告内阁后,内阁直接报给了皇上。皇上震怒,命裕王殿下交代来龙去脉...
裕王不敢隐瞒,将南京城外偶遇岳掌门猎杀倭寇,以赤焰金莲交换玉女心经的经过和盘托出。皇上听完后,当即下旨要岳不群入宫说明情况,并为裕王治病。
内阁请示,若岳掌门不从该如何处置...曹公公擦了擦汗,皇上当时说不从还需要朕教你怎么办吗。内阁便准备让陕西官府直接拿人。
曹公公说到这里,突然压低声音:幸好督主多说了句这属于家事,劝皇上改派东厂来处理。不然今日来的,可就不止这千把号人了...
宁中则忍不住问道:那冯玉堂...
曹公公一脸懊恼,督主本意是让冯玉堂先礼后兵,谁知这蠢货立功心切,一上来就...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幸亏咱家收到密报,快马加鞭赶来,不然...
岳不群沉吟片刻,突然问道:公公方才说,裕王殿下是在用完丹药后情况加重的?
正是!曹公公连连点头,殿下说,停药后的第三日,症状就复发了,而且比之前更严重。
岳不群与宁中则交换了一个眼神,缓缓道:这就奇怪了。我给的丹药只是辅助调理,按理说停药不该有反噬才对...
曹公公闻言一愣:岳掌门的意思是...
恐怕有人对殿下动了手脚。岳不群目光渐冷,玉女心经虽是双修功法,但讲究的是阴阳调和,绝不会导致如此极端的情况。除非...
除非有人下毒!宁中则突然接口,就像当年冲儿中的那种!
曹公公听得云里雾里:这...这从何说起?
岳不群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敢问公公,裕王殿下修炼时,可有什么人在旁伺候?或者...送过什么特别的熏香、丹药?
曹公公皱着眉头思索片刻,突然眼睛一亮:说起来...殿下每次修炼前都要沐浴焚香,用的是一种特制的香料。他拍了下脑门,具体是什么香咱家记不清了,只记得殿下说过这香气闻着特别舒服,修炼时能事半功倍。
岳不群目光一凝:这香料从何而来?
这...曹公公面露难色,宫里的香料都是内务府统一采办的,得回去查入库记录才能知道。不过...他压低声音,咱家隐约记得,这香料好像是去年才新添的,当时还说是南洋来的珍品。
宁中则与岳不群交换了一个眼神:师兄,莫非...
岳不群微微颔首,继续问道:每次都是谁负责准备这香料的?
曹公公捻着手指回忆:往常都是内务府的小太监们准备,不过...他忽然压低声音,自从严阁老家的二公子开始出入王府后,这差事就改由他带来的一个侍女专门负责了。
岳不群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突然起身:公公稍候。他转入内室,不多时取来一个白玉匣子,这里有三颗清心丹,可暂时缓解殿下症状。待我处理完派中事务,三日内必亲赴京城,为殿下诊治。
曹公公如获至宝,连忙接过匣子揣入怀中:有岳掌门这句话,咱家就放心了!
不过...岳不群话锋一转,还请公公回去禀明圣上,就说岳某需要准备些特殊药材,三日后自当入宫请罪。
冯玉堂面如死灰,他终于明白,眼前这个看似憨厚的年轻人,实力竟远在他之上!
冯大人,梁冲发拍拍手上的粉末,依旧笑容憨厚,还打吗?
岳不群适时开口:好了梁发,回来吧。他看向冯玉堂,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冯大人,现在可以好好谈谈裕王殿下的事了吗?
冯玉堂气得浑身发抖,一张白净的面皮涨得紫红,额角青筋暴起,连精心修剪的胡须都在剧烈颤抖。他猛地将手中残破的折扇摔在地上,歇斯底里地吼道:全部给我上!我就不信,我上千精锐还拿不下你小小的华山!凡有反抗者,杀无赦!
随着他一声令下,整个华山顿时骚动起来。山道两侧的密林中突然竖起无数旌旗,黑压压的官兵如潮水般涌出。弓箭手占据制高点,寒光闪闪的箭簇对准了华山众人;重甲步兵在山门前结成铁桶阵,长枪如林;更有数十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高手,手持各式奇门兵刃,将紫霄堂团团围住。
从玉女峰顶俯瞰,可见华山各处要道都已被官兵封锁。东面的朝阳峰下,三百铁骑严阵以待;西面的莲花峰隘口,弓弩手张弓搭箭;就连最险峻的南峰栈道上,也爬满了手持钩索的轻装士卒。整个华山派,已然陷入天罗地网之中。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些官兵并非寻常衙役,个个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他们沉默地推进着,脚步声整齐划一,铠甲碰撞声铿锵有力,显示出极高的军事素养。为首的几个将领更是气息沉稳,至少都有五品修为。
冯玉堂见状,脸上终于恢复了几分血色。他狞笑着看向岳不群:岳掌门,现在投降还来得及。我这些儿郎们,可都是跟着戚将军在东南杀过倭寇的百战精锐!
华山弟子们不由自主地靠拢在一起,就连一向嬉皮笑脸的令狐冲也握紧了剑柄。整个华山的气氛凝重得仿佛要滴出水来。
官兵们闻言,纷纷拔出兵器,刀光剑影中就要冲向华山众人。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山门处突然传来一声尖锐的叫骂:
冯玉堂!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违抗旨意?!
这声音尖细刺耳,却明显中气不足,一听就知道说话之人毫无修为。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山道上缓缓行来一队精锐人马,个个身着锦衣,气息沉稳,竟都是五品高手。
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队伍最前方的三人。左右两人身形矫健,步伐沉稳,一看就是高手。而中间那人却显得极为怪异——他身形佝偻,脚步虚浮,竟像是被左右两人架着走的。
待队伍走近,众人才看清中间是个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身穿大红蟒袍,头戴乌纱帽,赫然是个太监!他脸色惨白,额上冒着虚汗,显然是被强行带着赶路的。
那太监被左右侍卫放下,双腿一软差点栽倒。他扶着侍卫的手臂,气喘如牛,豆大的汗珠顺着惨白的脸颊滚落。待他抬起头来,岳不群眼中精光一闪——这不正是当年论剑大会时,代表裕王前来道贺的那个小太监吗?只是如今已换了身大红蟒袍,头戴乌纱帽,显是升了品级。
哎哟喂...冯玉堂你个杀千刀的!曹公公尖着嗓子骂道,声音里还带着当年那股子谄媚劲儿,只是多了几分气急败坏,咱家紧赶慢赶...从京城一路换马不换人...还是让你这蠢货闯下大祸!
他一边骂一边掏出手帕擦汗,那副狼狈样与记忆中在论剑大会上端着架子代裕王传话的模样判若两人。岳不群记得清楚,当年这小太监站在裕王身侧,虽然只是个传话的,却把王爷说三个字念得字正腔圆,好不威风。如今这副模样,倒像是被什么天大的祸事吓破了胆。
冯玉堂见到曹公公,脸色先是一变,随即又强自镇定下来。他挺直腰杆,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服:曹公公,下官奉旨捉拿岳不群,何来闯祸一说?
曹公公气得直跺脚,尖细的嗓音都劈了叉:蠢材!圣旨上写得明明白白,若岳不群抗旨不尊,方可捉拿他抖着手指向四周密密麻麻的官兵,你这架势,是请人的样子吗?
冯玉堂脸色微僵,却仍梗着脖子辩解:公公明鉴,这岳不群聚众抗旨,下官这才...
放屁!曹公公直接打断,从袖中掏出一封密信摔在冯玉堂脸上,东厂暗探的密报咱家都看了!是你先动手的!他凑近冯玉堂,压低声音却让周围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督主让你来人,不是让你来剿匪的!
冯玉堂额头渗出冷汗,却仍不死心:可这岳不群确实...
确实什么?曹公公冷笑,人家华山掌门好端端在这儿站着,你倒好,一上来就喊打喊杀!他指着地上散落的暗器,阎王帖都用上了,你这是请人的规矩?
冯玉堂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曹公公见状,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转向岳不群时立刻换上一副笑脸:岳掌门,这都是误会,误会啊!
岳不群负手而立,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早就看出,这曹公公虽然表面训斥冯玉堂,实则是在给双方找台阶下。
岳不群嘴角含笑,上前一步拱手道:曹公公怕是误会了。冯大人此行,实则是见我华山弟子武艺精进,一时技痒,特意指点切磋一番。
说着,他目光温和地看向冯玉堂:冯大人方才还夸赞我这徒儿梁冲发根基扎实,不愧是华山真传。是吧,冯大人?
冯玉堂脸色一阵变幻,在曹公公警告的眼神下,只得勉强挤出笑容:是...是啊。本官见华山武学博大精深,一时兴起...
曹公公立刻顺杆往上爬,拍手笑道:原来如此!冯大人不愧是武痴,见猎心喜啊!他转向岳不群,谄媚地笑道:岳掌门教导有方,门下弟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岳不群微微一笑,目光扫过满地狼藉的暗器:只是这阎王帖...
那是下官特意准备的试炼之物!冯玉堂急忙接话,额头沁出冷汗,想试试贵派高徒的真本事...
曹公公见状,立刻高声宣布:既然误会解开了,众将士还不退下!
官兵推下之后,岳不群也秉退了华山众人,随后将曹公公引入紫霄堂内室,只留下宁中则、封不平、刘正风等几位核心高层作陪。待侍从奉上香茶退下后,曹公公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长叹一声。
岳掌门,这事说来话长啊...曹公公捧着茶盏,尖细的嗓音压低了几分,裕王殿下...出事了。
岳不群眉头微皱:公公但说无妨。
曹公公放下茶盏,从袖中取出一块锦帕擦了擦手:殿下修炼您传授的玉女心经,起初进展顺利。可到了五品境界后,每逢初一十五就...就...他老脸一红,压低声音道:必须夜御数女,否则就经脉紊乱。
宁中则闻言,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岳不群却神色不变,只是轻轻点头:此事我知晓。上次论剑大会,殿下派人来询问,我给了辅助丹药。
正是!曹公公一拍大腿,用药那段时间,殿下确实恢复了正常,修炼也顺利突破到了六品。可后来...他叹了口气,丹药用完后,情况更糟了。从每月两次,变成了日日都要...咳咳...
室内一时寂静。封不平忍不住问道:殿下就没怀疑过功法有问题?
曹公公苦笑:殿下起初以为是功法精进的正常现象。直到后来身体每况愈下,甚至修为倒退,这才请了太医。
刘正风若有所思:太医怎么说?
第一个太医诊脉,殿下隐瞒了修炼之事,只说体内燥热。曹公公摇头,开的方子根本不管用。后来内阁派了太医团,其中一位老太医看出了端倪...
说到这里,曹公公的声音更低了:那老太医说,殿下这症状像是修炼了江湖功法,催发了情愫,导致肾阳缺失。
岳不群眼中精光一闪:这位太医倒是见多识广。
坏就坏在这儿!曹公公急得直搓手,太医禀告内阁后,内阁直接报给了皇上。皇上震怒,命裕王殿下交代来龙去脉...
裕王不敢隐瞒,将南京城外偶遇岳掌门猎杀倭寇,以赤焰金莲交换玉女心经的经过和盘托出。皇上听完后,当即下旨要岳不群入宫说明情况,并为裕王治病。
内阁请示,若岳掌门不从该如何处置...曹公公擦了擦汗,皇上当时说不从还需要朕教你怎么办吗。内阁便准备让陕西官府直接拿人。
曹公公说到这里,突然压低声音:幸好督主多说了句这属于家事,劝皇上改派东厂来处理。不然今日来的,可就不止这千把号人了...
宁中则忍不住问道:那冯玉堂...
曹公公一脸懊恼,督主本意是让冯玉堂先礼后兵,谁知这蠢货立功心切,一上来就...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幸亏咱家收到密报,快马加鞭赶来,不然...
岳不群沉吟片刻,突然问道:公公方才说,裕王殿下是在用完丹药后情况加重的?
正是!曹公公连连点头,殿下说,停药后的第三日,症状就复发了,而且比之前更严重。
岳不群与宁中则交换了一个眼神,缓缓道:这就奇怪了。我给的丹药只是辅助调理,按理说停药不该有反噬才对...
曹公公闻言一愣:岳掌门的意思是...
恐怕有人对殿下动了手脚。岳不群目光渐冷,玉女心经虽是双修功法,但讲究的是阴阳调和,绝不会导致如此极端的情况。除非...
除非有人下毒!宁中则突然接口,就像当年冲儿中的那种!
曹公公听得云里雾里:这...这从何说起?
岳不群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敢问公公,裕王殿下修炼时,可有什么人在旁伺候?或者...送过什么特别的熏香、丹药?
曹公公皱着眉头思索片刻,突然眼睛一亮:说起来...殿下每次修炼前都要沐浴焚香,用的是一种特制的香料。他拍了下脑门,具体是什么香咱家记不清了,只记得殿下说过这香气闻着特别舒服,修炼时能事半功倍。
岳不群目光一凝:这香料从何而来?
这...曹公公面露难色,宫里的香料都是内务府统一采办的,得回去查入库记录才能知道。不过...他压低声音,咱家隐约记得,这香料好像是去年才新添的,当时还说是南洋来的珍品。
宁中则与岳不群交换了一个眼神:师兄,莫非...
岳不群微微颔首,继续问道:每次都是谁负责准备这香料的?
曹公公捻着手指回忆:往常都是内务府的小太监们准备,不过...他忽然压低声音,自从严阁老家的二公子开始出入王府后,这差事就改由他带来的一个侍女专门负责了。
岳不群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突然起身:公公稍候。他转入内室,不多时取来一个白玉匣子,这里有三颗清心丹,可暂时缓解殿下症状。待我处理完派中事务,三日内必亲赴京城,为殿下诊治。
曹公公如获至宝,连忙接过匣子揣入怀中:有岳掌门这句话,咱家就放心了!
不过...岳不群话锋一转,还请公公回去禀明圣上,就说岳某需要准备些特殊药材,三日后自当入宫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