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见山银矿的清晨,带着山间特有的凉意。临时仓库的木门被推开,十名身着重甲的明军士兵抬着密封的木箱依次走出,木箱底部与石板地面摩擦,发出沉闷的声响。朱棣身着银白色轻甲,站在仓库门口,看着张玉清点最后一箱白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
“殿下,此次共运出白银五万两,都是近十日新采的,纯度达九成以上。”张玉递上清单,眼神中带着几分欣慰,“佐藤一郎的护卫队查得严,没出任何岔子,就连德川军的探子都没靠近过运输线。”
朱棣接过清单,快速扫过上面的数字,嘴角微微上扬:“很好。徐大将军在广岛与德川军对峙月余,粮草军需消耗巨大,这批白银正好能解燃眉之急。你亲自带队,用最快的速度运往广岛,务必在三日内送到徐大将军手中。”
“是!”张玉躬身应道,转身对身旁的士兵道,“传令下去,运输队即刻出发,沿途加强戒备,遇袭时优先保护白银,不许有任何闪失!”
士兵们齐声应和,抬着木箱朝着山下的运输通道走去。朱棣望着他们的背影,眉头渐渐蹙起——石见山的开采虽顺,但广岛的战事拖得越久,对明军越不利。他转身对身旁的亲兵道:“去把朱能叫来,我有要事吩咐。”
半个时辰后,朱能匆匆赶到。朱棣指着案上的广岛地形图,沉声道:“徐大将军收缩防线的消息,你应该知道了。德川家康集结五万大军,日夜袭扰,明军士气有些低迷。你率五千兵力,携带十日粮草,即刻前往广岛外围的冈山,袭扰德川军的粮道,缓解前线压力。”
“殿下,石见山只留一万兵力,够用吗?”朱能有些担忧,“德川军对银矿一直虎视眈眈,万一他们趁机来犯……”
“放心。”朱棣打断他,“佐藤一郎的护卫队已扩充到两千人,矿场外围的防御工事也加固过,再加上暗哨和陷阱,德川军想偷袭没那么容易。你去广岛,记住,只许袭扰,不许硬拼,只要能牵制德川军的兵力,就是大功一件。”
朱能抱拳领命:“末将明白!定不辜负殿下所托!”
当张玉的运输队抵达广岛明军大营时,正赶上徐达召开军事会议。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案上的沙盘摆着广岛周边的对峙态势,明军的防线已从滩头向内陆收缩了三里,代表德川军的黑色旗帜密密麻麻地围在外侧。
“大将军,粮草最多还能支撑十日,若再不补充,士兵们恐怕撑不住了。”粮草官躬身禀报,声音带着几分沙哑。
徐达揉了揉眉心,目光扫过帐下将领:“李文忠,水军那边的粮草还能调拨多少?”
“回大将军,水军的粮草也只够半月,而且要防备村上武吉的水军袭扰,不能再调了。”李文忠无奈地摇头。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亲兵的声音:“大将军,燕王明殿下派来的运输队到了,送来五万两白银和一批药材!”
徐达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快请!”
张玉走进帐中,抱拳行礼:“末将张玉,奉燕王明殿下之命,送白银五万两、药材两千斤,支援前线。殿下还说,若有需要,石见山可随时再调运物资。”
徐达快步上前,拍了拍张玉的肩膀:“好!好!朱棣这孩子,真是雪中送炭!有了这批白银,咱们就能从九州采购粮草,再撑些时日!”他转头对粮草官道,“立刻派人拿着白银去九州各地采购粮草,越多越好!”
“是!”粮草官如蒙大赦,匆匆离去。
帐内的气氛缓和了些,徐辉祖却皱起眉头:“父亲,粮草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士兵的思乡情绪越来越重,不少人都在打听陛下什么时候到。再这么耗下去,士气恐怕会更低落。”
徐达沉默片刻,走到沙盘前,用手指在明军防线处画了个圈:“传令下去,收缩防线,集中兵力守住广岛城和滩头两大据点,放弃外围的小阵地。另外,让各营将领多给士兵们讲讲家乡的事,再搞些文体活动,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是!”将领们齐声应道。
与此同时,德川家康的大营内,松平信康正拿着战报,神色复杂地禀报:“父亲,明军收缩了防线,集中兵力守广岛城和滩头。而且,朱棣派来的运输队送来了五万两白银,看样子是要长期对峙。”
德川家康坐在上座,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眼神阴鸷:“五万两白银……朱棣的银矿,果然是他的底气。徐达想等朱元璋来,咱们偏不让他等得安稳。你率一万兵力,日夜袭扰明军防线,不用强攻,就是要让他们不得安宁,消耗他们的体力和士气。”
“是,父亲!”松平信康躬身应道。
德川家康又道:“另外,派使者去佐渡岛,让岛津义弘加快银矿开采,多送些白银来。咱们的粮草也不多了,必须尽快凑齐军费,再调些兵力过来。”
“父亲放心,使者已经派出去了。”松平信康道,“只是,朱元璋真的会来吗?若是他亲征,咱们的压力就更大了。”
“肯定会来。”德川家康眼神坚定,“朱元璋此人,野心极大,不征服日本,绝不会善罢甘休。但他越是要来,咱们越要在他来之前,给徐达一个教训,让他知道,我日本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广岛明军大营的一角,几名士兵正坐在帐篷外,望着远方的天空。一名年轻的士兵拿着家书,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俺娘说,家里的麦子熟了,要是俺能回去,就能帮着收麦子了。可现在……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旁边的老兵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再等等。听说陛下要亲征了,等陛下来了,咱们肯定能尽快打败日军,回家团圆。”
“是啊。”另一名士兵道,“刚才听说燕王明殿下送来了五万两白银,能买好多粮草,咱们不用饿肚子了。只要有吃的,有盼头,就一定能撑下去。”
年轻的士兵点了点头,把家书小心翼翼地收好:“俺听你们的,好好打仗,早点回家。”
徐达正好巡视到这里,听到士兵们的对话,心中五味杂陈。他走上前,拿起士兵手中的家书,轻声道:“放心,等陛下到来,咱们就发起总攻,早日平定日本,让你们都能回家。”
士兵们看到徐达,连忙起身行礼:“大将军!”
徐达摆了摆手:“都坐下吧。你们都是大明的好男儿,为了国家征战在外,辛苦了。本帅向你们保证,只要有我在,就绝不会让你们饿着肚子打仗,更不会让你们的血白流!”
士兵们眼中闪过感动的光芒,齐声喊道:“多谢大将军!”
徐达看着他们,心中更加坚定了守住防线的决心。他知道,只要再坚持几天,等朱元璋到来,一切都会好起来。
石见山银矿的矿洞内,佐藤一郎正带着护卫队巡逻。矿工们有条不紊地开采着银矿石,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没有丝毫抱怨。佐藤一郎走到一名老工匠身边,笑着问道:“老爹,今日的产量能达标吗?”
老工匠抬起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放心吧,佐藤队长。咱们都知道,这些白银是用来支援前线的,都在加劲干呢。说不定,咱们多采些白银,前线的士兵就能早点打败日军,咱们也能早点回家。”
佐藤一郎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会的。燕王明殿下说了,只要咱们好好干,等战争结束,就能回家和家人团聚。”
就在这时,一名护卫队员匆匆跑来:“队长,外面发现几名形迹可疑的人,像是德川军的探子!”
佐藤一郎脸色一变,立刻拔出弯刀:“走,去看看!”
他率领护卫队员冲出矿洞,果然看到几名身着便服的人在矿场外围徘徊。佐藤一郎大喝一声:“站住!你们是什么人?”
那几人见状,转身就跑。佐藤一郎率领护卫队员追了上去,很快就将他们团团围住。一名探子见跑不掉,拔出短刀,想要反抗,却被佐藤一郎一刀制服。
“说,你们是来干什么的?”佐藤一郎用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厉声问道。
那名探子吓得浑身发抖:“我……我们是德川大人派来的,想看看银矿的开采情况……”
佐藤一郎冷哼一声:“就凭你们,也想打探银矿的消息?把他们带下去,严加审问!”
“是!”护卫队员们齐声应道,押着探子离去。
佐藤一郎站在矿场门口,看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银矿,为前线的士兵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援,早日结束这场战争,回家和家人团聚。
广岛的对峙还在继续,明军和德川军的士兵们都在煎熬着。徐达每天都在巡视防线,鼓舞士气,同时盼望着朱元璋的到来。朱棣则在石见山加紧开采银矿,同时派朱能袭扰德川军的粮道,为前线减轻压力。
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对峙不会持续太久。朱元璋的到来,将会彻底打破僵局,一场决定日本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而他们,都在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殿下,此次共运出白银五万两,都是近十日新采的,纯度达九成以上。”张玉递上清单,眼神中带着几分欣慰,“佐藤一郎的护卫队查得严,没出任何岔子,就连德川军的探子都没靠近过运输线。”
朱棣接过清单,快速扫过上面的数字,嘴角微微上扬:“很好。徐大将军在广岛与德川军对峙月余,粮草军需消耗巨大,这批白银正好能解燃眉之急。你亲自带队,用最快的速度运往广岛,务必在三日内送到徐大将军手中。”
“是!”张玉躬身应道,转身对身旁的士兵道,“传令下去,运输队即刻出发,沿途加强戒备,遇袭时优先保护白银,不许有任何闪失!”
士兵们齐声应和,抬着木箱朝着山下的运输通道走去。朱棣望着他们的背影,眉头渐渐蹙起——石见山的开采虽顺,但广岛的战事拖得越久,对明军越不利。他转身对身旁的亲兵道:“去把朱能叫来,我有要事吩咐。”
半个时辰后,朱能匆匆赶到。朱棣指着案上的广岛地形图,沉声道:“徐大将军收缩防线的消息,你应该知道了。德川家康集结五万大军,日夜袭扰,明军士气有些低迷。你率五千兵力,携带十日粮草,即刻前往广岛外围的冈山,袭扰德川军的粮道,缓解前线压力。”
“殿下,石见山只留一万兵力,够用吗?”朱能有些担忧,“德川军对银矿一直虎视眈眈,万一他们趁机来犯……”
“放心。”朱棣打断他,“佐藤一郎的护卫队已扩充到两千人,矿场外围的防御工事也加固过,再加上暗哨和陷阱,德川军想偷袭没那么容易。你去广岛,记住,只许袭扰,不许硬拼,只要能牵制德川军的兵力,就是大功一件。”
朱能抱拳领命:“末将明白!定不辜负殿下所托!”
当张玉的运输队抵达广岛明军大营时,正赶上徐达召开军事会议。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案上的沙盘摆着广岛周边的对峙态势,明军的防线已从滩头向内陆收缩了三里,代表德川军的黑色旗帜密密麻麻地围在外侧。
“大将军,粮草最多还能支撑十日,若再不补充,士兵们恐怕撑不住了。”粮草官躬身禀报,声音带着几分沙哑。
徐达揉了揉眉心,目光扫过帐下将领:“李文忠,水军那边的粮草还能调拨多少?”
“回大将军,水军的粮草也只够半月,而且要防备村上武吉的水军袭扰,不能再调了。”李文忠无奈地摇头。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亲兵的声音:“大将军,燕王明殿下派来的运输队到了,送来五万两白银和一批药材!”
徐达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快请!”
张玉走进帐中,抱拳行礼:“末将张玉,奉燕王明殿下之命,送白银五万两、药材两千斤,支援前线。殿下还说,若有需要,石见山可随时再调运物资。”
徐达快步上前,拍了拍张玉的肩膀:“好!好!朱棣这孩子,真是雪中送炭!有了这批白银,咱们就能从九州采购粮草,再撑些时日!”他转头对粮草官道,“立刻派人拿着白银去九州各地采购粮草,越多越好!”
“是!”粮草官如蒙大赦,匆匆离去。
帐内的气氛缓和了些,徐辉祖却皱起眉头:“父亲,粮草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士兵的思乡情绪越来越重,不少人都在打听陛下什么时候到。再这么耗下去,士气恐怕会更低落。”
徐达沉默片刻,走到沙盘前,用手指在明军防线处画了个圈:“传令下去,收缩防线,集中兵力守住广岛城和滩头两大据点,放弃外围的小阵地。另外,让各营将领多给士兵们讲讲家乡的事,再搞些文体活动,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是!”将领们齐声应道。
与此同时,德川家康的大营内,松平信康正拿着战报,神色复杂地禀报:“父亲,明军收缩了防线,集中兵力守广岛城和滩头。而且,朱棣派来的运输队送来了五万两白银,看样子是要长期对峙。”
德川家康坐在上座,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眼神阴鸷:“五万两白银……朱棣的银矿,果然是他的底气。徐达想等朱元璋来,咱们偏不让他等得安稳。你率一万兵力,日夜袭扰明军防线,不用强攻,就是要让他们不得安宁,消耗他们的体力和士气。”
“是,父亲!”松平信康躬身应道。
德川家康又道:“另外,派使者去佐渡岛,让岛津义弘加快银矿开采,多送些白银来。咱们的粮草也不多了,必须尽快凑齐军费,再调些兵力过来。”
“父亲放心,使者已经派出去了。”松平信康道,“只是,朱元璋真的会来吗?若是他亲征,咱们的压力就更大了。”
“肯定会来。”德川家康眼神坚定,“朱元璋此人,野心极大,不征服日本,绝不会善罢甘休。但他越是要来,咱们越要在他来之前,给徐达一个教训,让他知道,我日本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广岛明军大营的一角,几名士兵正坐在帐篷外,望着远方的天空。一名年轻的士兵拿着家书,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俺娘说,家里的麦子熟了,要是俺能回去,就能帮着收麦子了。可现在……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旁边的老兵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再等等。听说陛下要亲征了,等陛下来了,咱们肯定能尽快打败日军,回家团圆。”
“是啊。”另一名士兵道,“刚才听说燕王明殿下送来了五万两白银,能买好多粮草,咱们不用饿肚子了。只要有吃的,有盼头,就一定能撑下去。”
年轻的士兵点了点头,把家书小心翼翼地收好:“俺听你们的,好好打仗,早点回家。”
徐达正好巡视到这里,听到士兵们的对话,心中五味杂陈。他走上前,拿起士兵手中的家书,轻声道:“放心,等陛下到来,咱们就发起总攻,早日平定日本,让你们都能回家。”
士兵们看到徐达,连忙起身行礼:“大将军!”
徐达摆了摆手:“都坐下吧。你们都是大明的好男儿,为了国家征战在外,辛苦了。本帅向你们保证,只要有我在,就绝不会让你们饿着肚子打仗,更不会让你们的血白流!”
士兵们眼中闪过感动的光芒,齐声喊道:“多谢大将军!”
徐达看着他们,心中更加坚定了守住防线的决心。他知道,只要再坚持几天,等朱元璋到来,一切都会好起来。
石见山银矿的矿洞内,佐藤一郎正带着护卫队巡逻。矿工们有条不紊地开采着银矿石,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没有丝毫抱怨。佐藤一郎走到一名老工匠身边,笑着问道:“老爹,今日的产量能达标吗?”
老工匠抬起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放心吧,佐藤队长。咱们都知道,这些白银是用来支援前线的,都在加劲干呢。说不定,咱们多采些白银,前线的士兵就能早点打败日军,咱们也能早点回家。”
佐藤一郎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会的。燕王明殿下说了,只要咱们好好干,等战争结束,就能回家和家人团聚。”
就在这时,一名护卫队员匆匆跑来:“队长,外面发现几名形迹可疑的人,像是德川军的探子!”
佐藤一郎脸色一变,立刻拔出弯刀:“走,去看看!”
他率领护卫队员冲出矿洞,果然看到几名身着便服的人在矿场外围徘徊。佐藤一郎大喝一声:“站住!你们是什么人?”
那几人见状,转身就跑。佐藤一郎率领护卫队员追了上去,很快就将他们团团围住。一名探子见跑不掉,拔出短刀,想要反抗,却被佐藤一郎一刀制服。
“说,你们是来干什么的?”佐藤一郎用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厉声问道。
那名探子吓得浑身发抖:“我……我们是德川大人派来的,想看看银矿的开采情况……”
佐藤一郎冷哼一声:“就凭你们,也想打探银矿的消息?把他们带下去,严加审问!”
“是!”护卫队员们齐声应道,押着探子离去。
佐藤一郎站在矿场门口,看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银矿,为前线的士兵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援,早日结束这场战争,回家和家人团聚。
广岛的对峙还在继续,明军和德川军的士兵们都在煎熬着。徐达每天都在巡视防线,鼓舞士气,同时盼望着朱元璋的到来。朱棣则在石见山加紧开采银矿,同时派朱能袭扰德川军的粮道,为前线减轻压力。
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对峙不会持续太久。朱元璋的到来,将会彻底打破僵局,一场决定日本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而他们,都在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