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这阵仗,这环境,这服务…-《失业后,我的手机能扫出亿万财富》

  ‘穹顶之声’私人录音艺术中心。

  网站设计得像个奢侈品官网,通篇都在讲艺术、体验和一支价值六位数的古董话筒。

  服务理念更是直接——“为少数人提供极致的艺术体验”。

  会员制,预约制,价格不公开。

  整个网站,只留了一个手机号。

  看着那串数字,梅梓心里清楚,这地方绝对是个吞金兽。

  但现在,她没得选。

  电话拨出,几乎是秒接。

  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女性声音响起,悦耳又疏离:“您好,穹顶之声。”

  “你好,我想咨询录音。”

  “请问您是我们的会员吗?”

  “不是。”

  “好的,女士。我们为非会员提供首次体验服务,价格是每小时八千元,三小时起订。

  指定录音师费用另算。请问您需要预约什么时间?”

  对方的语调平稳得像在念说明书,仿佛八千一小时和八块一小时没有任何区别。

  八千一小时,三小时起订,那就是两万四!

  卖砚台的钱,也只够在这里烧个几十个小时。

  她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声音有点飘忽地问:

  “……明天上午,有空吗?”

  “明天上午九点到十二点,刚好有一个空档。您需要预定吗?”

  有空!

  贵,但时间完美!

  梅梓吸气,呼气。

  “要!我预定!”

  “好的,女士。预定需预付全款。支付链接将通过短信发送到您的手机,请在十分钟内完成支付,否则预定将自动取消。”

  “没问题。”

  挂断电话,梅梓盯着屏幕,还有些回不过神。

  两万四,录一首demo。

  这要是让陈东默知道,他怕是会以为自己疯了。

  她自嘲地扯了扯嘴角。这是投资,是豪赌。

  手机短信提示音响起,支付链接来了。

  梅梓没有再犹豫,指尖在屏幕上飞快操作,输入密码,点击确认。

  支付成功的提示弹出,几乎在同一时间,一张带有“穹顶之声”水印的电子发票就发送到了她的手机。

  正规得让她那点“会不会是骗局”的疑虑烟消云散。

  看着银行卡余额瞬间消失的一大串数字,她确实心疼,但更多的是一种尘埃落定的踏实。

  钱能解决的事,就不算事。

  现在,轮到下一个难题了。

  怎么把陈东默那头倔驴,“骗”过去?

  不到八点,梅梓就到了楼下公园。

  陈东默已经在了。

  他背着那把旧吉他,站在昨天唱歌的老地方,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

  他换了身衣服,t恤的领口都洗得有些松了,但很干净。

  头发也明显用水抹过,梳得整整齐齐,整个人看着利索了不少。

  看见梅梓,他有些不自然地动了动身体:“你来了。”

  “嗯,走吧。”梅梓一点头,转身就往公园外走。

  “去哪儿?”陈东默连忙跟上。

  “一个朋友的录音室。”梅梓面不改色,“他今天上午正好有空,我让他帮个忙。”

  “朋友的?”陈东默的肩膀明显松弛下来,“那……用给钱吗?”

  “不用,他欠我人情。”梅-梓的谎话张口就来,“你安心唱你的,别有压力。”

  一听不用花钱,陈东默彻底放了心。

  他最怕欠她的。

  这个女孩像个谜,凭空出现,为他做了这么多,他连怎么还都不知道。

  两人在路边拦了辆出租车。

  梅梓报出一个地址,陈东默听都没听过。

  车子一路向城郊开去,窗外的景象越来越荒凉,高楼变成了低矮的厂房和绿地。

  陈东默心里开始犯嘀咕。

  “你这朋友……住得够远的啊。”

  “搞艺术的,怪癖多,就喜欢清静。”梅梓随口胡诌。

  出租车最终在一栋通体纯白、造型极简的建筑前停下。

  这地方与其说是录音室,不如说更像个现代美术馆。

  陈东默下了车,仰头看着眼前这栋极具设计感的建筑,彻底懵了。

  “这……这就是录音室?”

  “对啊,进去吧。”梅梓推着他的后背往前走。

  自动门无声滑开,是一个挑高至少十米的大厅。

  地面光洁如镜,能清晰地倒映出天花板上垂下的不规则金属吊灯。

  墙上挂着几幅他完全看不懂的抽象画。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淡雅香气。

  一个穿着精致套裙、妆容一丝不苟的前台小姐姐从接待台后站起身,对着她们微微鞠躬。

  “梅女士,您好。欢迎光临穹顶之声。艾伦老师已经在A号录音室等您了。”

  陈东默脑子嗡嗡的。晕头转向。

  这阵仗,这环境,这服务……

  这特么是录音室?

  眼前的录音室,大得像个小型音乐厅。

  控制室里,那张巨无霸调音台密密麻麻的按钮指示灯,

  比陈东默这辈子见过的红绿灯加起来都多。

  墙边机架里那些只在杂志上见过的顶级设备,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隔着厚重的隔音玻璃,录音间里温暖的木色调和中央那支银光闪闪的复古话筒,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割裂感。

  一个戴黑框眼镜的斯文男人从调音台后起身,推了推眼镜:

  “我是录音师艾伦。”

  他的普通话很标准,但尾音有点飘,像是常年在国外生活。

  “艾伦老师您好,我是梅梓,这是歌手陈东默。”梅梓不卑不亢地介绍。

  陈东默感觉自己的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后背已经渗出了一层细汗。

  他的视线死死地黏在那支话筒上。

  诺音曼U67,传奇的古董电子管话筒,二手市场的价格都够在他们老家县城买套房了。

  无数歌王歌后用它录制过经典专辑。

  现在,这支传奇话筒,要用来录他的demo?

  陈东默喉咙干得像要冒烟。

  “别跟个木头桩子似的杵着。”

  艾伦指了指录音间,“进去吧,准备好了吗?录哪首?”

  他一天要见十几个这样的“新人”,大多是公司砸钱硬捧的草包,浪费他的时间。

  “准备好了。”

  陈东默压下翻涌的情绪,从吉他包里拿出那个写满了歌的破旧本子,翻到其中一页递过去。

  “《平凡之路》。”

  艾伦接过本子,看到上面工整的吉他谱和清秀的字迹,略微有些意外。

  他扫了一眼词曲作者的名字,又是陈东默。

  “词曲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