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二十三年七月,鄱阳湖的晨雾裹着水汽,在甲板上凝成细碎的水珠。朱元璋扶着定江号的船舷,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昨夜陈友谅的混江龙号撞毁了己方三艘快船,船头那门重炮轰塌的寨墙缺口,此刻还在渗着血。
大帅,陈友谅的水师又往前挪了三里。徐达的甲胄沾着湖泥,手里的地形图被汗水浸得发皱,他那二十艘楼船横在湖口,跟铁闸似的,咱们的小船根本冲不过去。
朱元璋没回头,目光落在远处雾中若隐若现的帆影上。陈友谅的楼船太吓人了,九江号南昌号这些巨舰,高逾十丈,甲板上能跑马,船舷包着铁皮,寻常箭矢根本射不穿。昨日试探性进攻,己方损了百来号人,连对方的船板都没凿穿一块。
李善长呢?他忽然问。
在清点火药,徐达压低声音,昨日火油消耗太大,库房里只剩两瓮了。
朱元璋眉头拧得更紧。这时舱外传来争执声,常遇春粗着嗓子喊:凭什么不让我去?老子带破阵营凿沉他两艘楼船,看他还横!
你那是去送命!俞通海的声音带着火气,陈友谅的铁甲卫在甲板上堆了三层盾牌,你刚攀上船板就被射成筛子了!
朱元璋转身时,正撞见常遇春红着眼要拔腰间刀,俞通海死死按住他的手腕。都住口!他厉喝一声,两人同时僵住。常遇春脖子上青筋暴起,甲胄的系带崩开两根,露出被烫伤的锁骨——那是昨日被对方火箭燎的。
俞通海,朱元璋看向水师统领,你带的营,能潜到混江龙号底下吗?
俞通海一愣,随即摇头:难。陈友谅在船底挂了铁刺网,昨日三个弟兄被勾住,没上来。他顿了顿,补充道,但他的副舰鄱阳湖号不一样,昨晚我观察过,它船尾的吃水线处有块补过的木板,大概是以前撞过礁石,那里没挂网。
李善长这时掀帘进来,手里捧着个布包,打开是几块黑色的东西。大帅,这是从元军那边缴获的,引线烧得慢,但威力比咱们的土炸药强十倍。他用指甲刮了点粉末,就是太少,只剩八块了。
朱元璋捏起一块火雷,冰凉坚硬,边缘还沾着硝石的白霜。他忽然看向窗外,雾正在散,露出陈友谅船队的全貌——二十艘楼船呈字形排开,中间那艘最高的就是混江龙号,桅杆上飘着陈友谅的字旗,旗下隐约能看见穿紫袍的人影。
常遇春,他忽然笑了,你想炸楼船,我给你个机会。
常遇春眼睛一亮:大帅说!
你带五十个会游泳的弟兄,朱元璋在地图上圈出一处弯道,明日午时会刮东南风,你带二十艘渔船,装作运粮的,靠近鄱阳湖号。俞通海的营从水下配合,把火雷贴在它船底的补疤处。
他又转向李善长:把所有火油都装上船,再备三十捆干芦苇,浇透桐油。让弟兄们多削些木箭,箭头裹上麻布——记住,要等常遇春那边炸响了再动手。
俞通海迟疑道:可东南风不定能准时来,万一......
没有万一。朱元璋打断他,指尖重重敲在地图上的弯道,我昨夜观天象,云层移动的方向,明日午时必有东南风。陈友谅仗着船大,必定把主力摆在弯道外侧,正好给咱们当靶子。
常遇春已经抓过账房的笔,在手心画船的轮廓:我让弟兄们把渔船舱底凿几个洞,等靠近了就凿穿船底,人跳水里游过去,火雷的引线......
用香。李善长接口,我让人削五十根长香,燃着的那头朝里,这样在水里能多烧片刻,足够弟兄们游远了。
正说着,舱外传来喧哗。哨兵来报,说陈友谅派人送了封信。朱元璋拆开时,信纸边缘还沾着金粉,陈友谅的字歪歪扭扭,却透着嚣张:朱重八,若降,封你为江淮王。否则三日之内,踏平你水寨,让你尝尝被铁链锁着沉湖的滋味——你那马皇后,倒是可以给我做个侍妾。
常遇春一把抢过信纸,三两下撕成碎片,唾沫星子喷了一地:狗娘养的!老子撕了他的嘴!
朱元璋脸上没什么表情,将碎纸扔进油灯里,火苗地窜起。看来陈友谅急着速战速决,他对俞通海道,今夜让营多放些浮灯,装作要夜袭的样子,让他的哨兵不敢合眼。
第二日天未亮,鄱阳湖面上飘着数百盏纸灯,陈友谅的楼船上果然箭如雨下,折腾到寅时才消停。等日头爬到三竿高,东南风准时刮起来,带着湖水的腥气,吹得己方渔船的帆布鼓鼓作响。
常遇春抹了把脸上的油彩——为了装成渔民,他故意在脸上抹了锅底灰,露出的牙齿倒显得更白。弟兄们,他拍着身边一个少年的肩,那是昨日刚从湖口招来的渔家子,等会儿听我号令,船到一箭之地就凿船,记住,火雷引线要等香烧到红线处再点燃。
少年攥着凿子的手在抖,却用力点头:俺爹就是被陈友谅的兵杀的,俺不怕!
渔船慢悠悠飘向弯道,陈友谅的哨兵果然没太在意——这些日子朱元璋的太频繁,他们早已疲沓。直到渔船离鄱阳湖号只剩三十丈,甲板上忽然有人喊:不对!是明军!
常遇春大吼一声:凿船!五十把凿子同时砸向船底,湖水咕嘟咕嘟涌进来。他第一个跳下水,身后的弟兄们跟着跃入,溅起一片水花。
放箭!快放箭!陈友谅的铁甲卫在甲板上慌乱地搭弓,箭簇落水的声音像下冰雹。常遇春憋着气往船底游,耳朵里全是自己的心跳声,忽然手腕被人抓住——是俞通海的,指了指船底那块补过的木板。
香已经烧到红线处,常遇春咬着牙点燃引线,火雷冒着火花被贴在木板上。他做了个撤退的手势,一行人转身往回游,身后传来铁甲卫用长矛捅水的声响。
刚游出五十丈,身后一声巨响,水柱冲天而起,鄱阳湖号的船尾被炸出个大洞,湖水疯狂往里灌。陈友谅的船队顿时乱了,楼船转向时撞在一起,混江龙号想往前冲,却被慌乱的小船挡住去路。
放火船!朱元璋在定江号上挥动令旗。三十艘裹着芦苇的快船顺风向陈军船队冲去,船上的士兵在最后一刻跳下水,任由火船撞向楼船的帆布。
东南风越刮越猛,火借风势,瞬间吞噬了三艘楼船。铁甲卫在火里惨叫,有的往湖里跳,有的被烧塌的桅杆砸扁。常遇春爬上己方战船时,头发还在滴水,却指着火光大笑:看他娘的还横!
俞通海抹了把脸,甩出条小鱼——那是从鄱阳湖号船底带出来的。大帅,陈友谅的混江龙号想跑!他指向远处,那艘最大的楼船正在调转船头,船尾的字旗已经歪斜。
朱元璋拔剑指向它,别让陈友谅跑了!
明军的小船像箭一样窜出去,围着混江龙号射箭。陈友谅在甲板上气急败坏地喊:给我撞!把这些蚂蚱船撞碎!楼船猛地加速,却被旁边着火的船绊住,动弹不得。
激战到黄昏,陈友谅的水师折损了大半,混江龙号虽然没沉,却也被烧得只剩个空壳。朱元璋站在定江号的船头,看着水面上漂浮的火把和尸体,忽然弯腰捡起块烧焦的木板,上面还留着字的残痕。
李善长,他声音有些沙哑,记着今日的火,也记着那些凿船的弟兄。
李善长点头时,看见常遇春正把那个渔家少年拉到火堆旁,少年的脚被铁刺划破,血染红了草垫,却举着块从陈友谅船上抢来的银牌,笑得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远处,俞通海的营正在打捞落水的同伴,有几个已经没了气息,被小心地裹在帆布里。
夜色降临时,火渐渐灭了,湖面浮着一层黑色的油膜,沾着星星点点的火光。朱元璋坐在船舷上,常遇春递来半壶酒,他抿了一口,辣得喉咙发疼。
明日,他望着陈友谅船队撤退的方向,咱们直逼九江。
常遇春灌了口酒,酒液顺着嘴角流进脖子上的伤口,他却浑然不觉:好!让陈友谅知道,惹了咱们,就得付出血的代价!
湖风掀起朱元璋的披风,露出腰间的玉佩——那是马皇后亲手编的红绳系的。他握紧玉佩,指腹摩挲着上面的刻痕,忽然想起出征前,她往他行囊里塞了包炒黄豆,说嚼着提神。
对了,他对徐达道,让伙房煮些姜汤,给跳下水的弟兄们驱寒。
远处的九江城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而鄱阳湖的水面上,明军的火把正连成一片,像条燃烧的长龙,朝着夜色深处游去。
大帅,陈友谅的水师又往前挪了三里。徐达的甲胄沾着湖泥,手里的地形图被汗水浸得发皱,他那二十艘楼船横在湖口,跟铁闸似的,咱们的小船根本冲不过去。
朱元璋没回头,目光落在远处雾中若隐若现的帆影上。陈友谅的楼船太吓人了,九江号南昌号这些巨舰,高逾十丈,甲板上能跑马,船舷包着铁皮,寻常箭矢根本射不穿。昨日试探性进攻,己方损了百来号人,连对方的船板都没凿穿一块。
李善长呢?他忽然问。
在清点火药,徐达压低声音,昨日火油消耗太大,库房里只剩两瓮了。
朱元璋眉头拧得更紧。这时舱外传来争执声,常遇春粗着嗓子喊:凭什么不让我去?老子带破阵营凿沉他两艘楼船,看他还横!
你那是去送命!俞通海的声音带着火气,陈友谅的铁甲卫在甲板上堆了三层盾牌,你刚攀上船板就被射成筛子了!
朱元璋转身时,正撞见常遇春红着眼要拔腰间刀,俞通海死死按住他的手腕。都住口!他厉喝一声,两人同时僵住。常遇春脖子上青筋暴起,甲胄的系带崩开两根,露出被烫伤的锁骨——那是昨日被对方火箭燎的。
俞通海,朱元璋看向水师统领,你带的营,能潜到混江龙号底下吗?
俞通海一愣,随即摇头:难。陈友谅在船底挂了铁刺网,昨日三个弟兄被勾住,没上来。他顿了顿,补充道,但他的副舰鄱阳湖号不一样,昨晚我观察过,它船尾的吃水线处有块补过的木板,大概是以前撞过礁石,那里没挂网。
李善长这时掀帘进来,手里捧着个布包,打开是几块黑色的东西。大帅,这是从元军那边缴获的,引线烧得慢,但威力比咱们的土炸药强十倍。他用指甲刮了点粉末,就是太少,只剩八块了。
朱元璋捏起一块火雷,冰凉坚硬,边缘还沾着硝石的白霜。他忽然看向窗外,雾正在散,露出陈友谅船队的全貌——二十艘楼船呈字形排开,中间那艘最高的就是混江龙号,桅杆上飘着陈友谅的字旗,旗下隐约能看见穿紫袍的人影。
常遇春,他忽然笑了,你想炸楼船,我给你个机会。
常遇春眼睛一亮:大帅说!
你带五十个会游泳的弟兄,朱元璋在地图上圈出一处弯道,明日午时会刮东南风,你带二十艘渔船,装作运粮的,靠近鄱阳湖号。俞通海的营从水下配合,把火雷贴在它船底的补疤处。
他又转向李善长:把所有火油都装上船,再备三十捆干芦苇,浇透桐油。让弟兄们多削些木箭,箭头裹上麻布——记住,要等常遇春那边炸响了再动手。
俞通海迟疑道:可东南风不定能准时来,万一......
没有万一。朱元璋打断他,指尖重重敲在地图上的弯道,我昨夜观天象,云层移动的方向,明日午时必有东南风。陈友谅仗着船大,必定把主力摆在弯道外侧,正好给咱们当靶子。
常遇春已经抓过账房的笔,在手心画船的轮廓:我让弟兄们把渔船舱底凿几个洞,等靠近了就凿穿船底,人跳水里游过去,火雷的引线......
用香。李善长接口,我让人削五十根长香,燃着的那头朝里,这样在水里能多烧片刻,足够弟兄们游远了。
正说着,舱外传来喧哗。哨兵来报,说陈友谅派人送了封信。朱元璋拆开时,信纸边缘还沾着金粉,陈友谅的字歪歪扭扭,却透着嚣张:朱重八,若降,封你为江淮王。否则三日之内,踏平你水寨,让你尝尝被铁链锁着沉湖的滋味——你那马皇后,倒是可以给我做个侍妾。
常遇春一把抢过信纸,三两下撕成碎片,唾沫星子喷了一地:狗娘养的!老子撕了他的嘴!
朱元璋脸上没什么表情,将碎纸扔进油灯里,火苗地窜起。看来陈友谅急着速战速决,他对俞通海道,今夜让营多放些浮灯,装作要夜袭的样子,让他的哨兵不敢合眼。
第二日天未亮,鄱阳湖面上飘着数百盏纸灯,陈友谅的楼船上果然箭如雨下,折腾到寅时才消停。等日头爬到三竿高,东南风准时刮起来,带着湖水的腥气,吹得己方渔船的帆布鼓鼓作响。
常遇春抹了把脸上的油彩——为了装成渔民,他故意在脸上抹了锅底灰,露出的牙齿倒显得更白。弟兄们,他拍着身边一个少年的肩,那是昨日刚从湖口招来的渔家子,等会儿听我号令,船到一箭之地就凿船,记住,火雷引线要等香烧到红线处再点燃。
少年攥着凿子的手在抖,却用力点头:俺爹就是被陈友谅的兵杀的,俺不怕!
渔船慢悠悠飘向弯道,陈友谅的哨兵果然没太在意——这些日子朱元璋的太频繁,他们早已疲沓。直到渔船离鄱阳湖号只剩三十丈,甲板上忽然有人喊:不对!是明军!
常遇春大吼一声:凿船!五十把凿子同时砸向船底,湖水咕嘟咕嘟涌进来。他第一个跳下水,身后的弟兄们跟着跃入,溅起一片水花。
放箭!快放箭!陈友谅的铁甲卫在甲板上慌乱地搭弓,箭簇落水的声音像下冰雹。常遇春憋着气往船底游,耳朵里全是自己的心跳声,忽然手腕被人抓住——是俞通海的,指了指船底那块补过的木板。
香已经烧到红线处,常遇春咬着牙点燃引线,火雷冒着火花被贴在木板上。他做了个撤退的手势,一行人转身往回游,身后传来铁甲卫用长矛捅水的声响。
刚游出五十丈,身后一声巨响,水柱冲天而起,鄱阳湖号的船尾被炸出个大洞,湖水疯狂往里灌。陈友谅的船队顿时乱了,楼船转向时撞在一起,混江龙号想往前冲,却被慌乱的小船挡住去路。
放火船!朱元璋在定江号上挥动令旗。三十艘裹着芦苇的快船顺风向陈军船队冲去,船上的士兵在最后一刻跳下水,任由火船撞向楼船的帆布。
东南风越刮越猛,火借风势,瞬间吞噬了三艘楼船。铁甲卫在火里惨叫,有的往湖里跳,有的被烧塌的桅杆砸扁。常遇春爬上己方战船时,头发还在滴水,却指着火光大笑:看他娘的还横!
俞通海抹了把脸,甩出条小鱼——那是从鄱阳湖号船底带出来的。大帅,陈友谅的混江龙号想跑!他指向远处,那艘最大的楼船正在调转船头,船尾的字旗已经歪斜。
朱元璋拔剑指向它,别让陈友谅跑了!
明军的小船像箭一样窜出去,围着混江龙号射箭。陈友谅在甲板上气急败坏地喊:给我撞!把这些蚂蚱船撞碎!楼船猛地加速,却被旁边着火的船绊住,动弹不得。
激战到黄昏,陈友谅的水师折损了大半,混江龙号虽然没沉,却也被烧得只剩个空壳。朱元璋站在定江号的船头,看着水面上漂浮的火把和尸体,忽然弯腰捡起块烧焦的木板,上面还留着字的残痕。
李善长,他声音有些沙哑,记着今日的火,也记着那些凿船的弟兄。
李善长点头时,看见常遇春正把那个渔家少年拉到火堆旁,少年的脚被铁刺划破,血染红了草垫,却举着块从陈友谅船上抢来的银牌,笑得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远处,俞通海的营正在打捞落水的同伴,有几个已经没了气息,被小心地裹在帆布里。
夜色降临时,火渐渐灭了,湖面浮着一层黑色的油膜,沾着星星点点的火光。朱元璋坐在船舷上,常遇春递来半壶酒,他抿了一口,辣得喉咙发疼。
明日,他望着陈友谅船队撤退的方向,咱们直逼九江。
常遇春灌了口酒,酒液顺着嘴角流进脖子上的伤口,他却浑然不觉:好!让陈友谅知道,惹了咱们,就得付出血的代价!
湖风掀起朱元璋的披风,露出腰间的玉佩——那是马皇后亲手编的红绳系的。他握紧玉佩,指腹摩挲着上面的刻痕,忽然想起出征前,她往他行囊里塞了包炒黄豆,说嚼着提神。
对了,他对徐达道,让伙房煮些姜汤,给跳下水的弟兄们驱寒。
远处的九江城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而鄱阳湖的水面上,明军的火把正连成一片,像条燃烧的长龙,朝着夜色深处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