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熊本决战,银矿初定-《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福冈城的中军大帐内,晨光透过帐帘缝隙洒在案几上,徐达正俯身查看熊本城周边地形图,指尖在标注着“鹰嘴谷”的位置反复摩挲。帐外传来甲叶碰撞声,李文忠一身征尘闯进来,单膝跪地:“大将军,毛利元就派人送来战书,说要明日在鹰嘴谷与我军决战!”

  徐达直起身,接过战书扫了一眼,嘴角勾起冷冽弧度:“他倒是沉不住气了。前几日诈降计让他误以为我军内乱,又丢了‘粮草囤积点’,如今是想拼死一搏了。”他转身看向徐辉祖,“你率两万步卒,今日午时出发,在鹰嘴谷两侧山林设伏,多备滚石、火油,待日军进入谷中,先断其退路,再从侧翼夹击。”

  “父亲放心,儿臣定不辱命!”徐辉祖抱拳领命,转身时脚步带风,甲片碰撞声里满是战意。

  徐达又看向李文忠:“你明日率三万大军,正面迎敌,务必将日军引入鹰嘴谷。记住,只许败,不许胜,且战且退,引他们一步步走进包围圈。”

  李文忠有些迟疑:“大将军,我军兵力本就占优,何必如此麻烦?”

  “毛利元就用兵谨慎,若不示敌以弱,他怎会轻易全军出动?”徐达拿起案上的令旗,“这一战,不仅要拿下熊本城,更要全歼九州日军主力,为后续北上本州扫清障碍。”

  李文忠恍然大悟,接过令旗躬身道:“末将明白了!”

  与此同时,石见山银矿的临时营地内,朱棣正俯身查看矿洞图纸。张玉匆匆走进来,递上一封书信:“殿下,徐大将军送来急信,说毛利元就明日要在鹰嘴谷与我军决战,让您即刻率部回援。”

  朱棣接过书信,快速浏览后眉头微蹙:“熊本城决战,正是关键时候。只是石见山刚拿下,矿场防御还未稳固,若此时抽走太多兵力,恐生变故。”他转身看向朱能,“你率五千精锐,随我回援鹰嘴谷,对外宣称是全军驰援;张玉,你留下,统领剩余兵力,加强矿场防御,同时组织战俘和工匠,尽快恢复银矿开采。”

  “殿下放心,末将定守住矿场!”张玉抱拳应道。

  朱棣又叮嘱道:“开采时务必小心,优先修复主矿道,挑选有经验的战俘带头,若有反抗者,严惩不贷;另外,第一批开采出的白银,尽快通过秘密通道运往南京,务必保证安全。”

  “是!”张玉躬身领命。

  次日清晨,鹰嘴谷外的平原上,明军与日军列阵对峙。李文忠率领的明军阵列松散,士兵们神色疲惫,看起来像是久战之下士气低落。日军阵前,毛利元就身着金色战甲,手持长刀,大声喝道:“李文忠,你军屡战屡败,今日若识相,速速投降,否则,定让你全军覆没!”

  李文忠勒马出列,故作镇定地喊道:“毛利元就,我大明军队岂会惧你!今日便让你见识我军的厉害!”说罢,他挥了挥手,明军士兵举着长枪,缓慢地朝着日军冲去。

  毛利元就冷笑一声:“就这点能耐?传令下去,全军冲锋!”

  五千名日军士兵如潮水般冲向明军,手中的长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明军士兵刚与日军接触,便假装不敌,纷纷后退。李文忠大声喊道:“撤!快撤进鹰嘴谷!”

  明军士兵朝着鹰嘴谷撤退,日军紧追不舍。毛利元就看着明军溃败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追!不要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当日军全部进入鹰嘴谷后,两侧山林中突然传来一声炮响。徐辉祖站在山坡上,大声喊道:“放滚石!倒油!”

  刹那间,无数滚石从山坡上滚落,砸向日军士兵。同时,火油顺着山坡流下,被早已准备好的火把点燃,火焰瞬间蔓延开来,整个鹰嘴谷变成了一片火海。

  “不好!中计了!”毛利元就大惊失色,连忙下令撤军。

  可此时,谷口已经被明军士兵封锁。徐辉祖率领两万步卒从两侧山林冲出,与李文忠率领的明军汇合,将日军团团包围。

  “毛利元就,你已无路可退,速速投降!”徐达率领亲兵赶到,勒马站在高处,大声喊道。

  毛利元就看着周围的明军,眼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今日若不投降,必死无疑。可他作为日本的名将,又怎能轻易投降?他挥舞着长刀,大声喊道:“我乃大日本武士,宁死不降!弟兄们,跟他们拼了!”

  日军士兵受到鼓舞,纷纷挥舞着长刀,朝着明军冲去。明军士兵早已做好准备,举着盾牌,组成盾阵,抵挡日军的进攻。同时,火铳营的士兵们举起火铳,朝着日军射击。

  密集的枪声响起,日军士兵纷纷倒地。毛利元就率领亲兵奋力冲锋,却被明军士兵层层包围。他挥舞着长刀,砍倒了几名明军士兵,可自己也身中数枪,倒在地上。

  “将军!”日军士兵们大喊着,想要冲过去救毛利元就,却被明军士兵拦住。

  毛利元就看着周围的明军,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他知道,熊本城失守,九州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

  明军占领鹰嘴谷后,迅速朝着熊本城进发。熊本城内的日军得知毛利元就战死,军心大乱。明军士兵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便占领了熊本城。

  就在这时,朱棣率领五千精锐赶到。他勒马站在熊本城外,看着城头上飘扬的大明旗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徐达走上前,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燕王,你来得正好。熊本城已破,九州的日军主力被全歼,接下来,咱们便可以准备进攻本州了。”

  朱棣抱拳道:“大将军英明。末将接到您的急信后,立刻率领精锐赶来,还好没有错过这场大战。”他顿了顿,又道:“只是,南部山区还有部分日军残部,末将担心他们会趁机袭扰我军后方。不如,末将率部返回南部山区,肃清残敌,为大军稳固后方。”

  徐达点了点头:“也好。你率部返回南部山区,务必肃清残敌,不要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另外,你之前攻占的日军粮草囤积点,要派人严加看守,确保粮草安全。”

  “末将领命!”朱棣躬身应道。

  离开熊本城后,朱棣并没有直接返回南部山区的军营,而是率领五千精锐,朝着石见山的方向而去。他知道,此时的石见山银矿,才是最重要的。

  抵达石见山银矿后,朱棣立刻召集张玉和朱能,询问银矿的开采情况。张玉连忙禀报道:“殿下,按照您的吩咐,我们已经组织了五百名战俘和两百名工匠,修复了主矿道,目前已经开始开采银矿。第一批白银大概有三十万两,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运往南京。”

  朱棣点了点头,道:“很好。立刻安排人手,将这批白银通过秘密通道运往海边,再用船只运往南京。记住,这件事一定要保密,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是,殿下!”张玉躬身应道。

  朱棣又走到矿洞前,看着战俘和工匠们忙碌的身影。他对身旁的朱能道:“你挑选一百名精锐,负责保护矿洞的安全,同时,要监督战俘和工匠们开采,确保开采效率。若有偷懒或反抗者,严惩不贷。”

  “末将领命!”朱能应道。

  朱棣站在矿洞前,看着源源不断被开采出来的银矿石,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这些白银不仅是大明的财富,更是抵御外敌、巩固边疆的重要保障。他作为大明的皇子,有责任和义务,为大明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南京的皇宫内,朱元璋正坐在龙椅上,看着手中的奏折。一名太监匆匆走进来,躬身禀报道:“陛下,前方传来捷报,徐达大将军率领明军,在鹰嘴谷大败日军,占领了熊本城,全歼九州日军主力。另外,燕王明殿下派人送来一批白银,说是攻占日军粮草囤积点时缴获的。”

  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道:“好!好!徐达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朱棣也不错,不仅在南部山区肃清了大量日军残部,还缴获了这么多白银。传朕旨意,嘉奖徐达和朱棣,赏赐他们黄金百两,绸缎千匹。”

  “是,陛下!”太监躬身应道,转身退了出去。

  朱元璋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充满了自豪。他知道,随着明军在日本的节节胜利,大明的疆域将会不断扩大,大明的威名也将会传遍天下。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前线将士们的浴血奋战。

  石见山银矿的临时营地内,朱棣正在查看银矿的开采记录。张玉走进来,低声道:“殿下,第一批白银已经顺利运往南京。另外,徐大将军派人送来消息,说要在福冈城召开军事会议,商议进攻本州的事宜,让您尽快赶回福冈。”

  朱棣点了点头,道:“知道了。你继续留在石见山,监督银矿的开采和运输。朱能,你随我回福冈城。”

  “是,殿下!”张玉和朱能齐声应道。

  离开石见山前,朱棣再次叮嘱张玉:“一定要保证银矿的安全和开采效率,有任何情况,及时传信给我。”

  “殿下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张玉躬身应道。

  朱棣率领朱能和部分精锐,朝着福冈城的方向而去。他知道,进攻本州的战役即将打响,这将会是一场更加艰难的战斗。但他相信,在徐达的带领下,在全体明军将士的努力下,一定能够攻克本州,占领日本,为大明的繁荣富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此时的京都,德川家康正坐在府邸内,看着手中的战报。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心中充满了焦虑。熊本城失守,九州日军主力被全歼,这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知道,明军接下来一定会进攻本州,而日本的命运,将会在这场战役中决定。

  “大人,明军很快就会进攻本州了,咱们该怎么办?”一名将领躬身问道。

  德川家康沉默片刻,道:“传我命令,召集本州所有大名,即刻前往京都议事。另外,加强京都的防御,准备迎接明军的进攻。”

  “是,大人!”将领领命而去。

  德川家康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景色,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这场战役,不仅关乎日本的命运,也关乎他自己的命运。他必须全力以赴,与明军一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